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膜免疫反应与呼吸道过敏性疾病 被引量:7
1
作者 俞善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黏膜免疫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免疫学新理论之一,促使人们对黏膜免疫有了新认识。黏膜免疫系统是由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组成。黏膜上皮细胞持续不断地接触外环境中微生物及过敏原等刺激物,发挥着黏膜免疫屏障保护性防御功能,作为机... 黏膜免疫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免疫学新理论之一,促使人们对黏膜免疫有了新认识。黏膜免疫系统是由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组成。黏膜上皮细胞持续不断地接触外环境中微生物及过敏原等刺激物,发挥着黏膜免疫屏障保护性防御功能,作为机体对抗外来刺激物的第一道防线,以保障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免疫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黏膜上皮细胞
下载PDF
黏膜上皮细胞:病毒侵染与机体免疫的初始交汇处 被引量:3
2
作者 鄢慧民 《生命科学》 CSCD 2016年第2期248-257,共10页
黏膜上皮细胞构成了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在内的一个广阔的黏膜界面。黏膜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共同组成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黏膜免疫防御系统。黏膜上皮细胞通常是病毒感染的初始靶细胞。大多数DNA和... 黏膜上皮细胞构成了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在内的一个广阔的黏膜界面。黏膜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共同组成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黏膜免疫防御系统。黏膜上皮细胞通常是病毒感染的初始靶细胞。大多数DNA和RNA病毒都能直接感染黏膜上皮细胞。黏膜上皮细胞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可通过各种模式识别受体感应病毒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从而识别病毒,并启动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近10年来,巨噬细胞炎症小体和caspase-1信号通路激活及其相应的抗感染效应成为固有免疫研究一个热点。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被巨噬细胞识别,启动形成不同类型的炎症小体,激活caspase-1信号通路,诱导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18产生,造成细胞焦亡。对巨噬细胞炎症小体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固有免疫的理解,促进了免疫识别、免疫信号转导、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免疫病理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与固有免疫细胞一样,黏膜上皮细胞具有自身特征性的模式识别受体表达和分布。黏膜上皮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毒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并激活NF-κB信号通路,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型和III型干扰素,实现快速的炎性应答和发挥抗病毒作用。黏膜上皮细胞的这种快速应答释放出的各类细胞因子共同招募、激活和协调固有免疫细胞发挥固有免疫应答,并进一步调节、诱导特异性免疫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应答。可见,黏膜上皮细胞是病毒侵染与机体免疫的一个最初的重要交汇处。在这个初始交汇处,黏膜上皮细胞不仅对局部黏膜免疫应答起作用,而且对系统免疫应答起着决定性调节作用。然而,黏膜上皮细胞对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以及相关炎症通路的激活尚处于启蒙时期。黏膜上皮细胞与炎症小体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新发现的III型干扰素及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上皮细胞 病毒感染 模式识别受体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固有免疫应答 干扰素 黏膜免疫应答 Ig A抗体 抗病毒机制
原文传递
不同黏膜上皮细胞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转录水平的荧光定量RT—PCR比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彤 邱趁丽 +3 位作者 赵辉 刘强 邵一鸣 杨贵波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定量比较分析不同黏膜上皮细胞中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的转录水平。方法体外转录制备MIP-3α RNA标准品,人工合成MIP-3α mRNA序列特异的引物及TaqMan探针。利用TaqMan EZ RT-PCR试剂盒的反应体系和ABI实时荧光定量PC... 目的定量比较分析不同黏膜上皮细胞中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的转录水平。方法体外转录制备MIP-3α RNA标准品,人工合成MIP-3α mRNA序列特异的引物及TaqMan探针。利用TaqMan EZ RT-PCR试剂盒的反应体系和ABI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通过对RT—PCR产物测序、使用标准品和质控品进行多次独立测试等评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可重复性。随后对不同黏膜上皮细胞系Caco-2、T-84、HeLa和淋巴细胞系PM1中MIP-3α mRNA水平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建立了可用于MIP-3α mRNA水平定量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扩增片段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完全一致)、灵敏度高(25斗l反应体系中有5个拷贝就可以检出)、检测样品浓度范围广(10^3~10^10拷贝/m1)。对Caco-2、T-84、HeLa和PM1细胞中MIP-3αmRNA水平的定量分析表明,肠黏膜上皮细胞Caco-2和T-84的MIP-3α mRNA水平比HeLa和PM1细胞高。结论黏膜上皮细胞能表达丰富的MIP-3α,不同黏膜上皮细胞MIP-3α的表达水平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定量比较
原文传递
表达HIV单链抗体的重组乳酸杆菌的构建及表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安明晖 田文 +1 位作者 韩晓旭 尚红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共8页
近年来,基于抗体药物的被动免疫策略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预防和治疗中获得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定期补充抗体,才能维持体内长期有效的药物浓度,如何延长抗体药物的作用时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乳酸杆菌的食品安全性和黏膜定植稳定... 近年来,基于抗体药物的被动免疫策略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预防和治疗中获得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定期补充抗体,才能维持体内长期有效的药物浓度,如何延长抗体药物的作用时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乳酸杆菌的食品安全性和黏膜定植稳定性,把HIV单链抗体连接到具有宿主同源启动子和信号肽的乳酸杆菌表达质粒pldhl0373中,电转化乳酸杆菌WCFS1感受态细胞,通过红霉素筛选出阳性单菌落,发酵培养后菌液经Western blot检测证明了单链抗体得到表达,并具有抗病毒能力。与野生型WCFS1菌株相比,重组菌体外生长能力未发生改变,发酵24h后菌液的CFU均可达到109/ml;单链抗体基因的插入不会明显改变重组菌黏膜细胞定植能力,每平方厘米单层上皮细胞可稳定定植105CFU的菌落。以宿主黏膜共生菌为媒介,在黏膜细胞表面实现抗病毒蛋白的长期稳定表达为预防HIV黏膜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单链抗体 植物乳酸杆菌 启动子 信号肽 黏膜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人免疫缺陷病毒对不同黏膜上皮细胞系的感染能力的研究
5
作者 李悦 赵辉 +5 位作者 杜军 全宇 邢辉 陈启民 邵一鸣 杨贵波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77-581,共5页
目的研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对不同黏膜上皮细胞系的感染能力。方法用实验室株HIV-1 SF33和2株原代HIV-1(02010561,02010141)分别感染Caco-2、T-84和HeLa3株黏膜上皮细胞和MT-4细胞。接种病毒后间隔3~4d采集培养上清检测P24并... 目的研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对不同黏膜上皮细胞系的感染能力。方法用实验室株HIV-1 SF33和2株原代HIV-1(02010561,02010141)分别感染Caco-2、T-84和HeLa3株黏膜上皮细胞和MT-4细胞。接种病毒后间隔3~4d采集培养上清检测P24并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病毒载量;采集细胞提取DNA并用PCR法检测感染细胞中病毒DNA和整合入细胞基因组内的病毒DNA。结果所用3株病毒都可以产毒性地感染阳性对照细胞MT-4,对整合病毒DNA的PCR检测发现它们均能够整合到MT-4细胞基因组内;实验室适应株HIV-1 SF33虽然能够感染所有3株上皮细胞,但它不能整合入Caco-2细胞的基因组中;虽然2株原代分离病毒均能感染T-84细胞,但只有HIV-1 02020141能够整合入T-84细胞的基因组中,原代分离病毒HIV-1 02010561能够感染HeLa细胞,但不能整合到其基因组中。结论虽然HIV-1的实验室毒株和原代分离毒株都可能感染黏膜上皮细胞,但它们在黏膜上皮细胞中建立稳定产毒性感染(感染并产生病毒)的能力因细胞和毒株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 黏膜上皮细胞 感染 整合
原文传递
黄芪甲苷对脂多糖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赵彩萍 刘翠玲 +3 位作者 梁爽 李欣蓉 柳雪蕾 朱美玲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8-923,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抗炎作用及有关机制。方法采用LPS不同浓度(0.25、0.5、1、1.5、2μg·mL-1)及时间(15、30、45、60、120 min)诱导GES-1细胞炎症反应,筛选LPS诱导的合适浓度、时间。将G...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抗炎作用及有关机制。方法采用LPS不同浓度(0.25、0.5、1、1.5、2μg·mL-1)及时间(15、30、45、60、120 min)诱导GES-1细胞炎症反应,筛选LPS诱导的合适浓度、时间。将GES-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黄芪甲苷0.1、1、10μg·mL-1浓度组;黄芪甲苷预处理2 h后,以筛选出的LPS浓度、时间诱导GES-1细胞。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采用RT-qPCR法检测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环氧合酶2(COX-2)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Jnk/SAPK、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选择0.25μg·mL-1及30 min作为LPS诱导GES-1细胞炎症模型的浓度及时间。黄芪甲苷浓度≤100μg·mL-1时对GES-1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的炎症因子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iNOS、COX-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P38、p-Jnk、p-Erk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01)。与模型组比较,0.1、1、10μg·mL-1不同浓度黄芪甲苷组的细胞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iNOS及COX-2(10μg·mL-1浓度组)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p-P38(1、10μg·mL-1浓度组)及p-Jnk(0.1、10μg·mL-1浓度组)、p-Erk(0.1、10μg·mL-1浓度组)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P<0.01,P<0.001)。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来抑制LPS诱导的GES-1细胞炎症相关因子产生,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 抗炎作用 MAPK信号通路 白细胞介素6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环氧合酶2
原文传递
健脾化瘀解毒方在体内外抑制胃癌前病变细胞早期迁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思怡 杨鹏辉 +5 位作者 田雯 周恒立 李秋月 赵自明 王奇 潘华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23-2628,共6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JPHYJD)在体内外抑制胃癌前病变细胞早期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内外分别构建胃癌前病变小鼠模型、细胞模型,使用JPHYJD干预后,观察小鼠胃黏膜组织结构变化及细胞存活情况、检测癌症标志物及细胞迁移相关蛋...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JPHYJD)在体内外抑制胃癌前病变细胞早期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内外分别构建胃癌前病变小鼠模型、细胞模型,使用JPHYJD干预后,观察小鼠胃黏膜组织结构变化及细胞存活情况、检测癌症标志物及细胞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MNNG 150μg/mL),JPHYJD低剂量组(MNNG+JPHYJD 3.75g·kg^(-1)·d^(-1)),JPHYJD高剂量组(MNNG+JPHYJD 15g·kg^(-1)·d^(-1))和阳性药组(MNNG+VitB121mg·kg^(-1)·d^(-1)),每组10只。细胞分组为空白组、模型组(MNNG 5μmol/L)、JPHYJD低剂量组(MNNG 5μmol/L+JPHYJD 1.25μg/mL)、JPHYJD中剂量组(MNNG 5μmol/L+JPHYJD 2.5μg/mL)、JPHYJD高剂量组(MNNG 5μmol/L+JPHYJD 5μg/mL)、阳性药组(MNNG 5μmol/L+VitB121μg/mL)。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胃黏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异型增生明显,胃黏膜上皮组织癌症标志物Ki67、p53表达增加,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体内外模型均出现EMT及相关蛋白表达,MNNG可在体内外诱导出现EMT现象;与模型组比较,JPHYJD干预组胃黏膜组织结构重塑、异型增生减少、炎性浸润减少、癌症标记物Ki67及p53表达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且相应蛋白表达减少,提示EMT环节被阻断。结论:JPHYJD可能在一定程度阻断EMT环节进而抑制细胞迁移,同时可能通过PARP/Snail抑制其级联反应,从而发挥抗胃癌前病变炎症效应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迁移 胃癌前病变 健脾化瘀解毒方 胃黏膜上皮细胞 体内外 异型增生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胃痞消体外抑制胃癌前病变细胞和胃癌SGC790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思怡 赵自明 +4 位作者 潘华峰 刘永强 王奇 郑嘉怡 樊湘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474-3479,共6页
目的:探讨胃痞消(WPX)抑制胃癌前病变细胞和胃癌细胞SGC7901上皮-间质转化(EMT)机制。方法:取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及胃癌细胞SGC7901,MNNG造模及WPX干预后,检测EMT相关分子标志物及细胞迁移力。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GC7901迁... 目的:探讨胃痞消(WPX)抑制胃癌前病变细胞和胃癌细胞SGC7901上皮-间质转化(EMT)机制。方法:取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及胃癌细胞SGC7901,MNNG造模及WPX干预后,检测EMT相关分子标志物及细胞迁移力。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GC7901迁移速度明显加快(P<0.01);与模型组比较,WPX高、低剂量组细胞迁移速度减慢(P<0.01)。模型组E-cad基因表达下调(P<0.05),SGC7901细胞中WPX高、低剂量组VIMENTIN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MNNG可诱导SGC7901出现EMT现象,WPX可在一定程度上下调EMT相关基因表达而抑制细胞迁移;同时胃黏膜钙黏分子可与其他分子产生协同机制影响病变细胞持续增殖、炎性反应而延缓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 胃癌前病变 胃痞消 胃黏膜上皮细胞 胃癌细胞
原文传递
吴茱萸碱对酒精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有连 张秉丽 +1 位作者 霍成英 朱海宏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观察吴茱萸碱(EVO)对酒精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EVO高剂量组、EVO低剂量组和酪氨酸蛋白激酶2特异性抑制剂(AG490)组。使用药物预处理7天后,除对照组外... 目的观察吴茱萸碱(EVO)对酒精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EVO高剂量组、EVO低剂量组和酪氨酸蛋白激酶2特异性抑制剂(AG490)组。使用药物预处理7天后,除对照组外的大鼠通过灌胃无水乙醇(5 mL/kg)造成酒精性胃溃疡模型。计算各组大鼠胃溃疡面积及胃溃疡抑制率;HE和TUNEL染色检测胃黏膜病变和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黏膜组织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关联X蛋白(Bax)、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磷酸化的JAK2(p-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磷酸化的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溃疡面积和炎症浸润程度增加,血清TNF-α、IL-6含量增加,IL-10含量降低,胃黏膜上皮凋亡细胞数量增加,胃黏膜组织SOD活力和Bcl-2表达降低,MDA含量和Bax表达增加,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EVO可减轻胃溃疡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损伤和炎症浸润,降低血清TNF-α、IL-6含量,增加IL-10含量,减少胃黏膜上皮凋亡细胞数量,增加胃黏膜组织SOD活力和Bcl-2表达,降低MDA含量和Bax表达,抑制JAK2和STAT3磷酸化。结论EVO能够抑制酒精性胃溃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减轻组织损伤,其作用可能与调节JAK2/STAT3通路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酒精性胃溃疡 胃黏膜上皮细胞 JAK2/STAT3信号通路
下载PDF
参白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江东 徐长亮 +1 位作者 沈卫星 程海波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研究参白解毒方(SBJDF)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刺激人正常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FHC),模拟溃疡性结肠炎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倒置显微镜观察参白解毒方对PHC损伤模型细胞形态的影... 目的:研究参白解毒方(SBJDF)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刺激人正常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FHC),模拟溃疡性结肠炎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倒置显微镜观察参白解毒方对PHC损伤模型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DSS对细胞活力的影响,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检测参白解毒方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FHC细胞的周期分布变化,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2、CDK1的表达。结果:DSS能够抑制FHC细胞活力,下调FHC细胞的Cyclin A2、CDK1蛋白表达,将FHC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抑制细胞增殖;参白解毒方给药后能减少DSS细胞毒性,增加FHC细胞的Cyclin A2、CDK1蛋白表达,进而逆转DSS导致的FHC细胞G_(0)/G_(1)期阻滞,增加细胞活力。结论:参白解毒方可能通过维持细胞周期稳态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 癌前病变 参白解毒方 癌毒 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胃复春对幽门螺杆菌诱导GES-1细胞恶性转化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吕兴 吕高虹 叶冠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胃复春改善幽门螺杆菌(Hp)致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恶性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p感染GES-1细胞建立感染模型,随后加入含不同浓度胃复春的血清进行干预。MTT法考察GES-1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观察GES-1细胞的浸润能... 目的:观察胃复春改善幽门螺杆菌(Hp)致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恶性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p感染GES-1细胞建立感染模型,随后加入含不同浓度胃复春的血清进行干预。MTT法考察GES-1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观察GES-1细胞的浸润能力,Western bolting法检测细胞中CDX2、COX-2、GC-C、CagA及KLF4表达水平。结果:胃复春可有效抑制GES-1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同时下调细胞中CDX2、COX-2、GC-C及CagA的表达,上调KLF4的表达。结论:胃复春可通过介导CagA/KLF4信号通路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削弱其增殖与侵袭能力,减少细胞中CDX2、COX-2及GC-C的含量,有效改善GES-1细胞的肠化生进程,从而发挥其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复春 幽门螺杆菌 人胃黏膜上皮细胞 肠化生 CagA/KLF4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Wnt3a/β-catenin通路研究金银花提取物对脱氧胆酸诱导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汉青 庄坤 +2 位作者 唐海灵 陈晓露 李怡君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讨金银花提取物(FL)是否通过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影响脱氧胆酸(DCA)诱导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1、10和100 g/L金银花提取物对DCA诱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增殖的影响。将GES-1细... 目的探讨金银花提取物(FL)是否通过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影响脱氧胆酸(DCA)诱导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1、10和100 g/L金银花提取物对DCA诱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增殖的影响。将GES-1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处理),DCA组(500μmol/L DCA),DCA+FL组(500μmol/L DCA+100 g/L FL),DCA+FL+Wnt3a/β-catenin通路激活剂LiCl组(500μmol/L DCA+100 g/L FL+LiCl)。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GES-1细胞的凋亡和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三叶因子2(TFF2)、绒毛蛋白(VIL1)、CDX2、Wnt3a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1、10和100 g/L金银花提取物降低DCA诱导的GES-1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金银花提取物浓度最明显的100 g/L进行后续研究。与对照组比较,DCA组GES-1细胞的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TFF2、VIL1、CDX2、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CA组比较,DCA+FL组GES-1细胞的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水平提高,并且Bcl-2、TFF2、VIL1、CDX2、Wnt3a和β-catenin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CA+FL组比较,DCA+FL+LiCl组GES-1细胞的凋亡率、Bax蛋白水平减少,Bcl-2、TFF2、VIL1和CDX2的蛋白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银花提取物通过下调Wnt3a/β-catenin通路,促进DCA诱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和抑制肠上皮化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提取物 脱氧胆酸 胃黏膜上皮细胞 凋亡 Wnt3a/β-catenin通路 肠上皮化生
原文传递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魏美荣 李国菊 +2 位作者 张达 颜世果 戚向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为探讨KGF在口腔黏膜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KGF(对照组0 ng·mL-1,实验1组5 ng·mL-1,实验2组25 ng·mL-1,实验3组50 ng·...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为探讨KGF在口腔黏膜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KGF(对照组0 ng·mL-1,实验1组5 ng·mL-1,实验2组25 ng·mL-1,实验3组50 ng·mL-1)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培养12、24、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实时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贴壁明显,且48 h时实验3组细胞核仁明显。2)培养48 h时,4组之间的细胞凋亡率、Bcl-2 mRNA、Bax mRNA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KGF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表达逐渐降低,Bcl-2 mRNA表达逐渐升高(P<0.05)。结论 KGF可通过上调Bcl-2 mRNA和下调Bax mRNA的表达抑制上皮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下载PDF
肠黏膜机械屏障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涛 刘霞 +4 位作者 张驰 曹佳男 刘迈兰 张国山 常小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11期141-144,共4页
肠易激综合征作为胃肠疾患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与肠黏膜屏障、胃肠动力、内脏敏感性、脑-肠-菌轴等密切相关。其中肠黏膜机械屏障作为肠黏膜屏障最基础、最重要的屏障,近年来,对此开展的研究相对较多。肠黏膜机械屏障同肠黏膜化学、肠... 肠易激综合征作为胃肠疾患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与肠黏膜屏障、胃肠动力、内脏敏感性、脑-肠-菌轴等密切相关。其中肠黏膜机械屏障作为肠黏膜屏障最基础、最重要的屏障,近年来,对此开展的研究相对较多。肠黏膜机械屏障同肠黏膜化学、肠黏膜生物、肠黏膜免疫屏障构成肠黏膜屏障,共同抵御内毒素、病原菌等有害物质,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肠黏膜机械屏障由肠黏膜上皮细胞、黏液层、紧密连接结构共同构成,任一环节异常,均会造成黏膜破坏,导致肠易激综合征。本文主要就肠黏膜机械屏障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实验提供思考方向与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黏膜机械屏障 肠黏膜上皮细胞 黏液层 紧密连接结构 腹泻
下载PDF
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杨 施陈燕 +4 位作者 张治军 袁波 董雪林 蔡蔚然 滕磊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08-1212,1230,共6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增殖和分泌蛋白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大鼠骨髓MSCs、正常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以及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并分别培养,细胞培养传代至符合要求时,将骨髓MSCs和AR大...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增殖和分泌蛋白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大鼠骨髓MSCs、正常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以及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并分别培养,细胞培养传代至符合要求时,将骨髓MSCs和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共培养,培养3 d、7 d、14 d时显微镜观察鼻黏膜上皮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鼻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情况[设模型组(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和模型MSCs组(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和骨髓MSCs共培养),以OD值表示],Western blot法检测鼻黏膜上皮细胞黏液分泌标志物黏蛋白5AC(MUC5AC)蛋白表达情况[设正常组(正常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正常MSCs组(正常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和骨髓MSCs共培养)、模型组(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模型MSCs组(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和骨髓MSCs共培养)]。结果骨髓MSCs与AR大鼠的鼻黏膜上皮细胞共培养14 d时,鼻黏膜上皮细胞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旺盛,活性好,细胞形成大的集落群。培养14 d时,模型MSCs组的鼻黏膜上皮细胞增殖OD值为0.97±0.06,模型组为0.81±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正常MSCs组鼻黏膜上皮细胞中MUC5A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MSCs组鼻黏膜上皮细胞中MUC5AC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骨髓MSCs能促进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下调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中MUC5AC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间充质干细胞 鼻黏膜上皮细胞 黏蛋白5AC
下载PDF
胃癌细胞中乳酸脱氢酶A表达变化及其对EMT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妍 陈加华 李小琴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7期20-23,共4页
目的 观察胃癌细胞中乳酸脱氢酶A(LDH-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沉默LDH-A表达对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胃癌细胞株OCUM-1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RGM-1,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中LDH-A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 目的 观察胃癌细胞中乳酸脱氢酶A(LDH-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沉默LDH-A表达对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胃癌细胞株OCUM-1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RGM-1,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中LDH-A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LDH-A蛋白表达情况。将OCUM-1细胞随机分为3组,LDH-AsiRNA组采用Lipfoctamine2000脂质体转染试剂对细胞转染LDH-A siRNA序列,转染对照组转染siRNA无义对照序列,空白对照组只加入培养基。转染48h后收集各组细胞,显微镜下观察胃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上皮细胞特征蛋白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和间质细胞特征蛋白神经性钙黏蛋白(N-cadher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β-连环蛋白(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OCUM-1细胞中LDH-A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RGM-1细胞(P均<0.05)。LDH-AsiRNA组LDH-AmRNA及蛋白表达低于转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显微镜下可见LDH-A siRNA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黏附性增加,表现为上皮细胞特性。LDH-AsiRNA组E-cadherin、Cytokerati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转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N-cadherin、Snail、β-caten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转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结论 胃癌细胞中LDH-A表达升高;沉默LDH-A表达可上调胃癌细胞上皮细胞特征蛋白表达、下调间质细胞特征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的EMT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 胃黏膜上皮细胞 乳酸脱氢酶A 波形蛋白 上皮性钙黏蛋白 细胞角蛋白 神经性钙黏蛋白 锌指转录因子 β-连环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人工合成的亚硝基化合物MNNG致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霞 叶景鸿 许尤琪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46-49,共4页
目的建立人工合成的亚硝基化合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暴露致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恶性转化的模型,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取GES-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MNNG诱导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MNNG诱导组在培养基中加... 目的建立人工合成的亚硝基化合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暴露致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恶性转化的模型,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取GES-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MNNG诱导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MNNG诱导组在培养基中加入2μmol/L的MNNG,溶剂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DMSO。常规培养4周。于实验第5周行病理染色观察三组细胞形态,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表达,qPCR法检测LC3Ⅱ、Beclin1 mRNA表达,裸鼠成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成瘤能力。结果MNNG诱导组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部分细胞呈团块状生长,部分细胞呈梭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NNG诱导组细胞克隆形成数目明显增多,细胞迁移速度增高(P均<0.05),LC3Ⅱ、Beclin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裸鼠成瘤能力增加。结论成功建立MNNG致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其机制可能与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胃黏膜上皮细胞 亚硝基化合物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 细胞恶性转化 细胞自噬 细胞模型
下载PDF
黄芩苷通过抑制核因子-κB表达减轻胆管不全梗阻大鼠肠黏膜损伤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希杰 冯文玉 +3 位作者 耿磊 刘腾 郑步峰 傅廷亮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4-517,共4页
【摘要】目的用黄芩苷干预观察胆管不全梗阻(PCBDL)大鼠肠黏膜损伤程度,通过检测肠黏膜核因子-κB(NF-κB)、NF-κBmRNA表达,探讨黄芩苷是否通过抑制NF-κB、NF-κBmRNA表达减轻胆管不全梗阻大鼠小肠黏膜损伤。方法随机数字表法... 【摘要】目的用黄芩苷干预观察胆管不全梗阻(PCBDL)大鼠肠黏膜损伤程度,通过检测肠黏膜核因子-κB(NF-κB)、NF-κBmRNA表达,探讨黄芩苷是否通过抑制NF-κB、NF-κBmRNA表达减轻胆管不全梗阻大鼠小肠黏膜损伤。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CBDL组、PCBDL+黄芩苷处理1组(PCBDLl组)和PCBDL+黄芩苷处理2组(PCBDL:组),每组10只。PCBDL、PCBDLl、PCBDL2组大鼠于近肝门处游离并不全结扎胆总管。PCBDL.组和PCBDL:组术后1d开始给予黄芩苷[80mg/(kg·d)]灌胃,其余组相同时间给予9g/L盐水1.5mL灌胃。观察大鼠回肠黏膜损伤并进行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肠黏膜NF-κB的表达,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F-κBmRNA的表达。结果1.与PCBDL组大鼠回肠黏膜损伤分级评分(3.2±0.5)比较,PCBDL,组(1.9±0.2)和PCBDL:组(1.5±0.3)大鼠回肠黏膜损伤分级评分明显降低(F=21.120,P〈0.01);2.PCBDL组(0.155±0.012)回肠黏膜NF-κB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0.066±0.006)、PCBDL1组(0.107±0.011)和PCBDL2组(0.098±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8,P〈0.01);3.与假手术组、PCBDL,组和PCBDL2组比较,PCBDL组NF-κBmRNA表达的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黄芩苷通过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NF-κB蛋白、NF-κBmRNA的表达,减轻大鼠胆管不全梗阻导致的肠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不全梗阻 黄芩苷 肠黏膜上皮细胞 核因子-ΚB 核因子-ΚB mRNA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调控p38 MAPK/NF-κB通路减轻脂多糖诱导鼻黏膜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英松 熊国锋 林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5期105-109,119,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s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鼻黏膜上皮细胞(nasal mucosal epithelial cell,NMEC)炎症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人NMEC细胞株分为对照组、LPS组、Asp组、Anisomycin组...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s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鼻黏膜上皮细胞(nasal mucosal epithelial cell,NMEC)炎症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人NMEC细胞株分为对照组、LPS组、Asp组、Anisomycin组和Asp+Anisomycin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法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磷酸化核因子κB(phosphorylated nuclear factor kappa B,p-NF-κB)阳性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黏附因子(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黏蛋白2(mucin 2,MUC2)、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p-NF-κB蛋白表达。结果LPS处理的NMEC细胞增殖降低、炎症因子分泌增加、凋亡率升高、p38 MAPK/NF-κB通路磷酸化途径激活(P<0.05)。Asp可阻断p38 MAPK/NF-κB途径,缓解NMEC炎症损伤及凋亡(P<0.05)。Anisomycin可逆转Asp的上述作用(P<0.05)。结论Asp可通过抑制p38 MAPK/NF-κB途径,抑制炎症反应,缓解LPS诱导的NMEC炎症损伤及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鼻黏膜上皮细胞 脂多糖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 炎症损伤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对感染人轮状病毒乳鼠空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振 王晓梅 +3 位作者 汤建桥 高源 王宝香 郑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观察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对感染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乳鼠空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种乳鼠均分为4组:灌服HRV作为感染组;灌服HRV前和后灌服LGG作为预处理组和治疗组;正常对... 目的观察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对感染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乳鼠空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种乳鼠均分为4组:灌服HRV作为感染组;灌服HRV前和后灌服LGG作为预处理组和治疗组;正常对照组灌服细胞培养液。从第4天开始,连续5d观察各组乳鼠的临床症状,每天2次检测乳鼠大便HRV抗原。在实验的第9天随机处死每组中的8只乳鼠,取出空肠段苏木精-伊红染色,利用Image-Pro Plus 5.1图像软件分析各组乳鼠空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乳鼠空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至第9天,对照组乳鼠无腹泻、无死亡。HRV感染组、预处理组、治疗组乳鼠腹泻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0.00%、46.67%,13.33%、0%,26.66%、6.67%。对照组、HRV感染组、预处理组、治疗组乳鼠空肠黏膜隐窝深度分别为(35.2±2.4)、(45.9±3.6)、(35.8±5.6)和(38.9±2.9)μm,HRV感染组明显高于其它3组(均P<0.01)。病理检测发现HRV感染组乳鼠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出现广泛的空泡样变性,而预处理组和治疗组乳鼠空肠黏膜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的情况均有减少。预处理组与治疗组相比,前者对乳鼠空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效果更好。结论 LGG对感染HRV的乳鼠空肠黏膜上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感染前灌服LGG的保护效果好于感染后灌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轮状病毒 鼠李糖乳杆菌 乳鼠 空肠黏膜上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