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不同地形白纹伊蚊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遗传多样性
1
作者 潘晓 臧传慧 +2 位作者 张也 公茂庆 刘宏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1-935,共5页
目的研究海南省平原、丘陵、山地地区白纹伊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海南省不同地形区白纹伊蚊种群遗传结构。方法于海南省三亚和海口的平原地区,儋州和屯昌的丘陵,白沙的山区采集白纹伊蚊,单只蚊子提取DNA,储存于-80℃冰箱中备用,用聚合酶... 目的研究海南省平原、丘陵、山地地区白纹伊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海南省不同地形区白纹伊蚊种群遗传结构。方法于海南省三亚和海口的平原地区,儋州和屯昌的丘陵,白沙的山区采集白纹伊蚊,单只蚊子提取DNA,储存于-80℃冰箱中备用,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gene,mtDNA-COⅠ)并测序,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上进行比对,DnaSP v6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PopART 1.7绘制单倍型网络图,Arlequin 3.5计算分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值,分析种群间的差异。结果5个地区白纹伊蚊种群mtDNA-COⅠ测序共获得414条序列,长度均为663 bp,全部序列有5个突变位点,G+C含量为32.86%,A+T含量为67.14%,符合线粒体DNA的特征,与其他种群相比,平原地区的三亚和丘陵地区的儋州、屯昌种群核苷酸多样性较高,平均核苷酸差异数较高,单倍型分析共获得6个单倍型,单倍型H02为优势单倍型,三亚和屯昌种群单倍型数量最多,平原地区海口和三亚种群有独享的单倍型,丘陵和山地白纹伊蚊种群单倍型数量较少,中性结果和错配分布图显示所有地区白纹伊蚊种群近期均有种群扩张。AMOVA值显示种群间差异大于种群内差异。结论mtDNA-COⅠ基因可以作为研究白纹伊蚊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志,平原地区的三亚种群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丘陵地区的2个种群遗传多样性也较高,但单倍型数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三亚和丘陵地区的儋州种群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mtdna-co基因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中国秆野螟属昆虫线粒体COⅠ基因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鳞翅目:草螟科) 被引量:6
2
作者 杨瑞生 王振营 +2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姜义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80,共8页
以mtDNA-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中国分布秆野螟属(Ostrinia)8种螟虫的分子系统学和系统进化。结果表明:秆野螟属昆虫COⅠ基因全长1 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COⅠ基因全部核苷酸位点中多态性位点占6.08%,氨基酸突变率为3.11%。碱... 以mtDNA-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中国分布秆野螟属(Ostrinia)8种螟虫的分子系统学和系统进化。结果表明:秆野螟属昆虫COⅠ基因全长1 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COⅠ基因全部核苷酸位点中多态性位点占6.08%,氨基酸突变率为3.11%。碱基转换数(Ts)明显高于颠换数(Tv)。总体上,秆野螟属COⅠ基因序列相似度较高,种内差异明显小于种间差异,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遗传距离在0.000 6~0.005 2之间,种间遗传距离为0.007 1~0.050 5。分别采用UPGMA法、NJ法和MP法构建秆野螟属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物种间进化关系基本一致:8种螟虫明显分为2个大群,即虎杖螟(O.latipennis(Warren))与其他种亲缘关系最远,单独形成一个大群,亚洲玉米螟(O.furnacalis(Guenée))等7个物种聚在一起形成另外一个大群。在第2大群中,刺菜螟(O.zealis(Guenée))与其他种类亲缘关系最远,单独形成一支,为一亚群,而亚洲玉米螟等6个种聚在一起形成一大丛,为另一亚群。在第2亚群中,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首先聚在一起形成一亚亚群;而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über))等5个种聚在一起形成另外一亚亚群,其中麻螟(O.narynensis(Mutuura&Munroe))与酒花螟(O.kurentzovi(Mutuura&Munroe))亲缘关系最近聚在一起,二者与欧洲玉米螟、苍耳螟(O.orientalis(Mutuura&Munroe))、豆秆野螟(O.scapulalis(Walker))聚在一起。这些分子系统进化关系与形态学结果基本一致,是对传统形态系统学研究的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秆野螟属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基因 分子系统学 分子系统树
下载PDF
山东省济南市和济宁市白纹伊蚊线粒体mtDNA-COⅠ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3
作者 刘鲁宏 李黎明 刘烁 《中国热带医学》 2023年第12期1289-1293,共5页
目的分析山东省济南市和济宁市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一个亚基I基因(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mtDNA-COⅠ),揭示白纹伊蚊不同亚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探讨白纹伊蚊遗传多样性... 目的分析山东省济南市和济宁市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一个亚基I基因(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mtDNA-COⅠ),揭示白纹伊蚊不同亚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探讨白纹伊蚊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从济南市历城区和济宁市任城区采集白纹伊蚊样本,利用PCR技术扩增白纹伊蚊种群的mtDNA-COⅠ基因序列,结果通过NCBI的BLAST比对工具进行比对,运用BioEdit 7.0、DnaSP v6和PopART 1.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白纹伊蚊遗传多样性参数并绘制单倍型网络图。结果对山东省济南市和济宁市的白纹伊蚊mtDNA-COⅠ基因进行了基因测序,分别获得了86条和84条基因片段。与BLAST比对结果显示,全部序列存在5个突变位点,核苷酸多样性(nucleotide diversity,Pi)为0.00097,G+C含量为33.4%,表现出线粒体DNA特性。与济宁市相比,济南市的白纹伊蚊种群在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上均较高,核苷酸差异也更大,但这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济南市和济宁市的白纹伊蚊种群各自拥有6种单倍型,其中3种是共同存在的,而另外3种仅在济南市的种群中发现。种群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济南与济宁两地的白纹伊蚊种群的群体间核苷酸差异很小。结论mtDNA-COⅠ基因可用于物种鉴定以及研究白纹伊蚊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志,为更有效的分类和防控策略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遗传多样性 种群结构 mtdna-co基因
原文传递
桔小实蝇幼体及成虫残体DNA条形码识别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慎思 张桂芬 +3 位作者 武强 张爱兵 王进军 万方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6-343,共8页
实蝇类害虫多为国内外检疫对象,其鉴定识别方法主要依据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而传统的形态学识别法对口岸经常截获的幼体及残缺的虫体,则无能为力。本研究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幼体(卵、幼虫、蛹)以及成虫残体(足、翅、头部... 实蝇类害虫多为国内外检疫对象,其鉴定识别方法主要依据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而传统的形态学识别法对口岸经常截获的幼体及残缺的虫体,则无能为力。本研究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幼体(卵、幼虫、蛹)以及成虫残体(足、翅、头部、胸部、腹部)为对象,利用DNA条形码技术,构建实蝇类害虫快速鉴定技术体系,并以其他4种常见实蝇(包括番石榴实蝇B.correcta、瓜实蝇B.cucurbitae、南亚果实蝇B.tau、柑桔大实蝇B.minax)为对象对该技术体系进行应用验证。结果显示,桔小实蝇幼体以及成虫残体的碱基序列与数据库中靶标种COⅠ基因碱基序列的一致性为99.51%~99.84%,其他4种实蝇相应序列与数据库中靶标种COⅠ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100%,100%,99.81%~99.83%和100%;以邻接法(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靶标种实蝇均与数据库中对应种实蝇聚为一支,且置信度均为100%。以K2-P模型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得出,5种实蝇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597~0.2363,平均为0.1693;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0.0041,平均为0.0019。这些结果表明,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识别技术完全可用于口岸截获的实蝇类害虫幼体及残体的准确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DNA条形码 实蝇类 幼体 成虫残体 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 种类识别
下载PDF
基于mtDNA CO Ⅰ和mtDNA CO Ⅱ分子标记的贵州省茶棍蓟马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罗林丽 孟泽洪 +4 位作者 李帅 赵兴丽 周罗娜 贺圣凌 周玉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84-1692,共9页
【目的】研究贵州省茶棍蓟马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为掌握贵州省茶棍蓟马的遗传动态和扩散规律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11个不同地理区域的茶棍蓟马种群mtDNA CO Ⅰ和mtDNA CO Ⅱ基因序列为靶标,利用MEGA 6.... 【目的】研究贵州省茶棍蓟马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为掌握贵州省茶棍蓟马的遗传动态和扩散规律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11个不同地理区域的茶棍蓟马种群mtDNA CO Ⅰ和mtDNA CO Ⅱ基因序列为靶标,利用MEGA 6.0、DnaSP 5.10、Arlequin 3.5.2.2和Network 2.0等软件对种群遗传分化、基因流水平、分子变异及种群遗传多样性等进行分析。【结果】基于mtDNA CO Ⅰ和mtDNA CO Ⅱ基因分析时,分别检测到11种和9种单倍型,各地理种群的单倍型多样度(Hd)较高,分别为0.609和0.633;总体遗传固定指数(FST)分别为0.11902和0.09052,基因流(Nm)分别为2.00和2.51,表明贵州省茶棍蓟马各地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水平较高,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mtDNA CO Ⅰ和mtDNA CO Ⅱ基因序列的单倍型网状树分析均无明显分支;种群间的分子变异(AMOVA)分析结果表明,茶棍蓟马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总群体的中性检验Fu’s Fs不显著(P>0.05),且错配分布曲线呈现多峰,说明贵州省茶棍蓟马种群在较近的历史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未经历明显的种群扩张,或处于临界状态。【结论】贵州省茶棍蓟马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虽然尚未形成明显的种群扩张,但可能已处于临界状态,应积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力争将茶棍蓟马种群数量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以保证贵州省茶产业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棍蓟马 mtdna co基因 mtdna coⅡ基因 地理种群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辽宁沿海细纹子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玉龙 刘修泽 +3 位作者 李轶平 王爱勇 王小林 董婧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细纹子鱼(Liparis tanakae)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朝鲜半岛、日本和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已成为黄渤海渔业资源的优势种类之一,并在黄渤海生态系统中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生态优势种的种群状况及遗传... 细纹子鱼(Liparis tanakae)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朝鲜半岛、日本和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已成为黄渤海渔业资源的优势种类之一,并在黄渤海生态系统中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生态优势种的种群状况及遗传背景进行了解。根据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对辽宁沿海不同体色花纹的细纹子鱼辽东湾群体(n=20)和黄海北部群体(n=34)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度为623 bp的COⅠ基因片段,其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3%,32.4%,26.9%,18.4%。在2个群体54 ind个体中共检测得到8个单倍型,其单倍型间遗传差异为0.2%~0.6%。两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态性指数分别在0.56±0.06和0.70±0.05、0.001 0±0.000 9和0.001 7±0.001 3之间。分子方差分析显示两群体间无遗传分化。核苷酸不配对分析表明,细纹子鱼群体在50 000~116 000年前经历了群体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纹子鱼 线粒体co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苏州市入侵福寿螺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7
作者 钱子衿 林友福 +6 位作者 杨雨婷 陈书涵 胡亚萍 周旭 李宏 丁晖 陈炼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9-938,共10页
福寿螺属(Pomacea)中的小管福寿螺(P.canaliculata)和斑点福寿螺(P.maculata)形态相似,入侵能力很强,严重危害水稻和其他水生植物。本研究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和核基因EF1α序列,应用软件DnaSP 5.0、Arlequin 3.1.1... 福寿螺属(Pomacea)中的小管福寿螺(P.canaliculata)和斑点福寿螺(P.maculata)形态相似,入侵能力很强,严重危害水稻和其他水生植物。本研究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和核基因EF1α序列,应用软件DnaSP 5.0、Arlequin 3.1.1、MEGA 7.0和PhyloSuite进行遗传参数统计、构建贝叶斯系统发育树,分析了来自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吴中区、昆山周市镇、千灯镇和玉山镇共5个采样地的40只福寿螺(Pomacea spp.)的种类及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获得40条长度为605 bp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经序列比对后发现有74个变异位点、4种单倍型。小管福寿螺有34只,分属3种单倍型(PcaH1~PcaH3),小管福寿螺的单倍型多样性(h)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399和0.017。斑点福寿螺有6只,仅有1种单倍型(PmaH1)。苏州地区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遗传多样性均较低。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的小管福寿螺可能与阿根廷的小管福寿螺亲缘关系较近,而苏州市的斑点福寿螺可能与巴西的斑点福寿螺亲缘关系较近。此外,昆山市周市镇是新发现的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同域分布地区。苏州、昆山的9个福寿螺样本共获得430 bp的核基因EF1α序列28条,发现有40个变异位点和9种单倍型(EFHAP1~EFHAP9),其中,小管福寿螺有8种单倍型(EFHAP1~EFHAP5和EFHAP7~EFHAP9),斑点福寿螺有2种单倍型(EFHAP5和EFHAP6)。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和核基因EF1α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存在遗传信息混杂的现象,提示两种螺存在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线粒体co基因 EF1α基因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基于种特异性标记鉴定不同虫态草地贪夜蛾的技术研究
8
作者 李清文 张静 +2 位作者 粟智平 战一迪 刘勇 《应用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07-1313,共7页
【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卵、低龄幼虫、蛹甚至成虫和其他鳞翅目害虫混合发生时,常难以准确识别;植保监测站以及海关等获取的可能包括草地贪夜蛾等大量昆虫残片的混合样品,也需要快速准确的物种鉴定。本文构建了基于... 【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卵、低龄幼虫、蛹甚至成虫和其他鳞翅目害虫混合发生时,常难以准确识别;植保监测站以及海关等获取的可能包括草地贪夜蛾等大量昆虫残片的混合样品,也需要快速准确的物种鉴定。本文构建了基于种特异性标记的草地贪夜蛾的快速准确鉴定方法。【方法】利用线粒体DNA COⅠ基因通用引物LCO1490/HCO2198扩增11种供试鳞翅目昆虫的COⅠ序列,然后根据草地贪夜蛾的保守序列片段设计6对PCR特异性引物、1对qPCR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提取供试昆虫的DNA,并以此为模板对引物进行种特异性检测。【结果】PCR引物SF_F3/SF_R3和qPCR引物60F/154R可特异性扩增不同虫态(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草地贪夜蛾基因组模板;灵敏度检测表明,PCR和qPCR引物对草地贪夜蛾DNA模板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1ng/μL和10pg/μ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种特异性标记的物种快速鉴定方法,提高了不同虫态的草地贪夜蛾的鉴定效率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线粒体DNA co基因 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中国齿小蠹属昆虫的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正 马晓乾 +7 位作者 周勤政 郑桂恒 夏吾加 张艳明 王成立 晋鹏非 吕全 张星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9-91,共13页
【目的】齿小蠹属(Ips)(鞘翅目:小蠹亚科)昆虫是重要的针叶树蛀干害虫,在北半球广泛分布。本文在全国范围内调查的基础上,对采集到的齿小蠹成虫进行了种类鉴定,旨在厘清我国齿小蠹属的种类,并提供DNA分子数据。【方法】对我国东北、西... 【目的】齿小蠹属(Ips)(鞘翅目:小蠹亚科)昆虫是重要的针叶树蛀干害虫,在北半球广泛分布。本文在全国范围内调查的基础上,对采集到的齿小蠹成虫进行了种类鉴定,旨在厘清我国齿小蠹属的种类,并提供DNA分子数据。【方法】对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9省(自治区)39个地点的针叶林中采集到的12062头齿小蠹成虫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在初步鉴定到种的基础上,选取52个齿小蠹代表性样本进行mtDNA COⅠ基因测序和序列比对,并基于最大似然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将本研究代表性样本与齿小蠹属内所有已知物种进行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结果】依据形态学特征共鉴定出10种齿小蠹。基于序列比对的分子鉴定进一步验证了形态学鉴定结果,分别为中华齿小蠹(Ips chinensis)、重齿小蠹(I.duplicatus)、天山重齿小蠹(I.hauseri)、光臀八齿小蠹(I.nitidus)、东喜马拉雅云杉齿小蠹(I.schmutzenhoferi)、十二齿小蠹(I.sexdentatus)、香格里拉齿小蠹(I.shangrila)、西藏重齿小蠹(I.stebbingi)、落叶松八齿小蠹(I.subelongatus)和云杉八齿小蠹(I.typographus)。在包含世界范围内所有已知37种齿小蠹的系统发育分析中,本研究的样本与同种参考样本聚在了同一分支,进一步支持了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的结果。同时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表明:重齿小蠹与天山重齿小蠹为姊妹种;中华齿小蠹样本与该种已知的北方种群和南方种群有明显的遗传分化,独立为种内的第3个亚支;云杉八齿小蠹的新疆样本、东北-远东样本和欧洲样本分化为各自独立的3个亚支;我国东喜马拉雅云杉齿小蠹的样本与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的样本分化为2个亚支;重齿小蠹、十二齿小蠹样本也与其各自对应的欧洲样本分化为2个亚支;新疆和东北的落叶松八齿小蠹样本没有表现出遗传分化。【结论】我国齿小蠹种类丰富,分布广泛,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皮小蠹 齿小蠹属 mtdna co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形态特征 针叶林
下载PDF
5种仓储豆象的分子鉴定和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昌燕 李莉 +1 位作者 焦春海 万正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0-124,共5页
本研究以在检疫中经常被截获的5种豆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GenBank中5种豆象mtDNA COⅠ序列的查询,并进行序列比对,共设计了30对引物,通过筛选获得5对能分别鉴定5种豆象的特异引物,并用50、25、10、5、1、0.5、0.1、0.05ng/μL 8个不同浓... 本研究以在检疫中经常被截获的5种豆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GenBank中5种豆象mtDNA COⅠ序列的查询,并进行序列比对,共设计了30对引物,通过筛选获得5对能分别鉴定5种豆象的特异引物,并用50、25、10、5、1、0.5、0.1、0.05ng/μL 8个不同浓度系列的豆象DNA模板来检测灵敏度,结果表明,豌豆象和四纹豆象特异引物对的灵敏度为0.1ng/μL,蚕豆象、菜豆象和绿豆象特异引物对的灵敏度为0.5ng/μL。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地鉴定5种豆象,对于豆象类害虫的检测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象科 mtdna co基因 特异引物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的储粮象甲害虫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11
作者 吴芳 龚殊 严晓平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1年第4期15-20,共6页
米象、玉米象和谷象是粮食与饲料储藏期间容易发生的3种常见象甲类害虫,仅从形态上进行鉴别存在一定的缺陷,建立快速准确鉴定3种常见储粮象甲类害虫的分子方法,可以弥补形态鉴别存在的不足。以3种常见储粮象甲害虫共38个地理来源样本为... 米象、玉米象和谷象是粮食与饲料储藏期间容易发生的3种常见象甲类害虫,仅从形态上进行鉴别存在一定的缺陷,建立快速准确鉴定3种常见储粮象甲类害虫的分子方法,可以弥补形态鉴别存在的不足。以3种常见储粮象甲害虫共38个地理来源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DNA条形码技术,通过对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Ⅰ)基因的特定区段(约426 bp)的测序和比对,以MEGA软件的K2-P双参数模型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以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碱基含量组成符合昆虫线粒体基因碱基组成的基本特征;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007,平均为0.0034;种间遗传距离为0.163~0.207,平均为0.1932。邻接法系统发育树显示,聚类分析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3种储粮象甲各自聚为同一小支,且分支自展值均为100%,置信度高(98%),该段序列能有效区分3种储粮象甲。说明DNA条形码可以作为3种储粮象甲种间鉴别的分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甲类储粮害虫 DNA条形码 线粒体co基因 物种鉴定
下载PDF
新疆地区烟粉虱生物型的区域分布及其携带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测 被引量:23
12
作者 曹骞 李晶 +3 位作者 买热木古丽.克依木 王惠卿 李国志 马德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2-664,共13页
【目的】明确不同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生物型在新疆地区的区域分布及其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情况。【方法】本文利用烟粉虱mtDNA COⅠ基因片段作标记以及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virus,TYLCV)特异性引物... 【目的】明确不同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生物型在新疆地区的区域分布及其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情况。【方法】本文利用烟粉虱mtDNA COⅠ基因片段作标记以及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virus,TYLCV)特异性引物,鉴定新疆不同地区烟粉虱生物型,并检测其携带TYLCV情况。【结果】石河子市、博乐市、岳普湖县、泽普县、叶城县、莎车县、墨玉县、和田市与和田县烟粉虱属于B型烟粉虱,且720bp COⅠ基因序列一致性为100%;阿克苏市、哈密市、鄯善县、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与伊宁市烟粉虱属于Q型烟粉虱,720bp COⅠ基因序列一致性为99.9%~100%;吐鲁番市与库尔勒市兼有B型烟粉虱和Q型烟粉虱。伊宁市、乌鲁木齐市、鄯善县、哈密市、阿克苏市、库尔勒市、莎车县、和田县和墨玉县的烟粉虱样本携带TYLCV,除2011年底已经暴发危害的莎车县外,其他区域均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的高风险区域。【结论】本研究为新疆地区烟粉虱及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生物型 mtdna co基因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新疆
下载PDF
中国近海银鲳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仁协 梁秀何 +1 位作者 庄志猛 柳淑芳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0-488,共9页
对采自黄海、东海和南海的7个银鲳群体的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变异进行分析,研究银鲳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群体历史动态。在所分析的111个个体中检测到16个单倍型。7个群体呈现出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564~0.688) 和低的核苷酸多... 对采自黄海、东海和南海的7个银鲳群体的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变异进行分析,研究银鲳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群体历史动态。在所分析的111个个体中检测到16个单倍型。7个群体呈现出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564~0.688) 和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01~0.003)。单倍型遗传学关系、两两群体间的FST值和分子方差分析均表明中国近海7个银鲳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均表明中国近海银鲳经历了晚更新世的群体扩张事件,扩张时间约为6.0×104~1.04×105 年前。研究结果表明,银鲳的卵和幼体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中国近海的海洋环流以及近期的群体扩张可能是造成中国近海银鲳群体在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上存在较高的遗传同质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 线粒体co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历史动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