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江南岸多尺度多民族聚落的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宇亮 罗德胤 孙娜 《南方建筑》 2017年第1期34-39,共6页
元江南岸四县是哈尼、彝、傣、苗、瑶、壮、汉等民族的聚集地,文章在不同尺度下,分别以自然村、行政村、典型个案为研究对象,以GIS的技术方法结合田野调查,探讨多民族聚落的空间特征。主要结论为:多民族聚落在宏观层面具有沿水平方向的... 元江南岸四县是哈尼、彝、傣、苗、瑶、壮、汉等民族的聚集地,文章在不同尺度下,分别以自然村、行政村、典型个案为研究对象,以GIS的技术方法结合田野调查,探讨多民族聚落的空间特征。主要结论为:多民族聚落在宏观层面具有沿水平方向的流域分布、沿垂直方向的垂直分层、沿时间累积的同源聚居3个特征,三者在微观层面中体现为以民族为标识的基本概貌差异,而地域分化、历史机缘与文化交流等因素则加剧了聚落差异的丰富程度,形成了一种民族性与地域性交错的复杂关系,在生产方式与民居细节有着显著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 多尺度 多民族 聚落 梯田
下载PDF
多民族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分区识别——以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为例
2
作者 董雨萌 彭程遥 王雪妃 《城市建筑》 2024年第5期37-44,共8页
我国多民族地区是在长期交流互动中形成的特殊区域,其发展与特色保护面临诸多问题。乡村聚落作为长时间文化积淀的载体,是进行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切入点。研究以石阡县自然地理、空间建设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综合地理环境、文化背景... 我国多民族地区是在长期交流互动中形成的特殊区域,其发展与特色保护面临诸多问题。乡村聚落作为长时间文化积淀的载体,是进行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切入点。研究以石阡县自然地理、空间建设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综合地理环境、文化背景、聚落景观、建筑形态因素,运用K-均值聚类法将石阡县划分为七类分区,并进一步分析自然地理、乡村发展和民族迁徙历史对乡村聚落“条带-核心”模式分区形态的影响。与石阡县乡村发展规划中的风貌分区成果进行比较可知,以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兼顾宏观社会经济因素与中微观空间因素、遵循相对一致性原则的分区模式更能反映多民族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特色,从而为制定针对性的风貌建设指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地区 乡村 聚落景观 区划
下载PDF
空间的互嵌:易地搬迁多民族互嵌社区的实践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俊宇 《民族学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71,共7页
易地搬迁多民族互嵌社区的实践,是移动人群在陌生空间向熟人社会的构建,也是自然空间向人文空间的过渡。多民族在共同空间的互动过程既是各民族文化空间实现耦合的过程,也是向多民族互嵌社区发展的过程。环江陈双村是集易地搬迁、多民... 易地搬迁多民族互嵌社区的实践,是移动人群在陌生空间向熟人社会的构建,也是自然空间向人文空间的过渡。多民族在共同空间的互动过程既是各民族文化空间实现耦合的过程,也是向多民族互嵌社区发展的过程。环江陈双村是集易地搬迁、多民族聚居区于一体的多维度构建的社区,观察和分析各民族在公共空间下的行动路径,对研究多元空间在重叠的公共空间的互嵌现象,以及实现陈双村安居宜居、促进民族团结的互嵌社区发展具有示范性的意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互嵌社区 多民族聚居 易地搬迁 陈双村
原文传递
多民族聚居城市基础教育设施布局特征与社会空间差异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天戈 时卉 雷军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分析了多民族聚居城市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布局特征,并采用社会区分析和多因子相关性检验,研究教育设施布局的社会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教育设施布局呈现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多数学校集中在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扇...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分析了多民族聚居城市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布局特征,并采用社会区分析和多因子相关性检验,研究教育设施布局的社会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教育设施布局呈现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多数学校集中在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扇面分析发现,教育设施以北偏西方向布局为主,教育设施布局沿城市发展主方向拓展.教育设施可达性和数量总体上与城市人口密度相协调,但存在一定空间错配.汉族和维吾尔族聚居街区可达性较高,哈萨克族和回族聚居街区可达性较差,就学人口与可达距离和学校数量负相关.按社区类型分类,工业型街区公办学校数量远低于近郊街区;高社会经济等级街道可达性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设施 社会空间 可达性 多民族聚居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劳动力外流与民族和谐社区建构——以乌江下游小王村为个案
5
作者 王希辉 《铜仁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9-53,72,共6页
本文以乌江下游民族杂居自然村落——小王村为个案,以人类学田野调查视角,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杂居山区劳动力外流概况及其动因,探究了劳动力外流对民族杂居山区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不利因素。调查发现,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外流... 本文以乌江下游民族杂居自然村落——小王村为个案,以人类学田野调查视角,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杂居山区劳动力外流概况及其动因,探究了劳动力外流对民族杂居山区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不利因素。调查发现,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促进了民族杂居村落的社会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影响民族杂居村落的社会和谐与稳定。笔者认为,发挥优势,化解矛盾,变不利为有利,对构建民族和谐社区,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外流 民族杂居 社区发展 乌江下游
下载PDF
多民族共生区农村聚落研究综述
6
作者 王若菲 李君 +1 位作者 王涛 陈长瑶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19年第3期382-387,共6页
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而农村聚落是我国居住空间的主要形态。民族自治、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多民族社区建设等政策和措施的相继出台,使多民族共生关系下的农村聚... 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而农村聚落是我国居住空间的主要形态。民族自治、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多民族社区建设等政策和措施的相继出台,使多民族共生关系下的农村聚落研究越来越具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对近年来关于多民族共生区农村聚落区位、规模形态与等级、空间结构与功能、空间演变机理、优化调控与重构和多民族地区共生关系的形成机理、理论和模式、经济发展、宗教信仰和文化共生、社区建设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详细梳理,指出学界对多民族共生区农村聚落研究在基础理论、对象、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展望了国内未来多民族共生区农村聚落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 共生 农村聚落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