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回蒜子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瑞 陈立 +2 位作者 李彬 李建 董俊兴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68-70,85,共4页
目的对中草药回回蒜子(Rannunculus chinensis Bunge)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出9个单体化合物,... 目的对中草药回回蒜子(Rannunculus chinensis Bunge)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出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1)、咖啡酸(2)、tachioside(3)、蛇床子素(4)、蒽醌(5)、大黄素(6)、1,7-二羟基-6-甲氧基-2-甲基蒽醌(7)、β豆甾醇(8)和熊果酸(9)。结论化合物3、4、5、7为首次从回回蒜子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蒜子 正丁醇部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北柴胡正丁醇部位保肝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卫冰 李晓坤 +1 位作者 杨云 王启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41-144,共4页
目的:研究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化学成分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以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高、中、低剂量(20,10,4 g.kg-1)同时预防给药7 d,检测空白组、模型组... 目的:研究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化学成分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以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高、中、低剂量(20,10,4 g.kg-1)同时预防给药7 d,检测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不同剂量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同时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建立并分析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HPLC色谱图。结果: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是以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为主要成分的柴胡总皂苷,可有效抑制造模小鼠血清中ALT,AST的升高(P<0.05),同时可提高造模小鼠肝组织中SOD的活力,降低肝组织中MDA的含量(P<0.05)。结论:北柴胡正丁醇萃取部位对于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化学成分以柴胡皂苷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丁醇萃取 急性肝损伤 四氯化碳 HPLC 柴胡皂苷
原文传递
柴胡龙骨牡蛎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 被引量:7
3
作者 马晓青 张鹏 +4 位作者 魏宝红 马大龙 刘红兵 高鹏 代龙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66-69,共4页
目的:建立柴胡龙骨牡蛎汤水煎液和正丁醇萃取液的反相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Thermo Fisher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76,2... 目的:建立柴胡龙骨牡蛎汤水煎液和正丁醇萃取液的反相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Thermo Fisher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76,210 nm。结果:分别建立了柴胡龙骨牡蛎汤水煎液和正丁醇萃取液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指认其中的共有色谱峰。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图比较,水煎液指纹图谱中8,12,14,15号峰分别归属为黄芩苷、肉桂酸、桂皮醛、大黄酸。正丁醇萃取液指纹图谱中16,17,28,29号峰分别归属为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2。10批柴胡龙骨牡蛎汤水煎液和正丁醇萃取液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88。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和准确性良好,为柴胡龙骨牡蛎汤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龙骨牡蛎汤 正丁醇萃取物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宣痹洗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6
4
作者 汤化琪 张志千 +5 位作者 汪文琪 李丹丹 夏坤 苏爽 王景红 孙毅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测定宣痹洗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正丁醇萃取的最佳条件并测定其含量。结果宣痹洗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最佳正丁醇萃取条件为正丁醇用量60 m L,萃取4次... 目的测定宣痹洗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正丁醇萃取的最佳条件并测定其含量。结果宣痹洗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最佳正丁醇萃取条件为正丁醇用量60 m L,萃取4次,每次振摇50 s,各因素影响顺序为正丁醇用量>萃取次数>振摇时间,测得宣痹洗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为0.39μg/m L,平均回收率为97.06%,RSD=1.4%(n=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正丁醇萃取方法与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痹洗剂 羟基红花黄色素A 正丁醇萃取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间接测定生物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的Griess法的改良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恩民 魏大愚 +1 位作者 许丽艳 杨帆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75-77,共3页
通过锌粉还原反应使生物样品中的硝酸根变成亚硝酸根。研究确定还原反应的最佳条件。正了醇萃取去除生物样品中的干扰物质,然后进行Griess。显色反应,最终把显色物革取到正了醇相中进行比色测定。结果表明,改良后的Griess法在稳定性... 通过锌粉还原反应使生物样品中的硝酸根变成亚硝酸根。研究确定还原反应的最佳条件。正了醇萃取去除生物样品中的干扰物质,然后进行Griess。显色反应,最终把显色物革取到正了醇相中进行比色测定。结果表明,改良后的Griess法在稳定性、准确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等方面有明显改善,是一种间接测定生物组织中NO含量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ess法 一氧化氮 锌粉还原反应 生物组织
下载PDF
瓜蒌薤白正丁醇部位腺苷含量及特征图谱 被引量:6
6
作者 鄢海燕 邹纯才 +3 位作者 朱磊 章圣朋 周文莉 王洁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瓜蒌薤白正丁醇部位腺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正丁醇部位的特征图谱。方法:通过HPLC/PDAD联用建立瓜蒌薤白颗粒正丁醇部位特征图谱,以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进行色谱峰匹配,测定腺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瓜蒌薤白正丁醇部位腺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正丁醇部位的特征图谱。方法:通过HPLC/PDAD联用建立瓜蒌薤白颗粒正丁醇部位特征图谱,以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进行色谱峰匹配,测定腺苷的含量;利用均值和中位数建立共有模式,采用相关系数和夹角余弦计算瓜蒌薤白颗粒正丁醇部位与共有模式间的相似程度。结果:腺苷在0.10~2.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3100000X+2433.5,相关系数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34%,RSD(%)=1.14%,测定了10个批次瓜蒌薤白颗粒正丁醇部位腺苷的平均含量为0.795%;建立了瓜蒌薤白颗粒正丁醇部位HPLC特征图谱,谱间有10个共有峰,利用相关系数计算平均相似度:取均值为0.8388,取中位数为0.8245;利用夹角余弦计算平均相似度:取均值为0.8697,取中位数为0.8558。结论:瓜蒌薤白颗粒正丁醇部位中腺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的重复性及稳定性较好,同时建立了瓜蒌薤白颗粒正丁醇部位特征图谱的共有模型,可用于瓜蒌薤白颗粒正丁醇部位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薤白颗粒 正丁醇部位 腺苷 特征图谱
下载PDF
拐芹根正丁醇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莎 白少岩 杨尚军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研究拐芹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根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结合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拐芹根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去甲基丁香色原酮(Noreugenin... 目的研究拐芹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根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结合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拐芹根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去甲基丁香色原酮(Noreugenin,1),胡萝卜苷(Daucosterol,2),栓翅芹烯醇(Pabu-lenol,3),水合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 hydrate,4),乙酰石当归素(Saxalin acetate,5),蔗糖(Sucrose,6)。结论本实验首次从拐芹中分离得到乙酰石当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芹根 正丁醇部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毛冬青不同提取部位扩血管作用及对蛙心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祝晨蔯 黄芝英 +4 位作者 熊天琴 陈娟 陈敏 林朝展 张翠仙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研究毛冬青不同提取部位的扩血管作用及对蛙心的影响。方法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毛冬青,得到不同极性提取物,分别观察其对去内皮兔胸主动脉环的扩张作用。根据结果,选择作用显著的提取物再进一步观察其对NE预收... 目的研究毛冬青不同提取部位的扩血管作用及对蛙心的影响。方法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毛冬青,得到不同极性提取物,分别观察其对去内皮兔胸主动脉环的扩张作用。根据结果,选择作用显著的提取物再进一步观察其对NE预收缩的去内皮动脉环的影响及其对正常蛙心和心衰模型的影响。结果毛冬青的石油醚部位(PEI)、乙酸乙酯部位(EAI)、水相部位(AEI)、总提取物(TEI)对正常去内皮动脉环几乎无作用,正丁醇提取物(NA)I对兔去动脉环的静息张力有微弱的作用,显示出扩张的趋势。不同剂量的正丁醇部位可使NE预收缩动脉环产生明显的舒张作用,对正常离体蛙心的心肌收缩力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低钙造成的心衰没有明显的作用。结论毛冬青正丁醇提取部位(NAI)具有一定的扩血管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正丁醇部位是其主要的有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冬青 毛冬青正丁醇提取部位(nAI) 动脉环 离体蛙心 扩血管作用 强心作用
原文传递
荆防药对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物A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饶志粒 曹海娟 +3 位作者 石博宇 罗杰 刘小波 曾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6-1033,共8页
该研究以LPS诱导的RAW264. 7细胞炎症模型为载体,观察荆防药对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物A组分的体外抗炎作用,及其调控NF-κB,PI3K/AKT信号通路的抗炎作用机制。建立LPS诱导的RAW264. 7细胞炎症模型,荆防药对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物A组分预处... 该研究以LPS诱导的RAW264. 7细胞炎症模型为载体,观察荆防药对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物A组分的体外抗炎作用,及其调控NF-κB,PI3K/AKT信号通路的抗炎作用机制。建立LPS诱导的RAW264. 7细胞炎症模型,荆防药对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物A组分预处理3 h,取细胞上清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含量; Griess法测定NO含量; RT-PCR法测定RAW264. 7炎症细胞中IL-6,IL-1β,TNF-α,IFN-γ,i NOS,PI3K,AKT,CHUK,NF-κB1,Rela mRNA表达; 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PI3K,AKT,NF-κB p50,p65,p105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p-PI3K,p-AKT,p-p65的表达水平。并采用LC-MS及数据库对比鉴定分离物A中可能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荆防药对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物A组分显著抑制LPS致RAW264. 7细胞炎症模型上清中NO,IL-6,IL-1β,TNF-α炎症因子的释放(P<0. 05或P<0. 01),降低IL-6,IL-1β,TNF-α,IFN-γ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炎症模型细胞中PI3K,AKT mRNA表达及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P<0. 05或P<0. 01);显著降低炎症模型细胞NF-κB p50,p-p65,i NOS蛋白水平,以及NF-κB1,Rela mRNA表达水平,上调CHUK基因表达。成分分析共鉴定出分离物A组分含化合物196种,其中isoobtusilactone,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蒽贝素(embelin),升麻素苷含量较高。综上,荆防药对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物A组分体外对LPS诱导的RAW264. 7细胞炎症模型具有较好抗炎效应,作用发挥与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及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蒽贝素可能为其抗炎作用发挥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药对正丁醇提取部位 分离物A组分 LPS RAW264. 7细胞 PI3K/AKT nF-κB
原文传递
正交试验法优选大连翘胶囊提取工艺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素方 程怡 +3 位作者 麦艳珍 赵菊香 余秋强 邓妙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44,共4页
目的:优选大连翘胶囊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浸膏得率、正丁醇萃取部位得率、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得率、连翘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翘苷含量。结果:正交试验所得的最佳提取条... 目的:优选大连翘胶囊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浸膏得率、正丁醇萃取部位得率、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得率、连翘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翘苷含量。结果:正交试验所得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水量8倍,提取次数2次,每次2 h。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正丁醇萃取部位得率 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得率 连翘苷
原文传递
蕨麻正丁醇部位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致钙超载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卜婧 张永亮 +2 位作者 李灵芝 龚海英 李建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细胞内钙超载被认为是诱发神经元变性和死亡的关键因素。文中研究蕨麻正丁醇部位(n-butanol extract of Potentilla anserina L,NP)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急性缺氧所致钙超载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建立缺氧所致... 目的细胞内钙超载被认为是诱发神经元变性和死亡的关键因素。文中研究蕨麻正丁醇部位(n-butanol extract of Potentilla anserina L,NP)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急性缺氧所致钙超载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建立缺氧所致钙超载的实验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尼莫地平干预组以及NP高、中、低剂量干预组。通过免疫荧光双染观察蕨麻正丁醇部位对海马神经元急性缺氧所致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le-associated protein2,MAP2)的保护作用。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通过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钙依赖中性蛋白酶1(Calpain 1)在基因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缺氧3 h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较,神经元特异性细胞骨架蛋白MAP2被水解,细胞骨架形态的被破坏,[Ca2+]i显著升高,Calpain 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细胞骨架发生破坏。NP各剂量干预明显抑制神经元特异性细胞骨架蛋白MAP2水解,减轻细胞骨架形态的破坏,且显著降低缺氧神经元[Ca2+]i(P<0.05);并且下调了Calpain 1在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急性缺氧3 h可使神经元细胞内发生钙超载,NP可有效抑制缺氧所致神经元细胞钙超载,而发挥神经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正丁醇部位 海马神经元 缺氧 钙超载 钙依赖中性蛋白酶1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结合硅胶色谱分离川西獐牙菜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尚军 井灵 +4 位作者 刘叶 黄茂林 朱瑞娟 况婷 陈志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7期52-54,共3页
目的:制备川西獐牙菜正丁醇萃取部位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色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川西獐牙菜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荭... 目的:制备川西獐牙菜正丁醇萃取部位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色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川西獐牙菜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荭草苷;芒果苷;7-O-[β-D-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齐墩果酸;1-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8-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bellidifolin和1-羟基-3,5,8-三甲氧基口山酮。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行,适用于川西獐牙菜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分离与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獐牙菜 正丁醇萃取部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荆防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的抗氧化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海娟 方洋 +4 位作者 饶志粒 纪雅菲 刘淇 曾九僧 曾南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18,共8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荆芥防风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JFNEA)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及作用机制,并采用体外细胞实验对相关靶点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采用质谱分析鉴定荆防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的有效成分...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荆芥防风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JFNEA)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及作用机制,并采用体外细胞实验对相关靶点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采用质谱分析鉴定荆防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的有效成分,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活性成分,获得主要成分对应靶点;使用Uniprot数据库得到化合物对应关键靶点的基因;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氧化应激对应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分析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通过度值(Degree)筛选关键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荆防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抗氧化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探究其作用机制。最后采用Discovery Studio(D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将药物活性成分与靶基因进行结合活性的双重验证。以脂多糖致RAW264.7细胞氧化应激模型为载体,观察荆防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对模型细胞PI3K/AKT/NRF2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荆防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中共有11个活性化合物,主要是黄酮类、多酚类、萜类化合物,将其主要活性成分调控的靶点与氧化应激靶点取交集,得到160个关键靶点;关键靶点涉及AKT1、TP53、INS、MAPK3、IL-6、CASP3、VEGFA、JUN、MAPK1、TNF、EGFR、STAT3等,GO分析得到GO条目129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89个,细胞成分(CC)条目14个,分子功能(MF)条目26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81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橙皮素、尿苷、橙皮苷、木犀草素、3-O-阿魏酰奎尼酸、原儿茶酸、芫花素是重要成分,对MAPK1、IL-6、TNF、VEGFA、AKT1作用明显。细胞实验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荆防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预处理能明显下调p-AKT、p-PI3K、KEAP1蛋白表达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药对正丁醇部位分离物A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抗氧化 靶点 潜在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毛菊苣正丁醇萃取物中母菊素含量测定及其对大鼠肝纤维化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林洁 吕博 +3 位作者 马斌 罗恒磊 秦冬梅 张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31-1739,共9页
目的研究毛菊苣正丁醇萃取部位(Cichorium glandulosum N-butanol extraction site,CGE)对大鼠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保护作用并测定其主要有效成分母菊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CGE中母菊素的含量及方法学考察;大鼠随机... 目的研究毛菊苣正丁醇萃取部位(Cichorium glandulosum N-butanol extraction site,CGE)对大鼠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保护作用并测定其主要有效成分母菊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CGE中母菊素的含量及方法学考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GE低、中、高剂量组,姜黄素组,除正常组大鼠背部sc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按体质量剂量sc 40%CCl 4橄榄油溶液建立HF模型,每周2次,连续12周,于第5周起,对相应给药组的大鼠在每日同一时间ig相应剂量的药物。12周后取肝脾组织及血清,检测肝脾指数及相关血清指标;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考察肝组织TGF-β1、Smad3、Smad7及α-SMA的蛋白表达。结果母菊素在CGE中的含量为7.69%;模型组大鼠肝功能严重受损,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蛋白,提示HF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可明显降低肝脾指数及血清中的AST、ALT、LDH、γ-GT、AKP和MDA水平,明显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能够有效抑制HF大鼠肝组织的TGF-β1、Smad3、α-SMA的蛋白表达,上调Smad7蛋白表达。结论CGE主要成分是母菊素,CGE对CCl 4诱导的大鼠HF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菊苣 母菊素 正丁醇萃取部位 HPLC 肝纤维化 TGF-β1/Smads
下载PDF
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抗炎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15
作者 唐当柱 徐娅玲 +2 位作者 杨琼英 杨艳 孟庆婷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4期86-95,共10页
目的考察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抗炎的活性部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花生四烯酸、角叉菜胶复制大鼠足趾肿胀模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足部组织中COX-1、COX-2、5-LO的含量,探讨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采用大... 目的考察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抗炎的活性部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花生四烯酸、角叉菜胶复制大鼠足趾肿胀模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足部组织中COX-1、COX-2、5-LO的含量,探讨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采用大孔树脂对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进行分离,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对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的不同洗脱部位(水洗脱部位、30%乙醇洗脱部位、60%乙醇洗脱部位、90%乙醇洗脱部位)进行抗炎有效部位筛选;采用花生四烯酸、角叉菜胶复制小鼠足趾肿胀模型,ELISA法检测小鼠血液IL-1β、PGE2、LTB4、TNF-a、IL-10的含量,对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的90%乙醇洗脱部位进行抗炎机制研究并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结果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能够减少AA、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趾肿胀度,降低AA、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趾组织中COX-1、COX-2、5-LO的表达;仙鹤草90%乙醇洗脱部位能抑制小鼠耳肿胀度以及足趾肿胀度,降低IL-1β、TNF-a、PGE2的表达,升高IL-10的表达,但对LTB4的表达未见明显抑制作用;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了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科罗索酸、槲皮素、芦丁、胡萝卜苷、β-谷甾醇。结论(1)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可通过抑制COX和5-LO两条途径发挥抗炎作用。(2)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的90%乙醇洗脱部位通过抑制COX途径从而降低致炎因子PGE2、IL-1β、TNF-a的表达、升高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实现抗炎,但对5-LO途径诱导的LTB4未见明显抑制作用。(3)已鉴定的5个化合物中,科罗索酸、槲皮素和芦丁均有文献报道其具备抗炎活性,表明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的90%乙醇洗脱部位是由科罗索酸、槲皮素和芦丁等共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鹤草 正丁醇提取部位 抗炎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桂籽提取物对LPS诱导的AML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6
作者 黄婷 要辉 +6 位作者 张雨晨 吴宇培 王琢文 王洁琼 杨洪飞 葛婷婷 闵清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369-373,共5页
目的研究桂籽提取物(OFSN)正丁醇部位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正常肝细胞(AML12)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ML12,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与时间下OFSN对AML12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的OFSN及Aspirin干预后对LPS诱导AML12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桂籽提取物(OFSN)正丁醇部位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正常肝细胞(AML12)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ML12,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与时间下OFSN对AML12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的OFSN及Aspirin干预后对LPS诱导AML12活性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OFSN给药浓度及时间。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LPS组(1μg/mL)、Asipirin组(900μg/mL)、OFSN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μg/mL)。利用荧光探针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生成,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经LPS诱导后的细胞存活率下降,TLR4/NF-κB p65通路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内ROS生成增加。与LPS组相比,经过OFSN及Aspirin干预后细胞活力升高(P<0.01),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性;Aspirin组与OFSN中、高剂量组细胞中TLR4、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P<0.01),ROS的产生显著减少(P<0.01),OFSN低剂量组无显著变化。结论OFSN对LPS诱导的AML12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减少ROS的生成,同时减少COX-2的表达,从而减少炎症小体NLRP3及炎症因子IL-6的释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籽提取物 脂多糖 AML12 ROS TLR4/nF-κB p65
下载PDF
内生菌SYt1发酵液正丁醇萃取相化学成分研究
17
作者 于洋 王建刚 +4 位作者 刘霞 曹让 田均勉 徐虹 秦宝福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2,共3页
研究盾叶薯蓣内生细菌SYt1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相中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文中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由结果可知:从盾叶薯蓣内生细菌... 研究盾叶薯蓣内生细菌SYt1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相中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文中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由结果可知:从盾叶薯蓣内生细菌SYt1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相中共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环(脯-甘)二肽(2)和环(甘-丙)二肽(3)。化合物1、2和3均首次从盾叶薯蓣内生细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内生菌 正丁醇萃取相 对羟基苯甲酸 环二肽
下载PDF
龙须藤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 被引量:27
18
作者 易荆丽 张嘉家 +2 位作者 周毅生 王嵩 赵永恒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47-651,共5页
目的研究龙须藤乙醇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筛选出龙须藤镇痛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热板法和冰乙酸扭体法观察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法观察抗炎作用。结果龙须藤醇提物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作用;龙须藤醇提物的乙酸乙... 目的研究龙须藤乙醇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筛选出龙须藤镇痛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热板法和冰乙酸扭体法观察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法观察抗炎作用。结果龙须藤醇提物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作用;龙须藤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并能较好抑制炎症的组织液渗出。结论龙须藤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可能是龙须藤镇痛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藤 镇痛 抗炎 乙酸乙酯萃取物 正丁醇萃取物
下载PDF
藏党参正丁醇萃取物对雌性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孙婉娟 胡华刚 +1 位作者 唐晓静 徐斯凡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4524-4527,共4页
目的:探讨藏党参正丁醇萃取物对雌性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潞党参正丁醇萃取物组,藏党参正丁醇萃取物低、中和高剂量组。连续灌胃14天,最后1次灌胃12 h后股动脉取血,测量血清中性激... 目的:探讨藏党参正丁醇萃取物对雌性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潞党参正丁醇萃取物组,藏党参正丁醇萃取物低、中和高剂量组。连续灌胃14天,最后1次灌胃12 h后股动脉取血,测量血清中性激素与抗氧化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藏党参高剂量组雌二醇(E2)含量显著降低(P<0.01),卵泡刺激素(FSH)显著升高(P<0.01),孕酮(P)和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升高(P<0.05);藏党参高剂量组能升高血清中谷胱甘肽(GSH)含量(P<0.01),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P<0.01),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1)。结论:藏党参正丁醇萃取物可影响大鼠体内性激素水平,并有影响雌性大鼠抗氧化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党参 正丁醇萃取物 雌性大鼠 性激素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地锦叶片正丁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华玲 马欣荣 孙振元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2-875,共4页
The n-butanol extract from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leaves were examined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five microbes by using filter paper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 restrained the growth of Es... The n-butanol extract from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leaves were examined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five microbes by using filter paper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 restrained the growth of Escherichia coli,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Bacillus subitilis and Bacillus pumilus,while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yeast at a certain extent.And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 were 0.25,0.3,0.25,0.3,1.0 g·mL-1respectively.Moreover the n-butanol extract also could restrained some bacterium strains,which had antibiotic resistances.After heated at 95 ℃ for 2~3 h,the n-butanol extract from P.tricuspidata leaves still presented strong bacteriostasis to germs.Th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substance had heat-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叶片 正丁醇提取液 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MI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