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多元共治的算法治理体系 被引量:61
1
作者 张吉豫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123,共9页
当前,世界主要大国都在探索数字治理体系,推进数字治理现代化。在数字治理体系中,算法治理是具有核心地位和决定意义的子体系。共建共治共享是我国算法治理的指导思想。基于构建算法治理体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算法治理中应进一步发展和... 当前,世界主要大国都在探索数字治理体系,推进数字治理现代化。在数字治理体系中,算法治理是具有核心地位和决定意义的子体系。共建共治共享是我国算法治理的指导思想。基于构建算法治理体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算法治理中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已初见格局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公民维权、企业自治的多元共治体系;应建构分级分类的敏捷治理的监管体系,加强算法领域的社会监督,完善公民数字权利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维权机制,健全算法服务提供者的责任义务体系,同时也要鼓励企业创新合规措施、创新技术,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可成为世界范例的算法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算法治理体系 多元共治 敏捷治理
原文传递
全民健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生旺 徐璟 +1 位作者 尹继林 刘红建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40,56,共7页
快速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是社会治理变革的重大命题,全民健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改革已是势在必行。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阐释了全民健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内涵、价值取向、治理关系和治理结构,具有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共... 快速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是社会治理变革的重大命题,全民健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改革已是势在必行。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阐释了全民健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内涵、价值取向、治理关系和治理结构,具有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共治格局、吸纳社会资本的高效融入、强化市场的调控治理功能、提升全民健身治理效率的治理功能。研究发现如下实施困境:多元主体角色边缘模糊造成主体地位偏离,市场运行制度不健全造成市场调控功能缺失,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水平较低难以发挥治理功能,公众参与制度缺失导致多元主体参与受阻。提出实施对策:加强全民健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制度安排,强化协同机制;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体;培育健全非政府社会体育组织的基层生成机制,重塑主体功能;提升公众参与全民健身的意识及权利,突出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 多元主体 协同治理 结构功能 实施困境
下载PDF
再造秩序:“元治理”视角下城市住宅小区的多元治理之道 被引量:24
3
作者 田先红 张庆贺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106,共13页
在城市住宅小区中,由政府、市场、社会等不同主体协商互动形成的多元治理模式时常陷入治理失灵的困境。住宅小区治理失灵主要由治理主体缺位、治理主体关系失衡所致。在“元治理”理论视角下,克服治理失灵需要在治理中“找回国家”,发... 在城市住宅小区中,由政府、市场、社会等不同主体协商互动形成的多元治理模式时常陷入治理失灵的困境。住宅小区治理失灵主要由治理主体缺位、治理主体关系失衡所致。在“元治理”理论视角下,克服治理失灵需要在治理中“找回国家”,发挥国家和政府在治理中的主导地位。政府“元治理”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补位”,政府通过再造治理主体,重构多元共治体系;二是“政府协调”,政府设立职能机构专门负责住宅小区治理,以构建多元主体协商平台,协调治理主体关系。这两方面的本质都是强化政府在住宅小区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发挥政府“对治理进行治理”的“元治理”功能,从而确保住宅小区建立有序高效的多元共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失灵 元治理 多元共治 政府补位 政府协调
下载PDF
“供应链+多元主体”视角下中小制造企业污染共治路径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孟庆春 张夏然 郭影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0-110,共11页
如何合理有效地治理中小制造企业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多元主体直接介入中小制造企业污染治理的低效性,本文旨在借助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主导优势,探索多元主体作用于核心企业参与治理的新路径。在界定中小制... 如何合理有效地治理中小制造企业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多元主体直接介入中小制造企业污染治理的低效性,本文旨在借助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主导优势,探索多元主体作用于核心企业参与治理的新路径。在界定中小制造企业污染治理相关主体的基础上,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根据转译过程剖析“供应链+多元主体”视角下中小制造企业污染共治路径的内在机理和形成逻辑,明晰其特征,并进一步依据多元主体作用方式的不同(施加压力、提供资源)设计共治机制。“供应链+多元主体”视角下中小制造企业污染共治路径与机制的研究,为中小制造企业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有助于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制造企业 供应链核心企业 多元主体 共治路径 共治机制
下载PDF
协商共治:建构农村基层治理的制度性合作关系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64,95,共8页
村民自治在我国的出现,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与社会权力关系调整的制度结果。但村民自治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的制度限度与困境,其背后所反映的是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治理权力格局中多元主体间的结构性张力。在此背景下,建构多元... 村民自治在我国的出现,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与社会权力关系调整的制度结果。但村民自治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的制度限度与困境,其背后所反映的是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治理权力格局中多元主体间的结构性张力。在此背景下,建构多元治理主体的制度性合作关系,实现其合作共治是农村基层善治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传统协商治理以及西方协商民主理念下建立起协商参与机制,则是实现这一制度性合作关系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多元主体 合作共治 协商治理
下载PDF
基层治理结构转型研究——“再造—共治”的一个分析框架 被引量:12
6
作者 钱全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38,共21页
转型社区在宏观经济差序格局中扮演了"传统农村"与"现代城市"的交织混合体,其处在基层治理转型、治理场域变革的节点之上。基于Z省S市B街道、J省S市Y街道两地转型社区的治理实践,对基层治理场域和治理主体结构进行... 转型社区在宏观经济差序格局中扮演了"传统农村"与"现代城市"的交织混合体,其处在基层治理转型、治理场域变革的节点之上。基于Z省S市B街道、J省S市Y街道两地转型社区的治理实践,对基层治理场域和治理主体结构进行了考察。经验研究表明,社会基层治理单元正在发生三个维度的深层嬗变:场域转换、主体再造与多元共治。治理场域迎来了空间、规则与资源的三重分野,作为治理主体结构性的背景,其转换的核心推力是政府主导下的"双轨城镇化"。伴随基层治理事务的繁杂化与精细化,现代治理理念向着多元化与协作化演进,在"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博弈共生的结构力量中,以"政治动员"为表征的科层治理始终处于权力三角关系的中心位置。纵向科层制治理结构体现了三重逻辑动机:资源配置、维稳、社会适应,但自从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社会个体的市场意识与契约精神逐渐形塑起来,完全的行政科层体制将难以适应"看不见"的"治理角落"。因此,在"行政科层制—市场契约制"双轨并行的治理主辅模式中,基于经济利益交换的市场行为已发展成为不容忽视的治理力量。与"政府—社区"行政科层治理体系相区别的是,"政府—市场—社区"的治理体系中市场治理的辅助力量往往渗透在科层制失灵的领域。研究以"准物业"为主体再造切入点,分析并理解传统的"政府—村庄",如何在现代"政府—社区"新治理场域转变过程中实践公共精神与契约精神相融合的"政府在场"的治理结构。在此逻辑下,"政府在场"成为贯穿市场力量引入、治理主体再造再到多元主体共治的"机制性"与"过程性"核心要素。立足于转型社区这一社会治理单元的转型载体,透视治理场域与治理主体之间的耦合关系,将"政府在场"在各个层面的细致逻辑充分地剥露出来。"政府在场"的核心观照指向"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转型 基层治理场域 政府在场 主体再造 多元共治 网格化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型公共品治理模式研究——以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资金项目运作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曾红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63,156,共10页
以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资金在基层社会的运作为例,考察不同治理模式下农村小型公共品的供给效率。研究发现,在村级自主治理模式下,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督均由村民及村级自组织完成,公共品的治理成本低、供给效率高、农民的满意度高。在... 以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资金在基层社会的运作为例,考察不同治理模式下农村小型公共品的供给效率。研究发现,在村级自主治理模式下,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督均由村民及村级自组织完成,公共品的治理成本低、供给效率高、农民的满意度高。在多元共治模式下,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督分别由村民、市场、政府承担。多元主体的分工协作实现了项目在基层社会的规范化运作,但却产生了治理成本增加、项目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农民满意度降低等治理困境。因此,在资源输入背景下,以农民为主体,将农民组织动员起来,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社会资本,是农村小型公共品治理有效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品供给 自主治理 多元治理 交易成本
下载PDF
以“共治”达“高质”——基于多元主体的研究生教育治理之路 被引量:9
8
作者 姚玉香 柳欣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基于研究生教育现实状况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的矛盾,加强教育治理,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生教育治理是一个涉及政府、高校、导师、研究生、社会等多元主体复杂的系统工... 基于研究生教育现实状况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的矛盾,加强教育治理,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生教育治理是一个涉及政府、高校、导师、研究生、社会等多元主体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完成要把握“质量输入—质量生成—质量评估”三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才能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治理目标。而要推进多元共治则需制定规章制度以规范共治全程,更新主体思维以确保责权承担,健全交流机制以协调主体诉求,最终通过多措并举,使多元共治得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高质量发展 多元主体 多元共治 共参共享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多元参与的体系构建--以北京市“未诉先办”改革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陈磊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106,共12页
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是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的创新之举,不过现有研究较少关注首都模式的内在逻辑。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组织共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组成多主体治理结构。通过行政联动、市场联动、社群联动,形成制度规约、政府引导、政... 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是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的创新之举,不过现有研究较少关注首都模式的内在逻辑。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组织共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组成多主体治理结构。通过行政联动、市场联动、社群联动,形成制度规约、政府引导、政企合作、社会组织参与协商的治理体系。实现主动治理的首要关键在于如何主动发现问题,须挖掘基层治理中问题的研判机制、预警机制、共性发现机制、信息搜集机制,通过监测问题症状实现源头治理、通过预测周期问题实现前瞻治理、通过征集问题线索实现共同治理、建构共性问题及专项治理。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多元参与的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建立多元参与机制中权责清单机制,形成多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解决的闭环机制,实现多元参与诉求要素标签化、类型化的处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嵌入式的协同与多方联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多元参与 共建共治共享 主动发现问题 多元协作
下载PDF
“双高”语境下高水平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国民 梁帅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11-17,共7页
大学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然表征。高职院校治理的本质可解读为各利益主体为实现院校发展目标,以多元共治为理念指导,协作设计相应的制度体系,协商参与大学重大事务决策,协同科学配置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协力... 大学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然表征。高职院校治理的本质可解读为各利益主体为实现院校发展目标,以多元共治为理念指导,协作设计相应的制度体系,协商参与大学重大事务决策,协同科学配置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协力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在“双高”语境下,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任务中的治理内涵主要凸显了院校治理中“依法、协同、专业、民主、基层”等特征。因而,高水平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须以大学善治为理念做好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引领,以体系完善为突破做好治理结构现代化的制度支撑,以效能提升为参照做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高职院校 大学治理 治理能力 善治 多元共治
下载PDF
老龄化治理理念与多元共治方略 被引量:10
11
作者 任际 宋东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87,共4页
提出和强调老龄化治理的理念,是我们面对深度老龄化社会更为积极的应对宗旨和行动指导,而这一治理理念的主要内涵是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有效地将政府、市场、社会包括家庭和个人都共同作为应对老龄化的统筹安排内容;其核心策略是通过现代... 提出和强调老龄化治理的理念,是我们面对深度老龄化社会更为积极的应对宗旨和行动指导,而这一治理理念的主要内涵是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有效地将政府、市场、社会包括家庭和个人都共同作为应对老龄化的统筹安排内容;其核心策略是通过现代化的多元治理方案,形成同向发力的老龄化多元共治,进而积极主动解决老龄化问题,促进健康老龄化社会发展。这也应当成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基础理念和新的行动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治理 多元共治 参与协调 同向发力
下载PDF
基于生态理念的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晓庆 郑逸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2-16,共5页
从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深化和践行,充分彰显了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这一伟大战略部署的生命力和行动力。本文在分析生态文明理念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强调政府责任,探讨多元共... 从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深化和践行,充分彰显了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这一伟大战略部署的生命力和行动力。本文在分析生态文明理念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强调政府责任,探讨多元共治的发展机制;并从开展农村区域规划,完善功能分区;挖掘农村生态文化;实施农村景区培育工程;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整治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促进福建美丽乡村建设的针对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生态文明理念 多元共治 福建省
下载PDF
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土壤污染治理研究——基于47份政策文件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丽江 李鹏红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5-25,共11页
土壤污染是风险社会治理的典型复杂性问题。以政策工具为视角对土壤污染治理政策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自愿性、混合性、强制性三种政策工具具有内容差异化与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自愿性政策工具不足、强制性政策工具适中、混合... 土壤污染是风险社会治理的典型复杂性问题。以政策工具为视角对土壤污染治理政策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自愿性、混合性、强制性三种政策工具具有内容差异化与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自愿性政策工具不足、强制性政策工具适中、混合性政策工具使用频繁且"自愿"和"强制"特征突出等问题。此外,自愿性和混合性工具较为中性,强制性工具偏向于负向激励,三种政策工具的合力是污染治理的有效路径;自愿性与强制性工具具有正相关性,自愿性和强制性均与混合性工具呈现负相关性;自愿性政策工具在土壤污染治理工具选择时影响较大,公众参与、内部管理、行业自律和绩效考核四种子工具占有优势。应引入精准性的政策工具,以实现土壤污染防治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政策工具 文本分析法 多元共治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多元共治及其机制建构 被引量:8
14
作者 蒋云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4-20,共7页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面向,也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应有之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在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机制和治理目标上均呈现复合性特征,决定其需要采取多元共治模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多元...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面向,也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应有之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在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机制和治理目标上均呈现复合性特征,决定其需要采取多元共治模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多元共治以"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为治理对象,以参与、协同和法治为构成要素,以实现治理裁量权和收益权共享为价值旨归。由于受管制型环境治理模式的影响,当前我国政府主导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在实践中存在治理主体权责不清、治理规则单一、治理信息公开和反馈不足等问题。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为目标,通过明晰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拓展共治规则和运用共识性规则、构建交互式参与机制、完善治理信息公开和反馈机制等方式,可以有效矫治上述问题,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多元共治 治理机制 建构
下载PDF
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的新发展:从单维治理到多元共治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帆宇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34-40,共7页
生态环境的特性决定了生态环境领域特别适合包括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多元共治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思路,具有主体、效率、成本以及制度安排等优势。然而,由于有限理性、利己主义等原因... 生态环境的特性决定了生态环境领域特别适合包括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多元共治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思路,具有主体、效率、成本以及制度安排等优势。然而,由于有限理性、利己主义等原因,在生态环境多元共治过程中存在政府环境监管的公信力有待加强、企业环境治理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治理的能动性不足以及跨部门治理主体间协同性不强等问题,这必然会给多元共治的实现带来一定的阻碍。达成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格局,需要从理念、主体、制度与法律等四个层面进行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多元共治 治理模式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地方税收保障立法的衍生逻辑、问题检视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婷婷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1-192,共22页
近年来,受地方财政支出刚性需求激增、新经济业态带来的税收征管挑战加剧、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多省市制定实施了旨在促进信息共享、加强税收征管、推进税收共治的地方税收保障立法。地方税收保障立法在实现税费... 近年来,受地方财政支出刚性需求激增、新经济业态带来的税收征管挑战加剧、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多省市制定实施了旨在促进信息共享、加强税收征管、推进税收共治的地方税收保障立法。地方税收保障立法在实现税费良法善治、夯筑地方税收保障体系的同时,也面临着缺乏上位法明确授权的合法性危机、核心规范不尽合理的科学性困境、难以实现各方利益协同保障的系统性难题,以及对征管现代化问题的回应存有局限性等问题。未来,应从宏观定位、中观思路和微观设计三个层面着手,以执行性立法、补缺性立法的性质定位为中心,提炼地方税收立法的理性要素,明确地方税收保障立法的作用范围与创新空间;以目标的平衡、价值的平衡、内容的平衡为原则,精准把握地方税收保障立法的设计思路;结合元治、善治、智治、共治的不同要求,推动地方税收保障立法核心规则的设计和配套制度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税收保障立法 立法设计 法律保留 信息共享 多元共治
原文传递
学位管理权能的划分模式及其优化逻辑 被引量:7
17
作者 魏文松 龚向和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95,共11页
学位管理涉及学位授权审核、学位资格认证、学位授予以及学位撤销等诸多环节,相关主体的权能划分是影响学位制度实施效果与高等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因素。从规范层面来看,我国《教育法》第23条、《高等教育法》第22条、《学位条例》第7、... 学位管理涉及学位授权审核、学位资格认证、学位授予以及学位撤销等诸多环节,相关主体的权能划分是影响学位制度实施效果与高等教育价值实现的关键因素。从规范层面来看,我国《教育法》第23条、《高等教育法》第22条、《学位条例》第7、8条共同构成了学位管理权能划分的规范体系,“两级构造”是法律条款所呈现的权能划分模式。从实践层面来看,学位管理权能划分的裁量治理逾越了法制框架,过往的十二次学位授权审核以及相关政策改变了既定的划分模式,“三维递进”是实践调试所呈现的权能划分模式。综合来看,两种权能划分模式都不足以应对学位管理的实践议题,并呈现出一定的现实张力。为此,我国学位管理体制应当提倡“多元共治”的权能划分模式。具体而言,学位管理权能划分的优化逻辑包括:以“多元共治”作为学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理念、推动国家学位制度转向大学学位制度、明晰省级学位委员会的统筹调控地位、进一步强化学位授予单位的自治权限、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学位管理体制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管理 权能划分 裁量治理 现实张力 多元共治
下载PDF
多元共治视域下农民合作社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影响机理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生斌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24-33,共10页
新时代乡村治理正处于“解构—重建”的多重挑战与结构性矛盾之中,客观上要求政府与社会构建“多元共治”新范式。文章基于组织行为学、建构主义理论和经济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视角,探析农民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带来的影响,发现新时代乡... 新时代乡村治理正处于“解构—重建”的多重挑战与结构性矛盾之中,客观上要求政府与社会构建“多元共治”新范式。文章基于组织行为学、建构主义理论和经济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视角,探析农民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带来的影响,发现新时代乡村治理正经历一系列结构性变化:民主政治——由认识关联走向利益趋同;经济发展——由小农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文化认同——乡土文化日渐解体,“乡风文明”正在重塑;治理格局——治理主体多元化与差序化共存。农民合作社与乡村自身不仅在治理特征、治理手段和治理目标上具有高度契合性,而且农村合作社在盘活生产要素——推动农业产业化、盘活参与动力——重建乡村治理权威、盘活治理资源——重构多元共治模式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为乡村治理增添了新的活力。针对“多元共治”模式的现实约束,通过以人为本——夯实治理基础,主体建设——提高治理能力,赋权组织——寻求法律制度支撑,外部资源——拓展发展空间等策略,建构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形成有效的“多元共治”格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下“治理有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民专业合作社 多元共治
下载PDF
多元共治视阈中大学内部四大管理主体的问题及消解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本贞 陆选荣 王飞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3年第1期21-26,共6页
中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在"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与"教代会"的机制下,形成了管理主体的多元非共治格局。在这个格局中,四大管理主体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在运行中都存在着各自的主... 中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在"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与"教代会"的机制下,形成了管理主体的多元非共治格局。在这个格局中,四大管理主体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在运行中都存在着各自的主要问题。如何在多元非共治格局中形成多元共治的和谐样态,需从公共管理学与多元共治理念视角对四大主体问题的消解之法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管理 多元共治 党委会 校长办公会 学术委员会 教代会
下载PDF
多元共治视域下电信诈骗犯罪治理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晓辉 罗勇健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6-72,共7页
电信诈骗作为通信信息技术与传统诈骗相结合的新型犯罪,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发案率最高、危害最大的侵财型犯罪。电信诈骗犯罪涉及的诸多环节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日常运营活动密切相关。通过构建多元共治的反电信诈... 电信诈骗作为通信信息技术与传统诈骗相结合的新型犯罪,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发案率最高、危害最大的侵财型犯罪。电信诈骗犯罪涉及的诸多环节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日常运营活动密切相关。通过构建多元共治的反电信诈骗机制,对多元主体在以往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漏洞进行填补,在各自领域内被赋予电信诈骗犯罪治理的主体角色,配合公安部门对电信诈骗实施全链条打击治理,从而开创多元治理电信诈骗犯罪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诈骗 多元共治 犯罪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