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民族文化共生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43
1
作者 方堃 明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5,共7页
民族观与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紧密关联,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属性及多元一体文化观。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和弘扬的,其历史变迁体现... 民族观与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紧密关联,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属性及多元一体文化观。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和弘扬的,其历史变迁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共生特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以中华文化认同为核心,由民族认同拓展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圈层化迭代过程。“多元”包容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历久弥新的根源,“一体”是历史的潮流和各族人民共同的心理自觉。因此,要从文化为“经”、历史为“纬”的格局出发,从营造互惠均衡的环境、强化各民族文化的交互作用、完善社会共生的制度界面、创新共生的进化模式、累积多民族文化其生的能量场等五个维度建构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 文化共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多元一体格局
下载PDF
国民对现代国家的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国民是国家塑造成的一种社会政治身份,蕴涵着社会人口与国家互动中形成的一套权利义务关系,具体表现为由国家保障其权利并能自主支配自己行为的个体。这样的社会政治身份,首先出现于欧洲民族国家的构建中。民族国家即现代国家在基于一... 国民是国家塑造成的一种社会政治身份,蕴涵着社会人口与国家互动中形成的一套权利义务关系,具体表现为由国家保障其权利并能自主支配自己行为的个体。这样的社会政治身份,首先出现于欧洲民族国家的构建中。民族国家即现代国家在基于一元性国民权利构建制度体系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国民的内涵并建立起相应的国民体系。采取民族国家制度体系的其他国家,也通过人口国民化而构建了自己的国民身份,并以其支撑自身民族国家的构建。国民在现代国家构建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成为构建现代国家大厦基础的砖石。西方的国民体系在受到多族化侵蚀后出现严重问题的现实也表明,成熟的现代国家的国民体系一旦出现问题,也会对现代国家大厦形成严重的冲击。鉴于此,对现代国家进行理论阐释和建设都不能忽略国民这个关键性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 身份 国民 人口国民化 多族化
下载PDF
“亨廷顿之忧”发出了一个严重的警示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79,共12页
亨廷顿在其最后著作《我们是谁?》中,看到苏联解体、英国"有了分崩离析之势"时,不禁为美国是否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而深深地忧虑。这样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亨廷顿之忧",抓住了民族国家作为一种保障民族认同国家的制度... 亨廷顿在其最后著作《我们是谁?》中,看到苏联解体、英国"有了分崩离析之势"时,不禁为美国是否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而深深地忧虑。这样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亨廷顿之忧",抓住了民族国家作为一种保障民族认同国家的制度机制的要害——民族国家合法性根本上来自于民族对国家的认同,进而对民族国家发出了一个严重的警示。为保障民族认同国家而构建的制度机制之所以会引出国家认同问题,甚至导致国家认同危机,是因为民族国家在发展中遇到了"多族化"问题。正是这样的"多族化"现象,侵蚀了曾经屡试不爽的那些实现和保障国家认同的制度机制,成为了国家认同危机的温床。苏联从建立到解体的过程,完整地演绎了"多族化"引起国家认同问题,严重的国家认同危机最终导致国家分裂的逻辑,从而触发了"亨廷顿之忧"。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也无法置身事外,只有把巩固国家认同的内容纳入到民族政策的政治标的,并以此来对相关政策进行校准和重塑,方能规避"亨廷顿之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之忧 国家特性 多族化 认同危机 国家解体
下载PDF
元江南岸多尺度多民族聚落的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宇亮 罗德胤 孙娜 《南方建筑》 2017年第1期34-39,共6页
元江南岸四县是哈尼、彝、傣、苗、瑶、壮、汉等民族的聚集地,文章在不同尺度下,分别以自然村、行政村、典型个案为研究对象,以GIS的技术方法结合田野调查,探讨多民族聚落的空间特征。主要结论为:多民族聚落在宏观层面具有沿水平方向的... 元江南岸四县是哈尼、彝、傣、苗、瑶、壮、汉等民族的聚集地,文章在不同尺度下,分别以自然村、行政村、典型个案为研究对象,以GIS的技术方法结合田野调查,探讨多民族聚落的空间特征。主要结论为:多民族聚落在宏观层面具有沿水平方向的流域分布、沿垂直方向的垂直分层、沿时间累积的同源聚居3个特征,三者在微观层面中体现为以民族为标识的基本概貌差异,而地域分化、历史机缘与文化交流等因素则加剧了聚落差异的丰富程度,形成了一种民族性与地域性交错的复杂关系,在生产方式与民居细节有着显著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 多尺度 多民族 聚落 梯田
下载PDF
人类学视野下的广西多民族和谐共生 被引量:6
5
作者 付广华 《桂海论丛》 2009年第2期89-93,共5页
文章把广西多民族和谐共生置于人类学的视野下考察,从历史、生态、心理、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广西多民族和谐共生形成的深层次根源,最后提出一些继续维系这一格局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广西 多民族 和谐共生 人类学
下载PDF
新时代多民族乡村题材影视作品的影像表达与文化认同
6
作者 邱婧 李薇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4-101,共8页
在乡村振兴的社会背景下,新时代多民族乡村题材影视作品发展迅速并呈现出新的话语面向。多民族乡村影视题材作品的生产制作采用了文字、图像、语言、声音、空间等多模态,以多维的时空景观、特色的品牌景观以及表意的景观内核共同构建了... 在乡村振兴的社会背景下,新时代多民族乡村题材影视作品发展迅速并呈现出新的话语面向。多民族乡村影视题材作品的生产制作采用了文字、图像、语言、声音、空间等多模态,以多维的时空景观、特色的品牌景观以及表意的景观内核共同构建了文化认同。另外,面对全新的互联网环境以及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创作者在对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进行塑造以及主题文化进行建构的过程中,扩大了多民族乡村题材影视的受众范围,调整了传播策略和传播效果,调动了观众参与度并创造了显著的传播价值,丰富了中国新时代影像表达的区间,间接作用于少数民族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题材 多模态 多民族 影视作品
下载PDF
空间与机制:元阳县多民族稻作聚落的垂直分异现象对比 被引量:6
7
作者 何杨 杨宇亮 角媛梅 《住区》 2019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在垂直分异性显著的环境中,以高程为主要指针的地理环境对人文现象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以元阳县的傣、彝、哈尼三个稻作民族的聚落为研究对象,将民族聚落霣于聚落地理的视野下考察其根源,采用全体行政村为大样本与代表性自然村为典型... 在垂直分异性显著的环境中,以高程为主要指针的地理环境对人文现象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以元阳县的傣、彝、哈尼三个稻作民族的聚落为研究对象,将民族聚落霣于聚落地理的视野下考察其根源,采用全体行政村为大样本与代表性自然村为典型样本相结合,综合运用GIS、数据统计、田野调查等方法,探讨稻作聚落的垂直分异规律、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元阳县的稻作聚落具有显著的垂直分异特征,傣族、彝族、哈尼族从低至高聚居于河谷、中山、中高山环境,聚落空间特征与结构存在显著差别。傣族、彝族、哈尼族以差异化稻作策略响应不同的稻作环境是基本因索,并与非基本因素叠加的合力,成为造就聚落垂直分异现象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异 稻作聚落 多民族 梯田 元阳
下载PDF
边缘活力与“西游故事”的多民族叙述
8
作者 赵毓龙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西游故事”的演化传播是在中华文学版图内发生的,是在中原动力与边缘活力“内聚外活”的文化力学结构内实现的。边缘地带的多民族叙述一方面容受中原文化,又反馈于中原文化,一方面吸纳异域文化,又经内部多民族交流整合后向中原输送,... “西游故事”的演化传播是在中华文学版图内发生的,是在中原动力与边缘活力“内聚外活”的文化力学结构内实现的。边缘地带的多民族叙述一方面容受中原文化,又反馈于中原文化,一方面吸纳异域文化,又经内部多民族交流整合后向中原输送,仿佛“两重滤器”。在古代“一带一路”的历史空间背景下,西北、西南、东南多民族地区表现得格外活跃:以敦煌为中心的西北板块承担了故事早期演化的主动力功能;由川滇缅印通道贯穿的西南板块贮存了故事早期形态的“活化石”;以泉州为中心的东南板块将海外因子与闽地民间信仰结合,推动了人物形象的完善、定型。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带来的新活力,则推动了故事的世情化、戏谑化、游戏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故事 边缘活力 多民族 中华文学版图 一带一路
下载PDF
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行为与其营养状况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玲玲 吴洋洋 +6 位作者 雷普超 孙畅 叶睿雪 王庆志 杜叶繁 高洁 周欢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5-661,共7页
目的评估四川省汉族、藏族及彝族农村地区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现状以及营养状况,并探究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脱贫前国家级贫困县中随机抽取2个汉族县、2个藏族县和2个彝族县农村地区12~24月龄婴幼儿及... 目的评估四川省汉族、藏族及彝族农村地区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现状以及营养状况,并探究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脱贫前国家级贫困县中随机抽取2个汉族县、2个藏族县和2个彝族县农村地区12~24月龄婴幼儿及其主要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式问卷收集婴幼儿及其看护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的相关信息,分别使用婴幼儿体质量测量秤及婴幼儿身长测量尺采集婴幼儿的体质量、身长数据。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首次辅食添加行为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结果共调查1117对婴幼儿及其看护人。首次辅食添加时间方面,汉族地区近一半的看护人在婴幼儿满6月龄时开始添加辅食,占43.07%(171/397),彝族地区、藏族地区的大部分看护人在婴幼儿未满6月龄则开始添加辅食,分别占77.18%(301/390)、47.58%(157/330);首次辅食添加种类方面,汉族地区看护人主要添加自制米糊,占41.56%(165/397),藏族地区看护人主要为婴幼儿首次添加肉类、蔬菜或水果等其他种类的辅食,占42.12%(139/330),彝族地区看护人主要添加自制米糊,占46.41%(181/390)。婴幼儿营养不良率为28.83%(322/1117),其中,汉族、藏族、彝族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0.58%(42/397)、24.85%(82/330)、50.77%(198/39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后,与汉族地区相比,彝族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可能性更高(OR=9.49,95%CI 6.00~15.00),与首次添加其他种类的辅食相比,首次为婴幼儿添加含铁米粉,婴幼儿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的可能性更低(OR=0.54,95%CI 0.29~0.99)。结论四川省多民族农村地区存在过早添加辅食、首次辅食添加种类不合理的问题,且当地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堪忧,特别是彝族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更为突出。首次添加含铁米粉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 农村地区 婴幼儿 首次辅食添加行为 营养不良
原文传递
多民族全方位嵌入路径研究——基于宾川县柳家湾华侨社区的调查
10
作者 花婉瑜 宋婧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从“互嵌”到“全方位嵌入”政治话语的转变,明确了构建民族互嵌式社会空间上、文化上、经济上、社会上和心理上相互嵌入的五个环节。社区作为透视社会运行的窗口,是研究多民族全方位嵌入的绝佳场域单位。柳家湾华侨社区多民族通过空间... 从“互嵌”到“全方位嵌入”政治话语的转变,明确了构建民族互嵌式社会空间上、文化上、经济上、社会上和心理上相互嵌入的五个环节。社区作为透视社会运行的窗口,是研究多民族全方位嵌入的绝佳场域单位。柳家湾华侨社区多民族通过空间上共建共居、文化上互敬共美、经济上互助共富、社会上共亲共治、心理上相亲相融逐步实现了多民族全方位嵌入。“柳家湾经验”可以为民族地区的全方位嵌入提供案例参考和视角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嵌入 多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共生·共享:中缅边境片马口岸多民族社区和谐互嵌的发展路径探析
11
作者 李智环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9,153,共9页
滇西北中缅边境的片马口岸,虽地理位置相对偏远、闭塞,但在当地政府与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半个多世纪,基本形成了多民族和谐互嵌的社区环境与社会结构。其中,经济共生随着互嵌格局的深化而产生、发展,文化共享则是各民族在交往交... 滇西北中缅边境的片马口岸,虽地理位置相对偏远、闭塞,但在当地政府与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半个多世纪,基本形成了多民族和谐互嵌的社区环境与社会结构。其中,经济共生随着互嵌格局的深化而产生、发展,文化共享则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由地域认同升华而成的精神共同体。经济共生与文化共享的有机结合,是边境多民族社区稳定进步、民族团结局面形成的科学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 多民族 互嵌 共生 共享
下载PDF
中国国家形象生成与传播的“多民族”视角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彦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1-40,共10页
关于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研究存在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研究取向,这两类研究都没有照顾到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社会主义国家的背景。多民族视角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的核心是探讨多民族国家形象的内部生成机制,即多民族国家的民族... 关于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研究存在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研究取向,这两类研究都没有照顾到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社会主义国家的背景。多民族视角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的核心是探讨多民族国家形象的内部生成机制,即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构成、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关系、外部极端社会思潮传播等诸因素与国家形象的内部生成与传播的关系。国家形象内部生成机制的关键是在多民族国家内通过有效的政治整合机制实现民族认同向国家认同的转化,在每一个环节传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民族国家形象的内部生成从传播策略来说,需要培育传播主体的多民族传播主体意识;挖掘能激发各民族"共同感意识"的传播内容;恰当处理新媒体技术发展给民族传播带来的社会影响;提高民众的民族传播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形象 内部生成机制 多民族
下载PDF
新疆及中亚地区地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继军 刘之捷 +1 位作者 德勒恰提.加娜塔依 冯烁 《高等理科教育》 2015年第5期118-123,共6页
伴随西部建设的深化,新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地学人才的需求依然很旺盛,多元复合型的地学人才培养变得极为重要。新疆及中亚地区的地学人才不仅在地学知识和实践能力上有更高要求,在语言... 伴随西部建设的深化,新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地学人才的需求依然很旺盛,多元复合型的地学人才培养变得极为重要。新疆及中亚地区的地学人才不仅在地学知识和实践能力上有更高要求,在语言上也区别于其他地区。国家对新疆以及中亚地区能源合作的重点之一是基础人才的培养。文章对如何培养出有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苦乐观、幸福观、大局观以及多语言的中亚地区地学人才提出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及中亚地区 地学人才 培养模式 地方文化 多民族 多语言
下载PDF
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利益协调机制建构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小捷 张瑞才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2期35-42,共8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涉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要协调利益关系,就必须构建利益关系的协调机制。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利益导向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和利益矛盾疏导机制。本文把利益...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涉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要协调利益关系,就必须构建利益关系的协调机制。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利益导向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和利益矛盾疏导机制。本文把利益矛盾疏导机制放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当中来叙述,把利益补偿和约束机制放在利益调节机制当中来叙述,重点阐释利益导向、表达、调节三个机制的建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 多民族地区 利益协调 机制建构
下载PDF
民生—民俗—民性:马鹤天“建设边疆”的多民族民俗学逻辑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继富 王祺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88,共7页
马鹤天作为边疆研究的先行者,最早提出“到西北去”的口号,开展学术性与情感性、“爱国心与自觉心”并重的边疆多民族民俗考察。马鹤天坚持以“人民”与“国民”为中心立场,建构“民生—民俗—民性”三位一体的边疆多民族民俗学逻辑,论... 马鹤天作为边疆研究的先行者,最早提出“到西北去”的口号,开展学术性与情感性、“爱国心与自觉心”并重的边疆多民族民俗考察。马鹤天坚持以“人民”与“国民”为中心立场,建构“民生—民俗—民性”三位一体的边疆多民族民俗学逻辑,论证“中华民族同源”的边疆多民族生活情感共同体,致力于边疆建设,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以民俗考察记录为重点的边疆多民族民俗学是马鹤天边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民俗学理论的发展、服务社会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鹤天 建设边疆 多民族 “中华民族同源”
下载PDF
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新变化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皮江红 《职业技术教育》 2005年第28期33-36,共4页
浙江省农村经济结构出现了劳动力就业非农化、农户收入多元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村建设城镇化等新变化。农村职业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优化专业设置,提升办学层次,以应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浙江 农村职业教育 非农化 多元化 城镇化 产业化
下载PDF
河湟花儿的社会功能在多民族共融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亮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以河湟花儿的多民族性为主线,对河湟花儿的多民族文化共融性进行系统研究,发掘花儿学中沉潜的民族学、民族音乐学、民族文学等多重价值,进而说明民族音乐文化对于构建当代和谐社会,繁荣发展多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河湟花儿的社会... 以河湟花儿的多民族性为主线,对河湟花儿的多民族文化共融性进行系统研究,发掘花儿学中沉潜的民族学、民族音乐学、民族文学等多重价值,进而说明民族音乐文化对于构建当代和谐社会,繁荣发展多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河湟花儿的社会功能在多民族共融中的价值研究交叉运用民族学、社会学、音乐学、文学等多学科理论,分析发掘花儿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及价值,从实用性方面说明花儿的多民族和谐共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花儿 多元 多民族 共融
下载PDF
绿洲研究的重大现实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钱云 俞天贵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6-69,共4页
绿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绿洲地处重要地缘政治环境,又是多数民族聚居区域,也是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并且拥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建议成立专门从事绿洲研究的机构和建立稳定的绿洲研究队伍。
关键词 绿洲 地缘政治 多民族聚居 能源基地
下载PDF
新疆多民族地区群众体育政策导向及组织开展现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厚雷 张怡 +1 位作者 王强 闫艺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4-218,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新疆10个地区的6个民族群众体育政策导向及组织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级政府一贯关怀和重视新疆多民族地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政策有利于促进新疆群众体育事业的...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新疆10个地区的6个民族群众体育政策导向及组织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级政府一贯关怀和重视新疆多民族地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政策有利于促进新疆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但群众体育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尚未健全,组织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参与体育活动的群众结构差异明显,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建议依据各民族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群众体育政策,完善群众体育政策执行与监控机制,加强组织建设及提高体育组织管理人员服务质量,积极筹措体育活动经费,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多民族 群众体育 政策导向 组织现状
下载PDF
社区的“多民族”化与民族关系的制度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常宝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2,共4页
在多民族国家城乡社区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现象,即社区"多民族"化问题并不是当代社会的专利和发明,而是古代社会已有的特征和社会关系模式。进入新时期,社区"多民族"化问题日益凸现,随之而来的民族关系的演变直接促... 在多民族国家城乡社区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现象,即社区"多民族"化问题并不是当代社会的专利和发明,而是古代社会已有的特征和社会关系模式。进入新时期,社区"多民族"化问题日益凸现,随之而来的民族关系的演变直接促使了社会结构性变迁。作为社会结构的制度,需要进一步调整其框架和意义系统,应对多民族社区社会关系予以关注和干预。社区"多民族"化本身并不是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只是过去,在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制度对社会变迁过程仍具有引导和重构作用。这是经济与文化发展、市场机制调整与多民族社区个体和群体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多民族” 民族关系 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