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的变迁及其对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路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819-822,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在很多国家是发病率排列第二位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随着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对其生物学特性的不断深入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从1975年的强调数值,到2011年的强调症状,再到2013年的再次强调数值,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在很多国家是发病率排列第二位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随着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对其生物学特性的不断深入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从1975年的强调数值,到2011年的强调症状,再到2013年的再次强调数值,疾病诊断手段的不断增多引起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不断变化,包括流式细胞术对骨髓浆细胞单克隆属性的鉴定,免疫固定电泳以及血清游离轻链对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属性的判定等。伴随诊断标准的改变,治疗人群也在发生改变。在1975年的国内诊断标准中,约20%的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断,而在未来的诊断标准中会有一部分无症状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被提前诊断而进入治疗目标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标准 治疗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延庆 李青芬 +2 位作者 张启科 魏小芳 冯友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以65例初发MM患者和8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得出NLR,比较2者差异;并以中位数为临界值,将病例组患者分为低NLR组(NLR <2.34)和高NL...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以65例初发MM患者和8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得出NLR,比较2者差异;并以中位数为临界值,将病例组患者分为低NLR组(NLR <2.34)和高NLR组(NLR≥2.34),分析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清钙(Ca)、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血肌酐(C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差异;比较高NLR组和低NLR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各指标与M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MM患者NLR水平高于对照组(z=-2.415,P水平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β2-MG及ALB是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NLR及Alb水平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MM患者NLR升高提示预后不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疾病预后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庄韵 沈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0-254,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标准剂量化疗或大剂量化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诱导MM缓解,但存在复发的可能,因此对骨髓瘤的治疗以有效提高无复发或进展生存为终极目标。近几年来维持治疗在延长MM患者无...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标准剂量化疗或大剂量化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诱导MM缓解,但存在复发的可能,因此对骨髓瘤的治疗以有效提高无复发或进展生存为终极目标。近几年来维持治疗在延长MM患者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 L)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的应用,尤其是沙利度胺、来那度胺以及硼替佐米的应用。本文综述M M维持治疗临床研究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维持治疗 沙利度胺 来那度胺 硼替佐米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袁宇宁 熊树民 《实用癌症杂志》 2000年第3期306-307,共2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 )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3 6例MM患者血清中IL 6和TNF α的水平。结果 进展期MM患者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 )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3 6例MM患者血清中IL 6和TNF α的水平。结果 进展期MM患者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缓解期MM患者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明显下降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进展期MM患者IL 6和TNF α水平的增高与临床分期有关 ,Ⅲ期患者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 (P <0 .0 1)。结论 血清IL 6和TNF α的水平可能与MM的发生、发展有关 ,测定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可作为MM病情观察和监测治疗反应的 1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多发性骨髓瘤 测定
下载PDF
RVD方案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缓解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贾静 刘爱军 +4 位作者 陈文明 吴垠 李燕郴 冷芸 高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34-738,共5页
目的:分析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lenalidomide,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RVD)方案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 目的:分析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lenalidomide,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RVD)方案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48例NDMM患者,统计其临床特征及治疗疗效.结果:4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34~79)岁,Durie-Salmon分期Ⅲ期患者44例;ISS分期Ⅱ期患者15例,Ⅲ期患者19例,12例伴浆细胞瘤,细胞遗传学高危患者占32.5%.全部患者接受RVD方案化疗,中位4(1~9)个周期,总有效率97.9%,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35.4%,4个周期较2个周期化疗后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以上疗效提高为(84.6% vs. 64.1%);平均采集CD34+细胞数4.2(±2.6)×106/kg;诱导治疗后下一代流式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阴性率为20.6%,其中2例移植前MRD阳性者在移植后MRD转阴.治疗过程中2例发生3~4级血液学毒性,未发生3级以上非血液学不良事件.结论:采用RVD方案治疗NDMM患者4个疗程,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且不影响干细胞采集.RVD诱导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进一步提高MRD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来那度胺 硼替佐米 微小残留病变
下载PDF
校正血钙与血清乳酸脱氢酶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谢艳梅 崔亚娟 +2 位作者 李姮 潘晓冉 徐运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4-849,共6页
目的:探讨以经血清白蛋白校正后血清钙(校正血钙,cCA)水平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作为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分层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收治的186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以经血清白蛋白校正后血清钙(校正血钙,cCA)水平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作为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分层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收治的186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电话随访及门诊就诊情况获得患者生存时间。回顾性分析由cCA水平及LDH水平组成的预后系统对MM患者生存时间的价值。以校正后高血钙和高LDH作为2个危险因素设计风险分层,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无危险因素),第2组(1个危险因素)和第3组(2个危险因素),比较风险因素对MM患者预后的作用。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校正后高钙组累积生存率低于非高钙组,2组的1年累积OS率分别为79.0%±6.7%和88.6%±3.0%,3年累积OS率分别为53.0%±10.5%和74.6%±6.6%(P=0.016)。高LDH组[LDH>正常上限(ULN),ULN=250 U/L]累积生存率低于LDH正常组,2组的1年累积OS率分别为71.6%±8.6%和90.0%±2.8%,2年累积OS率分别为44.9%±12.1%和83.1%±4.0%,中位OS时间分别为19个月(95%CI:15.32-23.34)和未达到(P=0.001)。危险分组比较显示,第1组、第2组和第3组中位OS时间分别为未达到(n=103, 57%)、未达到(n=70, 39%)和17个月(n=7,4%,95%CI:5.19-28.41)(P<0.001)。有2种危险因素的患者预后比0-1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差。结论:校正血钙和LDH水平的预后组合可以为临床实践中MM患者的风险分层和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校正血钙 乳酸脱氢酶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文忠 周志刚 +1 位作者 陈亚峰 张云平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6年第8期572-576,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约2/3的MM患者易并发贫血。MM贫血会随着MM病情的进展而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MM贫血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等)抑制红...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约2/3的MM患者易并发贫血。MM贫血会随着MM病情的进展而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MM贫血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等)抑制红系造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反复感染及血黏度升高等。目前针对MM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原发病治疗、输血治疗及EPO治疗等。本文简要综述MM贫血的发病机制及目前的治疗方法,旨在为MM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mm) 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原文传递
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联合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8
作者 蒋翔宁 陈俊峰 汪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1-195,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联合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72例,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sFLCR)及免疫分型,比较不同患者... 目的:分析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联合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72例,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sFLCR)及免疫分型,比较不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时间。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高sFLCR组38例,低sFLCR组34例。与低s FLCR组患者相比,高sFLCR组患者DS分期升高,患者β2-MG、Scr水平升高,Hb水平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中IgG型40例(55.56%),IgA型27例(37.50%),IgM型5例(6.94%)。与IgG及IgA型患者相比,IgM型患者血钙及血肌酐明显升高,H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型高s FLCR者21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9.2个月;IgG型低sFLCR者19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4.0个月;IgA型高s FLCR者12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5.0个月;IgA型低sFLCR者15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6.7个月;IgM型高sFLCR者5例,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患者DS分期、M蛋白分型及sFLCR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联合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评估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游离轻链比值(sFLCR) 免疫固定电泳(IFE) 预后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及全身磁共振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许慧 袁梅 +1 位作者 秦斌 王德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及其全身磁共振表现,探讨全身磁共振分期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iemens 3.0T磁共振对15例经病理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全身检查。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磁共振及临床两种分期方法进行...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及其全身磁共振表现,探讨全身磁共振分期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iemens 3.0T磁共振对15例经病理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全身检查。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磁共振及临床两种分期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骨痛、贫血、乏力、肝脾肿大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等;15例患者中全身磁共振表现为正常型4例,弥漫型3例,局灶型3例,混合型4例,胡椒面型1例。磁共振分期为Ⅰ期4例,Ⅱ期3例,Ⅲ期8例,临床分期为Ⅰ期1例,Ⅱ期4例,Ⅲ期10例。两种分期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P=0.46>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骨痛;全身磁共振成像对于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和评估价值;两种分期方法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不同预后分层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表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凯 王晶 +2 位作者 朱明霞 王艳芳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4-1627,共4页
本研究探讨不同预后分层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技术,CD45/SSC和CD38/SSC联合设门,对62例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标本标记CD45、CD38、CD138、CD56、CD19、CD117、CD13、CD20、CD2... 本研究探讨不同预后分层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直接免疫荧光技术,CD45/SSC和CD38/SSC联合设门,对62例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标本标记CD45、CD38、CD138、CD56、CD19、CD117、CD13、CD20、CD22、CD34、Kappa和Lambda进行检测,并通过ISS分期及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预后分层,分析和比较不同预后分组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结果显示:异常浆细胞均表达CD138(100%)及CD38(100%),而CD19+(6.5%),CD45+(22.6%),CD56+(59.6%)及单克隆轻链抗原表达(82%)相对常见,其他CD117+(27.4%),CD13+(17.7%),CD20+(16.1%)存在个体差异;经预后分层后显示,标高、高危组CD56表达率低于低危组(P=0.02),而CD117表达率高于低危组(P=0.01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具有异质性,在初诊的中、高危患者中CD56表达较低,而CD117表达较高,这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分型 预后分层
下载PDF
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磊 高秀登 刘树业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IFE)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SebiaHydrasys全自动电泳分析仪对临床提出申请的患者的血清和尿液标本同时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并回顾性分析其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62例IFE阳性的病...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IFE)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SebiaHydrasys全自动电泳分析仪对临床提出申请的患者的血清和尿液标本同时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并回顾性分析其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62例IFE阳性的病人经临床诊断证实,其中MM患者30人,骨髓瘤19人,MM合并其它癌症者3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1人,骨髓纤维化1人。在所检出的M蛋白中,Kappa(κ)型20例,Lambda(λ)型38例,κ合并λ型(κ&λ)4例。结论免疫固定电泳是诊断MM的一个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较好方法,它降低了MM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了MM诊断的准确性,并且在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上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固定电泳 多发性骨髓瘤 M蛋白
下载PDF
不同剂量来那度胺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生存时间及安全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肖慧芳 董志高 +3 位作者 许文前 陈旭艳 辛鹏亮 张金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来那度胺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生存时间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16例临床资料,在地塞米松+来那度胺基础上,按来那度胺给药剂量...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来那度胺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生存时间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16例临床资料,在地塞米松+来那度胺基础上,按来那度胺给药剂量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58例)和低剂量组(58例)。比较2组ORR、随访3年PFS率和OS率、治疗前后KPS评分、RNS评分、免疫表型指标水平及毒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低剂量组2个疗程ORR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 <0.05);2组4个和6个疗程OR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2组随访3年PFS率和OS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低剂量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和RN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2组患者治疗后免疫表型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但2组治疗后免疫表型指标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同时2组III-IV度白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病变、消化道反应、肺部感染及疱疹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低剂量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 <0.05)。结论: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来那度胺方案用于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具有相近疾病控制效果和生存时间;其中低剂量来那度胺方案尽管早期起效相对缓慢,但有助于提高总体生存质量,减低毒副作用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那度胺 多发性骨髓瘤 疾病控制率 生存时间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抗骨髓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杜恒飞 于路佳 +2 位作者 蒙艳凤 吕鸿雁 张金巧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79-2483,共5页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抗骨髓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NCTD对人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其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抗骨髓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NCTD对人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其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NF-κB抑制因子IkBα、磷酸化IkBα(p-IkBα)、IkB激酶α(IKKα)以及Survivin、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RT-PCR检测NF-κB mRNA表达。结果 NCTD抑制RPMI 8226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剂量为20、40 mg/kg时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29.8%、53.5%。NCTD抑制胞核NF-κB p65、p-NF-κB p65以及胞浆p-IkBα、IKKα的表达,增加胞浆IkBα的表达,对胞浆NF-κB p65的表达无显著影响。NCTD还抑制Survivin、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Bax的表达和RPMI 8226细胞Caspase-3的活化,Caspase-3抑制剂能部分拮抗NCTD引起的RPMI 8226细胞凋亡(P<0.05)。结论 NCTD对RPMI 8226细胞有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多发性骨髓瘤 NF-ΚB CASPASE-3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比值在预测临床预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蓉 李国辉 +4 位作者 刘小五 刘赞 徐静 王丽萍 梁英民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比值(ALC/AMC)在预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72例初发M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比值(ALC/AMC)在预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72例初发M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比较患者五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及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ALC/AMC的阈值为3.6,ALC/AMC≥3.6和ALC/AMC<3.6患者的年龄、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髓外疾病、ISS分期、del(17p),t(4;14)和二倍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7,6.097,8.236,χ^2=9.147,10.618,5.913,5.239,6.190,均P<0.05)。ALC/AMC≥3.6和ALC/AMC<3.6患者五年OS和PFS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LC/AMC≥3.6的患者高于ALC/AMC<3.6患者(P<0.001)。ALC/AMC<3.6是预测MM患者五年OS和PFS率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周血ALC/AMC的降低能有效预测初发M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单核细胞绝对计数 总体生存 无进展生存
下载PDF
IL-32,Cys-C和β2-MG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5
作者 费晓莉 章帆 +3 位作者 张开基 何东 林娟 侯铮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白介素32(interleukin 32,IL-32)、胱抑素-C(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与MM肿瘤负荷、疾病分期、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初诊MM患者62例(MM组)和2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白介素32(interleukin 32,IL-32)、胱抑素-C(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与MM肿瘤负荷、疾病分期、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初诊MM患者62例(MM组)和2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MM组化疗前后、对照组体检当日采集空腹血,采用ELISA法检测IL-32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Cys-C,β2-MG水平.结果:MM组患者化疗前血清IL-32,Cys-C,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MM患者化疗前IL-32,Cys-C,β2-MG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Ⅲ期MM患者IL-32,Cys-C,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化疗前MM患者血清IL-32,Cys-C,β2-MG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后(p<0.05).化疗后评估疗效,部分缓解、疾病进展MM患者血清IL-32,Cys-C,β2-MG水平均高于完全缓解MM患者(p<0.05).将血清IL-32,Cys-C,β2-MG水平与MM患者疾病分期、化疗后疗效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MM患者ISS分期与血清IL-32,Cys-C,β2-MG水平呈正相关(p<0.05),MM患者化疗后疗效与血清IL-32,Cys-C,β2-MG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IL-32可能在MM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血清IL-32,Cys-C,β2-MG水平变化与MM患者肿瘤负荷、疾病分期及近期疗效相关.上述指标检测简单快速易操作,可以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白介素32 胱抑素-C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为首诊的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华星 施能兵 +3 位作者 蔡海源 许尘鏖 胡晓源 刘异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765-176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导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发病特征、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差异,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确诊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0月~2016年5月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为首诊入... [目的]对比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导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发病特征、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差异,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确诊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0月~2016年5月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为首诊入院患者共40例,记录临床特点、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和影像特征。[结果]按β2-MG检测和影像检查最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致椎体并病理性骨折患者20例(骨髓瘤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致病理性骨折患者20例(骨质疏松组)。骨髓瘤组男性多女性,而骨质疏松组女性多于男性,两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瘤组年龄明显小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2-微球蛋白含量骨髓瘤组为(3.76±0.80)mg/L,骨质疏松组为(1.45±0.70)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均可见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无椎体及椎旁占位性改变。骨质疏松组20例仅表现为单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征象。骨髓瘤组20例中,13例病椎横截面可见虫蚀样、穿凿性骨质缺损,部分有局灶性死骨形成及钙化。血清β2-MG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08mg/L(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85.0%)。[结论]血清β2-MG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指标之一,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出现β2-MG异常增高者,需要高度警惕多发性骨髓瘤存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 多发性骨髓瘤(mm) β2-微球蛋白(β2-MG)
原文传递
核素骨显像对骨髓瘤骨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建荣 张晓红 +3 位作者 王涛 彭也 梁赟 张宣东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核素全身骨显像和X线影像特征,评估核素骨显像在MM骨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3例次99mTc-MDP核素骨显像与X线摄片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核素全身骨显像阳性率为84.8%(151/178...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核素全身骨显像和X线影像特征,评估核素骨显像在MM骨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3例次99mTc-MDP核素骨显像与X线摄片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核素全身骨显像阳性率为84.8%(151/178个),共发现病灶151个。X线摄片阳性率为56.7%(101/178个),共发现病灶101个。两种显像的诊断符合率为41.6%(74/178个)。2对受检病例骨损害的好发部位及频率的统计表明:核素显像依次为脊柱(37.1%)、肋骨(25.2%)、骨盆(10.6%)、长管状骨6.6%、肩关节及肩胛骨(6.6%)、颅骨(3.3%);X线摄片结果为脊柱(36.6%)、肋骨(15.8%)、颅骨(14.9%)、骨盆(14.9%)、长管状骨(8.9%)、肩关节及肩胛骨(4.0%)。核素显像对肋骨病灶的显示较X线更敏感,而颅骨病变则更适于行X线检查。核素骨显像对X线阳性的不同影像特征病灶的检出率亦不同(P<0.01),分别为病理性骨折100%、溶骨性破坏68.4%、弥漫性骨质疏松62.5%。3X线摄片和核素骨显像相结合与单独X线摄片(部分加做局部CT或MRI)探测骨损害对受检病例MM分期结果有一定影响。结论核素骨显像与常规X线摄片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的骨损害探测各有所长,二者相互补充,核素骨显像可以作为探测多发性骨髓瘤骨损害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X线摄影
原文传递
62例多发性骨髓瘤的髓象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萍 唐吉斌 +3 位作者 曹春鸾 崇慧峰 胡志军 焦瑞宝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203-204,共2页
目的通过对骨髓象特征的分析,鉴别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P)。方法对62例多发性骨髓瘤与15例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患者的骨髓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间的不同点。结果 MM组与RP组骨髓象中各阶段的浆细胞比例及形态... 目的通过对骨髓象特征的分析,鉴别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P)。方法对62例多发性骨髓瘤与15例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患者的骨髓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间的不同点。结果 MM组与RP组骨髓象中各阶段的浆细胞比例及形态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MM组与RP组髓象中破骨细胞数量及临床骨痛发生率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髓象中浆细胞及破骨细胞数量与形态的正确分析并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MM与RP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浆细胞 破骨细胞 骨痛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研发与治疗现状 被引量:7
19
作者 邓书会 安刚 邱录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135-1139,共5页
近20年来,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治疗领域出现了划时代的进步。随着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ydrugs,IMiDs)、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PIs)的出现和普及,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提高,生存期显著延长,上述两类... 近20年来,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治疗领域出现了划时代的进步。随着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ydrugs,IMiDs)、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PIs)的出现和普及,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提高,生存期显著延长,上述两类药物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已成为MM治疗的基石。同时,新的药物仍在不断涌现。如新一代的IMiDs、PIs,抗体类药物及其衍生药物及小分子靶向性治疗药物,还出现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等手段。上述治疗在MM中均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本文旨在对MM领域新药的研发和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新药 治疗 CAR-T
下载PDF
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联合诱导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31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邓书会 徐燕 +3 位作者 隋伟薇 邹德慧 安刚 邱录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067-1072,共6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bortezomib,Vel)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的三药方案BCD(Vel、CTX、地塞米松)作为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诱导治疗的临床效能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学...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bortezomib,Vel)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的三药方案BCD(Vel、CTX、地塞米松)作为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诱导治疗的临床效能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队列研究的131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58岁。年龄≤65岁的患者中27.3%(24/88)进行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88.5%。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36.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63.0个月。IgH/FGFR3易位对患者的ORR及生存期未见明显不良影响。非血液学毒性方面最常见的依次为感染、周围神经炎(peripheral neuritis,PN)等。血液学毒性方面,CTCAE 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5.4%,3/4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27.2%。结论:以BCD作为诱导治疗,可使80%以上的初诊MM患者获得缓解。在此治疗基础上,IgH/FGFR3易位对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未见明显不良影响。低剂量、分次应用环磷酰胺的方法安全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环磷酰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