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阿尔金构造带红柳沟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27
1
作者 康磊 刘良 +3 位作者 曹玉亭 王超 杨文强 朱小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66-1076,共11页
出露于阿尔金构造带北缘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西段的红柳沟钾长花岗岩,SiO2>69.0%,Al2O3>13.0%,(K2O+Na2O)>7.0%,K2O/Na2O>1,A/CNK介于1.04~1.08之间,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弱过铝质岩石。该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 出露于阿尔金构造带北缘红柳沟-拉配泉混杂岩带西段的红柳沟钾长花岗岩,SiO2>69.0%,Al2O3>13.0%,(K2O+Na2O)>7.0%,K2O/Na2O>1,A/CNK介于1.04~1.08之间,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弱过铝质岩石。该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Sr、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REE偏低(128.47×10-6~150.67×10-6),Eu负异常中等(δEu=0.59~0.67),LREE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其Nb/Ta、Zr/Hf比值接近上地壳,锆石具有负的εHf(t)值(-7.13~-5.12),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1786~1912Ma,反映其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源岩判别图解和Al2O3/TiO2<100指示其为中上地壳变质砂屑质沉积岩部分熔融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00.3Ma±1.2Ma,结合锆石CL图像具有岩浆环带特征和Th/U>0.4,推断该年龄为花岗岩的形成年龄。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岩石形成于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的陆缘火山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阿尔金构造带 钾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LA-ICP-MSU-PB定年 HF同位素
下载PDF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块东南缘钾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测年 被引量:16
2
作者 校培喜 黄玉华 +1 位作者 王育习 王兴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5-729,共5页
库鲁克塔格地块东南缘分布有一系列花岗岩体(群)。详细的野外填图工作发现其主体由钾长花岗岩组成,并含有闪长岩包体。较为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其为次铝质岩石、钙碱性系列,属I型花岗岩,构造环境类似于岩浆弧花岗岩。单颗粒锆石... 库鲁克塔格地块东南缘分布有一系列花岗岩体(群)。详细的野外填图工作发现其主体由钾长花岗岩组成,并含有闪长岩包体。较为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其为次铝质岩石、钙碱性系列,属I型花岗岩,构造环境类似于岩浆弧花岗岩。单颗粒锆石U-Pb离子探针质谱测年结果为430.6Ma±1.6Ma。这一研究结果证明研究区存在加里东期构造岩浆事件,同时暗示该区曾经是整个东天山早古生代岩浆弧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库鲁克塔格地块东南缘 钾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 同位素年代
下载PDF
新疆巴音布鲁克乔霍特铜矿区钾长花岗岩中钾长石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志良 毛景文 +3 位作者 杨建民 韩春明 陈文 张作衡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8,共7页
采用单矿物40 Ar_3 9Ar同位素年代学方法 ,对乔霍特铜矿区钾长花岗岩中钾长石进行精确的年龄测定 ,获得坪年龄为 2 74 .78± 0 .4 4Ma,等时线年龄为 2 72 .7± 3.0Ma。鉴于该钾长花岗岩体形成之后未见构造变形和热液蚀变现象 ,... 采用单矿物40 Ar_3 9Ar同位素年代学方法 ,对乔霍特铜矿区钾长花岗岩中钾长石进行精确的年龄测定 ,获得坪年龄为 2 74 .78± 0 .4 4Ma,等时线年龄为 2 72 .7± 3.0Ma。鉴于该钾长花岗岩体形成之后未见构造变形和热液蚀变现象 ,因此40 Ar_3 9Ar同位素年龄代表钾长花岗岩中钾长石结晶年龄 ,即钾长花岗岩体的结晶晚期年龄。根据钾长花岗岩体和乔霍特铜矿体的空间关系、铜矿石的品位变化、钾长花岗岩和铜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及铜矿石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等 ,认为乔霍特铜矿床的成矿作用直接与钾长花岗岩的侵入活动有关 ,钾长花岗岩中钾长石结晶年龄基本上代表乔霍特铜矿床成矿时代的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年龄 地质意义 钾长花岗岩 乔霍特铜矿 巴音布鲁克 新疆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下嘎来奥伊铅锌矿床钾长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余长胜 杨言辰 +4 位作者 韩世炯 杨昆林 宋朝阳 张易航 王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42-1058,共17页
下嘎来奥伊铅锌矿床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地构造位于额尔古纳地块额木尔山隆起带南缘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缘接合部位的西段。研究区广泛分布大面积不同期次侵入岩,矿体产于中酸性浅成侵入岩及其与大理岩接触带——矽卡岩带中。LA-ICP... 下嘎来奥伊铅锌矿床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地构造位于额尔古纳地块额木尔山隆起带南缘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缘接合部位的西段。研究区广泛分布大面积不同期次侵入岩,矿体产于中酸性浅成侵入岩及其与大理岩接触带——矽卡岩带中。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下嘎来奥伊钾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68.9±2.1)、(165.9±2.1)Ma,认为其成矿时代为中侏罗世。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下嘎来奥伊钾长花岗岩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碱性系列;岩石具有高Si、K、碱和贫Al质量分数的特征;A/CNK值为0.97~1.02;锆石饱和温度介于760~851℃之间,平均温度为811℃,具A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Th、U、Zr、Hf),亏损高场强元素(P、Ti、Nb、Ta),具Eu负异常(δEu值为0.01~0.27)。下嘎来奥伊钾长花岗岩w(Sr)=(13.20~62.80)×10^-6,平均值为38.95×10^-6,w(Yb)=(2.44~7.81)×10^-6,平均值为4.50×10^-6,属于低Sr高Yb质量分数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及相关研究认为,矿区钾长花岗岩的形成与中侏罗世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所形成的伸展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钾长花岗岩 年代学 中侏罗世 地球化学 伸展环境 下嘎来奥伊铅锌矿床
下载PDF
内蒙古阿尔山地区南兴安侏罗纪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沈坤 李亚辉 解惠 《能源与环保》 2020年第10期79-85,91,共8页
内蒙古阿尔山地区南兴安晚侏罗纪钾长花岗岩体与钼、铅、锌等成矿关系密切。以阿尔山等5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为基础,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揭示该岩体成因类型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其具有高硅、高铝、高钾、富碱、低... 内蒙古阿尔山地区南兴安晚侏罗纪钾长花岗岩体与钼、铅、锌等成矿关系密切。以阿尔山等5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为基础,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揭示该岩体成因类型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其具有高硅、高铝、高钾、富碱、低镁、低钛的特点,A/NK平均为1.59,A/CNK平均达到1.50,为典型的强过铝质花岗岩类。稀土总量(∑REE)及LREE富集,LREE和HREE分馏较强,强烈负Eu异常以及弱负Ce异常,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U、Th,亏损Ba、Sr、Ti、Pb,说明该岩体重显性比较好,显示了同源性,表现出板内和火山弧花岗岩的一些特征,可能来自于中—上部地壳部分熔融。主微量元素特征及成矿元素含量特征暗示该区钾长花岗岩具有较好的钼铅锌成矿专属性。上述结论将有助于推动内蒙古阿尔山地区成矿研究和地质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性 地球化学 钾长花岗岩 侏罗纪 南兴安 内蒙古
下载PDF
东秦岭丹凤地区钾长花岗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惠争卜 赵如意 +1 位作者 王江波 李卫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东秦岭丹凤地区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十分活跃。为进一步约束早古生代后碰撞阶段的开始时间,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定,对马莲滩一带产出的钾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砖红... 东秦岭丹凤地区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十分活跃。为进一步约束早古生代后碰撞阶段的开始时间,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定,对马莲滩一带产出的钾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砖红色钾长花岗岩是高硅(71.79%~72.99%)、过钾质(K2O/Na2O 3.02~4.32)、偏碱(AI值0.80~0.89)的过铝质(A/CNK值1.03~1.16)S型花岗岩,它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Pb,明显亏损Ba、Nb、Ta、Sr、Ti等元素,其轻稀土元素分馏较强、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且铕负异常。其岩浆锆石在CL图像上颜色较深,协和年龄为(430.8±2.6)Ma。该钾长花岗岩是后碰撞构造环境下由富含黏土质或泥质岩石低度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岩,它约束了东秦岭地区古生代碰撞造山的结束时间,标志着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作用进入后碰撞阶段(第二期第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钾长花岗岩 丹凤地区 东秦岭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索图罕地区碱长花岗岩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小鹏 王长兵 李文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38-1349,共12页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索图罕地区碱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并探讨了其成因和构造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年龄为(139.50±0.56)Ma。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索图罕地区碱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并探讨了其成因和构造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年龄为(139.50±0.56)Ma。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索图罕林场碱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的A型花岗岩,岩石具有富硅和碱、贫CaO和MgO的特征,岩石稀土元素质量分数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图解具有右斜"V"字形的特征。索图罕林场碱长花岗岩为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样品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落入后碰撞区域,代表伸展环境。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该碱长花岗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图罕地区 碱长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早白垩世 伸展环境 大兴安岭北段
下载PDF
安徽繁昌浮山钾长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来自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5
8
作者 庞振山 高浮萍 +2 位作者 朱晓强 东前 林鲁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2-417,共16页
安徽繁昌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繁昌浮山钾长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浮山钾长花... 安徽繁昌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繁昌浮山钾长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浮山钾长花岗岩为硅过饱和的准铝质-弱过铝质富碱富钾岩石,具有较高的Ga/Al值、TFeO/MgO值、Zr+Nb+Ce+Y和稀土元素含量,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此外,浮山钾长花岗岩具有低(^(87)Sr/^(86)Sr)_i、高δ^(18)O、负ε_(Nd)(t)和ε_(Hf)(t)、负Eu异常等地球化学特征。繁昌浮山钾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24.9±2.0Ma(n=15,MSWD=0.20),被解释为钾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与长江中下游地区A型花岗岩带中的其他岩体为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均形成于早白垩世。结合岩石学和区域地质资料,表明浮山钾长花岗岩可能是新生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形成浮山钾长花岗岩的新生下地壳可能由来源于富集地幔岩石圈的玄武质-安山质岩浆和少量结晶变质基底物质组成。根据锆石U-Pb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挤压向伸展构造应力场的转变,随时间推移,伸展作用逐渐增大,至125Ma左右该区岩石圈可能达到了伸展的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长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西藏甲布钾长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5
9
作者 邓丽 马润则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甲布钾长花岗岩体位于西藏措勤盆地中部,出露面积约160km^2,主要由中粗粒、中粒似斑状和细粒似斑状黑云母钾长花岗岩组成.岩石以富硅、钾,贫铁、镁、钙为特征,分异指数(DI)平均达92.71,里特曼指数变化范围在1.22~2.10,ALK... 甲布钾长花岗岩体位于西藏措勤盆地中部,出露面积约160km^2,主要由中粗粒、中粒似斑状和细粒似斑状黑云母钾长花岗岩组成.岩石以富硅、钾,贫铁、镁、钙为特征,分异指数(DI)平均达92.71,里特曼指数变化范围在1.22~2.10,ALK平均值为7.5,K2O/Na2O比值均大于1.55,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岩是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混源型.根据不同测试方法测定岩体同位素年龄在65.1~72.58Ma,属于晚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措勤盆地 钾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内蒙古查干诺尔铜矿区矿石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晓雪 毛德宝 +2 位作者 曹秀兰 张连营 李万贺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7年第4期271-276,共6页
查干诺尔铜矿床产在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汇聚带附近,华力西晚期构造岩浆带内。成矿与早二叠世洋盆闭合,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岩浆演化晚期的钾质花岗岩有关。铜矿(化)体呈细脉浸染状产在钾质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内。铜矿石的主要... 查干诺尔铜矿床产在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汇聚带附近,华力西晚期构造岩浆带内。成矿与早二叠世洋盆闭合,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岩浆演化晚期的钾质花岗岩有关。铜矿(化)体呈细脉浸染状产在钾质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内。铜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化学组分以铜、钼、金、银、铅、锌为主。主要的矿化发生在热液期,围岩蚀变明显,有钾长石化、绢英岩化、高岭土化、青盘岩化等。铜矿形成在华力西晚期,属斑岩型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干诺尔铜矿 华力西晚期:构造岩浆带 钾长花岗岩 斑岩型铜矿
下载PDF
内蒙古艾力格庙地区卫境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11
作者 刘金宝 朱洛婷 +1 位作者 李龙雪 侯青叶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9-432,共14页
艾力格庙地区位于索伦山—西拉木伦古生代结合带北部,是研究兴蒙造山带的重要地区之一。前人主要针对该区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岩浆岩及沉积岩开展了大量研究,很少针对早中生代岩浆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次研究选择卫境岩体开展了详细的... 艾力格庙地区位于索伦山—西拉木伦古生代结合带北部,是研究兴蒙造山带的重要地区之一。前人主要针对该区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岩浆岩及沉积岩开展了大量研究,很少针对早中生代岩浆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次研究选择卫境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卫境钾长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44.7 Ma),岩石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富硅富碱,相对富铁贫镁,钙铝偏低;具有较低的(^(87)Sr/^(86)Sr)i值,较高的εNd(t)和εHf(t)值,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源区主要为来自亏损地幔新增生的地壳物质,形成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卫境岩体 艾力格庙 内蒙古
下载PDF
东秦岭崤山北麓银家沟硫多金属矿床分带及矿体群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飞 高洋 李炎 《甘肃冶金》 2017年第6期74-80,84,共8页
东秦岭崤山北麓银家沟硫多金属矿床在豫西地区较为罕见,通过归纳和分析矿床的分带及矿体群的分布特征,目的是为今后地质工作者寻找同类型的矿产资源提供依据。矿床产于钾长花岗斑岩岩株的接触带上,出现较明显的分带特征。水平分带:岩体... 东秦岭崤山北麓银家沟硫多金属矿床在豫西地区较为罕见,通过归纳和分析矿床的分带及矿体群的分布特征,目的是为今后地质工作者寻找同类型的矿产资源提供依据。矿床产于钾长花岗斑岩岩株的接触带上,出现较明显的分带特征。水平分带:岩体内接触带为钼矿,接触带为铅、锌、铜、铁等,主接触带为以硫铁矿为主,外接触带为铅锌矿,温度成矿序列明显;垂直分带:上部为细脉浸染型钼矿,中部为高温磁铁矿,下部为中温黄铁矿、菱铁矿,垂直分带似呈现逆向序列;主要工业硫矿体以矿体群形式出现。每个矿体群由2~4个矿体组成,矿体密集产出而且产状接近,矿体产状与钾长花岗斑岩和围岩接触带产状一致。矿床共生矿产有Cu、Pb、Zn、Mo、Au矿,Cu、Pb、Zn基本上以伴生资源出现,Mo、Au矿可作为独立矿体圈出。总而言之,银家沟硫多金属矿床工业综合利用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崤山 硫多金属矿床 矿床分带 矿体群 钾长花岗斑岩 共伴生资源 综合利用
下载PDF
青海果可山地区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铀成矿条件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强 王利文 《现代矿业》 CAS 2016年第10期100-102,111,共4页
在系统研究果可山地区分布的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内铀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钾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A/CNK值均大于1.1,属典型的S型花岗岩;2稀土元素总量(不包括Y)平均1 047.30×10^(-6),总体显示... 在系统研究果可山地区分布的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内铀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钾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A/CNK值均大于1.1,属典型的S型花岗岩;2稀土元素总量(不包括Y)平均1 047.30×10^(-6),总体显示含矿岩石稀土元素总量明显高于正常钾长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总量比值为14.65~24.45,平均19.30,(La/Yb)N23.01~88.62,平均53.86,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3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具有后造山花岗岩类特征,为造山带变形作用结束后形成的侵入岩;4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华南典型产铀岩体特征极为相似,成矿条件极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钾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条件
下载PDF
福建不同期次钾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绍雄 《福建地质》 2000年第2期78-89,共12页
钾长花岗岩是福建地史上出现次数最多、空间分布最广的一种酸性花岗岩。根据不同期次钾长花岗岩在地球化学组分方面存在的差异变化 ,有助于了解地壳成分及地壳构造运动在时间上的演化。研究表明 ,福建各期次钾长花岗岩的成因均属同熔型 ... 钾长花岗岩是福建地史上出现次数最多、空间分布最广的一种酸性花岗岩。根据不同期次钾长花岗岩在地球化学组分方面存在的差异变化 ,有助于了解地壳成分及地壳构造运动在时间上的演化。研究表明 ,福建各期次钾长花岗岩的成因均属同熔型 ,仅是壳源与深源 2种物质的比例有所不同。不同时期上地幔的活动与地壳酸碱度的变化呈现出某种有序的特点而交替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 地质意义 福建
下载PDF
浙江普陀山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及其岩石包体的地球化学与岩浆混合作用 被引量:32
15
作者 张晓琳 邱检生 +3 位作者 王德滋 王汝成 徐夕生 陈小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92,共12页
浙江普陀山岩体是我国东南沿海产出的由多阶段岩浆作用形成的典型I_A型复合花岗质杂岩体。锆石U_Pb定年结果显示该杂岩体主要由 3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 ,自早至晚分别为石英闪长玢岩 (约 170Ma)、黑云母钾长花岗岩 (约 110Ma)和晶洞钾长... 浙江普陀山岩体是我国东南沿海产出的由多阶段岩浆作用形成的典型I_A型复合花岗质杂岩体。锆石U_Pb定年结果显示该杂岩体主要由 3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 ,自早至晚分别为石英闪长玢岩 (约 170Ma)、黑云母钾长花岗岩 (约 110Ma)和晶洞钾长花岗岩 (约 90Ma) ,其中黑云母钾长花岗岩是该杂岩体的主体岩性 ,在该类岩石中常发育有丰富的深色闪长质包体。本文重点研究了该杂岩体中的黑云母钾长花岗岩 (寄主岩 )及其中的深色闪长质包体。寄主花岗岩为高演化的I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富碱、准铝或弱过铝质 ,富大离子亲石元素 (如Rb、Th等 )和轻稀土元素 (LREE/HREE =8.5 8~ 13.83) ,具有中强的铕负异常 (δEu =0 .2 9~ 0 .4 3) ,并显著亏损Sr、Ba、P和Ti等。闪长质包体与寄主岩之间主、微量元素表现出混合成因的演化趋势 ,二者具有相似的Nd同位素组成〔εNd(t)值分别为 - 6 .30~ - 6 .6 0和 - 6 .95~ - 7.12〕 ,均表现出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岩石的特点。对包体与寄主岩产出构造背景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 ,该杂岩体中的深色闪长质包体是在伸展引张构造背景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钾长花岗岩 闪长质包体 地球化学 岩浆混合作用 浙江普陀山
下载PDF
北淮阳晓天火山岩盆地片麻状花岗岩成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万秋 李延河 +3 位作者 王利民 段超 施珂 谭德兴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0-630,共11页
岩石的锆石U-Pb定年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是研究侵入岩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的主要研究手段。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LA-ICP-MS等技术对晓天火山岩... 岩石的锆石U-Pb定年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是研究侵入岩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的主要研究手段。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LA-ICP-MS等技术对晓天火山岩盆地内杨三寨附近发现的片麻状钾长花岗岩进行相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岩体主量元素以高硅、钾和钠,低铁镁钙磷为特征,其中SiO2含量为65.86%~78.29%,Al2O3为10.89%~16.02%,MgO为0.17%~1.17%,K2O为1.37%~6.44%,Na2O为0.53%~6.50%,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方面,样品以亏损Nb、Sr、P和Ti,富集La、Ce、Nd和Zr为特征。稀土元素方面,含有较高的稀土元素(ΣREE=152.70~650.88μg/g),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REE/HREE=6.77~20.64),多数具有较弱的负铕异常(δEu=0.29~1.15),铈异常不明显;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以右倾为特征。30个锆石点的206Pb/238U年龄分布于720~828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776±11Ma(MSWD=2.1)。研究认为,盆地内新元古代片麻状钾长花岗岩的发现表明晓天盆地中心存在隆起,并不是之前研究认为的"斗"形的两边浅中间厚的盆地形态,这对该盆地的构造形态认识和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状钾长花岗岩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U-Pb定年 锆石年龄
下载PDF
阿尔金山中奥陶世恰什坎萨依侵入岩确定及对阿尔金洋盆闭合时间限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卫东 张冀 +2 位作者 朱志新 倪新元 赵同阳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恰什坎萨依侵入岩是阿尔金山北部重要碱性系列富铝正长花岗岩,前人认为是前寒武纪侵入岩。对其锆石进行SHRIMP定年,获得侵入岩形成年龄(461.7±12.7)Ma,岩石化学具富铝高钾特征,为板块对接、碰撞并伴随地壳缩短、加厚使陆壳重熔形... 恰什坎萨依侵入岩是阿尔金山北部重要碱性系列富铝正长花岗岩,前人认为是前寒武纪侵入岩。对其锆石进行SHRIMP定年,获得侵入岩形成年龄(461.7±12.7)Ma,岩石化学具富铝高钾特征,为板块对接、碰撞并伴随地壳缩短、加厚使陆壳重熔形成的同碰撞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资料,认为该岩体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限定阿尔金早古生代洋盆闭合时间为中晚奥陶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 恰什坎萨依 正长花岗岩 SHRIMP 洋盆闭合时间
下载PDF
庐枞盆地隐伏正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志洪 赵玲 李亚楠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61,共7页
庐枞(庐江~枞阳)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重要的火山岩盆地之一。针对该盆地隐伏侵入岩(正长花岗岩),进行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获得2组正长花岗岩(ZK2001-900和ZK2001-1100)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0.3 Ma±1.8 Ma... 庐枞(庐江~枞阳)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重要的火山岩盆地之一。针对该盆地隐伏侵入岩(正长花岗岩),进行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获得2组正长花岗岩(ZK2001-900和ZK2001-1100)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0.3 Ma±1.8 Ma和131.0 Ma±2.6 Ma,相对应的锆石εHf(t)值介于-7.5^-3.5和-8.3^-1.6。因此,本次研究确定该隐伏侵入的正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30 Ma,与庐枞盆地内其他火山-侵入岩浆活动的时间(135 Ma^127 Ma)大致相当,都为早白垩世。同时,也暗示它们可能形成于相同的地球动力学条件下,即区域岩石圈伸展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侵入岩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庐枞盆地
原文传递
藏北尼木冬勒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物质源区及构造环境分析
19
作者 朱国宝 余旭辉 胡古月 《贵州地质》 2022年第2期122-130,共9页
藏北尼木冬勒钾长花岗岩大地构造位置为冈底斯火山-岩浆岩带,岩体呈不规则状侵位于古近纪帕那组、新近纪雄巴组火山岩地层中,与各地层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尼木冬勒钾长花岗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总体特征表明区内早白垩世钾长花岗... 藏北尼木冬勒钾长花岗岩大地构造位置为冈底斯火山-岩浆岩带,岩体呈不规则状侵位于古近纪帕那组、新近纪雄巴组火山岩地层中,与各地层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尼木冬勒钾长花岗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总体特征表明区内早白垩世钾长花岗岩主要为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与原始地幔相比,花岗岩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Rb、Th、U、La、Ce、Nd、Zr、Hf等,而Ba、Nb、Sr、P、Ti呈现低谷,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通过对尼木冬勒钾长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进而讨论该地区钾长花岗岩的物质源区及构造环境。研究表明该区钾长花岗岩岩浆源区遭受了俯冲板片沉积物熔体的交代作用,具有岛弧岩浆岩特征,为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钾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物质源区 构造环境 藏北尼木冬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