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1
1
作者 刘娟 曾洁 +2 位作者 王海兰 周妍 曾春燕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54-757,共4页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107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其中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产后组),围绝经期压力性...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107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其中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产后组),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7例(围绝经期组),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1h尿垫试验、排尿日记、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及盆底肌纤维肌力检测.结果 产后组患者治疗后1h尿垫试验阴性、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21、24、14、1例,治疗前分别为0、30、28、2例;围绝经期组治疗后分别为7、22、11、7例,治疗前分别为0、14、25、8例;两组患者治疗后1h尿垫试验的严重程度分布分别与其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组患者治疗后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分别为3、3、7、31、16例,围绝经期组分别为1、17、20、9、0例;产后组患者治疗后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分别为0、0、11、23、26例,围绝经期组分别为10、11、18、8、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分布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产后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88%(53/60),治愈率为38%(23/60);围绝经期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64%(30/47),治愈率为15%(7/4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是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生物反馈(心理学) 骨盆底 肌功能疗法
原文传递
产后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康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健 赵敏 +1 位作者 王艳 徐琳 《齐鲁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430-431,434,共3页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3月于我科经阴分娩的产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与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3月于我科经阴分娩的产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与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锻炼,锻炼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4周后,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阴道肌张力、阴道肌电压及尿潴留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张力治疗达标率为85.46%,显著高于对照组29.09%的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阴道肌张力、肌电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06、12.38,P<0.05),夜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13.24,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产后盆底肌锻炼可有效恢复产妇盆底肌张力、阴道肌张力与肌电压,减少尿潴留,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底 肌功能疗法 产后期 康复 治疗结果
下载PDF
MRC功能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下颌后缩患者软组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优 姚东平 +2 位作者 陆史俊 潘永初 王林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6期375-380,共6页
目的 观察应用MRC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下颌后缩错[牙合]畸形患者所引起的软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20例处于生长发育期、替牙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MRC功能矫治,分别对矫治前、后的面像... 目的 观察应用MRC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下颌后缩错[牙合]畸形患者所引起的软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20例处于生长发育期、替牙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MRC功能矫治,分别对矫治前、后的面像进行软件测量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前后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侧面软组织角度中OE-Prn-Pos角,OE-N'-B'角,OE-N'-Pos角,OE-Prn-N'角,Cm-Sn-UL角,N'-Sn-Pos角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E-Sn-UL角,Sn-N'-B'角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面软组织线距中Sn-H线,UL-E线,LL-E线的距离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MRC功能矫治器可以改善鼻唇部软组织、上下唇部软组织、以及颏唇部软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善患者的前突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C矫治器 下颌后缩 软组织 面部侧貌 肌功能治疗
下载PDF
正畸配合肌功能训练改善骨性错患者微笑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嫣 方志欣 +3 位作者 黄敏方 陆慧媛 陶斯雅 张大灵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54-58,共5页
目的:评价正畸配合相关肌功能训练改善骨性错患者微笑美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骨性错患者(男11例、女19例),其中安氏Ⅱ类24例(ANB角5°~8°),安氏Ⅲ类6例(ANB角0°^-6°)。年龄13~34岁,平均(21.08±6.67)岁,拔... 目的:评价正畸配合相关肌功能训练改善骨性错患者微笑美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骨性错患者(男11例、女19例),其中安氏Ⅱ类24例(ANB角5°~8°),安氏Ⅲ类6例(ANB角0°^-6°)。年龄13~34岁,平均(21.08±6.67)岁,拔牙设计26例,非拔牙设计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正畸治疗中配合微笑美相关肌功能训练。两组矫治技术、矫治原则相同,基线条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正畸治疗前后分别拍正面微笑像以评价两组矫治前后微笑指标变化的差异。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矫治前后口角高度、微笑宽度、颊廊比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矫治前后理想笑弧例数、平行笑弧例数变化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矫治前后各微笑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矫治后口角高度、上颌牙龈暴露量、下前牙平均暴露量、颊廊比例及笑弧形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同时配合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可使骨性错患者口周组织改建与正畸牙颌变化同步、协调,使骨性错患者在矫治错畸形的同时,微笑美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错牙合畸形 肌功能训练 微笑美
下载PDF
口面肌功能训练对OSAHS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慧茹 金杰 +6 位作者 裘轶辉 宋大川 肖汉琼 濮彧 程铭 张芳 董晶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29-633,共5页
OSAHS作为一种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源头性疾病,极大地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1]。OSAHS的治疗方法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不同阻塞平面的手术治疗、口腔矫治器治疗等[2-... OSAHS作为一种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源头性疾病,极大地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1]。OSAHS的治疗方法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不同阻塞平面的手术治疗、口腔矫治器治疗等[2-4],但由于上述治疗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影响其临床应用。口面肌功能训练(myofunctional therapy,MT)最初起源于言语功能训练,研究发现它作为一种无创的治疗手段,在OSAHS的治疗中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 口面肌功能训练 口咽训练
原文传递
针刺表情肌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表情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日含 陈日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89-79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表情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34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表情肌组(表情肌组79例)和常规取穴组(55例)。表情肌组在颅顶肌额腹、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行围刺治疗;常规取穴组穴...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表情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34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表情肌组(表情肌组79例)和常规取穴组(55例)。表情肌组在颅顶肌额腹、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行围刺治疗;常规取穴组穴取患侧地仓、颊车、阳白、四白、攒竹等,行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表情肌组有效率为94.9%,优良率为92.4%;常规取穴组有效率为70.9%,优良率为52.7%,两组疗效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情肌针刺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优于常规取穴针灸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面部肌肉 针刺疗法 肌功能疗法
下载PDF
肌功能训练配合Forsus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冬梅 钱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605-1607,共3页
目的:探讨For sus矫治器配合肌功能训练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8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每组9例。A组:肌功能训练配合FORSUS装置矫治;B组:单纯使用FORSUS装置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 目的:探讨For sus矫治器配合肌功能训练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8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每组9例。A组:肌功能训练配合FORSUS装置矫治;B组:单纯使用FORSUS装置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颌均明显前移,下颌后缩面型显著改善,其中B点前移(3.35±2.37)mm,PH增加到(2.11±0.73)mm,两组间比较显示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肌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FORSUS装置对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Forsus装置 肌功能训练
下载PDF
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后微笑变化的相关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陆慧媛 周嫣 +2 位作者 方志欣 黄敏方 张大灵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了解拔牙矫治及相关肌功能训练在改善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正畸后微笑美中的作用。方法 20例恒牙期Ⅱ类骨面型患者,在拔牙设计,直丝弓矫治技术应用技术同时,配合相关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应用Adobe Photoshop CS7软件对矫治前后微笑... 目的了解拔牙矫治及相关肌功能训练在改善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正畸后微笑美中的作用。方法 20例恒牙期Ⅱ类骨面型患者,在拔牙设计,直丝弓矫治技术应用技术同时,配合相关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应用Adobe Photoshop CS7软件对矫治前后微笑相进行定点和测量(包括上前牙曲度、下唇曲度、颊廊、微笑宽度、微笑高度、上下前牙暴露量、微笑弧及上唇曲度形态等),应用SPSS17.0软件对矫治前后颅颌面结构及微笑相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上前牙曲度增大,颊间隙比率和上切牙比率有所增加,下切牙暴露量减少,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理想笑弧和上唇曲度向上的例数明显增加,平坦笑弧和向下的上唇曲度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U1-SN角变化与上牙曲率变化呈负相关,SN-MP角变化与颊旁间隙比率变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并配合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各项微笑美指标矫治后均有所改善,其中颊廊与面下1/3高度相关,笑弧与上前牙唇倾度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类骨面型 拔牙矫治 微笑美 肌功能训练
下载PDF
口咽训练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咏雪 谭茗丹 顾海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674-3677,共4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口咽训练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作用。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口咽训练治疗OSAS的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经质量评价后确定最终文献,提取有关指标数据,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口咽训练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作用。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口咽训练治疗OSAS的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经质量评价后确定最终文献,提取有关指标数据,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报道了多导睡眠图和嗜睡情况的研究,包括9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咽训练后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明显低于训练前,合并后均数差(MD)=14.26,95%CI(7.54,20.98),Z=4.16(P<0.01)。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在训练后有显著提高,合并后MD=-3.66,95%CI(-6.06,-1.26),Z=2.99(P<0.01)。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结果显示,口咽训练后评分下降,合并后MD=5.27,95%CI(1.97,8.57),Z=3.13(P=0.002)。3个Meta分析均存在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论口咽训练可减低OSAS患者的AHI指数,提高夜间SaO2和改善嗜睡等症状,可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性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语音训练 口咽训练 肌功能训练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巧莎 卓静 杨镜秋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4期432-433,共2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以随机配对研究方法将绝经后妇女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分为使用结合型雌激素(商品名:倍美力)软膏阴道给药配合盆底肌肉锻炼组(A组)、单用倍美力软膏组(B组)、...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以随机配对研究方法将绝经后妇女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分为使用结合型雌激素(商品名:倍美力)软膏阴道给药配合盆底肌肉锻炼组(A组)、单用倍美力软膏组(B组)、盆底肌肉锻炼组(C组) ,治疗4个月,分析三种方法治疗绝经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结果 使用倍美力软膏阴道给药配合盆底肌肉锻炼组漏尿症状减轻有效率为87 9% ,治疗前后尿失禁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 0 0 1) ;盆底肌肉锻炼组漏尿症状减轻有效率为6 0 . 6 % ,治疗前后尿失禁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 0 0 1) ;单用倍美力软膏阴道给药组漏尿症状减轻仅为2 1. 2 % ,治疗前后尿失禁量减少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 0 5 )。结论 绝经后妇女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通过补充雌激素配合盆底肌肉锻炼非手术治疗可改善漏尿症状,方法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妇女 压力性尿失禁 非手术治疗 结合型雌激素 倍美力
原文传递
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后肌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学文 龙星 +2 位作者 东耀峻 陈红生 孙绍山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87-489,共3页
目的 探讨肌功能康复训练对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利用自行研制的张口训练器,借鉴国外的功能训练方法 ,对接受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的27例患者进行被动张口训练和有阻力的肌肉耐力训练,在颌间牵引拆除后2~3 d,使用张... 目的 探讨肌功能康复训练对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利用自行研制的张口训练器,借鉴国外的功能训练方法 ,对接受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的27例患者进行被动张口训练和有阻力的肌肉耐力训练,在颌间牵引拆除后2~3 d,使用张口训练器插入牙列间锻炼张口度,5 min/次,3~4次/d.在张口度达到20~25 mm后进行肌肉耐力训练.患者用后牙咬合施加阻力后的张口器并维持5 s后,松弛5 s再咬合,反复进行,5 min/次,3~4次/d,持续3~4周.27例康复训练结果 与20例接受同类手术未行功能康复训练的患者对比.结果 接受肌功能训练的患者术后4周时张口度[(34.72±3.75)mm]已接近术前水平,8周时(牙合)力[(231.08±62.52)N]达到术前水平.未接受肌功能训练的患者在术后4、8周时张口度[(28.42±4.11)mm]和(牙合)力[(210.90±73.40)N]均值仍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和规范的肌功能康复训练,并配合使用新型张口训练器,能加速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患者口颌系统功能的恢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恢复 肌功能疗法 张口度
原文传递
口面肌功能治疗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早期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2
作者 史真 滕延萍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 观察口面肌功能治疗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口腔门诊进行肌功能治疗的患者14例,年龄7~12岁,男孩3例,女孩11例.其中替牙列11例,恒牙列3例,均为安氏Ⅱ1类错(牙合),覆盖5.0~... 目的 观察口面肌功能治疗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口腔门诊进行肌功能治疗的患者14例,年龄7~12岁,男孩3例,女孩11例.其中替牙列11例,恒牙列3例,均为安氏Ⅱ1类错(牙合),覆盖5.0~11.0 mm,其中Ⅲ度深覆(牙合)3例,均表现为牙列拥挤.进行肌功能评估后,选用不同型号的I2N训练器(Myofunctional Research Co.Queensland,Australia),进行肌功能训练.应用SPSS19.0软件对治疗前后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6~10个月后,患者口周肌肉功能改善,深覆(牙合)、深覆盖纠正,牙列拥挤改善,面型改善.治疗后前牙覆盖减小(4.82±1.92) mm、覆(牙合)减小(2.25±0.64) mm、上切牙唇倾度减小(2.75±2.36) mm,6.96°±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前牙唇倾度增加(-2.10°±2.90°)、SNB增加(-2.04°±2.29°)、FMA增加(-1.46°±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面肌功能治疗简便、无创,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是有效的,肌功能评估和训练是关键,疗效依赖于患者的良好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面肌功能治疗 安氏Ⅱ1类错(牙合) 早期矫治
原文传递
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口面肌功能训练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冬叶 陈莺 +4 位作者 黄紫娴 曹丽华 刘晓刚 余晓曼 何一青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75,共3页
目的提高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训练组33例。两组均行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口面肌功能训练,连续3个月后评... 目的提高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训练组33例。两组均行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口面肌功能训练,连续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训练组疼痛评分及最大张口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后两组负性情绪均达到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行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患者,增加口面肌功能训练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和增加张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疼痛 张口度 透明质酸钠 关节腔注射 口面肌功能训练
下载PDF
3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口面肌功能训练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危凯 刘钢 朱康徐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评价口面肌功能训练对腺样体肥大患儿经口呼吸状态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诊治的30例腺样体肥大伴口呼吸患儿进行口面肌功能训练治疗,统计治疗前后经口呼吸状态积分、睡眠质量积分。30例患儿,2例... 目的评价口面肌功能训练对腺样体肥大患儿经口呼吸状态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诊治的30例腺样体肥大伴口呼吸患儿进行口面肌功能训练治疗,统计治疗前后经口呼吸状态积分、睡眠质量积分。30例患儿,2例未能完成治疗,干预前后经口呼吸状态的积分秩和检验(Z=-4.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患儿夜间睡眠质量情况积分的秩和检验(Z=-4.2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面肌功能训练可以改善儿童腺样体肥大引起的经口呼吸状态,改善患儿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面肌功能训练 儿童腺样体肥大 口呼吸 治疗
下载PDF
口面部肌功能治疗对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术后面部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单华清 王愉惠 +2 位作者 於丽明 李晓艳 刘月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 :评估口面部肌功能治疗对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adenotonsillectomy,AT)后仍有口呼吸症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儿面部形态的影响。方法:纳入10例4~7岁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1个月后仍然张口呼吸的... 目的 :评估口面部肌功能治疗对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adenotonsillectomy,AT)后仍有口呼吸症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儿面部形态的影响。方法:纳入10例4~7岁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1个月后仍然张口呼吸的OSA患儿,进行口面部肌功能治疗。在口面部肌功能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分别拍摄照片,进行软组织测量。选择面部软组织12个具有标志性的点,进行比例和角度测量,采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口面部肌功能治疗前、后患者面部形态改变。结果:与治疗前相比,OSA患儿治疗后人中与上唇比例增加(P=0.0002),上唇与面下1/3比例增加(P<0.05),鼻唇角增大(P=0.0005),颏唇角增大(P=0.0026),面型角减小(P<0.05)。结论:口面部肌功能治疗能够有效改善OSA患儿AT术后面部形态,可作为OSA患儿AT术后的一种补充治疗,解决患儿术后仍持续存在的张口呼吸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扁桃体手术 口面部肌功能治疗 张口呼吸 面部形态学
下载PDF
口面肌功能训练联合肌功能矫治器在儿童OSA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臧艳姿 娄颖 +4 位作者 李靖 李倩 马灵草 万保罗 王广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7-462,共6页
目的:探讨口面肌功能训练联合肌功能矫治器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儿童诊断为中重度OSA(AHI≥5)并入院接受相应的腺样体和(或)扁桃体手术治疗。根据患儿腺样体和(或)扁桃体术后是否愿意接受... 目的:探讨口面肌功能训练联合肌功能矫治器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儿童诊断为中重度OSA(AHI≥5)并入院接受相应的腺样体和(或)扁桃体手术治疗。根据患儿腺样体和(或)扁桃体术后是否愿意接受口面肌功能训练及佩戴肌功能矫治器,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手术前后均行X线头颅侧位片、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PSG),并由监护人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填写儿童OSA-18量表。治疗组术后同时配合口面部肌功能训练及佩戴肌功能矫治器。结果:(1)全身状况及主观症状变化:治疗组术前OSA-18总分为65.15±11.25,术后1个月为49.83±7.09;对照组术前OSA-18总分为64.69±10.23,术后1个月为48.07±6.87;两组患儿在OSA术后睡眠障碍、身体症状、情绪状况、白天嗜睡和精力状态及对监护人的影响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术后半年、1年问卷总分及睡眠障碍、身体症状、白天情况及对监护人的影响程度的变化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2)睡眠呼吸功能PSG监测的改变情况: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均降低,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半年及1年AHI降低、LSaO;升高(P<0.01)。(3)头颅测量颌面畸形改变:术后半年、1年时治疗组蝶鞍中心-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角)明显增大,上下齿槽座角(ANB角)明显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半年、1年气道测量中软腭后-后咽壁距(SPP-SPPW)、腭垂尖-中咽壁距(U-MPW)、后气道间隙(TB-TPPW)测量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OSA术后经口面肌功能训练联合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后,下颌骨发生明显前移,上气道宽度明显增加。结论:儿童OSA术后口面肌功能训练联合肌功能矫治器的应用对改善患儿口呼吸、上气道矢状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面肌功能训练 肌功能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儿童
原文传递
上颌阻塞器序列修复联合口面肌功能治疗促进牙龈癌患者口颌功能康复的个案管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冬叶 何杏芳 +4 位作者 沙秀娟 黄秋雨 丁楚煊 余晓曼 吴淑仪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18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总结促进牙龈癌患者口颌功能康复的个案管理。方法采取上颌阻塞器序列修复联合口面肌功能治疗对1例牙龈癌患者进行个案管理,其护理要点包括:上颌阻塞器序列修复的护理、口面肌功能治疗、心理护理及口颌功能康复的效果追踪评价。结... 目的总结促进牙龈癌患者口颌功能康复的个案管理。方法采取上颌阻塞器序列修复联合口面肌功能治疗对1例牙龈癌患者进行个案管理,其护理要点包括:上颌阻塞器序列修复的护理、口面肌功能治疗、心理护理及口颌功能康复的效果追踪评价。结果经过1年的个案管理,患者口腔功能及生命质量的自评总分为18分,张口度4 cm、语音清晰度98%,患者生命质量良好。结论采用上颌阻塞器序列修复联合口面肌功能治疗的个案管理,从围手术期到出院随访,并结合不同阶段的评估,全方位与相关专科医生沟通配合,加强了多学科协作,促进了患者口颌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赝复体 口腔肿瘤 口面肌功能治疗 颌骨缺损 护理
原文传递
错牙合畸形与口面肌功能治疗的探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静 杨彤彤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7期9-11,14,共4页
口腔颌面各部分的正常发育都依赖于口周肌功能的平衡,口周肌功能紊乱会导致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同时,口周肌功能协调对正畸治疗的顺利完成和保持疗效的稳定性都至关重要。本文初步分析了口面肌功能治疗和错牙合畸形两者的关系,并就口面... 口腔颌面各部分的正常发育都依赖于口周肌功能的平衡,口周肌功能紊乱会导致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同时,口周肌功能协调对正畸治疗的顺利完成和保持疗效的稳定性都至关重要。本文初步分析了口面肌功能治疗和错牙合畸形两者的关系,并就口面肌功能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面肌功能治疗 错牙合畸形 口面肌功能治疗相关因素
下载PDF
影响错(牙合)畸形患者行口面肌功能治疗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静 杨彤彤 +1 位作者 王之瑜 刘莉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9-443,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错[牙合]畸形患者行口面肌功能治疗意愿(OMT)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对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的279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宣教口面肌功能治疗的知识,并进行影响OMT意愿的相关问卷调查。采用SAS 9.2软件进行单... 目的:探讨影响错[牙合]畸形患者行口面肌功能治疗意愿(OMT)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对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的279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宣教口面肌功能治疗的知识,并进行影响OMT意愿的相关问卷调查。采用SAS 9.2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382)、婚姻状况(OR=0.25)、肌功能训练了解情况(OR=5.665)、能否坚持完训练(OR=4.333)、训练是否较为费时(OR=0.251)、训练是否影响正常生活(OR=0.242)为影响患者接受OMT意愿的因素。结论:本调查发现错[牙合]畸形患者行OMT的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积极宣传口面肌功能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口面肌功能治疗意愿(OMT) 多因素
下载PDF
口面肌功能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丹阳(综述) 梁辉(审校)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108-114,共7页
目的系统回顾口面肌功能治疗(OMT)相关文献,就OMT的动作、机制及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使用Pubmed、CNKI、万方医学进行搜索截至2020年6月前的相关文献。结果共回顾24篇研究,包括14篇研究成人OSA,10篇研究儿童O... 目的系统回顾口面肌功能治疗(OMT)相关文献,就OMT的动作、机制及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使用Pubmed、CNKI、万方医学进行搜索截至2020年6月前的相关文献。结果共回顾24篇研究,包括14篇研究成人OSA,10篇研究儿童OSA,其中有20项研究均显示治疗前后AHI有改善,但改善程度主要取决于OSA严重程度及治疗时间。结论研究证明OMT对治疗单纯打鼾、成人轻至重度OSA、儿童OSA均有效果,可作为治疗OSA的一种重要替代治疗。但OSA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相关临床试验和样本数量较少,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口面肌功能治疗 口咽运动 成人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