期刊文献+
共找到68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52
1
作者 邹涛 郭灿雄 +1 位作者 段雪 张密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07-710,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在无N2气保护下制备了比饱和磁化强度达到75 9emu g的强磁性Fe3O4纳米粒子。在用NaOH溶液沉淀Fe3+和Fe2+混合溶液的过程中,考察了n(Fe2+)∶n(Fe3+)、晶化时间、晶化温度、总铁浓度和NaOH溶液浓度等条件对Fe3O4纳米粒子的粒... 采用共沉淀法在无N2气保护下制备了比饱和磁化强度达到75 9emu g的强磁性Fe3O4纳米粒子。在用NaOH溶液沉淀Fe3+和Fe2+混合溶液的过程中,考察了n(Fe2+)∶n(Fe3+)、晶化时间、晶化温度、总铁浓度和NaOH溶液浓度等条件对Fe3O4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及磁性的影响。当n(Fe2+)∶n(Fe3+)=5 5∶1 0,晶化时间为2h,晶化温度为50℃时,Fe3O4纳米粒子磁性最佳。所制得的Fe3O4粒子为结晶完整、具有较高纯度和粒径分布均匀的立方体形纳米颗粒;其相变温度随着Fe3O4纳米粒子粒径的减小而降低。Fe3O4纳米粒子的等电点约为pH=7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磁性 FE3O4 纳米粒子 制备 性能表征 粒度控制 共沉淀法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铝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53
2
作者 张永刚 闫裴 《无机盐工业》 CAS 2001年第3期19-22,共4页
较全面地介绍了新型纳米材料—纳米氧化铝 ,着重对纳米氧化铝的制备方法进行了介绍并较客观地提出其优点与不足 ,同时也介绍纳米氧化铝的晶体结构及其应用现状 ,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了现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 粒径 制备 表征 液相法 气相法
下载PDF
免疫检测用纳米胶体金的制备及粒径控制 被引量:53
3
作者 贺昕 熊晓东 +2 位作者 梁敬博 李治宇 张曦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1-474,共4页
利用柠檬酸钠作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适用于免疫检测的胶体金纳米颗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对胶体金颗粒的形貌和光学吸收特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柠檬酸钠的加入量是影响胶体金颗粒粒径和形貌的... 利用柠檬酸钠作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适用于免疫检测的胶体金纳米颗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对胶体金颗粒的形貌和光学吸收特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柠檬酸钠的加入量是影响胶体金颗粒粒径和形貌的主要因素,制备100ml0.01%胶体金溶液,1%柠檬酸钠溶液加入量小于5ml时,胶体金颗粒的平均直径随柠檬酸钠加入量的增加而减小,当大于5ml时,胶体金颗粒的平均直径随柠檬酸钠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研究范围内,胶体金颗粒的平均粒径与最大吸收峰波长之间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制备的胶体金呈单分散的球形分布,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适用于胶体金免疫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免疫检测 纳米颗粒
下载PDF
新型磁性纳米固体酸催化剂ZrO_2/Fe_3O_4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5
4
作者 常铮 郭灿雄 +2 位作者 李峰 段雪 张密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8-304,185,共7页
根据将磁性材料和固体酸进行组装的设想 ,成功制备了磁性纳米固体酸催化剂 .纳米级磁性前体———磁基体(Fe3 O4 )的磁性、粒子尺寸受到Fe2 + /Fe3 + 投料比和用于沉淀的NaOH浓度的显著影响 ;不同复合方法也对磁性固体酸催化剂ZrO2 /Fe3... 根据将磁性材料和固体酸进行组装的设想 ,成功制备了磁性纳米固体酸催化剂 .纳米级磁性前体———磁基体(Fe3 O4 )的磁性、粒子尺寸受到Fe2 + /Fe3 + 投料比和用于沉淀的NaOH浓度的显著影响 ;不同复合方法也对磁性固体酸催化剂ZrO2 /Fe3 O4 的酯化催化性能影响显著 .XRD ,XPS ,TEM ,比表面积测定 ,元素组成分析及磁学性能测定等表征结果证实 ,新型催化剂以磁性材料为核 ,固体酸催化剂活性组分包覆在其外部形成包覆型的磁性纳米催化剂 .该系列催化剂均具有较小的粒子尺寸、较强的磁性及较高的酯化催化活性 ;并且易于通过磁场进行回收 ,使用寿命较长 .它们对乙酸与正丁醇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随着ZrO2 含量增加而提高 .催化剂中ZrO2 的晶化温度因为Fe3 O4 的存在而升高 ,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保持 .热处理温度会对催化剂的磁性及催化活性产生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固体酸 催化剂 二氧化锆 氧化铁 制备 表征 组装 催化活性
下载PDF
纳米乳的研究及其在制剂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8
5
作者 于力 张钧寿 周建平 《药学进展》 CAS 2006年第11期491-497,共7页
综述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及其粒径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制剂学领域的新应用。纳米乳是由油相、水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组成的透明或者半透明系统。粒径为10-100nm,具有很窄的粒径分布。近年来成为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纳米乳 制备方法 粒径 稳定性 应用
下载PDF
磁性纳米固体酸催化剂Zr(SO_4)_2/Fe_3O_4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常铮 李峰 +1 位作者 段雪 张密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6-372,共7页
本文提出将磁性和固体酸进行组装从而合成磁性纳米固体酸催化剂的思路,首先制备了纳米级磁性前体一磁基体(Fe3O4);然后筛选出超声波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磁性纳米固体酸催化剂Zr(SO4)2/Fe3O4,对其进行了初步表征... 本文提出将磁性和固体酸进行组装从而合成磁性纳米固体酸催化剂的思路,首先制备了纳米级磁性前体一磁基体(Fe3O4);然后筛选出超声波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磁性纳米固体酸催化剂Zr(SO4)2/Fe3O4,对其进行了初步表征。并将其作为乙酸丁酯合成反应的催化剂,酯化转化率最高达到84%,利用其磁性即可将催化剂进行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固体酸催化剂 硫酸锆 制备 四氧化二铁 催化性能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酸酯乳胶涂料涂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超灿 汤先文 单松高 《胶体与聚合物》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分别采用水溶性有机硅偶联剂和无皂乳液聚合方法 ,在水介质中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经改性后纳米二氧化硅的团聚体尺寸由原来 2 0 0 nm左右减少到 80 nm。实验表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的复合聚丙烯酸酯乳胶涂料涂膜的力学性能有... 分别采用水溶性有机硅偶联剂和无皂乳液聚合方法 ,在水介质中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经改性后纳米二氧化硅的团聚体尺寸由原来 2 0 0 nm左右减少到 80 nm。实验表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的复合聚丙烯酸酯乳胶涂料涂膜的力学性能有了较大的改善 ,并使其耐洗刷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聚丙烯酸酯 乳胶涂料 涂膜 制备 性能 表面改性 团聚体尺寸
下载PDF
Nano-microbubble flotation of fine and ultrafine chalcopyrite particles 被引量:29
8
作者 Ahmadi Rahman Khodadadi Darban Ahmad +1 位作者 Abdollahy Mahmoud Fan Maom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4期559-566,共8页
As is well known to mineral processing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fine and ultrafine particles are difficult to float mainly due to the low bubble-particle collision efficiencies. Though many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 As is well known to mineral processing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fine and ultrafine particles are difficult to float mainly due to the low bubble-particle collision efficiencies. Though many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improve flotation performance of fine and ultrafine particles, there is still much more to be done.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nano-microbubbles (nanobuhbles and microbubbles) on the flotation of fine (-38 + 14.36 μm) and ultrafine (-14.36 + 5μm) chalcopyrite 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in a laboratory scale Denver flotation cell. Nano-microbubbles were generated using a specially-designed nano- microbubble generator based on the cavitation phenomenon in Venturi tube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 stand the mechanisms of nano-microbubble enhanced froth flotation of fine and ultrafine chalcopyrite particles, the nano-micro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stability and the effect of frother concentration on nano- bubble size were also studied by a laser diffraction method. Comparative flotat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nano-microbubbles to evaluate their impact on the fine and ultrafine chalcopyrite particle flotation recover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mean size of nano-microbubbles increased over time, and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frother concentration. The laboratory-scale flotation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lotation recovery of chalcopyrite fine and ultrafine particles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16-21% in the presence of nano-microbubbles, depending on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the process. The presence of nano-microbubbles increased the recovery of ultrafine particles (-14.36 + 5 μm) more than that of fine particles (-38 + 14.36 μm). Another major advantage is that the use of nano-microbubbles reduced the collector and frother consumptions by up to 75% and 50%,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bubbles nano-microbubble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Chalcopyrite Froth flotation Fine particles
下载PDF
纳米马钱子碱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路 简江波 +2 位作者 袁媛 杨柏灿 刘昌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2-637,共6页
目的: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脂材比例,外水相条件,制备温度及药物浓度对马钱子碱脂质体粒径及包封率的影响。方法: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纳米级马钱子碱脂质体,凝胶色谱可见光比色方法测定包封率。结... 目的: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马钱子碱脂质体,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脂材比例,外水相条件,制备温度及药物浓度对马钱子碱脂质体粒径及包封率的影响。方法: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纳米级马钱子碱脂质体,凝胶色谱可见光比色方法测定包封率。结果: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的脂质体多为大单室脂质体,粒径主要分布在50~300nm。脂材比例为3∶10,表面活性剂Tween80与总脂材比为3∶10,制备温度为40°C,水相pH值为7.4时得到了粒径均匀、分散性好,包封率达61.24的马钱子碱脂质体。结论:薄膜超声法是制备纳米马钱子碱脂质体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碱 纳米脂质体 表面活性剂 包封率 粒径
下载PDF
由煤系高岭土合成小晶粒NaY分子筛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吴杰 秦永宁 +2 位作者 马智 罗永康 齐晓周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利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合成了常规尺寸和纳米NaY分子筛,并采用XRD和TEM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小晶粒分子筛其粒径小于100 nm。催化裂化试验表明,纳米分子筛可提高大分子转化能力及改善产物选择性,比常规晶粒尺寸分子筛更为优越的性能。
关键词 高岭土 纳米 NAY分子筛 催化裂化
下载PDF
纳米石墨颗粒粒度的测量与表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文潮 刘晓新 +7 位作者 李迅 孙德玉 关锦清 林英睿 唐仕英 周刚 林俊德 金志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介绍了用负氧平衡炸药在密闭容器内爆轰制备的纳米石墨粉 ;用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 (谢乐公式 )、透射电镜观察法 (TEM)、激光拉曼散射法、比表面积法和X射线小角散射法等手段 ,对合成的纳米石墨粉颗粒粒度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炸药爆轰法... 介绍了用负氧平衡炸药在密闭容器内爆轰制备的纳米石墨粉 ;用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 (谢乐公式 )、透射电镜观察法 (TEM)、激光拉曼散射法、比表面积法和X射线小角散射法等手段 ,对合成的纳米石墨粉颗粒粒度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炸药爆轰法制备的纳米石墨粉具有六方石墨结构 ,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 ,分布在4~9nm之间 ,平均粒径为8.7nm ;在5种测量方法中 ,用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 (谢乐公式 )得到的平均粒径值最小 ,而用其它4种测量方法所得到的粒径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颗粒 粒度 测量 表征 炸药爆轰法 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 纳米材料
下载PDF
炸药爆轰法制备纳米石墨粉 被引量:19
12
作者 文潮 金志浩 +3 位作者 关锦清 李迅 周刚 林俊德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8-631,共4页
介绍了1种新的制备纳米石墨粉的方法——炸药爆轰法。对合成的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相分析,确认其为石墨结构,平均晶粒径为1.86 nm^2.58 nm。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拉曼仪作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炸药爆轰法制备的粉末为纳米石墨粉,颗粒... 介绍了1种新的制备纳米石墨粉的方法——炸药爆轰法。对合成的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相分析,确认其为石墨结构,平均晶粒径为1.86 nm^2.58 nm。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拉曼仪作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炸药爆轰法制备的粉末为纳米石墨粉,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用小角X光散射仪对纳米石墨粉进行了粒度分布测量,粒径分布在1 nm~ 60 nm之间,属于纳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粉 爆轰法 粒度
下载PDF
纳米MnO_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淳安 楼颖伟 +2 位作者 赵峰鸣 褚有群 朱英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36-1740,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 gel)制备了纳米MnO2,并对其进行了酸化和高温处理。采用化学分析、XRD、红外光谱、循环伏安、恒流放电等测试方法对处理前后的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酸化后的样品氧化度和表面积增大,粒径减小,放电容量增大;经...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 gel)制备了纳米MnO2,并对其进行了酸化和高温处理。采用化学分析、XRD、红外光谱、循环伏安、恒流放电等测试方法对处理前后的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酸化后的样品氧化度和表面积增大,粒径减小,放电容量增大;经过500℃高温及酸化处理后的样品,其氧化度更高,粒径更小,其原因可能是高温酸化后,样品中的质子与O2-更易结合,从而使样品的活性提高。制备的纳米MnO2与电解二氧化锰(EMD)相比,在-0.4V处,其放电容量高出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尺寸 MNO2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含量及各粒级复合体中C、N、P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秀梅 冯兆滨 +4 位作者 张树清 张夫道 王玉军 张建峰 肖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3,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低,F2(2~10μm)和F4(50~100μm)粒级含量增加。2)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可提高土壤及各粒级中C、N、P的含量,而增加幅度因材料而异;蒙脱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高岭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塑料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3)F3(10-50μm)粒级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较低,但该粒级复合体含量占土壤固相的比重最大,因此该粒径中C、N、P对土壤肥力的贡献较大。4)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使土壤的有机碳、氮、磷在各粒级复合体中分配系数的增加以F2(2~10μm)粒级最高,说明各养分进入F2粒级最多,表明该粒级对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复合体 粒级 养分
下载PDF
Recent advances in naphtha catalytic cracking by nano ZSM-5:A review 被引量:15
15
作者 Shayan Miar Alipour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1-680,共10页
This review discussed the use of nano ZSM‐5 in naphtha catalytic cracking. The impact of nano ZSM‐5 on product selectivity, reaction conversion and catalyst lifetime were compared with micro‐sized ZSM‐5. The appli... This review discussed the use of nano ZSM‐5 in naphtha catalytic cracking. The impact of nano ZSM‐5 on product selectivity, reaction conversion and catalyst lifetime were compared with micro‐sized ZSM‐5. The application of nano ZSM‐5 not only increased the catalyst lifetime, but also gave more stability for light olefins selectivity. The effects of the reaction parameters of temperature and feedstock on the performance of nano ZSM‐5 were investigated, and showed that high temperature and linear alkanes as feedstock improved light olefin selectivity and 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 ZSM-5 Crystal size Naphtha cracking Light olefins Reaction parameters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cavitation venturi tube design for pico and nano bubbles generation 被引量:15
16
作者 Xiong Yu Peng Felic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4期523-529,共7页
Hydrodynamic cavitaion venturi tube technique is used for pico and nano bubble generations in coal column flotation.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design of hydrodynamic cavitation venture tube for pico and nano b... Hydrodynamic cavitaion venturi tube technique is used for pico and nano bubble generations in coal column flotation.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design of hydrodynamic cavitation venture tube for pico and nano bubble generation, a four-factor three-level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of Experimental was conducted for investigating four important design parameters of cavitation venturi tube governing the median size and the volume of pico and nano bubbles.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maximum volume of pico and nano bubbles, 65–75%, and minimum mean pico and nano bubble size,150–240 nm, were achieved at the medium ratio of the diameter of outlet of the venturi-tube and diameter of throat(3–4), medium outlet angle(11–13°), high inlet angle(26–27°) and high ratio of the length of the throat and the diameter of throat(2.3–3).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producing pico and nano bubbles on fine coal flotation was performed in a 5 cm diameter 260 cm height flotation column. The optimal percentage of pico and nano bubbles was about 70%, which produced maximum combustible material recovery of 86% with clean coal ash content of 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dynamic cavitation venture tub edesign Pico and nano bubbles Bubble volume and mean size distributions Coal Column Froth flotation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对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鹏宇 王娜 +1 位作者 戴采云 方庆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3086-23090,共5页
以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为填料加到天然橡胶中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15,30和80nm)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力软化效应、Payne效应、动态热机械性能、压缩生热和损耗因子等基本特性的... 以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为填料加到天然橡胶中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15,30和80nm)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力软化效应、Payne效应、动态热机械性能、压缩生热和损耗因子等基本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二氧化硅粒径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变大,应力软化效应增大;同时,复合材料的Payne效应和损耗因子越低,其动态压缩温升越低。Payne效应分析及扫描电镜观察还表明,大粒径纳米二氧化硅在橡胶基体中易于分散均匀,粒子间聚集程度更小,而小粒径的则表现出较明显的团聚现象,粒子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性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炭黑 天然橡胶 粒径 分散性能 PAYNE效应 mullins效应
下载PDF
Correlation between H-ZSM-5 crystal size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the methanol-to-aromatics reaction 被引量:14
18
作者 Lingzhi Yang Zhiyuan Liu +3 位作者 Zhi Liu Wenyong Peng Yunqi Liu Chenguang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3-690,共8页
The porosity of H‐ZSM‐5zeolite is known to facilitate the diffusion of molecules in the methanol‐to‐aromatics(MTA)reaction.The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the H‐ZSM‐5catalyst in the MTAreaction has been studied ... The porosity of H‐ZSM‐5zeolite is known to facilitate the diffusion of molecules in the methanol‐to‐aromatics(MTA)reaction.The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the H‐ZSM‐5catalyst in the MTAreaction has been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crystal size.ZSM‐5zeolites with different crystal sizes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conventional hydrothermal methods.Tailoring ZSM‐5particle sizewas easily controlled by changes to the sol‐gel composition,and in particular,the deionized waterto tetrapropylammonium hydroxide ratio,and crystallization time.The structure of the H‐ZSM‐5zeol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zeolite particles wasdeter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N2adsorption‐desorption measurements establishedchanges to the textural properties,and compositional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fluorescencespectroscopy.Acidity measurements of the catalysts were measured by pyridine‐adsorbed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the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ammonia.After subjecting the catalysts to the MTA reaction,the total amount of coke formed on the spentdeactivated catalysts was determined by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iO2/Al2O3molar ratios and acidic properties of the H‐ZSM‐5samples are similar,however,thenano‐sized hierarchical ZSM‐5zeolite with an additional level of auxiliary pores possesses a hig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ANOL AROMATICS nanosized H‐ZSM‐5 Hierarchical structure Crystal size
下载PDF
可加工陶瓷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金海云 乔冠军 +1 位作者 高积强 金志浩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69,74,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可加工玻璃陶瓷、石墨系复相陶瓷、h-BN系纳米复相陶瓷、可加工层状复相陶瓷、可加工多孔陶瓷、稀土磷酸盐系复相陶瓷和Mn+1AXn化合物等7种可加工陶瓷的制备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可加工 纳米 复相陶瓷 可加工陶瓷 陶瓷研究 纳米复相陶瓷 玻璃陶瓷 多孔陶瓷 制备机理 国内外
下载PDF
微合金高强钢纳米相间析出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洪波 王豪 +3 位作者 赵旭 亓伟伟 刘洪银 孙建卫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21,51,共13页
提高强度的同时不降低韧性,是人们在高强钢研发过程中追求的目标。相较于其他强化方式,细化晶粒可以使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提高,但目前为止钢铁材料晶粒尺寸最小可控制到3~5μm,所能带来的强化效果有限。新型铁素体基高强钢通过相间析... 提高强度的同时不降低韧性,是人们在高强钢研发过程中追求的目标。相较于其他强化方式,细化晶粒可以使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提高,但目前为止钢铁材料晶粒尺寸最小可控制到3~5μm,所能带来的强化效果有限。新型铁素体基高强钢通过相间析出使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有规则排列的纳米尺寸碳化物,大大提高强韧性能、可成型性和焊接性,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石油管线、汽车零部件以及高层建筑领域。近几年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对于相间析出的了解也越来也深入,各种微合金钢的纳米相间析出特征已有大量报道,主要集中在析出物微观结构特征与强度贡献的研究上。然而,相间析出机制以及模型还存在许多争议,通过工艺控制实现稳定的相间析出还比较困难,纳米相间析出高强钢的性能稳定性还较差。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关先进分析仪器也在更新换代,为新型铁素体基高强钢纳米尺度碳化物相间析出行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综述了铁素体基高强钢纳米尺度碳化物相间析出的国内外研究动态,阐明了台阶理论与溶质消耗理论的局限性;对铁素体基高强钢的成分设计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合金化方式对相间析出行为的影响规律;介绍了目前国际上研究纳米尺度碳化物相间析出行为的先进仪器及技术,最后对新型铁素体基高强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复合微合金化表现出的优势将会是以后微合金钢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铁素体 相间析出 强化 纳米尺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