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the Diffusion Behavior of Seawater Absorption i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Halloysite Nanotubes Hybrid Nanofillers Modified Epoxy-Based Glass/Carbon Fiber Composites
1
作者 Praful Choudhari Vivek Kulkarni Sanjeevakumar Khandal 《Moder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24年第2期25-38,共14页
In the maritime industry, cost-effective and lightweigh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FRP) composites offer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sign flexibility,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However, their reliability in har... In the maritime industry, cost-effective and lightweigh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FRP) composites offer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sign flexibility,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However, their reliability in harsh seawater conditions is a concern. Researchers address this by exploring three approaches: coating fiber surfaces, hybridizing fibers and matrices with or without nanofillers, and interply rearrangement. This study focuses on evaluating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interply rearrangement of glass/carbon fibers and hybrid nanofillers, specifically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 and Halloysite nanotubes (HNT). The aim is to enhance impact properties by minimizing moisture absorption. Hybrid nanocomposites with equal-weight proportions of two nanofillers: 0 wt.%, 1 wt.%, and 2 wt.% were exposed to seawater for 90 days. Experimental data was subjected to modelling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Fick’s Law.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hybrid composite containing 2 wt.% hybrid nanofillers exhibited a 22.10% increase in impact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non-modified counterparts. After 90 days of seawater aging, the material exhibited enhanced resistance to moisture absorption (15.74%) and minimal reduction in impact strength (8.52%) compared to its dry strength, with lower diffusion coeffic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ss/carbon Fiber Hybrid Composites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Halloysite nanotubes (HNTs) Diffusion Behaviour Impact Properties Seawater Aging
下载PDF
Improving the Economic Values of the Recycled Plastics Using Nanotechnology Associated Studies 被引量:4
2
作者 W.S.Khan R.Asmatulu +1 位作者 S.Davuluri V.K.Dandi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9期854-859,共6页
Recycled polystyrene (PS) cups were chopped up and separately incorporated with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and NiZn ferrite (Ni0.6Zn0.4Fe2O4) nanoparticles prior to electrospinning under different condi... Recycled polystyrene (PS) cups were chopped up and separately incorporated with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and NiZn ferrite (Ni0.6Zn0.4Fe2O4) nanoparticles prior to electrospinning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se nanoscale inclusions were initially dispersed well in dimethylformamide (DMF), and then known amounts of the recycled PS pieces were added to the dispersions prior to 30 min of sonication followed by 4 h of high-speed agitation at 750 r/min. The thermal, dielectric, surface hydrophobic,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resultant nanocomposite fibers were determined by thermal comparative, capacitance bridge,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 and goniometer techniques, respectively. Test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nanofiber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a function of the inclusion concentrations, which may be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properties. The consumption of polymeric products as well as their waste materials has dramatically grown worldwide. Although plastic recycling, reprocessing, and reusing rates are grow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economic value of recycled plastics are significantly low. Consequently, this work provides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how to improve recycled plastics, making them into highly valued new nanoproducts for various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ncluding filtration, textile,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ycled polystyrene NiZn ferrite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ELECTROSPINNING Nanocomposite fibers Physical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聚乳酸/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结晶及流变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曾润鹏 方景辉 董智贤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期3-5,共3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PLA/MWCNTs)复合材料,研究了MWCNTs对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热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WCNTs的加入不会改变其晶型结构,但可起到异相成核作用,降低PLA基体的冷结晶温度...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PLA/MWCNTs)复合材料,研究了MWCNTs对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热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WCNTs的加入不会改变其晶型结构,但可起到异相成核作用,降低PLA基体的冷结晶温度,提高结晶度。MWCNTs可显著提高PLA的热稳定性,添加1 wt%MWCNTs的PLA/MWCNTs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比纯PLA初始热分解温度提高了28.8℃。在低频区,PLA/MWCNTs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随着MWCNT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MWCNTs添加量为3 wt%时达到PLA/MWCNTs复合材料的流变逾渗值。随着频率的增加,PLA/MWCNTs复合材料仍表现出传统的剪切变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结晶 流变行为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3
4
作者 董晓娜 杨一兵 +2 位作者 陈衍华 游胜勇 金贞玉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1-34,共4页
以有机硅改性EP(环氧树脂)为聚合物基体、经强碱处理及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的MWCNTs(多壁碳纳米管)为功能性填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MWCNTs/有机硅改性EP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经表面改性处理后的MWCNTs可在聚合物基体中良好分散,当w... 以有机硅改性EP(环氧树脂)为聚合物基体、经强碱处理及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的MWCNTs(多壁碳纳米管)为功能性填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MWCNTs/有机硅改性EP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经表面改性处理后的MWCNTs可在聚合物基体中良好分散,当w(MWCNTs)=0.6%(相对于有机硅改性EP质量而言)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86.03 MPa)、弯曲强度(154.07 MPa)相对最大,并且比表面未改性的MWCNTs体系分别提高了17.12%、8.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有机硅 环氧树脂 拉伸强度 弯曲强度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对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DNA的损伤 被引量:1
5
作者 庄昌露 王树涛 +4 位作者 杜佳 王未青 柳羽丰 尤宏 苏荣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199,共8页
为了评价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水环境及鱼类的影响,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研究了PFOS和MWCNTs复合对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的DNA损伤。将成年斑马鱼暴露于PFOS(0.2、0.4、0.8、1.6 mg·L-1)、MWCNTs(50 mg·L... 为了评价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水环境及鱼类的影响,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研究了PFOS和MWCNTs复合对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的DNA损伤。将成年斑马鱼暴露于PFOS(0.2、0.4、0.8、1.6 mg·L-1)、MWCNTs(50 mg·L-1)、PFOS+MWCNTs(0.2+50、0.4+50、0.8+50、1.6+50 mg·L-1)和对照溶液中30 d后,断尾取血进行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结果表明:PFOS和MWCNTs均可造成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的DNA损伤。1.6 mg·L-1PFOS处理组的微核率、Olive尾矩及尾长分别为(36.3±0.25)‰、(87.91±14.90)μm和(250.49±34.71)μm。PFOS与MWCNTs复合后,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的DNA损伤效应明显降低。复合处理组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Olive尾矩及尾长均低于PFOS单独处理相。1.6 mg·L-1复合处理组的微核率、Olive尾矩及尾长比PFOS单独处理组分别降低了24.7%、68.9%、52.4%。因此,在实验浓度范围内,MWCNTs可以降低PFOS对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的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多壁碳纳米管 斑马鱼 微核试验 彗星试验
下载PDF
复合电沉积Ni-MWCNTs及镍电结晶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冯辉 张勇 +4 位作者 卫应亮 陈俭民 崔亚锋 张天记 冯少彬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研究了水平阴极方式复合电沉积Ni-MWCNTs(Ni-多壁碳纳米管)。采用硫酸镍基础电解液,添加适当表面活性剂和光亮剂,MWCNTs为2~2.5g/L,电流密度为2.5A/dm2时,获得的Ni-MWCNTs沉积层结构致密,复合沉积层中MWCNTs含量达22.45%。复合电沉积... 研究了水平阴极方式复合电沉积Ni-MWCNTs(Ni-多壁碳纳米管)。采用硫酸镍基础电解液,添加适当表面活性剂和光亮剂,MWCNTs为2~2.5g/L,电流密度为2.5A/dm2时,获得的Ni-MWCNTs沉积层结构致密,复合沉积层中MWCNTs含量达22.45%。复合电沉积层表面微观形貌照片显示,MWCNTs在复合电沉积层中占主要体积,镍的电结晶形态呈球形,结晶点位置位于MWCNTs管壁缺陷处及部分管端处,MWCNTs的管端和管壁缺陷处的Ni晶粒相互连接,形成牢固的复合沉积层。复合电沉积层中MWCNTs含量受电解液中MWCNTs浓度、电流密度以及光亮剂影响,在MWCNTs上的Ni沉积层连续性直接受MWCNTs管壁上缺陷的数量和连续性影响,形成晶核的缺陷尺度至少在1n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沉积 多壁碳纳米管 水平阴极方式 电结晶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动物组织中四环素与喹诺酮多残留 被引量:32
7
作者 赵海香 孙艳红 +3 位作者 丁明玉 陈丽梅 邓维 赵孟彬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5-639,共5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在正离子模式下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方式同时测定了猪肉和鸡肉中3种四环素和2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量。残留药物经Mcllvaine—Na2EDTA缓冲溶液(pH4.0)提取后,采用多壁碳纳米管(WMCNT...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在正离子模式下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方式同时测定了猪肉和鸡肉中3种四环素和2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量。残留药物经Mcllvaine—Na2EDTA缓冲溶液(pH4.0)提取后,采用多壁碳纳米管(WMCNTs)固相萃取柱净化,甲酸-乙腈(体积比5:95)洗脱,UPLC—MS/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分析时间为10min,线性范围为5—500μg/L。除金霉素的检出限为15μg/L外,其余4种药物均为5μg/L。在加标水平分别为50、100、200μg/L时,5种药物的加标回收率为76%~9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9%。该法可用于动物组织中此四环素和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四环素 喹诺酮 猪肉 鸡肉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技术同时测定蜂蜜中多类兽药残留 被引量:24
8
作者 曹慧 陈小珍 +1 位作者 朱岩 李祖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10-2715,共6页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蜂蜜中的磺胺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和四环素类等52种兽药残留.样品用Na2EDTA-Mcllvaine提取,经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通过Waters 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蜂蜜中的磺胺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和四环素类等52种兽药残留.样品用Na2EDTA-Mcllvaine提取,经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通过Waters 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0.1%(体积分数)的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的质谱模式,以基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52种兽药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该方法的定量限为1.5~7.5μg/kg.在7.5,25和50μg/kg 3个浓度添加水平下,各种兽药的回收率为67.3%~117.8%,相对标准偏差为1.9%~17.4%.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材料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适用于蜂蜜中多类兽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滤过型净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生姜中的涕灭威及其代谢物 被引量:20
9
作者 马立利 贾丽 +3 位作者 周欣燃 刘艳 范筱京 潘灿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5-639,共5页
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滤过型净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测定生姜中涕灭威及其代谢物的分析方法。生姜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用多壁碳纳米管滤过型净化柱进行2次反复抽提净化,净化液用氮气吹干,用乙腈-水(5∶95,v / ... 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滤过型净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测定生姜中涕灭威及其代谢物的分析方法。生姜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用多壁碳纳米管滤过型净化柱进行2次反复抽提净化,净化液用氮气吹干,用乙腈-水(5∶95,v / v)溶解,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涕灭威、涕灭威砜及涕灭威亚砜在0.5~200μg / L 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其相关系数( r2)均大于0.99;在2、20、200μg / kg 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71.4%~89.8%,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7%~13.2%;3种目标物的定量限为1.0~2.0μg / kg。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的要求,适用于生姜中涕灭威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滤过型净化柱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涕灭威 代谢物 生姜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牛奶中青霉素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9
10
作者 曹慧 陈小珍 +3 位作者 朱岩 李祖光 祝颖 郑军科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8,共6页
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牛奶中的羟氨苄青霉素、青霉素V、氨苄青霉素、苯咪青霉素、甲氧苯青霉素、青霉素G、苯咪青霉素、邻氯青霉素、乙氧萘青霉素和双氯青霉素药物残留.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提取... 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牛奶中的羟氨苄青霉素、青霉素V、氨苄青霉素、苯咪青霉素、甲氧苯青霉素、青霉素G、苯咪青霉素、邻氯青霉素、乙氧萘青霉素和双氯青霉素药物残留.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提取液用磷酸缓冲液稀释后,经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材料净化,通过Waters 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10 mmol/L乙酸铵(pH 4.5)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10种青霉素药物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的定量限在0.1~10.0μg/kg之间.在低、中、高3个浓度添加水平下,10种青霉素药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2.0%~110%,相对标准偏差在1.83%~9.33%之间.多壁碳纳米管材料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牛奶中的青霉素类药物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牛奶 青霉素
下载PDF
碳纳米管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姚红淼 龚明辉 杨军 《石油沥青》 2017年第3期11-16,共6页
碳纳米管(CNTs)以其优异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提升材料宏观性能的研究。为了研究碳纳米管对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两种型号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制备改性沥青试样,并通过测试不同掺量MWNTs改性沥青的软化点、表观黏度和... 碳纳米管(CNTs)以其优异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提升材料宏观性能的研究。为了研究碳纳米管对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两种型号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制备改性沥青试样,并通过测试不同掺量MWNTs改性沥青的软化点、表观黏度和针入度,分析MWNTs对沥青高温稳定性、黏稠度、感温性和施工和易性的影响,采用沥青弯曲蠕变试验测试改性沥青的低温蠕变性能。试验发现:少量MWNTs可显著提高沥青的黏稠度、高温稳定性以及低温蠕变能力,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沥青的施工和易性,沥青的感温性也会略有增加;随温度的升高,增加MWNTs掺量对沥青性能影响更加显著,针对沥青路用性能而言,利用MWNTs对沥青进行改性,应追求少量高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MWNTs) 沥青 黏稠度 高温稳定性 低温蠕变 感温性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对水中敌草隆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栩豪 高乃云 +3 位作者 归谈纯 邓靖 张东 卢宁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29,共5页
针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敌草隆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接触时间、温度和初始pH对敌草隆吸附效果的影响。碳纳米管对敌草隆的吸附在1 h内可达到表观平衡,且其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Polanyi-Manes方程可以准确... 针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敌草隆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接触时间、温度和初始pH对敌草隆吸附效果的影响。碳纳米管对敌草隆的吸附在1 h内可达到表观平衡,且其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Polanyi-Manes方程可以准确的描述多壁碳纳米管对敌草隆的吸附行为。通过热力学研究可知,多壁碳纳米管对敌草隆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过程。多壁碳纳米管的氧化处理不但可以增加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而且可以在其表面产生多种亲水的含氧官能团。多壁碳纳米管对敌草隆的吸附受pH的影响,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草隆 多壁碳纳米管 吸附 PH Polanyi-Manes方程
下载PDF
MWCNTs对碳纤维非褶皱无纺布/环氧层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强 刘玲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22,共7页
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添加到TDE85环氧树脂中,然后与碳纤维非褶皱无纺布(C-NCF)复合,制备成[0°/90°/+45°/-45°]S层合板。采用三点弯曲、短梁剪切和单边切口弯曲测试方法以及动态力学性能分析方法,研究了不... 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添加到TDE85环氧树脂中,然后与碳纤维非褶皱无纺布(C-NCF)复合,制备成[0°/90°/+45°/-45°]S层合板。采用三点弯曲、短梁剪切和单边切口弯曲测试方法以及动态力学性能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含量的MWCNTs对层合板弯曲性能、层间剪切强度(ILSS)、Ⅱ型层间断裂韧性(GⅡC),以及玻璃态转变温度(Tg)的影响。并采用SEM对Ⅱ型试样的断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WCNT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NCF层合板的力学性能。与空白试样相比,当MWCNTs在树脂中的质量分数为2.0%时,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了约26%和6%;当MWCNTs的质量分数为0.5%时,ILSS、GⅡC、Tg分别提高约14%、27%和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非褶皱无纺布(NCF) 层合板 力学性能 Ⅱ型层间断裂韧性
原文传递
具有宽带微波吸收性能的MWCNTs/SiC纳米复合材料的点击化学法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倩倩 吉小利 +1 位作者 袁浩泽 梁英杰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60-5169,5177,共11页
多壁碳纳米管/碳化硅(MWCNTs/SiC)纳米复合材料,以电阻型微波吸收剂MWCNTs为基体材料,电介质型微波吸收剂碳化硅作为损耗介质通过点击反应制备。采用XRD,IR,XPS,TG,SEM,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该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和微波吸收性能测试。此... 多壁碳纳米管/碳化硅(MWCNTs/SiC)纳米复合材料,以电阻型微波吸收剂MWCNTs为基体材料,电介质型微波吸收剂碳化硅作为损耗介质通过点击反应制备。采用XRD,IR,XPS,TG,SEM,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该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和微波吸收性能测试。此外还探讨了不同投料比,对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WCNTs/SiC二元纳米复合材料由点击法成功制备;当投料的质量比MWCNTs:SiC=1∶1时,MWCNTs/SiC二元纳米复合材料在2.0 mm的厚度下,其最小反射损耗(RLmin)达到了-44.96 dB,在1.5 mm的超薄厚度下有效吸收的最宽带宽(RL<-10 dB)达到5.04 GHz(从12.66~17.93 GHz,覆盖了Ku波段的87.8%);此外,MWCNTs/SiC二元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在整个X波段有效吸收电磁波,厚度范围为2.0~2.5 mm。并且,通过调整吸收层的厚度,几乎可以有效覆盖所有的C、X和Ku波段。MWCNTs和SiC之间通过点击反应以共价键连接,分子内部形成导电通道,产生足够的载流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也可以衰减电磁波,从而增强对电磁波能量的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碳化硅 点击化学 电磁波 吸波性能
下载PDF
以预锂化多壁碳纳米管为负极的锂离子电容器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满园 孙晓刚 +4 位作者 陈玮 邱治文 陈珑 刘珍红 聂艳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5-152,共8页
采用内部短路方式对多壁碳纳米管负极进行不同程度的预嵌锂处理,预嵌锂时间为5,30,60min,以预嵌锂多壁碳纳米管极片作为负极,活性炭极片作为正极,组装成锂离子电容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多壁碳纳米管及电... 采用内部短路方式对多壁碳纳米管负极进行不同程度的预嵌锂处理,预嵌锂时间为5,30,60min,以预嵌锂多壁碳纳米管极片作为负极,活性炭极片作为正极,组装成锂离子电容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多壁碳纳米管及电极极片进行表征分析,采用恒流充放电(GCD)和交流阻抗谱(EIS)研究预嵌锂多壁碳纳米管负极和未预嵌锂处理多壁碳纳米管负极锂离子电容器的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负极预嵌锂大幅提高了电容器充放电性能,对比未嵌锂多壁碳纳米管电容器,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100mA/g),能量密度提高400%。预嵌锂60min,电流密度100mA/g时,其比容量达到57F/g。在电流密度为100~3200mA/g范围内,其最高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分别达到90Wh/kg,4130W/kg。1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维持在85%以上,表现出良好的超级电容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嵌锂 负极 多壁碳纳米管 活性炭 锂离子电容器
下载PDF
在硫基功能化碳纳米管上组装壳层厚度可控的Au@Pt核壳纳米粒子以获得高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丰 徐洋洋 +5 位作者 李卫 徐明丽 闵春刚 史庆南 刘锋 杨喜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4041-4046,4071,共7页
本工作致力于研究核壳结构Au@Pt纳米粒子(Au@Pt NPs)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上的组装,试图获得高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利用光化学晶种生长法合成了Au@Pt NPs,并通过改变Au与Pt的原子比来控制壳层(Pt层)的厚度,然后将不同壳层厚度的Au@... 本工作致力于研究核壳结构Au@Pt纳米粒子(Au@Pt NPs)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上的组装,试图获得高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利用光化学晶种生长法合成了Au@Pt NPs,并通过改变Au与Pt的原子比来控制壳层(Pt层)的厚度,然后将不同壳层厚度的Au@Pt NPs组装到巯基(-SH)功能化的MWCNTs上,获得了一系列Au@Pt/MWCNTs复合物。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Au@Pt NPs和Au@Pt/MWCNTs复合物的形貌结构、表面化学组成和化学价态,并结合电化学方法研究了Au@Pt NPs的Pt壳层厚度对其组装效果的影响,以及测试了Au@Pt/MWCNTs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的活性。结果表明,Au@Pt NPs通过其表面的Au或Pt与MWCNTs上的-SH形成共价键,从而实现Au@Pt NPs在MWCNTs上的组装。Pt壳层厚度对Au@Pt NPs在MWCNTs上组装的影响较大:当Pt壳层没有完全包裹Au核时,Au@Pt NPs表面暴露的Au促进了Au@Pt NPs在MWCNTs上的组装;而当Pt壳层完全包裹Au核时,Au@Pt NPs表面呈氧化态的Pt(Ⅱ)则对核壳纳米粒子的组装不利。Au、Pt原子比例为1∶1时,Au@Pt NPs能均匀地组装在MWCNTs上,且Au@Pt/MWCNTs(1∶1)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Au@Pt核壳纳米粒子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巯基 组装 电催化氧化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短期作用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从轩 刘舒巍 +3 位作者 谢涛 海热提 王晓慧 李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375-5380,共6页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1、20和100 mg·L^(-1))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短期(7 d)作用对厌氧污泥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20和100 mg·L^(-1)的MWCNTs反应器出水中的COD、pH、VFA与对照组变化规律一致...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1、20和100 mg·L^(-1))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短期(7 d)作用对厌氧污泥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20和100 mg·L^(-1)的MWCNTs反应器出水中的COD、pH、VFA与对照组变化规律一致;其中,100 mg·L^(-1)的MWCNTs可以诱导更快的底物利用率。不同质量浓度MWCNTs反应器的产气量和甲烷体积分数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运用修正Gompertz方程拟合甲烷产量曲线以及计算最大比产甲烷速率(U_(max,CH_4))和最大比COD去除速率(U_(max,COD))表明厌氧产甲烷菌产气特性没有受到MWCNTs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为以后研究碳纳米管在厌氧废水处理中的影响提供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厌氧污泥系统 短期作用 产甲烷菌
原文传递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Oxygen at Perovskite (BSCF)-MWCNT Composite Electrodes
18
作者 Farhanini Yusoff Norita Mohamed +1 位作者 Azizan Aziz Sulaiman Ab Ghani 《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4年第4期199-211,共13页
A composite paste electrode based on Ba0.5Sr0.5Co0.8Fe0.2O3-δ (BSCF)—initially synthesized by solgel method—and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 (MWCNT) as a cathode in fuel cells is developed. The composite pastes are pr... A composite paste electrode based on Ba0.5Sr0.5Co0.8Fe0.2O3-δ (BSCF)—initially synthesized by solgel method—and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 (MWCNT) as a cathode in fuel cells is developed. The composite pastes are prepared by the direct mixing of BSCF:MWCNT at 90:10, 80:20 and 70:30 (% w/W). These electrodes are then characterized by the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and cyclic voltammetry (CV). The XRD and SEM confirm the inclusion and the uniform dispersal of the MWCNT within BSCF, respectively. The nitrogen adsorption isotherm study shows that the porosity of the composite paste electrode has been improved by two-fold from the BSCF electrode. The EIS and CV demonstrate that the higher ratios of MWCNT in the composites are critical in improving the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s well as the kinetics. It is also noticeable that the electrode has increased the catalysis of oxygen in 0.1 M KOH (pH 12.0). Cyclic voltammetric studies on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 suggest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MWCNT is vital in improving the electrode (cathode) properties of a fuel c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0.5Sr0.5Co0.8Fe0.2O3-δ (BSCF) CATALYSIS Composites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 (mwcnt)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下载PDF
改性再生纤维素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思前 王刚 朱天容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27-332,共6页
为了获得改性再生纤维素膜并对改性再生纤维素膜的性能有所了解,以聚乙烯醇(PVA)1750±50、1799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材料分别对纤维素膜进行改性试验,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拉伸强度试验对改性膜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PVA175... 为了获得改性再生纤维素膜并对改性再生纤维素膜的性能有所了解,以聚乙烯醇(PVA)1750±50、1799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材料分别对纤维素膜进行改性试验,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拉伸强度试验对改性膜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PVA1750±50、PVA1799、MWCNT与再生纤维素有良好的兼容性;PVA1750±50和PVA1799均能提高改性膜的拉伸强度;当PVA1750±50含量为1%时,改性膜热分解温度提高,热稳定性增强;改性膜的溶胀性较纯RC膜均有提高,吸水性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膜 再生纤维素膜 聚乙烯醇(PVA) 多壁碳纳米管(mwcnt)
下载PDF
基于XGBoost模型的碳基扬声器的性能
20
作者 宋俊驰 王德波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56-1765,共10页
为了解决研究碳基扬声器性能的物理模型复杂、计算量大、忽略一些影响因素导致理论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研究了碳基扬声器的深度学习模型。介绍了碳基扬声器发声原理,并将碳基薄膜与其衬底的密度、热导率、比热容,以及热声效应过程中的... 为了解决研究碳基扬声器性能的物理模型复杂、计算量大、忽略一些影响因素导致理论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研究了碳基扬声器的深度学习模型。介绍了碳基扬声器发声原理,并将碳基薄膜与其衬底的密度、热导率、比热容,以及热声效应过程中的输入交流电压有效值、输入交流电频率和测量距离作为输入特征,碳基扬声器的声压级作为输出特征,建立了XGBoost模型和基于dropout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对这两个模型进行优化,发现当XGBoost模型的单个基学习器的深度为3、基学习器数量为523时,模型精度达到最高;当BP神经网络模型隐藏层数量为2、神经元数量为10时,模型精度达到最高。使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多壁碳纳米管(MWCNT)、激光划刻石墨烯(LSG)薄膜制备碳基扬声器,从表面微结构上观察到rGO薄膜的晶体质量最好;设计实验对三种碳基扬声器进行声压级测试,发现rGO薄膜制备的扬声器的声压级也最大。最后,将测试得到的数据划分出预测集,代入两种深度学习模型中分别进行求解,并将结果与解析热声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XGBoost模型在预测LSG薄膜扬声器输出声压级时,预测值和测量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2%,其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比BP神经网络模型和解析热声模型都要好,展现出更加优异的准确性和适应性。该研究为预测多类特征传感器的非线性输出结果提供了一种高精度、高适应性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扬声器 声压级 XGBoost BP神经网络 还原氧化石墨烯(rGO) 多壁碳纳米管(mwcnt) 激光划刻石墨烯(LS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