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对大学生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张国海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62,共7页
为探讨处于青春末期的大学生骨密度与体成分、肌力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定量超声法和生物电阻抗法对在校的体育专业大学生99人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107人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导致大学生跟骨骨密度提高,但骨密度的增加无性别差异;... 为探讨处于青春末期的大学生骨密度与体成分、肌力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定量超声法和生物电阻抗法对在校的体育专业大学生99人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107人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导致大学生跟骨骨密度提高,但骨密度的增加无性别差异;运动可以提高体成分中去脂体重的含量,降低体脂百分比;体育专业学生跟骨骨密度与去脂体重呈正相关,且体育专业女生体重与骨密度也呈正相关;男生的肌力与跟骨骨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系统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跟骨骨密度,改善体成分的构成。女大学生体重是影响跟骨骨密度的重要因素。在青年期进行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对提高去脂体重、减少体脂量、增加骨密度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骨密度 体成分 肌力
下载PDF
头穴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的即刻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杜小正 王金海 +2 位作者 鲍春龄 焦志华 东贵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头穴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即刻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捻转补法组、平补平泻组和捻转泻法组,每组42例。选取百会与双侧太阳穴的连线为施术部位,于双侧连线上接... 目的:观察头穴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即刻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捻转补法组、平补平泻组和捻转泻法组,每组42例。选取百会与双侧太阳穴的连线为施术部位,于双侧连线上接力式刺入3针。捻转补法组施以捻转补法,捻转泻法组施以捻转泻法,平补平泻组施以平补平泻法,每针操作1 min,间隔10min以相应手法行针1次,留针30min。针刺结束后即刻评定偏瘫肢体肌力。结果:1上肢肌力:针刺后3组患者上肢近端肌力、远端肌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针刺后3组患者上肢近端肌力的改善均显著优于上肢远端肌力的改善(均P<0.05),上肢近端肌力的改善捻转补法组优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泻法组(均P<0.05),上肢远端肌力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下肢肌力:针刺后3组患者下肢近端肌力、远端肌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捻转补法组和平补平泻组下肢近端肌力改善优于下肢远端肌力(均P<0.05)。结论:头穴捻转补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的改善优于平补平泻法和捻转泻法,且肢体近端肌力改善优于远端肌力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补泻手法 急性缺血性中风 肌力 随机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等速测试在评价运动员肌力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杨涛 李之俊 《体育科研》 2007年第3期68-71,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等速测试评价运动员肌力测试方法、指标分析、具体应用和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几方面进行综述。等速测试作为运动员肌力评价的手段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是一种较先进的一般力量测评手段。但等速测试技术自身存...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等速测试评价运动员肌力测试方法、指标分析、具体应用和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几方面进行综述。等速测试作为运动员肌力评价的手段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是一种较先进的一般力量测评手段。但等速测试技术自身存在一些技术瓶颈,而且在测试方法选择上有待统一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力 峰力矩 平均功率 拮抗肌比率
下载PDF
跳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时肌力与sEMG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耀荣 周里 时倩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55,78,共5页
采用ISOMED2000等速测力系统、ME6000无线肌电遥测系统,同步测试优秀跳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在不同速度向心收缩过程中肌肉组织的力学及肌电活动特性。发现,跳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在60°/s、180°/s、300°/s向心用力... 采用ISOMED2000等速测力系统、ME6000无线肌电遥测系统,同步测试优秀跳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在不同速度向心收缩过程中肌肉组织的力学及肌电活动特性。发现,跳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在60°/s、180°/s、300°/s向心用力时力矩、功随着速度增加逐渐下降,而功率随速度增大而增加(P<0.01)。sEMG显示,伸肌和屈肌均被最大程度地动员,且伸肌肌电各参数普遍高于屈肌。iEMG随速度增加而下降,RMS、MF和MPF均随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加。力矩—功率关系以及功率—iEMG关系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快速运动时,功率与力矩呈不显著性相关(P>0.05),而与iEMG呈高度相关(P<0.01)。等速测试与肌电结合可作为监测与评价运动员膝关节神经肌肉交互活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运动员 膝关节 等速练习 屈伸肌 肌力 SEMG 力矩 功率
下载PDF
对老年人骨矿含量、体成分和肌力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池建 张一民 李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30,共6页
选取北京市55岁以上老年人86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55岁以上老年人骨矿含量、体成分和最大肌力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骨矿含量随着年龄增加而逐年降低,女性下降的幅度明显高于男性。骨矿含量与体脂百分比呈明显的负相关,与体重,... 选取北京市55岁以上老年人86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55岁以上老年人骨矿含量、体成分和最大肌力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骨矿含量随着年龄增加而逐年降低,女性下降的幅度明显高于男性。骨矿含量与体脂百分比呈明显的负相关,与体重,身体密度、瘦体重和最大肌力呈正相关,与肌肉耐力无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质疏松 骨矿含量 骨密度 体成分
原文传递
全身振动刺激对肌肉力量和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彭春政 危小焰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6-29,共4页
采用自制振动台 ,对运动员进行半蹲起力量训练 ,膝关节角度控制在 110°~ 12 0°。振动刺激的频率为 2 0~ 2 5 Hz,加速度为 15~ 2 0 m/s2 。通过对振动台力量组和传统力量组的比较研究 ,发现力量组能够在相对较小的负荷下有... 采用自制振动台 ,对运动员进行半蹲起力量训练 ,膝关节角度控制在 110°~ 12 0°。振动刺激的频率为 2 0~ 2 5 Hz,加速度为 15~ 2 0 m/s2 。通过对振动台力量组和传统力量组的比较研究 ,发现力量组能够在相对较小的负荷下有效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爆发力、缓冲能力和弹性势能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刺激 肌肉力量 爆发力
下载PDF
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人体上肢运动舒适性评价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兆波 陶庆 +3 位作者 康金胜 孙文磊 张开拓 王寿栋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8-345,359,共9页
人体上肢生物力学分析对上肢动作优化和相关产品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采用实时光学动作捕捉系统采集人体在执行指定动作过程中关键点的实时位置,并使用MATLAB软件设计编写了计算方程,重点对人体上肢的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然后,... 人体上肢生物力学分析对上肢动作优化和相关产品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采用实时光学动作捕捉系统采集人体在执行指定动作过程中关键点的实时位置,并使用MATLAB软件设计编写了计算方程,重点对人体上肢的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将人体肢体简化为球棍模型,运用余弦定理反求人体上肢运动过程中各关节角度的变化值,使用逆向动力学方法求解出人体上肢关节力矩的动态变化值以及通过优化计算得到人体上肢主要肌力的变化量。最后,通过计算人体上肢肌肉的实时负荷率来评价人体上肢运动舒适性,并建立了人体上肢运动舒适指数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人体在坐姿下执行指定动作时上肢肌肉处于舒适状态。研究结果为人体上肢动作的深度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捕捉 逆向动力学 肌力 舒适指数
下载PDF
颈部肌肉作用下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腾飞 王金武 +4 位作者 胡志刚 赵为民 叶堃 黄文杰 戴尅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建立C1~7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其在颈部肌肉作用下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颈椎牵引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正常颈椎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颈椎牵引的方法,利用生物力学分析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在... 目的建立C1~7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其在颈部肌肉作用下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颈椎牵引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正常颈椎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颈椎牵引的方法,利用生物力学分析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在牵引重量一定的情况下,用后伸0°、10°、20°、30°、40°进行牵引,获得关节力和肌肉力,筛选合适的关节力和肌肉力对颈椎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颈椎后伸牵引过程中,在肌肉力的作用下,颈椎椎体、椎间盘、钩椎关节的平均最大等效应力分别增加4.86、1.79、0.69 MPa,颈椎椎体的平均最大相对位移在矢状轴、垂直轴方向上分别增加5.53、0.63 mm。颈椎后伸牵引的生物力学特性与文献中的有限元分析结果相近。结论颈部肌肉对颈椎各椎体、椎间盘以及钩椎关节应力及位移的增加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临床上行颈椎后伸牵引时,应考虑到颈部肌肉的作用,牵引角度不宜过大,推荐0°~20°是颈椎牵引初期相对安全的角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肌肉力 牵引 建模仿真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旋转推铅球过渡阶段肌肉用力特征的sEMG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延军 孙有平 +1 位作者 隋新梅 钱风雷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4,65,共6页
采用遥测肌电测试,同时结合影像解析,分析了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张竣过渡阶段的主要用力肌肉及其用力顺序、用力范围和主要用力肌肉之间的协调关系,其目的是为了改进张竣过渡阶段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寻找出肌肉用力的内部动因,同时建立... 采用遥测肌电测试,同时结合影像解析,分析了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张竣过渡阶段的主要用力肌肉及其用力顺序、用力范围和主要用力肌肉之间的协调关系,其目的是为了改进张竣过渡阶段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寻找出肌肉用力的内部动因,同时建立起来一整套适合张竣本人肌肉用力特征的肌电模型,并且为改进张竣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优化训练方法提供技术性和理论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推铅球 过渡阶段 表面肌电 肌肉用力
原文传递
基于AnyBody的髋关节康复训练肌肉力的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单丽君 胡忠安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50-52,共3页
应用AnyBody软件的AnyScript编程语言建立了完整的人体模型,并且将髋关节康复器械的三维实体模型导入AnyBody中,创建了人体和髋关节康复器械的整体模型,对整体模型进行逆向动力学仿真和肌肉力分析,得到使用髋关节康复器械时髋关节肌肉... 应用AnyBody软件的AnyScript编程语言建立了完整的人体模型,并且将髋关节康复器械的三维实体模型导入AnyBody中,创建了人体和髋关节康复器械的整体模型,对整体模型进行逆向动力学仿真和肌肉力分析,得到使用髋关节康复器械时髋关节肌肉群肌肉的受力情况和肌肉的活动度.以人体的髂腰肌为例进行分析,获得了髋关节屈曲训练时髂腰肌的受力和收缩情况,受力和收缩在合理范围内,不会造成肌肉拉伤,说明髋关节康复器械能够使髋关节肌肉群的肌肉功能得到有效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yBody 逆向动力学 髋关节 肌肉力
下载PDF
基于骨肌模型的肌肉力计算方法及其面临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希安 叶铭 王成焘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75-479,共5页
肌肉力计算已经成为骨肌损伤防护、关节假体设计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基于骨肌系统模型的肌肉力计算方法有:静态优化、动态优化以及基于力-肌电关系的肌肉力计算。本文分析了肌肉力计算方法和骨肌系统建模的研究现状以及面临的若... 肌肉力计算已经成为骨肌损伤防护、关节假体设计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基于骨肌系统模型的肌肉力计算方法有:静态优化、动态优化以及基于力-肌电关系的肌肉力计算。本文分析了肌肉力计算方法和骨肌系统建模的研究现状以及面临的若干问题。个性化建模、计算方法的改进和计算结果的实验验证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肌模型 肌肉力 优化 肌电
下载PDF
基于OpenSim的腰部肌骨系统在体前屈状态下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詹晓彤 陈强 李志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基于OpenSim软件建立完善的腰部肌骨系统模型,深入了解体前屈状态下腰部肌群的受力情况。方法在软件现有腰部肌骨模型基础上,通过修改椎间约束,将腰椎还原为六自由度模型。同时,根据Thelen模型对肌肉参数进行修改,建立30岁成年人和7... 目的基于OpenSim软件建立完善的腰部肌骨系统模型,深入了解体前屈状态下腰部肌群的受力情况。方法在软件现有腰部肌骨模型基础上,通过修改椎间约束,将腰椎还原为六自由度模型。同时,根据Thelen模型对肌肉参数进行修改,建立30岁成年人和70岁老年人肌肉模型,并添加椎间刚度矩阵和等效集中力表征的腹压模型。针对体前屈状态,探究手臂摆动、运动快慢、腹压改变、肌肉老化等因素对腰部九大肌群受力的影响。结果建立了包含九大腰部肌群的多刚体肌骨系统模型。基于前屈0°~70°的计算发现,手臂的摆动会明显减少腰大肌和腹外斜肌的受力,在完成前屈70°并恢复直立时,运动时间从5 s减小至2.5 s会明显增加腰大肌、腹外斜肌、腹直肌和竖脊肌的受力;其中,在5 s运动情况下,增加腹压能减少腰大肌的受力,而相应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受力则有所增加。在2.5 s运动情况下对比不同状态下30、70岁两种肌肉模型的计算结果,没有发现明显区别。结论所建模型有效地分析了腰部肌群的受力情况,随着基本理论的更加完善,其在运动力学和康复医疗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模型 腹压 逆向动力学 前屈 肌肉力
下载PDF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者骨骼肌含量及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美凤 赵黎明 +2 位作者 孙红日 王津 宋金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探讨以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 oriented training,TOT)为主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骨骼肌含量、肌力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病例号对患者进行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2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20例。并安排在两个... 目的:探讨以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 oriented training,TOT)为主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骨骼肌含量、肌力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病例号对患者进行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2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20例。并安排在两个康复室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法,以抑制异常模式等方法促进神经修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任务导向性训练模式贯穿于康复训练之中,已指导和具体化康复内容。于康复治疗前1天和治疗1个月后测定患者上、下肢骨骼肌含量、肢体肌力情况,并评估患者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肢体骨骼肌含量和肌力结果分别为(8.8±0.6)kg和(362.7±24.6)N,均优于训练前和训练后对照组测定结果(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sensorimotor recovery,FMA)和Barthel指数(the Barthel index,MBI)评分分别为(84.8±8.6)分和(82.7±5.6)分,均优于训练前和训练后对照组评分结果(P<0.05)。结论:TOT可将康复训练内容细致化和具体化,并提高患者接受康复训练的积极主动性,增强骨骼肌含量和肌力,提高运动的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任务导向性训练 骨骼肌 肌力
下载PDF
基于Anybody的自行车骑行运动仿真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飞 项忠霞 +3 位作者 赵明 李力力 胡志刚 张健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以人体肌肉疲劳程度为评价标准,基于人体生理学、人机工程学和仿真试验技术,研究一种自行车结构参数设计的有效方法。以某自行车厂生产的一款公路自行车为例,在Anybody生物力学软件环境下建立人-车耦合系统模型;通过肌电信号试验及心肺... 以人体肌肉疲劳程度为评价标准,基于人体生理学、人机工程学和仿真试验技术,研究一种自行车结构参数设计的有效方法。以某自行车厂生产的一款公路自行车为例,在Anybody生物力学软件环境下建立人-车耦合系统模型;通过肌电信号试验及心肺功能测试,对人-车耦合系统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确保仿真系统可靠;借助验证后的仿真系统进行了一系列仿真试验,以人体下肢肌肉受力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相同骑行速度、负载下鞍座位置与人体肌肉受力之间的映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同一骑行者,自行车鞍座位置对于其肌肉受力值的影响很大,即对其疲劳程度影响很大。分析方法与结果为自行车车架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为自行车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工程 自行车 骑行运动 Anybody 耦合仿真 肌电信号试验 肌肉力
下载PDF
甲氨蝶呤联合泼尼松对多发性肌炎患者肌电图、肌力及血清疾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卫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60-762,766,共4页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联合泼尼松对多发性肌炎患者肌电图、肌力及血清疾病指标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多发性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泼尼松组,35例)和观察组(甲氨蝶呤联合泼尼松组,3...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联合泼尼松对多发性肌炎患者肌电图、肌力及血清疾病指标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多发性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泼尼松组,35例)和观察组(甲氨蝶呤联合泼尼松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12周时的肌电图、肌力及血清疾病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12周时肌电图及肌力检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血清疾病指标水平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泼尼松对多发性肌炎患者肌电图、肌力及血清疾病指标的影响大于单用泼尼松,对于患者疾病各方面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泼尼松 多发性肌炎 肌电图 肌力 血清疾病指标
下载PDF
The Use of Far Infrared Treatment Prior to Exercise in Horses: An mfBIA and Acoustic Myography Three Case Study
16
作者 Adrian Harrison D.Phil 《Open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CAS 2024年第4期69-89,共21页
Background: Acute effects of Far Infrared (FIR) treatment in horses are unknown, especially short periods of 30 minutes, as is any effect on such muscle parameters as warm-up balance, overall exercise balance and late... Background: Acute effects of Far Infrared (FIR) treatment in horses are unknown, especially short periods of 30 minutes, as is any effect on such muscle parameters as warm-up balance, overall exercise balance and laterality asymmetries. Aim: This study examines three equine cases in detail to measure any effects of a short period of FIR treatment. Methods: Multi-frequency bioimpedance (mfBIA) and acoustic myography (AMG), non-invasive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pre- and post-treatment with FIR to the back (T5-L4/5) and for m.Longissimus dorsi and m.Gluteus medius was recorded during a 15-minute warm-up regimen. mfBIA parameters included extracellular resistance (Re), centre frequency (fc), membrane capacitance (Mc), intracellular resistance (Ri) and phase angle (PA) which indicates level of training and health status. Results: FIR treatment responses for mfBIA parameters were found to be horse-specific and different, whilst in terms of AMG, FIR treatment for 30 minutes had a beneficial effect on overall balance in all three horses (5 out of 6 muscles), and a beneficial effect on the AMG parameter ST (force symmetry) in all three horses (6 out of 6 muscles). An overall improvement for combined balance and ST values for both muscles and all three horses of 86% was noted with FIR treatment, compared to 56% without. Conclusions: This preliminary study of FIR treatment in three horses, has been found to result in an overall improvement in combined balance and ST values for both muscles. FIR has potential as a promising treatment to reduce the risk of warm-up-related injuries in athletic hor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QUINE FIR muscle Balance muscle force Injury Prevention
下载PDF
膝关节肌肉力分布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翰君 刘卉 +1 位作者 张新 于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7-63,69,共8页
本研究建立了膝关节肌肉力分布模型。通过调整肌肉最大应力使模拟肌肉合力矩与文献关节合力矩误差最小化的数学优化方法标定肌肉参数,从而解决肌肉参数个体差异大的问题,同时,使用敏感度分析得到肌肉最优长度对肌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本研究建立了膝关节肌肉力分布模型。通过调整肌肉最大应力使模拟肌肉合力矩与文献关节合力矩误差最小化的数学优化方法标定肌肉参数,从而解决肌肉参数个体差异大的问题,同时,使用敏感度分析得到肌肉最优长度对肌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计算出肌肉合力矩与文献数据高度相关,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预测结果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92;使用优化方法获得的股四头肌与股后肌群的最大应力分别为52.4N/cm2和53.8N/cm2;敏感度分析的结果表明肌肉最优长度对肌力模拟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文献平均肌肉长度数据不适用于个体化肌肉力分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力 肌肉骨骼模型 敏感度分析 个性化建模 膝关节
下载PDF
阶段性功能训练监督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魏倩 马丁 杨连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2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两阶段功能训练监督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腿疼痛程度、直腿抬高角度及肌力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腰椎内固定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 目的:研究两阶段功能训练监督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腿疼痛程度、直腿抬高角度及肌力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腰椎内固定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两阶段功能训练监督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JOA评分、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和肌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直腿抬高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功能训练监督干预可以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腿疼痛程度,增大直腿抬高角度,改善肌力和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功能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肌力
下载PDF
基于AnyBody脑卒中患者手部抓握训练的肌肉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梦文 胡志刚 +1 位作者 王新征 付东辽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8-704,共7页
目的建立手部抓握的骨骼肌生物力学模型并进行逆向动力学仿真,得到不同受力时手部抓握过程各参与肌肉的最大肌肉力。方法选择1名志愿者对其手部进行CT扫描,将得到的手部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获得各节骨模型,通过Geomagic S... 目的建立手部抓握的骨骼肌生物力学模型并进行逆向动力学仿真,得到不同受力时手部抓握过程各参与肌肉的最大肌肉力。方法选择1名志愿者对其手部进行CT扫描,将得到的手部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获得各节骨模型,通过Geomagic Studio重新调整模型坐标后导入AnyBody软件,建立手部骨骼运动学模型。添加参与各手指屈曲的相关肌肉,建立手部骨骼肌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手部抓握的逆向动力学仿真。结果分别在各远节指骨上施加5~30 N不同外力后,得到各肌肉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最大肌肉力。随着力的增加,各肌肉最大肌肉力也呈线性趋势增大,如拇长屈肌的最大肌肉力从18.49 N增加到110.93 N;且在外力5 N时,手指抓握过程中拇短屈肌、拇长屈肌、拇收肌、小指短屈肌的最大肌肉力分别为7.70、18.49、9.49、8.39 N,指浅屈肌、指深屈肌在各手指运动过程的肌肉力远大于其他肌肉,对手部抓握起主要作用。结论参与手部抓握各肌肉在不同阻力时的最大肌肉力,以及主要肌肉的肌肉力与关节角度的关系,可为评价脑卒中患者手部康复效果提供指导及参考,也可为康复设备制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骨骼肌 手部抓握训练 肌肉力 逆向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大强度游泳运动对大鼠肌力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罗小兵 戴国钢 +2 位作者 马建 刘波 邹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5,共3页
观察大鼠过度疲劳产生过程中血红蛋白(Hb)、体重及精神状况的改变,探讨过度疲劳出现时局部肌肉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当大鼠出现体重下降,Hb显著降低,神态倦怠等一系列过度疲劳症候时,局部肌肉的肌力和工作时间仍保较高的水平。
关键词 过度疲劳 血红蛋白 肌力 肌肉工作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