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嵊山列岛贻贝养殖种类生长发育调查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义浩 赵盛龙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67-73,共7页
嵊山列岛贻贝养殖种类有紫贻贝、厚壳贻贝,对其的贝壳生长、体重增长、性腺发育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与紫贻贝相比,厚壳贻贝生长缓慢,体长4cm以前,很难区分雌雄,9cm以前大部分显示为雄性,少量雌性,长到10cm后雌性才明显显示;2.同样个... 嵊山列岛贻贝养殖种类有紫贻贝、厚壳贻贝,对其的贝壳生长、体重增长、性腺发育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与紫贻贝相比,厚壳贻贝生长缓慢,体长4cm以前,很难区分雌雄,9cm以前大部分显示为雄性,少量雌性,长到10cm后雌性才明显显示;2.同样个体大小的贻贝,厚壳贻贝的体重要大于紫贻贝,前期紫贻贝壳长快,厚壳贻贝壳长慢,但相比之下,后者体重增加比前者快;3.厚壳贻贝不同年龄的长势对比表明,通常年龄越大,体积的生长递增率越小,如第2年体积递增率为91.48%,到第3年则下降到49.23%,体重的生长递增率也随年龄增大而下降,如第2年体重递增率为44.83%,到第3年则下降到21.43%。最后还就该养殖渔区出现的“杂交贻贝”情况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养殖 紫贻贝 厚壳贻贝 贝壳生长 体重 性腺
下载PDF
利用mtDNA 16S rRNA序列差异鉴定江西青岚湖的河蚌物种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亮 黄艳艳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4-298,共5页
对从青岚湖采集的 10属 14种河蚌的 19个样本进行了 16SrRNA的序列测定 ,并同GenBank中鄱阳湖流域相同物种河蚌的序列比较 ,分析了基于Kimura 2 parameter模型参数得到的遗传距离 ,并构建了它们的UPGMA树。结果显示 ,所有用于比较的河... 对从青岚湖采集的 10属 14种河蚌的 19个样本进行了 16SrRNA的序列测定 ,并同GenBank中鄱阳湖流域相同物种河蚌的序列比较 ,分析了基于Kimura 2 parameter模型参数得到的遗传距离 ,并构建了它们的UPGMA树。结果显示 ,所有用于比较的河蚌种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 0 .0 2 74— 0 .2 2 90 ,平均为 0 .132 5 ,种内遗传距离在0 .0 0 34— 0 .0 0 6 8之间 ,平均为 0 .0 0 4 5 ,种间遗传距离远大于种内距离。表明以 16SrRNA作为遗传标记 ,可以在物种水平上对青岚湖的河蚌进行准确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物种鉴定 序列 江西 青岚湖 河蚌
下载PDF
浙江沿海贻贝种类形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义浩 《渔业经济研究》 2009年第2期14-20,共7页
贻贝科(Mytilidae)的许多种类在浙江沿海均有分布,但没有做过系统的研究。文章调查研究了浙江沿海的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紫贻贝(Mytilus edulis)、隔贻贝(Genus Septifer)、凸壳肌蛤(Musculista senhausia)、翡翠贻贝(Perna vi... 贻贝科(Mytilidae)的许多种类在浙江沿海均有分布,但没有做过系统的研究。文章调查研究了浙江沿海的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紫贻贝(Mytilus edulis)、隔贻贝(Genus Septifer)、凸壳肌蛤(Musculista senhausia)、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毛贻贝(Trichomoya hirsute)、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黑荞麦蛤(Vignadula atrata)、石蛏(Lithophaga Roding),并对它们的形态构造进行了描述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沿海 贻贝种类 形态比较
下载PDF
枸杞岛筏式贻贝养殖海域鱼类群聚特征
4
作者 高炜程 汪振华 +4 位作者 章守宇 林军 谭益国 李训猛 陈健渠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7,共16页
为探究筏式贻贝养殖生境鱼类资源养护功能,于2020年9-12月对枸杞岛筏式贻贝养殖生境(分表层区和底层区)及周边岩礁生境的鱼类进行了多网目组合刺网采样。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多样性指数并结合等级聚类、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分... 为探究筏式贻贝养殖生境鱼类资源养护功能,于2020年9-12月对枸杞岛筏式贻贝养殖生境(分表层区和底层区)及周边岩礁生境的鱼类进行了多网目组合刺网采样。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多样性指数并结合等级聚类、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分析鱼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在2种生境中共采集鱼类55种,隶属于10目34科47属,其中贻贝养殖生境采集到37种(底层和表层分别为29和20种);岩礁生境共采集到40种。在鱼类组成上,中国花鲈和鲻是贻贝养殖生境表层区的典型优势种,而黄姑鱼和褐菖鲉是贻贝养殖生境底层区的典型优势种;褐菖鲉同时也是岩礁生境的典型优势种。多样性分析表明,贻贝养殖生境的总体鱼类多样性要高于岩礁生境,但尚不显著。多元分析显示,各月份2种生境中的鱼类群落格局均可分为3种类型,虽与养殖表层区、养殖底层区和岩礁区并非严格一致,但各群落间差异依然显著。研究表明,大规模筏式养殖设施的存在吸引了众多中上层鱼类及底层鱼类,也为岩礁生境优势鱼类提供了额外的栖息环境,发挥了近似于浮鱼礁系统的资源养护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岛礁海域海洋牧场目标种的选择和人工生境构建模式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群聚 贻贝养殖 浮鱼礁 海洋牧场 目标种 枸杞岛
下载PDF
Use of GIS to Determine Potential Sources of Aquatic Invasive Species Invasions into Western South Dakota Reservoirs
5
作者 Jayne Kylee Ecker Ryan Raben Greg Simpson 《Natural Resources》 2020年第2期39-45,共7页
The spread of Aquatic Invasive Species (AIS) is a constant threat for western US waters. The state of South Dakota detected zebra mussels (Dreissena polymorpha) for the first time at Lewis and Clark Reservoir in 2014.... The spread of Aquatic Invasive Species (AIS) is a constant threat for western US waters. The state of South Dakota detected zebra mussels (Dreissena polymorpha) for the first time at Lewis and Clark Reservoir in 2014. Since then, efforts have been towards preventing their further expansion. To determine possible avenues of infestation westward, we used ArcGIS to map the home zip codes of boaters using four western reservoirs (Belle Fourche Reservoir, Pactola Reservoir, Sheridan Lake and Angostura Reservoir). A 60-mile buffer was used to determine spatial relationships of boater zip codes to establish zebra mussel populations and was considered areas of high risk.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three instances where a boater came from a high-risk area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Our results show possible pathways for Dreissena expansion into western South Dakota reservoirs. Most notably is that exposure can occur from either an inter- or intra-state vector. This information confirmed that there is a risk of additional water bodies in South Dakota becoming infected. Based on past studies, prevention is the best method in slowing the expansion of zebra mussels in South Dakota. We suggest three actions, strategically placed decontamination stations, continued public awareness efforts and differentiating boat registration tags on watercraft that are near infested water bo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SOUTH Dakota INVASIVE species ZEBRA mussel
下载PDF
枸杞岛贻贝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6
作者 裴文豪 胡成业 +2 位作者 张秀梅 刘永钿 陈屹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6-536,共11页
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结构能间接反映贻贝养殖区底栖生态状况。基于2021年4月和8月枸杞岛贻贝养殖区现场调查数据,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差异及主要驱动因子的系统解析。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172种,隶属14纲40目84... 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结构能间接反映贻贝养殖区底栖生态状况。基于2021年4月和8月枸杞岛贻贝养殖区现场调查数据,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差异及主要驱动因子的系统解析。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172种,隶属14纲40目84科,物种季节更替率为83.14%。丰度等级分布(Rank abundance)曲线表明,夏季物种更丰富,但均匀度相对较低。春、夏季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介于1.61~2.95之间,季节间差异显著。Simpson指数与盐度、沉积物中值粒径(D50)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生物量与沉积物中值粒径、总有机碳(TOC)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物种数、Chao1指数、生物量、丰富度均与TOC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春季分为四个组别,夏季分为三个组别,NMDS分析表明,春季分组物种分离不显著,夏季分组物种分离显著,相似性分析(ANOSIM)印证了这种差异。应用相似百分比(SIMPER)分析表明,季节平均相异率为87.57%,分歧种为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CCA分析表明,溶解氧、TOC和硝酸盐是驱动贻贝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春季主要受溶解氧、TOC的影响,夏季主要受硝酸盐的影响。整体上贻贝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良好,但需关注夏季水域富营养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贻贝养殖区 枸杞岛 群落结构 CCA分析 物种更替率
下载PDF
南麂大檑山岛贻贝增殖区潮间带底栖生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祥付 王一农 +3 位作者 蔡林婷 何京 陈晨 颜永康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8-323,共6页
2012年6月在南麂大檑山岛厚壳贻贝增殖区潮间带布设2个断面,进行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定量采集到底栖生物16种,其中软体动物6种,藻类、甲壳类各3种,腔肠动物、多毛类各2种。潮间带底栖生物平均丰度为1 592 inds/m2,平均生物量17 326.48 ... 2012年6月在南麂大檑山岛厚壳贻贝增殖区潮间带布设2个断面,进行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定量采集到底栖生物16种,其中软体动物6种,藻类、甲壳类各3种,腔肠动物、多毛类各2种。潮间带底栖生物平均丰度为1 592 inds/m2,平均生物量17 326.48 g/m2,以厚壳贻贝的生物量及丰度为最高。大檑山岛潮间带底栖生物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1.25~1.53、0.46~0.54、0.49~0.75、0.92~1.25,平均值分别是1.48、0.50、0.57、1.13,多样性指数都比较低,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受到中度干扰。底栖生物ABC曲线分析表明,大檑山岛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处于稳定状态。厚壳贻贝壳长频数分布分析表明,大檑山岛潮间带厚壳贻贝以1~2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大檑山岛 贻贝增殖区 潮间带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