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雏型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袁学诚
李廷栋
-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
-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52,共24页
-
基金
国土资源部专项计划项目(20010103)资助。
-
文摘
根据岩石圈的流变习性,可以将中国岩石圈分成3层,即:弹性上地壳、塑性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它们的构造各不相同,并且各层间呈现复杂的关系。在新疆地区,上地壳推覆叠置形成以三山四盆为特点的盆山构造,驮伏在一系列东西走向的条带状背型构造与向型构造的下地壳之上。在强烈隆升中的西藏地区,它的周边是差异隆升,但它的腹部地区的弹性上地壳完整未遭破坏。这是因为它的腹部的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发生局部熔融,上地壳被局部熔融的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顶托,以液压的方式整体抬升。华北地区,则是软流圈上升破坏了岩石圈地幔,形成新生地幔与残留地幔并存的蘑菇云岩石圈地幔构造。并由于软流圈的上升,使地壳拉张减薄形成裂谷盆地。中国大陆下除了东北吉辽地区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外,东部其他地区都没有发现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证据。中生代以来中国东部发生的岩石圈巨变不是太平洋板块向中国大陆的俯冲而造成的,而是软流圈物质上涌的结果。因此,中国大陆当今的构造动力,是西部由印度板块俯冲推挤和东部东亚-西太平洋软流圈上升构成的二元系统。这两个动力系统的分界是南北地震带。在南北地震带以西整体处在压缩环境中;南北地震带以东,则处在拉张环境中。正是由于应力场由压缩转变成拉张产生的剪应力造成了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所以成为地震活动地区是因为它的岩石圈地幔已被强烈的改造成为蘑菇云构造,热流上升,弹性层急剧减薄,弹性极限下降所致。
-
关键词
岩石圈
三维结构
新疆叠置盆山构造
西藏液压抬升
东部蘑菇云构造
南北地震带
-
Keywords
lithosphere, 3D-structure
Xinjiang basins and ranges structure
uplifting of the Tibet plateau driven by hydraulic pressure
mushroom cloud hthospheric mantl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