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换耦合复合介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子政 《信息记录材料》 2010年第2期41-46,共6页
交换耦合复合介质有望解决现有磁记录材料面临的三难问题,是非常有希望的下一代高密度磁记录介质。本文介绍了交换耦合复合介质的概念、物理原理以及交换耦合复合介质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以及研究进展。在各类交换耦合复合介质中,多层... 交换耦合复合介质有望解决现有磁记录材料面临的三难问题,是非常有希望的下一代高密度磁记录介质。本文介绍了交换耦合复合介质的概念、物理原理以及交换耦合复合介质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以及研究进展。在各类交换耦合复合介质中,多层纳米线被广泛看好。本文对多层纳米线中畴壁的特性、畴壁的运动以及基于畴壁运动的畴壁辅助磁记录模式的研究进行了重点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记录 交换耦合 交换耦合复合介质 多层纳米线 畴壁辅助磁记录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substrate on magnetic properties of Co/Cu multilayer nanowire arrays
2
作者 任勇 王建波 +2 位作者 刘青芳 韩相华 薛德胜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8期3573-3576,共4页
Ordered Co/Cu multilayer nanowire arrays have been fabricated into anodic aluminium oxide templates with Ag and Cu substrate by direct current electrodeposi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magnet... Ordered Co/Cu multilayer nanowire arrays have been fabricated into anodic aluminium oxide templates with Ag and Cu substrate by direct current electrodeposi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elective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x-ray diffraction, 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reveal that both as-deposited nanowire arrays films exhibit face-centred cubic structure. Magnetic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easy magnetization direction of Co/Cu multilayer nanowire arrays films on Ag substrat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long axis of nanowire, whereas the easy magnetization direction of the sample with Cu substrate is parallel to the long axis of nanowire. The change of easy magnetization direction attributed to different substrates, and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nanowire array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ayer nanowire CO/CU ANISOTROPY
下载PDF
单根Co(81)Cu(19)/Cu多层纳米线电学性质的原位测量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军伟 马鸿斌 +7 位作者 全香凝 曾雪 胡玥 关超帅 邓霞 李华 张铭杰 彭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8-566,共9页
磁电阻效应是衡量磁结构单体性能的最重要指标。随着对磁电阻效应的不断研究和应用,不仅诞生了与电子自旋相关的自旋电子学理论,同时也促进了电子学器件的快速发展,这不仅为基础物理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验根基,也将促进今后大规模高科技... 磁电阻效应是衡量磁结构单体性能的最重要指标。随着对磁电阻效应的不断研究和应用,不仅诞生了与电子自旋相关的自旋电子学理论,同时也促进了电子学器件的快速发展,这不仅为基础物理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验根基,也将促进今后大规模高科技产业的形成。随着半导体加工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电子学器件的基本结构单元已经达到了纳米量级,这将引起一些纳米范畴的特性对其宏观性能的调控和影响。基于此,全面掌握纳米磁结构单体基本的物理特性是非常必要的,对其全面了解和精确测量能够进一步推动自旋电子学器件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应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CoCu/Cu多层纳米线,且在电镜下对单根CoCu/Cu多层纳米线的磁电特性进行了原位测试。通过对多层纳米线电特性的测量,不仅获得了多层纳米线的基本物理参数,还得到了直观、清晰的物理图像,这为磁结构单体今后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磁结构单体 电镜原位 磁输运测量仪 CoCu/Cu磁性多层纳米线 电学特性
下载PDF
纳米金属多层膜与多层纳米线的电化学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迟广俊 冯钊永 +1 位作者 赵瑾 姚素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分别采用单槽法和双槽法电沉积Cu/Co多层膜.研究了两种电沉积方法制备多层膜的工艺条件,利用电化学方法、XRD和SEM对多层膜进行表征,并对Cu/Co多层膜的巨磁阻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电沉积多层膜的方法,以多孔铝阳极氧化膜(AAO)为模板,在... 分别采用单槽法和双槽法电沉积Cu/Co多层膜.研究了两种电沉积方法制备多层膜的工艺条件,利用电化学方法、XRD和SEM对多层膜进行表征,并对Cu/Co多层膜的巨磁阻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电沉积多层膜的方法,以多孔铝阳极氧化膜(AAO)为模板,在纳米孔内沉积Cu/Co多层线,采用TEM对多层纳米线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纳米多层膜 多层纳米线 巨磁电阻 GMR
下载PDF
Co/Cu多层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磁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姚素薇 宋振兴 王宏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06-1310,共5页
利用双槽直流电沉积技术在阳极氧化铝(AAO)模板的纳米孔中获得调制波长为50和200nm的Co/C多层纳米线,多层纳米线的调制波长由电沉积时间控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纳米线的形貌,Co/Cu多层纳米线的长度约20&... 利用双槽直流电沉积技术在阳极氧化铝(AAO)模板的纳米孔中获得调制波长为50和200nm的Co/C多层纳米线,多层纳米线的调制波长由电沉积时间控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纳米线的形貌,Co/Cu多层纳米线的长度约20"m,直径约80nm;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多层线的结构;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纳米线阵列的磁性能;利用可变磁场结合高灵敏度恒流装置研究巨磁电阻(GMR)特性结果表明,Co/Cu多层纳米线具有磁各向异性.当磁场与纳米线平行和垂直时,调制波长为50nm的多层线的矫顽力分别为87500和34200A·m-1,而调制波长为200nm的多层线阵列的矫顽力分别为28600和8000A·m调制波长为50nm的多层纳米线的磁电阻变化率高达-75%,而调制波长为200nm的多层线未产生明显的GMR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U 多层纳米线 GMR 自旋扩散长度 XRD
下载PDF
多层纳米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姚素薇 孔亚西 迟广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介绍了多层纳米线的研究现状、制备技术、表征方法、性能测试及其应用 ,其中重点介绍了模板 -电沉积法 ,并给出了由该法制备的多孔阳极氧化铝 (AAO)模板、金属纳米线 (阵列 )、多层纳米线的SEM、TEM及其电子衍射照片 ,叙述了它们在量子... 介绍了多层纳米线的研究现状、制备技术、表征方法、性能测试及其应用 ,其中重点介绍了模板 -电沉积法 ,并给出了由该法制备的多孔阳极氧化铝 (AAO)模板、金属纳米线 (阵列 )、多层纳米线的SEM、TEM及其电子衍射照片 ,叙述了它们在量子磁盘、微弱磁场探测、微传感器、微发动机等方面的应用 ,并展望了多层纳米线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纳米线 制备 模板合成法 尺度测试 应用 量子磁盘 微弱磁场探测 微传感器 微发动机
下载PDF
[NiFe/Cu/Co/Cu]_n纳米多层线的电化学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卫国 谢仁鑫 +1 位作者 王宏智 姚素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电沉积法,在阳极氧化铝(AAO)模板中制备了[NiFe/Cu/Co/Cu]n多层纳米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纳米多层线的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纳米线阵列高度有序、直径均一、层状结构清晰,NiFe层厚度约40 nm,Cu... 采用电沉积法,在阳极氧化铝(AAO)模板中制备了[NiFe/Cu/Co/Cu]n多层纳米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纳米多层线的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纳米线阵列高度有序、直径均一、层状结构清晰,NiFe层厚度约40 nm,Cu层厚度约60 nm,Co层厚度约15 nm,各子层厚度可控.利用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对纳米多层线NiFe层的成分进行了测试,Ni,Fe的原子比为4∶1.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NiFe/Cu/Co/Cu]n纳米多层膜和多层线结构进行了测试,多层膜为面心立方(fcc)结构,多层线NiFe层为面心立方(fcc)结构,Cu层为六方密排hcp(100),Co层为面心立方(fcc)结构.与组成、结构完全相同的多层膜相比,[NiFe/Cu/Co/Cu]n多层纳米线具有更优越的巨磁电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Cu/Co/Cu]n 纳米多层线 电化学 表征
原文传递
NiCu/Cu多层纳米线微、纳结构及成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齐阔 马传生 +4 位作者 李兴华 张宏 薛德胜 王丽 彭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97-103,共7页
采用双脉冲电化学沉积法,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制备了NiCu/Cu多层纳米线。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其微/纳结构和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单根NiCu/Cu纳米线尺寸均匀,平均直径为53 nm,系多晶面心立方(fcc)结构。STEM模式下EDS线扫描和... 采用双脉冲电化学沉积法,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制备了NiCu/Cu多层纳米线。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其微/纳结构和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单根NiCu/Cu纳米线尺寸均匀,平均直径为53 nm,系多晶面心立方(fcc)结构。STEM模式下EDS线扫描和EDS面分布显示多层纳米线呈现NiCu和Cu交替排列组成的多层结构,其NiCu层和Cu层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5 nm/s和2 nm/s。化学组分测量测定NiCu层原子比为Ni∶Cu=51∶49,Cu层为纯铜。并通过NiCu合金和Cu纳米线元素测定分析、验证了Ni和Cu的含量比例关系。利用HRTEM和CBED深入表征分析了非磁性层尺度小于10 nm的NiCu/Cu纳米线的磁性层、非磁性层和过渡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纳米线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学 EDS面分析 会聚束电子衍射(CBED) 电化学沉积 微/纳结构
下载PDF
层厚度和应变率对铜-金复合纳米线力学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樊倩 徐建刚 +1 位作者 宋海洋 张云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7-223,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层厚度和应变率对铜-金多层复合纳米线在均匀拉伸载荷下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铜-金位错成核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铜-金层厚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也随之增大;高应变率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层厚度和应变率对铜-金多层复合纳米线在均匀拉伸载荷下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铜-金位错成核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铜-金层厚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也随之增大;高应变率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低应变率时要强,低应变率的塑性形变主要是位错运动和孪晶形变,而高应变率主要以单原子运动为主,表现出了非晶化.该研究对制备高性能的多层复合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铜-金多层复合纳米线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Cd_(0.96)Zn_(0.04)S/Cd_(0.97)Mn_(0.03)S/Cd_(0.96)Zn_(0.04)S多层纳米线中s-d交换作用的研究
10
作者 陈佩赓 鲁家导 +2 位作者 郭文安 李永良 高有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07-411,共5页
以氧化铝纳米孔为模板,采用直流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了Cd_(0.96)Zn_(0.04)S/Cd_(0.97)Mn_(0.03)S/Cd_(0.96)Zn_(0.04)S量子阱纳米线阵列,并系统研究了该纳米线阵列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磁场下的电学输运特性.随着外磁场的变化,样品表现出... 以氧化铝纳米孔为模板,采用直流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了Cd_(0.96)Zn_(0.04)S/Cd_(0.97)Mn_(0.03)S/Cd_(0.96)Zn_(0.04)S量子阱纳米线阵列,并系统研究了该纳米线阵列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磁场下的电学输运特性.随着外磁场的变化,样品表现出共振传输特性.通过量子阱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直接得到了稀磁层Cd_(0.97)Mn_(0.03)S中s-d交换作用常数N_0α的定量结果.研究发现该交换作用常数随温度具有e^(-1/T)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0.96Zn0.04S Cd0.97Mn0.03S Cd0.96Zn0.04S量子阱纳米线 共振传输 s—d交换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