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0篇文章
< 1 2 1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层次、多元化、竞争式: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管理改革 被引量:21
1
作者 蔡立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100,共9页
医疗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的统一体,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和私人物品属性的双重性质。实践证明,由政府或市场单一化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既无法同时保证效率和公平,也无法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 医疗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的统一体,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和私人物品属性的双重性质。实践证明,由政府或市场单一化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既无法同时保证效率和公平,也无法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此,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对政府垄断提供公共服务的有效性提出质疑,对纯市场化提供公共服务的局限性进行了反思,提出分层次、多元化、竞争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管理改革思路。当前,我国正在推行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已有实践与未来发展趋势相结合的角度,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服务 多元化 市场竞争 公共管理
原文传递
基于仿射传播聚类和高斯过程的多模型建模方法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雅芹 杨慧中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4,共4页
针对单模型建模存在泛化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仿射传播聚类和高斯过程的多模型建模方法。该方法定义了一种新的相似度使仿射传播聚类算法把样本数据按照不同的工作点进行聚类,获得的子聚类样本数据再分别使用高斯过程建立相应的子... 针对单模型建模存在泛化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仿射传播聚类和高斯过程的多模型建模方法。该方法定义了一种新的相似度使仿射传播聚类算法把样本数据按照不同的工作点进行聚类,获得的子聚类样本数据再分别使用高斯过程建立相应的子模型,用"切换开关"方式组合作为最终模型的输出。将该建模方法应用到某双酚A反应釜出口丙酮含量的软测量建模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和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度 多模型 仿射传播聚类
原文传递
Distributed Mo del Predictive Control Based on Multi-agent Mo del for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被引量:12
3
作者 LI Zhong-Qi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25-2631,共7页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电动车组 多代理 预测控制 多单元 协调控制算法 多AGENT 功率单元
下载PDF
基于RBF网络的逆系统多模型内模主动容错控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炜 许德智 李二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98-101,共4页
针对某些具有可能故障先验知识的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网络的逆系统多模型内模主动容错控制方法.首先采用RBF对系统正常及各种先验故障情形的逆系统建模,并由此建立动态系统逆模型库,然后基于逆系统方法将逆模型与... 针对某些具有可能故障先验知识的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网络的逆系统多模型内模主动容错控制方法.首先采用RBF对系统正常及各种先验故障情形的逆系统建模,并由此建立动态系统逆模型库,然后基于逆系统方法将逆模型与系统串联形成伪线性系统,并对其设计了具有良好鲁棒性能的内模控制器.系统实际运行时,监控决策机制依据系统性能容忍度指标和模型失配度指标的实时计算分析,诊断系统所处运行模式,调用与之匹配的RBF逆模型,使其通过始终与原系统模型的串联保持为不变的伪线性系统,从而在无需改变内模控制器的情况下达到对非线性系统主动容错控制的目的.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系统方法 内模主动容错控制 多模型 逆模型库 径向基函数网络
原文传递
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俊 张惠红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5-76,共2页
通过对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调查,了解和分析了目前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现状,提出了体育课程模式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课程模式 多元化
下载PDF
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前后多模式降水预报评估对比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许娈 余贞寿 +2 位作者 邱金晶 黎玥君 吴梦雯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3-314,共12页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模式(ECMWF)、美国全球预报系统(GFS)、中国气象局全球区域一体化同化预报系统-全球数值预报系统(GRAPES_GFS)、上海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SMSWARMS)、以及浙江省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ZJWARMS)和...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模式(ECMWF)、美国全球预报系统(GFS)、中国气象局全球区域一体化同化预报系统-全球数值预报系统(GRAPES_GFS)、上海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SMSWARMS)、以及浙江省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ZJWARMS)和浙江省快速更新同化预报系统(ZJWARRS)降水预报资料,开展了各模式对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前后浙江省强降水的预报性能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过程降水预报方面,ECMWF对降水落区预报表现最佳,但对降水极值中心强度的预报技巧较低;3个区域模式各有优势,其中ZJWARRS和ZJWARMS对登陆点附近及浙西北强降水落区、强度的预报均与实况一致,SMSWARMS对几个强降水落区的预报也表现较好,但雨强偏弱。(2)对逐日降水预报技巧上,登陆前全球模式ECMWF、GFS评分较高,而临近登陆及登陆后区域模式表现较好;其中SMSWARMS、ZJWARRS和ZJWARMS在预报时效12 h内的大暴雨及特大暴雨的预报上有较大优势,尤其ZJWARRS对0~3 h大暴雨的预报技巧表现最为突出。(3)对强降水致灾地区(永嘉、临海、临安)的短时降水预报方面,ZJWARMS无论在落区还是强度预报方面均表现较好,ZJWARRS与之接近,对多个降水中心的预报方面可互为补充;SMSWARMS对降水中心的预报往往存在位置偏差且雨强显著偏弱;全球模式对致灾强降水的短临预报参考价值较低。(4)各模式对850 hPa水汽通量及辐合区的预报差异较大是导致"利奇马"预报降水差异显著的重要原因。对于浙江省级区域来说,ZJWARRS及ZJWARMS在强降水落区及强度的短临预报方面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 台风降水 预报评估
下载PDF
多阶段多模型的改进微粒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嘉 孙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2-35,共4页
针对微粒群优化算法在解决复杂优化问题时易于出现早熟收敛现象,提出了一种多阶段多模型的改进微粒群优化算法。考虑寻优不同阶段的开发与探测能力需求的差异,算法将寻优过程分成3个阶段,各阶段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进化。第一阶段利用标... 针对微粒群优化算法在解决复杂优化问题时易于出现早熟收敛现象,提出了一种多阶段多模型的改进微粒群优化算法。考虑寻优不同阶段的开发与探测能力需求的差异,算法将寻优过程分成3个阶段,各阶段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进化。第一阶段利用标准微粒群优化算法发现局部极值的邻域;第二阶段利用CognitionOnly模型快速找到局部极值点,提高寻优效率;第三阶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进化模型,利于粒子快速跳出局部极值点,寻找到全局最优点。4种复杂测试函数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比标准微粒群优化算法(PSO)和基于不同进化模型的两群优化算法(TSE-PSO)更容易找到全局最优解,相比两群微粒群优化算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优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群优化算法 多模型 多阶段 优化
下载PDF
镨/钕萃取过程组分含量多RBF模型预测 被引量:6
8
作者 陆荣秀 叶兆斌 +1 位作者 杨辉 何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74-981,共8页
针对具有特征颜色的镨/钕(Pr/Nd)萃取过程中元素组分含量难以快速准确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RBF神经网络模型的组分含量建模及其自适应校正方法。通过选择Pr/Nd溶液图像特征H、S分量一阶矩为模型的输入变量,采用减法聚类对样本数... 针对具有特征颜色的镨/钕(Pr/Nd)萃取过程中元素组分含量难以快速准确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RBF神经网络模型的组分含量建模及其自适应校正方法。通过选择Pr/Nd溶液图像特征H、S分量一阶矩为模型的输入变量,采用减法聚类对样本数据进行分类并建立相应的子模型;当萃取运行环境或对象特性发生变化导致模型精度不够时,根据模型参数调整策略自动调整各子模型的网络结构和参数,实现元素组分含量的准确预测。针对某Pr/Nd生产过程实际数据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满足稀土萃取过程元素组分含量检测的高准确度和快速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过程 组分含量 神经网络 多模型 自适应 预测
下载PDF
一种带监督的仿射传播聚类多模型建模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邓卫卫 杨慧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72-1175,1180,共5页
针对传统的多模型建模方法在聚类过程中不考虑模型的输出误差而导致最终的模型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监督的仿射传播聚类多模型建模方法.该方法先由仿射传播聚类算法得到初始聚类,然后,根据输出误差对聚类进行循环调整至各类... 针对传统的多模型建模方法在聚类过程中不考虑模型的输出误差而导致最终的模型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监督的仿射传播聚类多模型建模方法.该方法先由仿射传播聚类算法得到初始聚类,然后,根据输出误差对聚类进行循环调整至各类别不再变化为止,最后,得到准确划分的聚类并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子模型来实现对输出的估计,并将本文的建模方法应用到某双酚A反应釜出口丙酮含量的软测量建模中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比传统的多模型建模方法更好的建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型 监督 仿射传播聚类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过热汽温非线性灰色预测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自强 陈绍炳 +1 位作者 谭浩艺 章毅 《浙江电力》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针对单一模型的控制算法往往存在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应用非线性模型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利用过程灰色预测模型,建立以预测误差和预测误差变化率为输入信号的二维预测模糊控制器。根据状态引入灰色预测模型步长的模糊决策机制,改... 针对单一模型的控制算法往往存在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应用非线性模型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利用过程灰色预测模型,建立以预测误差和预测误差变化率为输入信号的二维预测模糊控制器。根据状态引入灰色预测模型步长的模糊决策机制,改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型 灰色预测 自适应控制
下载PDF
Simulation and projection of climate change using CMIP6 Muti-models in the Belt and Road Region 被引量:4
11
作者 YanRan Lü Tong Jiang +3 位作者 YanJun Wang BuDa Su JinLong Huang Hui Tao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20年第6期389-403,共15页
Climate condition over a region is mostly determined by the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temperature and evaporation as the key climate variables.The countries belong to the Belt and Road region are subjected to face stro... Climate condition over a region is mostly determined by the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temperature and evaporation as the key climate variables.The countries belong to the Belt and Road region are subjected to face strong changes in future climate.In this paper,we used five global climate models from the latest Sixth Phase of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6)to evaluate future climate changes under seven combined scenarios of the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and the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SSP1-1.9,SSP1-2.6,SSP2-4.5,SSP3-7.0,SSP4-3.4,SSP4-6.0 and SSP5-8.5)across the Belt and Road region.This study focuses on undertaking a climate change assessment in terms of future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air temperature and actual evaporation for the three distinct periods as near-term period(2021−2040),mid-term period(2041−2060)and long-term period(2081−2100).To discern spatial structure,Köppen−Geiger Climate Classification method has been used in this study.In relative terms,the results indicate an evidence of increasing tendency in all the studied variables,where significant changes are anticipated mostly in the long-term period.In addition to,though it is projected to increase under all the SSP-RCP scenarios,greater increases will be happened under higher emission scenarios(SSP5-8.5 and SSP3-7.0).For temperature,robust increases in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s found to be 5.2°C under SSP3-7.0,and highest 7.0°C under SSP5-8.5 scenario relative to present day.The northern part especially Cold and Polar region will be even more warmer(+6.1°C)in the long-term(2081−2100)period under SSP5-8.5.Similarly,at the end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is inclined to increase largely with a rate of 2.1%and 2.8%per decade under SSP3-7.0 and SSP5-8.5 respectively.Spatial distribu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largest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are to be pronounced in the Polar and Arid regions.Precipitation is projected to increase with response to increasing warming most of the region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ctual evaporation multi-models CMIP6 SSPs-RCPs Belt and Road Region
下载PDF
粗糙分类器的多模型软测量建模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定三 杨慧中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7-460,共4页
根据多模型可以改善模型估计精度,提高泛化性的思想,提出了1种粗糙分类器的多模型软测量建模方法。该方法采用聚类、分类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矛盾样本点可能对模型精度造成的影响。对各组样本利用支持向... 根据多模型可以改善模型估计精度,提高泛化性的思想,提出了1种粗糙分类器的多模型软测量建模方法。该方法采用聚类、分类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矛盾样本点可能对模型精度造成的影响。对各组样本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建立回归子模型,得到多模型软测量系统。同时,通过向粗糙集引入相似度作为评价样本间相似性的指标,解决了传统粗糙集无法识别训练样本集中未出现过的模式的问题。通过引入概率测度,利用概率公式作为粗糙集分类的决策规则,简化了算法。基于上述理论构造的粗糙分类器,有效地提高了分类器的分类精度,确保了各子模型的估计精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双酚A生产过程的质量指标软测量建模,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 支持向量机 软测量 多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多模型的模拟电路软故障诊断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浩天 单甘霖 段修生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9-123,共5页
针对电子装备模拟电路故障诊断过分依赖专业技术人员和诊断专家的不足,提出利用信息融合技术,综合极限学习机(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以及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等智能故障诊断... 针对电子装备模拟电路故障诊断过分依赖专业技术人员和诊断专家的不足,提出利用信息融合技术,综合极限学习机(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以及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等智能故障诊断模型,对模拟电路软故障进行诊断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不同模型分别输入不同频率的电压信号,得到每个模型的诊断结果;采用DS(Dempster-Shafe)证据理论对每个模型诊断结果的可信度进行评估,确立每个模型诊断结果的组合置信度。通过不同模型诊断结果的决策层融合,最终获得诊断结果。以某型装备滤波电路的故障诊断为例,多模型融合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比单一方法模型的诊断准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理论 多模型 故障诊断 模拟电路
下载PDF
An Adaptive DDoS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ethod in Blockchain Using an Integrated Multi-Models
14
作者 Xiulai Li Jieren Cheng +3 位作者 Chengchun Ruan Bin Zhang Xiangyan Tang Mengzhe Sun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3年第12期3265-3288,共24页
With the rising adop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due to its decentralized,secure,and transparent features,ensuring its resilience against network threats,especially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attacks,is cruci... With the rising adop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due to its decentralized,secure,and transparent features,ensuring its resilience against network threats,especially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attacks,is crucial.This research addresses the vulnerability of blockchain systems to DDoS assaults,which undermine their core decentralized characteristics,posing threats to their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We have devised a novel adaptive integration technique for the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varied DDoS attacks.To ensure the robustness and validity of our approach,a dataset amalgamating multiple DDoS attacks was derived from the CIC-DDoS2019 dataset.Using this,our methodology was applied to detect DDoS threats and further classify them into seven unique attack subcategories.To cope with the broad spectrum of DDoS attack variations,a holistic framework has been pro-posed that seamlessly integrates five machine learning models:Gate Recurrent Unit(GRU),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Long-Short Term Memory(LSTM),Deep Neural Networks(DNN),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The innovative aspect of our framework is the introduction of a dynamic w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enhancing the system’s adaptability.Experimental results substantiate the superiority of our ensemble method in comparison to singular models across various evaluation metrics.The framework displayed remarkable accuracy,with rates reaching 99.71%for detection and 87.62%for classification tasks.By developing a comprehensive and adaptive methodology,this study paves the way for strengthening the defense mechanisms of blockchain systems against DDoS attacks.The ensemble approach,combined with the dynamic weight adjustment,offers promise in ensuring blockchain’s enduring security and trustworthi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ckchain DDOS multi-models adaptive detection
下载PDF
多模型混合H_∞型鲁棒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登乾 王昕 王振雷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74-1082,共9页
基于多模型控制器设计方法中需要建立大量离线子模型,导致计算负担过大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H_∞理论的多模型混合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参数变化区间进行分解,根据得到的子区间建立子模型,从而获得多模型集.然后依据理论设计... 基于多模型控制器设计方法中需要建立大量离线子模型,导致计算负担过大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H_∞理论的多模型混合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参数变化区间进行分解,根据得到的子区间建立子模型,从而获得多模型集.然后依据理论设计子模型鲁棒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并能有效地减少子模型数量;其次,针对各鲁棒控制器,设计混合信号实现混合输出,可以很好地解决切换多模型控制中存在的持续切换问题.最后,对本文所提方法进行仿真和聚合釜温度系统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当被控对象参数存在不确定性和存在输入扰动的时候,该方法可以在较少子模型数量的前提下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型 混合 H∞理论 鲁棒性 聚合釜
下载PDF
Conventional and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s for Controlling Nonlinear Processes Using Multiple-Model Approach 被引量:1
16
作者 Ma'moun Abu-Ayyad Issam Abu-Mahfouz Amit Banerjee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3年第1期22-28,共7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formulate and demonstrate the methodology of multi-models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existing advanced control strategies. Multiple models are used to capture the nonlinear proce...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formulate and demonstrate the methodology of multi-models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existing advanced control strategies. Multiple models are used to capture the nonlinear process dynamics relating to gain and time constant variations. The multi-model strategy was implemented on several controllers such as Smith-Predictor using PI (Proportional-lntegral) and GPC (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 Computer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several nonlinear systems and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form of these controllers. The enhanced approach was tested on controlling the screw speed of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and temperature of a steel cylin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odels Smith-Predictor 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
下载PDF
基于AR模型思想的高斯过程多模型建模方法
17
作者 邓卫卫 杨慧中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28-1630,共3页
针对K-近邻算法中难以确定K值的定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R模型思想的高斯过程多模型建模方法。该方法借鉴AR模型的思想,将前一时刻的输出值作为当前时刻输出值的一个影响因素放入输入集中,通过计算训练样本的平均最小距离从而得到一个搜... 针对K-近邻算法中难以确定K值的定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R模型思想的高斯过程多模型建模方法。该方法借鉴AR模型的思想,将前一时刻的输出值作为当前时刻输出值的一个影响因素放入输入集中,通过计算训练样本的平均最小距离从而得到一个搜索半径,根据搜索半径来确定K值和K个近邻样本的权重,采用加权输出的方式以得到组合模型的输出。将其建模方法应用到某双酚A反应釜出口苯酚含量的软测量建模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模型推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近邻算法 AR模型 高斯过程 多模型
下载PDF
Coupling concepts for simulation: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view and advantages with declarative models
18
作者 Tuncer O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EI 2014年第2期158-174,共17页
A brief re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simulation-based engineering and science(including social sciences)is followed by a historic perspective of model-based simulation.Section 2 is on declarative modeling of component ... A brief re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simulation-based engineering and science(including social sciences)is followed by a historic perspective of model-based simulation.Section 2 is on declarative modeling of component systems as well as its advantages for self-documentation and for computer-aided checks and coupling.As an example for declarative modeling,General System Theory(GEST)implementor is given.In Sec.3,basic concepts for coupling of component models,and rules for computer-assisted coupling specification are explained.Section 4 is devoted to possible computerized checks in couplings of declarative models such as:(1)automatic unit checking to avoid meaning-less input/output matching at the time of coupling specification,(2)automatic threshold checking to provide warnings and/or to avoid disasters,and(3)automatic unit conversion for convenience of using library models.Section 5 is about several layers of nested couplings for modeling systems of systems.In Sec.6,two types of variable couplings are discussed:(1)couplings with variable connections(to allow input/output relations of models to depend on time or state conditions)and(2)coupling with variable component models(to allow component(or coupled)models to be switched based on time or state conditions).Section 7 is on the use of multimodels as component models in couplings.Section 8 is on types of inputs and their use in couplings as well as on exter-nal inputs to simulation studies.In Sec.9,conclusions and future work for complex systems are outlined.Especially,the values of simul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and avoidance of misunderstanding in cognitive and emotive simulations are stressed.Appendix A is a list of almost 50 types of couplings and Appendix B lists over 50 terms related with couplings i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To show the richness of“input”concept which is important in specification of input/output relations of component models,Appendix C lists almost 150 types of inputs.Information shared in this article may be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larative modeling COUPLING nested coupling variable coupling time-varying coupling types of model couplings multi-models in coupling endogenous inputs types of inputs
原文传递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子午河流域洪水预报模型优选
19
作者 肖瑜 刘茵 +3 位作者 苏岩 孙夏利 刘茜 刘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5-50,共6页
洪水预报作为重要的防洪非工程措施,是减少洪水损失不可或缺的手段。以洪水预报模型优选为目标,根据三河口水利枢纽所在流域子午河流域的降雨径流规律和产汇流特性,以及三河口水利枢纽的施工导流方案和度汛标准,选择流域2010—2015年实... 洪水预报作为重要的防洪非工程措施,是减少洪水损失不可或缺的手段。以洪水预报模型优选为目标,根据三河口水利枢纽所在流域子午河流域的降雨径流规律和产汇流特性,以及三河口水利枢纽的施工导流方案和度汛标准,选择流域2010—2015年实测13场历史雨洪资料,采用新安江模型(简称XAJ模型)、API模型、TOPMODEL模型模拟历史洪水过程,以洪峰流量、峰现时间、合格率、确定性系数4个指标为模型综合优选指标体系,引入D-S证据理论选择流域洪水预报适宜模型。结果表明:3个模型洪水模拟结果可信度分别为0.824(XAJ模型)、0.813(API模型)、0.883(TOPMODEL模型),TOPMODEL模型在流域洪水模拟综合测评中表现相对最优,可应用于三河口水利枢纽施工期洪水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多模型 D-S证据理论 三河口水利枢纽
下载PDF
一种分数阶预测函数控制的多模型设计
20
作者 陈张平 徐卫德 +1 位作者 曹思远 蔡海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2-66,97,共6页
为了应对工业过程中存在的延时性和非线性因素,提出了一种分数阶预测函数控制的多模型设计方案。在一定工作条件的基础上,受控系统为一系列模型,分解非线性过程,获得一组局部近似模型。通过建立分数阶模型,提高了预测函数控制系统的精度... 为了应对工业过程中存在的延时性和非线性因素,提出了一种分数阶预测函数控制的多模型设计方案。在一定工作条件的基础上,受控系统为一系列模型,分解非线性过程,获得一组局部近似模型。通过建立分数阶模型,提高了预测函数控制系统的精度,并运用每个线性模型控制变量的加权来减少过程中非线性的影响。加热炉中的分数阶系统实验表明,提出的多模型设计减小了系统的误差,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型 预测函数控制 分数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