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沟种植马铃薯/蚕豆间作的产量和水分效应 被引量:19
1
作者 侯慧芝 张绪成 +4 位作者 汤瑛芳 王红丽 于显枫 方彦杰 马一凡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80,共10页
间套作是提高农田资源利用效率和缓解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但就旱作全膜覆盖马铃薯豆科作物间作的增产机制及其效应,目前缺乏系统研究认识。试验于2011-2014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进行(104°36′E,3... 间套作是提高农田资源利用效率和缓解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但就旱作全膜覆盖马铃薯豆科作物间作的增产机制及其效应,目前缺乏系统研究认识。试验于2011-2014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进行(104°36′E,35°35′N),以新大坪和临蚕131为试验材料,设马铃薯单作、蚕豆单作和薯蚕间作3个处理,记载生育期、测定年际土壤含水量,作物产量,计算作物生育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资源竞争力、土地当量比等参数,揭示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间作蚕豆对作物生育期、产量、耗水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评价区域马铃薯/蚕豆间作的产量和水分效应。结果表明,马铃薯/蚕豆间作的共生期长达100d以上,共生期耗水占全生育期耗水总量的42.5%~58.3%,是马铃薯单作总耗水量的68.2%~86.3%;间作显著提高了作物耗水量,并使马铃薯花后耗水量显著降低。尽管间作后使产量较马铃薯单作在2011和2014年下降18.1%~31.2%,并使不同降水年型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下降,但使2012年的作物产量提高了10.6%,而且4年土地当量比达1.3~1.5,蚕豆对于马铃薯的资源竞争力为0.31~1.15。所以半干旱区全膜覆盖马铃薯垄沟间作种植具有显著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潜力,但需要通过科学搭配作物组合才能实现增产增效、改善农田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全膜覆盖 垄沟种植 马铃薯间作蚕豆 水分 产量
下载PDF
覆膜、沟垄作对旱作农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叠加效应 被引量:19
2
作者 谢军红 李玲玲 +1 位作者 张仁陟 柴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8-277,共10页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玉米(Zea mays L.)种植中覆膜、沟垄作的增产作用和水分利用特征,布设大田定位试验,包括全覆膜沟垄作、全覆膜平作、半覆膜平作和不覆膜平作4个处理。结果发现,连续3个平水年中,全膜沟垄作集成了全覆膜与沟垄...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玉米(Zea mays L.)种植中覆膜、沟垄作的增产作用和水分利用特征,布设大田定位试验,包括全覆膜沟垄作、全覆膜平作、半覆膜平作和不覆膜平作4个处理。结果发现,连续3个平水年中,全膜沟垄作集成了全覆膜与沟垄作的优点,产生明显的叠加效应,较半膜平作分别增产2282.9、2460.2和2765.5 kg hm^(–2),增产率为32.3%、49.8%和46.5%。其中,全覆膜的贡献分别为59.3%、90.3%和20.9%,沟垄作的贡献分别为40.7%、9.7%和79.1%。叠加效应中全覆膜与沟垄作对产量的贡献呈此消彼长态势,连作前两年,全覆膜的作用大于沟垄作,连作第3年,沟垄作的作用大于全覆膜。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全膜沟垄作较半膜平作的增幅为10.6%~25.2%。在同等降水条件下,全覆膜沟垄作、全覆膜平作处理播前土壤贮水量较不覆膜平作增幅分别达6.3%~15.1%和3.5%~11.5%。收获期土壤贮水量明显低于不覆膜平作,降幅达6.0%~12.9%和4.7%~7.5%。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土壤贮水量呈递减趋势,连作第2、第3年收获期全覆膜沟垄作、全覆膜平作较连作开始土壤贮水量分别降低37.1%、44.0%和35.5%、40.9%,连作第2年全覆膜沟垄作在50~200 cm出现干燥化现象,第3年各处理30~200 cm土层均出现干燥化现象。综上所述,全覆膜沟垄作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但其较高的产量以高耗水为代价,在连续低降水条件下,3年玉米连作会导致土壤干燥化,存在生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效应 覆膜 沟垄作 旱作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深松覆盖免耕沟播技术及其机具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其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0-26,共7页
夏玉米行间深松、麦秸覆盖和冬小麦免耕沟播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旱作农业中天然降水与作物耗水不同步的矛盾,并起到了蓄好水、保好水、用好水的作用,改善了土壤水、肥、气、热条件。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研制成功的施肥镇压... 夏玉米行间深松、麦秸覆盖和冬小麦免耕沟播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旱作农业中天然降水与作物耗水不同步的矛盾,并起到了蓄好水、保好水、用好水的作用,改善了土壤水、肥、气、热条件。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研制成功的施肥镇压深松机(ISFZ-2型)和带耕沟播机(2BDG—6C3F型)已通过鉴定,经大面积推广试验表明,均能很好地满足农艺要求。已被山东省列为“八五”期间重点推广机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覆盖栽培 免耕 沟播
下载PDF
农艺措施和施肥对渭北旱塬旱地玉米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白涛 张亚建 +2 位作者 严昌荣 彭世琪 钟永红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2002—2003年在渭北旱塬(陕西省铜川市)进行了不同农艺措施和施肥条件下玉米地土壤墒情、玉米生长和产量试验。结果显示,覆盖、垄沟等措施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但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对土壤墒情的影响更大。同... 2002—2003年在渭北旱塬(陕西省铜川市)进行了不同农艺措施和施肥条件下玉米地土壤墒情、玉米生长和产量试验。结果显示,覆盖、垄沟等措施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但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对土壤墒情的影响更大。同常规种植的玉米相比,覆盖、垄沟和施抗旱专用肥等技术措施有利于玉米生长。渭北旱塬区玉米产量一般在7000kg·hm^-2左右,但不同处理间玉米产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以有地膜覆盖的处理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一般较常规种植增加35%~43%。比较2a的试验结果还发现农艺措施的效果与降水年型有关,在较干旱年份,地膜覆盖、垄沟和施抗旱专用肥等技术措施的增产效果更明显,玉米产量能够提高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玉米 地膜覆盖 垄沟栽培 施抗旱专用肥 常规施肥
下载PDF
旱地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静 张天佑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88,共4页
在推广应用旱地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模式基础上,利用农业经济评价方法,对其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和综合生产能力高,其生产能力比其他种植模式更... 在推广应用旱地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模式基础上,利用农业经济评价方法,对其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和综合生产能力高,其生产能力比其他种植模式更具有稳定性,具有较强的抵御外界变化的能力。旱地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模式不仅能够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而且有助于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全膜覆盖 双垄沟播 成本收益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麦后抢墒夏播马铃薯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武 杨谋 +4 位作者 柳永强 张勇 高彦萍 陈富 黄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89,共3页
以早熟马铃薯LK9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器官水势、渗透调节物质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方式下,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根质量、匍匐茎质量、块茎质量和叶片水势增大,脯氨酸和丙二醛质量浓度减小... 以早熟马铃薯LK9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器官水势、渗透调节物质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方式下,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根质量、匍匐茎质量、块茎质量和叶片水势增大,脯氨酸和丙二醛质量浓度减小,其作用效果为覆草垄作>覆膜垄作>垄作;随着生育期的推后,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形态、水势和渗透调节物质质量浓度的影响增大。可见,覆草栽培能有效提高夏播马铃薯对陇东旱塬区的抗逆适应,是麦后复种马铃薯的有效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陇东旱塬区 麦茬 抢墒夏播 覆盖垄作
下载PDF
西北黄土高原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对玉米季节性耗水和产量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86
7
作者 王红丽 张绪成 +2 位作者 宋尚有 马一凡 于显枫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7-926,共10页
【目的】从玉米季节性耗水调节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揭示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的增产机制。【方法】通过测定土壤温度、含水量、玉米地上干物质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计算土壤温度梯度等,探讨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对玉米季节性耗水和产... 【目的】从玉米季节性耗水调节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揭示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的增产机制。【方法】通过测定土壤温度、含水量、玉米地上干物质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计算土壤温度梯度等,探讨旱地全膜双垄沟播对玉米季节性耗水和产量的调节机制。【结果】全膜双垄沟播(PMF)和全沙覆盖平作(SM)对玉米生长期的水分环境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裸地平作(CK)相比,PMF和SM能提高地温最低点玉米全生育期土壤温度梯度和地温最高点玉米拔节前土壤温度梯度,在显著高于CK和地温最高、最低点反方向温度梯度驱动下实现了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使玉米在需水较少阶段保蓄更多的水分以供需水盛期利用;各处理玉米耗水高峰出现的时期与当年降雨分布密切相关,PMF和SM可以促进玉米拔节后耗水,其中灌浆期增加最为显著,该时期PMF和SM的耗水量分别较CK增加237.7%和83.1%,差异显著(P<0.05);其次是拔节-抽雄期,分别较CK增加31.8%和27.4%,差异显著(P<0.05);玉米收获指数分别提高132.5%和116.1%。【结论】PMF能够增大土壤温度梯度,减少前期地表蒸发为主的水分耗散,保蓄更多水分供后期使用;在后期雨季能够充分利用降水,促进籽粒形成和灌浆,表现较高的穗粒数和百粒重,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全膜双垄沟播 季节性耗水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沟间作种植马铃薯和豆科作物的水热及产量效应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绪成 王红丽 +3 位作者 于显枫 侯慧芝 方彦杰 马一凡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8-481,共14页
【目的】间套作是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和农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半干旱旱作区发展间套作,必须选择基于水分承载力的模式。【方法】依托4年大田定位试验,测定全膜覆盖垄沟种植马铃薯单作(PM)、马铃薯蚕豆间作(PF)、... 【目的】间套作是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和农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半干旱旱作区发展间套作,必须选择基于水分承载力的模式。【方法】依托4年大田定位试验,测定全膜覆盖垄沟种植马铃薯单作(PM)、马铃薯蚕豆间作(PF)、马铃薯豌豆间作(PS)和马铃薯扁豆间作(PH)的土壤温度、土壤贮水量、作物产量等指标,计算耗水量、经济收益和水分经济收益率,明确其产量和水分效应,并评价其农田水分持续性。【结果】间作有利于缓解6—7月份的高温胁迫,在2012—2014年,PF、PS和PH处理在该时期0—25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较PM处理下降0.8—3.6℃、0.4—2.8℃和0.8—1.8℃。间作促进作物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在干旱和平水年的耗水深度达200 cm。与马铃薯单作相比,PF处理使花前耗水增加41.6—131.7 mm,而使干旱(2011)和平水年份(2012)的花后耗水分别减少48.6 mm和34.3 mm;PH同样增加了花前耗水,但花后耗水量和单作处理无显著差异;PS的花前花后耗水量介于二者之间。PH的经济收益和水分经济收益率最高,分别较马铃薯单作增加了29.8%—51.4%和19.8%—24.0%。4个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在4年期间增加了100 mm以上,表明全膜覆盖条件下马铃薯和豆科作物间作种植,对土壤水分的年际平衡无显著负影响。【结论】PH能够降低6—7月高温期间0—25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增加马铃薯花后耗水量,增产效果显著,并对土壤水分持续性无明显负面影响,可作为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较为理想的间作模式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全膜覆盖垄沟种植 马铃薯 豆科 间作 土壤水热 经济收益
下载PDF
不同种植和施肥方式对旱地春玉米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郭天文 谢永春 +2 位作者 张平良 刘晓伟 姜小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1-238,共8页
缺水和缺肥影响着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的发展,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和施肥方式下春玉米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和利用效率,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全膜双垄沟播(F)、半膜平作(H)和裸地平作(O)3种种植方式,配套优化施肥(OPT)、农民习惯施肥(FP)和不施肥... 缺水和缺肥影响着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的发展,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和施肥方式下春玉米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和利用效率,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全膜双垄沟播(F)、半膜平作(H)和裸地平作(O)3种种植方式,配套优化施肥(OPT)、农民习惯施肥(FP)和不施肥(CK)3种施肥水平,测定了春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分析了不同处理的土壤耗水量、贮水量、含水量垂直变化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以F种植方式和OPT施肥耦合效应最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量均以F-OPT处理最高,分别为12 900kg/hm2,27.9kg/(hm2·mm)和246.2mm,与O-CK相比,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68.7%和106.2%;H和O种植方式下OPT施肥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并未提高(与FP相比);春玉米在灌浆期间耗水量最大,收获后F-OPT土壤水分相比播前出现亏缺,其他处理均得到补偿,其中FOPT在收获后140cm土层附近土壤含水量小于10%。因此,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下优化施肥可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长期种植不利于春玉米可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 优化施肥 旱地春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可持续生产
下载PDF
残膜回收机伸缩杆式捡拾滚筒的改进设计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安军芳 王赟 +2 位作者 张涛 王天果 张锋伟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4年第3期7-9,共3页
针对现有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伸缩杆式残膜捡拾筒存在结构复杂、可靠性差、回收率低等问题,本文采用矩形方框套和弹性橡胶垫对捡拾筒伸缩杆的运动机构和约束方式进行了改进设计和新型滚筒组件的三维建模。新型滚筒可解决传统滚筒铰链... 针对现有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伸缩杆式残膜捡拾筒存在结构复杂、可靠性差、回收率低等问题,本文采用矩形方框套和弹性橡胶垫对捡拾筒伸缩杆的运动机构和约束方式进行了改进设计和新型滚筒组件的三维建模。新型滚筒可解决传统滚筒铰链机构复杂、安装困难以及伸缩杆孔隙过大而导致残膜入筒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 残膜回收 残膜捡拾
下载PDF
沟垄覆膜栽培对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章平 要凯 +5 位作者 康益晨 张卫娜 范艳玲 杨昕宇 张俊莲 秦舒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3-89,97,共8页
【目的】探明不同栽培模式对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垄播(T2)、全膜沟播(T3)、半膜垄播(T4)、半膜沟播(T5) 6种栽培模式对连... 【目的】探明不同栽培模式对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垄播(T2)、全膜沟播(T3)、半膜垄播(T4)、半膜沟播(T5) 6种栽培模式对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土壤pH、电导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中主要含有酯类、烃类、酸类、醇类、酚类、酰胺类化合物;与CK相比,沟垄覆膜栽培可显著降低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中化感物质及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其中酸类物质最高降幅达55.22%.此外,沟垄覆膜栽培还可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电导率,降幅达23.8%~34.1%,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增加土壤肥力,各处理较CK速效氮含量提高11.47%~45.91%,速效磷含量提高17.88%~36.96%,速效钾含量提高1.77%~16.71%.【结论】沟垄覆膜栽培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了马铃薯对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吸收,有效缓解了因化感物质积累对作物的毒害作用,尤其以全膜垄播栽培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沟垄覆膜 连作 根系分泌物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对旱作沟垄集雨种植农田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庞津雯 王钰皓 +6 位作者 刘畅 高原 刘东华 张艳 杨宝平 贾志宽 张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6-836,共11页
【目的】沟垄集雨种植是西北旱作农田广泛运用的高效节水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旱作沟垄集雨种植农田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施肥配置,进一步提升其增产效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回族自治区... 【目的】沟垄集雨种植是西北旱作农田广泛运用的高效节水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旱作沟垄集雨种植农田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施肥配置,进一步提升其增产效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进行了连续5年的田间定位施肥试验。试验玉米栽培采用集雨沟垄栽培技术,设置4个施肥水平处理:无肥对照(CK),低肥(N 150 kg/hm^(2)、P2O575 kg/hm^(2)),中肥(N 300 kg/hm^(2)、P2O5150 kg/hm^(2)),高肥(N 450 kg/hm^(2),P2O5225 kg/hm^(2))。在玉米生长关键期,取0—200 cm深土壤不同层次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农田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调查了玉米产量。【结果】无论缺水年、平水年还是丰水年,随施肥量的增加,农田耗水量、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均呈提高趋势,高、中、低水平施肥处理的农田耗水量较CK分别平均提高了8.8%、7.7%和5.3%,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38.3%、35.8%和31.2%。在各年份,各处理土壤含水量从四叶期到抽雄吐丝期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而在收获期,各施肥处理土壤含水量均显著(P<0.05)低于CK,高、中、低水平施肥处理分别平均降低24.7%、24.2%和17.7%。综合来看,中肥处理5年平均籽粒产量最高(11.4 t/hm^(2)),产量变异系数最小(12.9%)。在丰水年,低肥处理玉米产量及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高肥和中肥处理,而在平水年和干旱年,中肥处理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论】在半干旱地区,施肥量对沟垄集雨种植模式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受制于降雨量。在丰水年,较低的施肥量(N 150 kg/hm^(2)、P2O575 kg/hm^(2))即可获得理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在平水年和干旱年,中量施肥水平(N 300 kg/hm^(2)、P2O5150 kg/hm^(2))获得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高施肥量(N 450 kg/hm^(2)、P2O5225 kg/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集雨种植 施肥量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率 玉米产量
下载PDF
耕作方式与施肥对旱农区粮饲兼用玉米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明君 李玲玲 +2 位作者 谢军红 任金虎 Lamptey Shirley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9-185,共7页
采用大田试验,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4种耕作方式(T1:传统翻耕,T2:旋耕,T3:深松耕,T4:免耕)搭配2种施氮水平(N2:施纯氮200 kg·hm^(-2),N3:施纯氮300 kg·hm^(-2))下对玉米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大田试验,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4种耕作方式(T1:传统翻耕,T2:旋耕,T3:深松耕,T4:免耕)搭配2种施氮水平(N2:施纯氮200 kg·hm^(-2),N3:施纯氮300 kg·hm^(-2))下对玉米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氮量相比,耕作方式对耗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影响显著;深松耕降低了玉米播种至拔节期的阶段耗水量,提高了拔节至灌浆期的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播种至拔节期深松耕较传统翻耕0~30 cm土层的贮水消耗量减少了35.3%,拔节至开花期和开花至灌浆期,30~110 cm土层贮水消耗量增加了54.2%和20.5%;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都表现为深松耕+施纯氮300 kg·hm^(-2)最高,是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最高的处理,深松耕+施纯氮300 kg·hm^(-2)和深松耕+施纯氮200 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免耕+施纯氮200 kg·hm^(-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与深松耕+施纯氮300 kg·hm^(-2)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在综合考虑高产以及对水分和肥料的高效利用的条件下,基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深松耕+施纯氮200 kg·hm^(-2)是陇中旱农区适宜的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全膜双垄沟播 深松耕 耗水量 干物质积累量
下载PDF
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东 卢健 +2 位作者 秦舒浩 张俊莲 王蒂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66,共5页
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双垄垄播(T2)、全膜双垄沟播(T3)、半膜沟垄垄播(T4)、半膜沟垄沟播(T5)6种栽培模式连作种植,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 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双垄垄播(T2)、全膜双垄沟播(T3)、半膜沟垄垄播(T4)、半膜沟垄沟播(T5)6种栽培模式连作种植,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处理T2、T3、T4和T5显著提高连作马铃薯根区地温;在连作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电导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H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沟垄覆膜处理土壤电导率提高,pH降低,但差异不显著;除T5外,其他沟垄覆膜处理均能提高连作马铃薯出苗率,T4最高且与CK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沟垄覆膜处理明显提高连作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为1.5%~29.8%,其中T2处理产量最高且与CK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 沟垄覆膜 土壤理化性质 出苗率 产量
下载PDF
武威市甜菜全膜垄作沟灌栽培效益分析及种植技术 被引量:8
15
作者 南文章 《中国糖料》 2013年第2期54-55,共2页
通过探索总结出的甜菜全膜垄作沟灌栽培技术,甜菜产量达91.50t/hm2、产值35685.0元/hm2、纯收入24770.0元/hm2、灌水量为6675m3/hm2、水效益3.71元/m3,比地膜平作方式种植增产5.25 t/hm2、增收832.5元/hm2、灌水量减少1125 m3/hm2、水... 通过探索总结出的甜菜全膜垄作沟灌栽培技术,甜菜产量达91.50t/hm2、产值35685.0元/hm2、纯收入24770.0元/hm2、灌水量为6675m3/hm2、水效益3.71元/m3,比地膜平作方式种植增产5.25 t/hm2、增收832.5元/hm2、灌水量减少1125 m3/hm2、水效益增加0.64元/m3,达到了节水增产的目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适合在北方干旱少雨灌溉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全膜垄作沟灌 效益分析 种植技术
下载PDF
甘肃河西灌区甜菜全膜双垄沟灌高产节水栽培技术 被引量:8
16
作者 韩梅 《中国糖料》 2013年第2期56-57,共2页
论述了甜菜全膜双垄沟灌技术的优点,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甜菜 全膜双垄沟灌 节水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速效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秦舒浩 王东 +1 位作者 张俊莲 王蒂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2,共5页
为了探明不同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养分及产量影响的差异,以当地主栽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双垄垄播(T2)、全膜双垄沟播(T3)、半膜沟垄垄播(T4)、半膜沟垄沟播(T5)... 为了探明不同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养分及产量影响的差异,以当地主栽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双垄垄播(T2)、全膜双垄沟播(T3)、半膜沟垄垄播(T4)、半膜沟垄沟播(T5)6种栽培模式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速效养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土壤铵态氮、速效钾含量下降,而速效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沟垄和覆膜处理土壤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 CK,而速效钾含量在前期与后期低于CK;沟垄覆膜种植均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为1.5%~29.8%,其中 T2处理产量最高且与CK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另外,与CK相比,沟垄和覆膜处理马铃薯单株结薯数提高了70.8%~87.5%,且以T2和T5处理最高;而单株薯质量提高了37.1%~68.6%,且 T3处理与 CK 间差异显著.沟垄和覆膜处理通过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沟垄 覆膜 连作 土壤速效养分 产量
下载PDF
基于Richards模型的全膜双垄沟播与传统栽培模式玉米生长势差异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凡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1-217,共7页
应用Richards生长方程,以春玉米为材料,设了3种栽培处理,从动态数学模型的角度,研究大田条件下全膜双垄沟播模式与传统栽培模式玉米的生长势特征差异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可见叶数生长积累量均呈&qu... 应用Richards生长方程,以春玉米为材料,设了3种栽培处理,从动态数学模型的角度,研究大田条件下全膜双垄沟播模式与传统栽培模式玉米的生长势特征差异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可见叶数生长积累量均呈"慢—快—慢"的S型Richards模型曲线变化;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各指标的生长累积Richards曲线和生长速率及速率变化率曲线形态与半膜和露地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其生长起始势(R0)高,生长势指标进入指数和稳定生长阶段早于对照8~20 d;最大生长速率及出现的时间都明显高于和早于露地对照,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株高最大增长速率为6.755 cm·d^(-1),是对照的1.384倍;单株绿叶面积最大增长速率为330.6 cm2·d^(-1)·株^(-1),是对照的1.391倍;单株可见叶数最大增长速率为0.412片·d^(-1)·株^(-1),是对照的1.383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长速率变化幅度大,呈现加速快但减速也快的特点;稳定增长阶段明显增长,为露地对照的1.493~1.618倍。全膜双垄沟播使作物在生长后期将更多的能量分配给了生殖生长,使玉米叶片后期早衰速度减慢,利于玉米抽雄授粉和灌浆,表现较高的穗粒数、粒叶比和百粒重,显著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全膜双垄沟播 生长势 Richards模型
下载PDF
旱作农业区全膜微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新荣 仲彩萍 张维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130,共6页
为探讨旱作农业区全膜微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种植技术的效应,于2014-2017年在甘肃省渭源县进行大田试验,设白膜全膜微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T1)、黑膜全膜微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T2)、白膜全膜双垄沟播蚕豆留膜免... 为探讨旱作农业区全膜微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种植技术的效应,于2014-2017年在甘肃省渭源县进行大田试验,设白膜全膜微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T1)、黑膜全膜微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T2)、白膜全膜双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T3)、露地种植(T4) 4个处理,来研究蚕豆-胡麻轮作产量、土壤水热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蚕豆、胡麻增产顺序均为T1>T2>T3>T4,0~25 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T1>T2>T3>T4,0~25 cm平均地温为T1>T3>T2>T4。T1蚕豆和胡麻降水利用率分别为19.9、16.9 kg·hm-2mm-1,分别较T2提高24.4%、15.0%,分别较T3提高55.5%、19.9%,分别较T4(CK)提高188.4%、156.1%; T1蚕豆、胡麻平均产量分别为2 454.5、1 875.6 kg·hm-2,蚕豆分别较T2、T3、T4(CK)增产23.8%、54.9%、186.2%,胡麻分别较T2、T3、T4(CK)增产14.9%、19.6%、154.3%。因此,白膜全膜微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种植技术是适合当地的蚕豆-胡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胡麻 轮作 全膜微垄沟播 穴播 留膜 免耕栽培 旱作农业区
下载PDF
垄膜沟种条件下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继兵 孙占祥 +3 位作者 蒋春光 侯志研 冯良山 白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40,共7页
为提高朝阳地区旱地玉米降雨利用效率,增加旱地玉米产量,选用3个玉米品种(中熟品种辽单33、中晚熟品种沈禾201和晚熟品种东单60),设计6种密度(37 500,45 000,52 500,60 000,67 500,75 000株/hm2),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品种为主区,密度为... 为提高朝阳地区旱地玉米降雨利用效率,增加旱地玉米产量,选用3个玉米品种(中熟品种辽单33、中晚熟品种沈禾201和晚熟品种东单60),设计6种密度(37 500,45 000,52 500,60 000,67 500,75 000株/hm2),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品种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研究了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条件下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集雨种植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先增加后降低,但茎粗和棒三叶叶面积逐渐降低,LAI逐渐增加,且LAI在品种或密度的单一作用下及在二者交互作用下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构成因素(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逐渐降低,但产量却逐渐增加。在各密度水平下,3个品种以中晚熟品种沈禾201平均产量(13 781.89kg/hm2)最高,水分利用效率[28.73kg/(mm.hm2)]最大。要想充分发挥该区微集雨种植技术的增产潜力,建议选用中晚熟株型紧凑品种进行合理密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垄膜沟种 品种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