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子力显微镜针尖与样品间的材料转移 被引量:1
1
作者 钱林茂 雒建斌 +1 位作者 温诗铸 萧旭东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6-99,共4页
研究氮化硅针尖在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OTE) /云母表面的修饰过程。使用原子力 /摩擦力显微镜 ,以云母作为参考样品 ,研究了针尖在样品表面的修饰效应和修饰后针尖的清洁过程 ,并考察了湿度和载荷对针尖修饰效应的影响。修饰过程不是... 研究氮化硅针尖在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OTE) /云母表面的修饰过程。使用原子力 /摩擦力显微镜 ,以云母作为参考样品 ,研究了针尖在样品表面的修饰效应和修饰后针尖的清洁过程 ,并考察了湿度和载荷对针尖修饰效应的影响。修饰过程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最初几次摩擦扫描中修饰较快 ,然后在 10~ 2 0次扫描后达到平衡态。在 OTE/云母表面修饰后的针尖在云母表面的摩擦力信号比修饰前针尖在云母表面的摩擦力信号小 ,并且大部分吸附在针尖表面的 OTE分子在云母表面的前 10次扫描中就被磨掉。相对湿度对针尖的修饰效应影响不大。在研究不同样品的摩擦性能时 ,尽量使用清洁针尖 ,并使用摩擦性能稳定的参考样品 (如云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材料转移 纳米摩擦学
原文传递
表面力仪及油性添加剂薄膜流变特性
2
作者 王慧 陈军 +1 位作者 邹鲲 胡元中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6-69,共4页
为研究超薄润滑膜的摩擦特性和添加剂的影响 ,采用自制的表面力仪进行了润滑剂基础油和油性添加剂的薄膜流变实验。结果表明 :当膜厚减薄到纳米量级时 ,润滑油呈现非牛顿剪切响应 ,即剪切稀释现象 ,其等效粘度随着膜厚变薄而增加 ,并在... 为研究超薄润滑膜的摩擦特性和添加剂的影响 ,采用自制的表面力仪进行了润滑剂基础油和油性添加剂的薄膜流变实验。结果表明 :当膜厚减薄到纳米量级时 ,润滑油呈现非牛顿剪切响应 ,即剪切稀释现象 ,其等效粘度随着膜厚变薄而增加 ,并在某个临界膜厚处急剧上升。加入添加剂后 ,润滑油等效粘度降低 ,临界膜厚变小 ,说明薄膜流变特性与界面的摩擦状况有关。指出油性添加剂的功能在于形成摩擦系数小但厚度较薄的吸附层 ,与界于壁面间的润滑流体构成夹层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摩擦学 薄膜流变学 表面力仪 油性添加剂
原文传递
预氧化处理对碳化硼陶瓷纳米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零森 吴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用点接触显微镜在纳米尺度上研究了碳化硼材料的磨损特性 ,考察了热压碳化硼及经 10 73K预氧化处理 1h的两种试样的磨损深度随载荷、磨损次数、扫描速度等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未经预氧化的碳化硼试样的磨损深度很小 ,而经过预氧化处... 用点接触显微镜在纳米尺度上研究了碳化硼材料的磨损特性 ,考察了热压碳化硼及经 10 73K预氧化处理 1h的两种试样的磨损深度随载荷、磨损次数、扫描速度等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未经预氧化的碳化硼试样的磨损深度很小 ,而经过预氧化处理的碳化硼试样的磨损深度远远大于未经氧化的试样 ;两者的磨损深度均随载荷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未经氧化的碳化硼试样由于其在纵向上的结构是均匀的 ,磨损深度随磨损次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 ,经氧化处理的碳化硼试样的磨损深度随磨损次数的增加呈现两段线性关系 ,可推断表层的H3 BO3 膜厚度为 12 0~ 14 0n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硼陶瓷 纳米摩擦 磨损深度 预氧化
下载PDF
离子液体图案化表面制备及胶体探针法实验研究
4
作者 莫宇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1-45,49,共6页
介绍一种新型表面黏着力可控的表面的制备方法,通过局部阳极氧化结合离子液体离子交换技术,在纳米尺度下制备复合图案化织构表面以及测量其表面力学特征。采用基于导电原子力显微的局部阳极氧化技术制备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纳米二氧化硅... 介绍一种新型表面黏着力可控的表面的制备方法,通过局部阳极氧化结合离子液体离子交换技术,在纳米尺度下制备复合图案化织构表面以及测量其表面力学特征。采用基于导电原子力显微的局部阳极氧化技术制备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纳米二氧化硅图案阵列,利用自组装技术对织构化图案进行分子自组装。通过对表面离子液体分子自组装薄膜的表面阴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就可以对表面黏着力进行控制。另外,采用新颖的胶体探针技术对实际的复合表面的黏着力学进行表征。表征参数数据表明该实验方法能普遍用于半导体基底表面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原子力显微镜 纳米颗粒织构化表面 纳米摩擦学
下载PDF
微纳米摩擦的弹性棘轮模型与形貌的尺度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董云开 张向军 +1 位作者 刘莹 温诗铸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3-338,共6页
建立了弹性棘轮模型并用于研究微观形貌参数对摩擦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磨和抛光的方法在硅材料表面进行形貌修饰,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和自制微摩擦测试仪分别在纳米和微米尺度下进行摩擦力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硅表面经过形貌修饰后,摩擦力... 建立了弹性棘轮模型并用于研究微观形貌参数对摩擦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磨和抛光的方法在硅材料表面进行形貌修饰,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和自制微摩擦测试仪分别在纳米和微米尺度下进行摩擦力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硅表面经过形貌修饰后,摩擦力不仅与粗糙峰的斜率有关,而且与接触副的等效曲率半径相关;在纳米尺度下,粗糙峰斜率对摩擦力的影响较大;在微米尺度下,等效曲率半径对摩擦力的影响较大;棘轮模型只适用于斜率影响为主导因素的情况,而弹性棘轮模型由于综合考虑了形貌斜率和等效曲率半径的影响,能够更好地描述不同尺度接触副的摩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摩擦学 表面形貌 弹性棘轮模型 尺度效应
下载PDF
二氧化硅及其硅烷自组装膜微观摩擦力与粘着力的研究(Ⅰ) 摩擦力的实验与分析 被引量:40
6
作者 钱林茂 雒建斌 +1 位作者 温诗铸 萧旭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2240-2246,共7页
使用原子力 /摩擦力显微镜在 5 %— 99%的相对湿度范围 ,研究了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硅基体上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膜 (简称OTESAM/SiO2 )表面摩擦力和粘着力随湿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表明OTESAM/SiO2 不仅能明显改善二氧化硅基体表面... 使用原子力 /摩擦力显微镜在 5 %— 99%的相对湿度范围 ,研究了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硅基体上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膜 (简称OTESAM/SiO2 )表面摩擦力和粘着力随湿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表明OTESAM/SiO2 不仅能明显改善二氧化硅基体表面的摩擦性能 ,而且在 2 0 0nN(接触区Hertz压力约为 0 .8GPa)的载荷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抗磨性能 .由于强的亲水性 ,二氧化硅表面的摩擦力随湿度的增大先逐渐增大 ,然后急剧减小 .相反 ,OTESAM /SiO2 由于其良好的斥水性 ,表面的摩擦力在高湿度条件下略有减小 ,它可望成为微型机械和高速磁记录系统中较为理想的边界润滑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硅烷 润滑 二氧化硅 自组装膜 微观摩擦力
原文传递
NANO-TRIBOLOGICAL STUDY ON A SUPER-HYDROPHOBIC FILM FORMED ON ROUGH ALUMINUM SUBSTRATES 被引量:9
7
作者 任嗣利 杨生荣 赵亚溥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A novel super-hydrophobic stearic acid(STA)film with a water contact angle of 166° was prepared by chemical adsorption on aluminum wafer coated with polyethyleneimine(PEI)film. The micro-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 A novel super-hydrophobic stearic acid(STA)film with a water contact angle of 166° was prepared by chemical adsorption on aluminum wafer coated with polyethyleneimine(PEI)film. The micro-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super-hydrophobic STA monolayer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polished and PEI-coated Al surfaces.The effect of relative humidity on the adhesion and friction was investigated as well.It was found that the STA monolayer showed decreased friction,while the adhesive force was greatly decreased by increasing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Al wafer to reduce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tip and the sample surface to be tested.Thus the friction and adhesion of the Al wafer was effectively decreased by generating the STA monolayer, which indicated that it could be feasible and rational to prepare a surface with good adhesion resistance and lubricity by properly controlling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Both the adhesion and friction decreased as the relative humidity was lowered from 65% to 10%,though the decrease extent became insignificant for the STA mono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tribology ADHESION friction SUPER-HYDROPHOBIC AFM/FFM
下载PDF
关于第14届材料磨损国际会议的简要评述 被引量:5
8
作者 袁成清 严新平 彭中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6-360,共5页
对第14届材料磨损会议重点涉及的生物摩擦学、金属磨损、表面涂层、冲蚀、纳米摩擦学、复合材料以及磨损监测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对摩擦学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磨损 生物摩擦学 纳米摩擦学 冲蚀 涂层 磨损监测
下载PDF
Langmuir-Blodgett膜摩擦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兆慧 韩奎 +4 位作者 李海鹏 唐刚 吴玉喜 王洪涛 白磊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60-3165,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在两块石英基板上由脂肪酸(C15H31COOH)组成的单层Langmuir-Blodgett(LB)膜间的摩擦特性,探究了超薄膜在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和结构机理.得出对于单层LB膜在滑动过程中,在速度小于60m/s时,随着速度的增大,其剪切...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在两块石英基板上由脂肪酸(C15H31COOH)组成的单层Langmuir-Blodgett(LB)膜间的摩擦特性,探究了超薄膜在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和结构机理.得出对于单层LB膜在滑动过程中,在速度小于60m/s时,随着速度的增大,其剪切压增大;在速度大于60m/s时,剪切压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其链的倾斜角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单层膜内的分子之间以氢键方式形成了较大的分子簇,由此导致了剪切压呈现较长的周期性,但在单层膜之间无氢键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朗缪尔布洛杰特膜 纳米摩擦 氢键
原文传递
Progresses and problems in nano-tribology 被引量:5
10
作者 LawrenceK.Y.Li PatrickL.W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8年第5期369-378,共10页
The recent development in the four areas of nano-tribology is analysed. They are micro- and nano-friction and wear, micro- and nano-tribological engineer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in nano-tribology and thin film lubric... The recent development in the four areas of nano-tribology is analysed. They are micro- and nano-friction and wear, micro- and nano-tribological engineer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in nano-tribology and thin film lubrication in which five branches are included: equivalent viscusity and fl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fluid, the transition between ordered molecular film and disordered one, the essence of matrix influence on thin film lubrication, the lubrication mechanism of high polymer lubricants and the problem of superlubricity. Meanwhile, more than 35 problems are proposed which should be solved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nanotribology THIN film LUBRICATION nano-tribology measuring technique at nanoMETER scale.
全文增补中
摩擦学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运才 蔡伟松 李伟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9-31,共3页
综述了摩擦学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着重分析了摩擦学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摩擦学发展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 摩擦学 流体润滑理论 纳米摩擦学 摩擦学设计 耐磨材料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磁控共溅射技术的非晶合金纳米摩擦学性能研究
12
作者 曾鑫 赖建平 +3 位作者 王驰 袁小虎 李丁骏 余家欣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5-193,共9页
采用高通量磁控共溅射技术,制备了含不同成分的Pd-W-Si非晶合金库。采用纳米压痕、纳米划痕实验,探究了压入硬度(H)和弹性模量(E)对该非晶合金体系纳米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压入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增大,划入深度(hs)整体呈... 采用高通量磁控共溅射技术,制备了含不同成分的Pd-W-Si非晶合金库。采用纳米压痕、纳米划痕实验,探究了压入硬度(H)和弹性模量(E)对该非晶合金体系纳米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压入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增大,划入深度(hs)整体呈相似的减小趋势,但相比于硬度,该趋势与弹性模量的关联性更强,即弹性模量更能反映非晶合金的抗划性能。这是因为剪切转变区(Shear transformation zone,STZ)体积与硬度、弹性模量均呈负相关,但STZ体积随弹性模量的变化具有比硬度更弱的波动性。弹性模量较大的非晶合金内部STZ体积越小,非晶结构中的变形单元越不容易被激活,在同载荷下的划入深度越浅,抗划性能越好;(2)弹性回复率(η)与硬度的关联性较弱,但与H/E的关联性较强,表现为弹性回复率随H/E的增大而增加。这是因为H/E值越大的非晶合金弹性吸收的能量越多,更容易发生弹性回复;此外,非晶合金的pile-up高度随着H/E值的增加而减小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剪切带的自由滑动,从而促进材料弹性回复。这两方面因素综合致使高H/E值的非晶合金具有更高的弹性回复率和更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 非晶合金 纳米摩擦学 硬度 弹性模量
原文传递
Nano-tribology through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慧 胡元中 +1 位作者 邹鲲 冷永胜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01年第8期1049-1055,共7页
The solidification and interfacial slip in nanometer-scale lubricating films as well as the contact and adhesion of metal crystals have been studied vi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itical p... The solidification and interfacial slip in nanometer-scale lubricating films as well as the contact and adhesion of metal crystals have been studied vi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itical pressure for the solid-liquid transition declines as the film thickness decreases, in-dicating that the lubricant in the thin films may exist in a solid-like state.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interfa-cial slip may occur in thin films at relatively low shear rate, and there i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lip phenomenon and the lubricant solidification. The simulations reveal that a micro-scale adhesion may take place due to the atomic jump during the process of approaching or separating of two smooth crystal surfaces, which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of interfacial fr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nano-tribology Phase transition in thin films Interfacial sup Micro-scale contact and adhesion
原文传递
扫描探针显微镜应用于材料纳米摩擦学研究的若干技术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谷坤明 汤皎宁 +1 位作者 李冀 吴深业 《物理实验》 2007年第2期11-15,共5页
扫描探针显微镜已经成为材料纳米摩擦学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本文探讨了扫描探针显微镜应用于材料纳米摩擦学研究的若干测试技术问题,并用摩擦力显微镜对DLC薄膜的纳米摩擦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纳米摩擦学 扫描探针显微镜 测试技术
下载PDF
Contact ratio and deformation of asperity in nano-partia lubrication
15
作者 LUO Jianbin LIU Shan WEN Shizhu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ib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01年第S1期78-85,共8页
Partial lubrication or mixed lubrication in the nano-scale is discussed, which is consti-tuted from dry contact, boundary lubrication, thin film lubrication. A dynamic contact ratio has beenused to describe such lubri... Partial lubrication or mixed lubrication in the nano-scale is discussed, which is consti-tuted from dry contact, boundary lubrication, thin film lubrication. A dynamic contact ratio has beenused to describe such lubric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act ratio and its influencefactors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ynamic contact ratio increaseswith the decrease of film thickness by the exponential function. The decrease of speed and lubri-cant viscosity, and the increase of loads will enlarge the value of the contact ratio. When the polaradditives are added into the basic oil, the contact ratio decreases. In addition, the contact ratio ofthe surfaces with small roughness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urfaces with large roughness at verylow speed. However, the contact ratio of smooth surfaces decreases more quickly with speed thanthat of rough surfaces, and therefore, it will become smaller than that of rough surfaces after speedincreases over a certain deg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LUBRICATION nano-tribology THIN FILM LUBRICATION
原文传递
有机分子超薄膜的结构对摩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兆慧 韩奎 +2 位作者 曹娟 王帆 杨丽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6-523,共8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由脂肪酸C_nH_(2n+1)COOH和C_(17)H_(31)COOH(n=12,13,14,15,16,17)组成的混合单层Langmuir-Blodgett(LB)膜间的摩擦特性,探究了膜结构的变化对超薄膜的摩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滑动过程中,随着n的增加,膜内分...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由脂肪酸C_nH_(2n+1)COOH和C_(17)H_(31)COOH(n=12,13,14,15,16,17)组成的混合单层Langmuir-Blodgett(LB)膜间的摩擦特性,探究了膜结构的变化对超薄膜的摩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滑动过程中,随着n的增加,膜内分子的运动受到邻近分子的约束逐渐增加,膜结构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加,其剪切压逐渐减小,n=17时的剪切压最小.在两单层膜之间无氢键形成;而混合膜内的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是单层膜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其中n=16时形成的氢键最稳定,但全部由相同C_(17)H_(31)COOH分子组成的单层膜的滑动效果最好.分子的弯曲形变能对剪切压影响非常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纳米摩擦 结构 氢键
原文传递
模糊理论在纳观摩擦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17
作者 高奇 贾建援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51-53,73,共4页
利用Greenwood-Williamson(GW)模型建立了模拟物体表面的半球体形貌模型,并利用半球的半径隶属函数来定义了物体表面的“光滑”、“一般”与“粗糙”;应用经典的Hertz理论从接触的角度提出了物体表面单球接触力学模型,并建立了动力学方... 利用Greenwood-Williamson(GW)模型建立了模拟物体表面的半球体形貌模型,并利用半球的半径隶属函数来定义了物体表面的“光滑”、“一般”与“粗糙”;应用经典的Hertz理论从接触的角度提出了物体表面单球接触力学模型,并建立了动力学方程;最后利用模糊理论对单球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叠加,得到了纳观整体滑块的摩擦力与滑动速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理论 纳观摩擦 隶属函数 HERTZ接触
下载PDF
世纪回顾与展望──摩擦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33
18
作者 温诗铸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6,共6页
在回顾摩擦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摩擦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流体润滑、材料磨损与表面处理技术、纳米摩擦学等的发展现状和展望。分析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学科交叉对摩擦学研究的推动作用,并介绍了摩擦学与其他学... 在回顾摩擦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摩擦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流体润滑、材料磨损与表面处理技术、纳米摩擦学等的发展现状和展望。分析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学科交叉对摩擦学研究的推动作用,并介绍了摩擦学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如摩擦化学、生物摩擦学。生态摩擦学和微机械学等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润滑 材料磨损 纳米磨擦学 摩擦化学 摩擦学
下载PDF
纳米级混合润滑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雒建斌 刘珊 +1 位作者 潘国顺 温诗铸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共7页
混合润滑是机械中广泛存在的润滑状态。从试验方面研究了由接触、边界润滑和薄膜润滑组成的点接触区混合润滑状态的特性,提出使用动态接触率来描述混合润滑状态,并研究了各种参数对动态接触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合润滑状态下,动态接... 混合润滑是机械中广泛存在的润滑状态。从试验方面研究了由接触、边界润滑和薄膜润滑组成的点接触区混合润滑状态的特性,提出使用动态接触率来描述混合润滑状态,并研究了各种参数对动态接触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合润滑状态下,动态接触率与接触中心平均膜厚成指数函数关系。速度和粘度的增大会减小动态接触率,载荷的增加则会增大接触率,极性添加剂分子的使用会减小实际粗糙峰之间的接触,从而降低动态接触率。另外,低速下,综合粗糙度小的摩擦副表面的接触率要大于粗糙度大的表面的接触率;随着卷吸速度的提高,粗糙度小的表面的动态接触率小于粗糙度大的表面的动态接触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润滑 纳米摩擦学 薄膜润滑
下载PDF
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润滑剂承载能力测试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国金 李松洮 +1 位作者 张立夫 李梅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48,共3页
对四球机、Falex,Tunkon和FGZ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的润滑油脂承载能力(油性、抗磨性和极压性)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变化趋势并非完全相同;从纳米摩擦学角度考察了影响测试效果的各种因素,发现润滑油脂承载能力依赖于试验机摩擦副的情况,... 对四球机、Falex,Tunkon和FGZ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的润滑油脂承载能力(油性、抗磨性和极压性)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变化趋势并非完全相同;从纳米摩擦学角度考察了影响测试效果的各种因素,发现润滑油脂承载能力依赖于试验机摩擦副的情况,具体是:(1)摩擦副材质的不同;(2)摩擦副接触方式不同,如点、线或面接触;(3)摩擦副的运动方式不同,如滑动和滚动。四球机为点接触试验,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测量磨损值,需要试样量较少,而线接触试验机通常需要磨合期,试验周期较长,进行质量监控时最好用四球试验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剂 承载能力 摩擦磨损试验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