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子点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康培 刘如彬 +3 位作者 王帅 张启明 孙强 穆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19-1024,共6页
分析了量子点太阳电池的物理机理。详细阐述了提高量子点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两个效应:第一个效应是来自具有充足能量的单光子激发产生多激子;第二个效应是在带隙里形成中间带,可以有多个带隙起作用,来产生电子空穴对。综述了近年来... 分析了量子点太阳电池的物理机理。详细阐述了提高量子点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两个效应:第一个效应是来自具有充足能量的单光子激发产生多激子;第二个效应是在带隙里形成中间带,可以有多个带隙起作用,来产生电子空穴对。综述了近年来量子点太阳电池材料和器件的研究进展,并对几个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太阳电池 多激子 中间带
下载PDF
量子点太阳电池的探索 被引量:13
2
作者 彭英才 傅广生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9-457,共9页
阐述了探索量子点太阳电池的重要意义与物理构想,简要介绍了两种不同结构组态的量子点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如p-i-n量子点太阳电池和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对发生在各种量子点(PbSe、PbS、PbTe、CdSe和Si)中的因碰撞电离而导致的多激子产... 阐述了探索量子点太阳电池的重要意义与物理构想,简要介绍了两种不同结构组态的量子点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如p-i-n量子点太阳电池和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对发生在各种量子点(PbSe、PbS、PbTe、CdSe和Si)中的因碰撞电离而导致的多激子产生效应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评述,并提出了设计与制作量子点太阳电池的若干技术对策.可以预期,具有超高能量转换效率、低制作成本与高可靠性的量子点太阳电池的实现,有可能对未来的光伏技术与产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量子点结构 综述 多激子产生 太阳电池 技术对策
下载PDF
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杰 曾一平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3-240,共8页
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以超高效率、薄膜化、低成本为主要目标,目前发展起来的有多结叠层太阳能电池、中间带太阳能电池、多激子产生太阳能电池、热载流子太阳能电池和热光伏太阳能电池等.文章简要介绍了以上几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 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以超高效率、薄膜化、低成本为主要目标,目前发展起来的有多结叠层太阳能电池、中间带太阳能电池、多激子产生太阳能电池、热载流子太阳能电池和热光伏太阳能电池等.文章简要介绍了以上几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最新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分析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多结叠层 量子点 中间带 多激子产生 热载流子 热光伏
原文传递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健茂 胡向华 +3 位作者 田启威 唐明华 陈志钢 查刘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共4页
综述了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和量子点敏化剂的特性,并根据量子点敏化剂的组成进行分类,分别介绍了近期研究进展。量子点敏化剂的结构以及宽带隙材料的纳米结构对太阳能电池的性能都有影响,若制备的敏化剂粒径呈梯度分布... 综述了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和量子点敏化剂的特性,并根据量子点敏化剂的组成进行分类,分别介绍了近期研究进展。量子点敏化剂的结构以及宽带隙材料的纳米结构对太阳能电池的性能都有影响,若制备的敏化剂粒径呈梯度分布,则可充分发挥量子点敏化剂的宽吸收特性;量子点和垂直生长在导电衬底上的一维纳米线或纳米管阵列相结合,光生电子直接传输到电极,能有效提高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最后,结合现存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量子点 多激子效应 一维纳米阵列
下载PDF
面向下一代光伏产业的硅太阳电池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沈文忠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4-142,共9页
以晶体硅为代表的第一代太阳电池和以非晶硅薄膜为代表的第二代薄膜太阳电池目前是光伏市场主流。第三代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研发目标是在维持现有第二代薄膜电池沉积技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基础上显著提高电池性能及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太阳... 以晶体硅为代表的第一代太阳电池和以非晶硅薄膜为代表的第二代薄膜太阳电池目前是光伏市场主流。第三代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研发目标是在维持现有第二代薄膜电池沉积技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基础上显著提高电池性能及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太阳电池的价格至每瓦0.5美元,甚至0.2美元及更低。笔者将简要综述近年来国际上面向下一代光伏产业的硅太阳电池研究新进展,内容集中在纳米硅薄膜叠层太阳电池、硅纳米线(包括轴向、径向和单根)太阳电池和基于多重激子效应的纳米硅热载流子太阳电池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太阳电池 纳米晶 纳米线 多重激子效应
下载PDF
Recent development in colloidal quantum dots photovoltaics 被引量:1
6
作者 Li PENG Jiang TANG Mingqiang ZHU 《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2012年第4期358-370,共13页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sustainable and green energy supply spurred the surging research on high- efficiency, low-cost photovoltaics. Colloidal quantum dot solar cell (CQDSC) is a new type of photovoltaic device u...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sustainable and green energy supply spurred the surging research on high- efficiency, low-cost photovoltaics. Colloidal quantum dot solar cell (CQDSC) is a new type of photovoltaic device using lead chalcogenide quantum dot film as absorber materials. It not only has a potential to break the 33% Shockley-Queisser efficiency limit for single junction solar cell, but also possesses low-temperature, high-throughput solution processing. Since its first report in 2005, CQDSCs experienced rapid progress achieving a certified 7% efficiency in 2012, an averaged 1% efficiency gain per year.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reported in the last two years. We started with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and motivation for CQDSC research. We then briefly introduced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CQDS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multiple exciton generation effect. We further focused on the latest efforts in improving the light absorption and carrier collection efficiency, including the bulk-heterojunction structure, quantum funnel concept, band alignment optimization and quantum dot passivation. Afterwards, we discussed the tandem solar cell and device stability, and concluded this article with a perspective. Hopefully, this review paper covers the major achievement in this field in year 2011-2012 and provides readers with a concise and clear understanding of recent CQDS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 sulfide colloidal quantum dots (CQDs) solar cells multiple exciton generation (MEG) atomicligands
原文传递
纳米半导体中多重激子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长菊 卢敏 +2 位作者 苏未安 董太源 沈文忠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8,共17页
多重激子效应是指纳米半导体吸收一个高能光子后产生两个甚至多个电子-空穴对的物理过程,不仅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而且在新型太阳电池及高性能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综述了多重激子效应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纳米半导体的材... 多重激子效应是指纳米半导体吸收一个高能光子后产生两个甚至多个电子-空穴对的物理过程,不仅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而且在新型太阳电池及高性能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综述了多重激子效应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纳米半导体的材料组分、体系结构甚至表面质量对多重激子效应的影响;介绍了多重激子效应的实验测试分析方法以及解释多重激子效应的理论方法;概括了目前多重激子效应在器件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激子效应 量子效率 阈值能量 纳米半导体
下载PDF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光伟 王雅欣 +2 位作者 许书云 韩蕾 杨旭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14-1020,共7页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C)是目前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阐述了QDSC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主要从QDSC的电解质、敏化剂、光阳极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提升光电转化效率的方法。共敏化作为新兴的提高转换效率的方法不可低估。为了拓宽...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C)是目前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阐述了QDSC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主要从QDSC的电解质、敏化剂、光阳极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提升光电转化效率的方法。共敏化作为新兴的提高转换效率的方法不可低估。为了拓宽QDSC的光谱吸收范围,将不同种类和尺寸的量子点组装在纳米管阵列上,量子点的粒径呈梯度分布,显著增加对太阳光的吸收率,QDSC的光电转化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文章最后对QDSC存在的问题及性能优化措施做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多激子效应 共敏化 光电转化效率
下载PDF
内建电场影响下应变纤锌矿ZnSnN_(2)/In_(x)Ga_(1-x)N柱形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其扬 石磊 闫祖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4-541,共8页
在有效质量近似下,通过变分理论计算了应变纤锌矿ZnSnN_(2)/In_(x)Ga_(1-x)N柱形量子点的带隙,进而利用细致平衡理论,研究了柱形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在多重激子效应以及内建电场的影响下随量子点半径、高度和In组分的变化关系。... 在有效质量近似下,通过变分理论计算了应变纤锌矿ZnSnN_(2)/In_(x)Ga_(1-x)N柱形量子点的带隙,进而利用细致平衡理论,研究了柱形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在多重激子效应以及内建电场的影响下随量子点半径、高度和In组分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随着量子点半径、高度以及In组分的增加单调增加。多重激子效应能够明显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但是内建电场会使得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形量子点 太阳能电池 转换效率 内建电场 多重激子效应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hot carrier cooling and multiple exciton generation dynamics in PbS QDs using an improved transient grating technique
10
作者 Qing Shen Kenji Katayama Taro Toyoda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12-716,共5页
Multiple exciton generation (MEG) dynamics in colloidal PbS quantum dots (QDs) characterized with an im- proved transient grating (TG) technique will be reported. Only one peak soon after optical absorption and ... Multiple exciton generation (MEG) dynamics in colloidal PbS quantum dots (QDs) characterized with an im- proved transient grating (TG) technique will be reported. Only one peak soon after optical absorption and a fast decay within 1 ps can be observed in the TG kinetics when the photon energy of the pump light hv is smaller than 2.7Eg (Eg: band gap between LUMO and HOMO in the QDs), which corresponds to hot carrier cooling. When hv is greater than 2.7Eg, however, after the initial peak, the TG signal decreases first and soon increases, and then a new peak appears at about 2 to 3 ps. The initial peak and the new peak correspond to hot carriers at the higher excited state and MEG at the lowest excited state, respectively. By proposing a theoretical model, we can calculate the hot carrier cooling time constant and MEG occurrence time constant quantitatively. When MEG does not happen for hv smaller than 2.7Eg, hot carrier cools with a time con- stant of 400 fs. When MEG occurs for hv larger than 2.7Eg, hot carrier cools with a time constant as small as 200 fs, while MEG occurs with a time constant of 600 fs. The detailed hot carrier cooling and MEG occurrence dynamics characterized in this work would shed light on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MEG mechanism of various type of semiconductor Q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 Quantum dots multiple exciton generation Hot carrier cooling Transient grating
下载PDF
基于多激子效应的纳米晶材料研究进展
11
作者 康欣欣 樊凯 +1 位作者 米金辉 马晓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4-17,共4页
多激子效应在提高光伏电池高能光子利用率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材料的量子产率迅速提升至700%,应用范围拓展到光电化学电池、光探测器、发光二极管,以及生物成像和传感器等领域。然而,随着对多激子效应深入研究,... 多激子效应在提高光伏电池高能光子利用率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材料的量子产率迅速提升至700%,应用范围拓展到光电化学电池、光探测器、发光二极管,以及生物成像和传感器等领域。然而,随着对多激子效应深入研究,研究结果之间矛盾、争议也日趋明显。为此,就Ⅳ—Ⅵ(PbX,X=Se、S)、Ⅱ—Ⅵ(CdX,X=Se、S、Te)、Ⅲ—Ⅴ(InAs、InP、GaAs)及硅量子点等多激子材料所产生的量子产率、多激子产生的阈值能量进行综述,研究结果为纳米晶的可控制备和多激子特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激子效应 纳米晶 光伏太阳能电池
下载PDF
Si6X(X=Cu,Ag,和Au)团簇多激子产生的从头算研究(英文)
12
作者 高峰 杨传路 +2 位作者 王美山 马晓光 刘文旺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7-364,共8页
利用对称性组态相互作用理论(SAC-CI)和LANL2DZ基组研究Si6X(X=Cu、Ag和Au)团簇的多激子产生(MEG).在团簇的MEG计算之前,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全电子基组DZP-DKH,对团簇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并且经过频率分析确认团簇的能量稳定性.结... 利用对称性组态相互作用理论(SAC-CI)和LANL2DZ基组研究Si6X(X=Cu、Ag和Au)团簇的多激子产生(MEG).在团簇的MEG计算之前,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全电子基组DZP-DKH,对团簇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并且经过频率分析确认团簇的能量稳定性.结果表明:多激子的主导成分是双激子,这些团簇的MEG都出现在可见光范围内,团簇的MEG强的部分在紫外线范围内,为利用MEG制备光俘获材料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激子产生 组态相互作用 团簇 太阳光
原文传递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Atomic scale investigation of interfac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13
作者 马薇 张帆 孟胜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8期2-12,共11页
Recent progress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C) research is reviewed, focusing on atomic-scale investigations of the interface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dynam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of dye adsorp... Recent progress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C) research is reviewed, focusing on atomic-scale investigations of the interface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dynam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of dye adsorption onto Ti02, ultrafast electron injection, hot-electron injection, multiple-exciton generation, and electron-hole recombination. Advanced exper- imental techniques and theoretical approaches are briefly summarized, and then progressive achievements in photovoltaic device optimization based on insights from atomic scale investigations are introduced. Finally, some challenges and oppor- tunitie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dye solar cells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interface structure ABSORPTION electron injection multiple-exciton generation charge recombin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