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抗战电影界的精神走向——一种“苏联话语”变为“中国话语”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育仁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5-12,共8页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抗战时期,从一种"苏联话语"变为一种"中国话语",这样的心路历程,对中国电影知识分子和中国现代电影的精神发展走向来说,无疑具有相当重要和关键的文化追寻意义。在绝大多数文艺知识...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抗战时期,从一种"苏联话语"变为一种"中国话语",这样的心路历程,对中国电影知识分子和中国现代电影的精神发展走向来说,无疑具有相当重要和关键的文化追寻意义。在绝大多数文艺知识分子的精神境域中,其所采用的"现实主义"基本原则,都是这种在斯大林主义指导和涵盖之下所产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基本理念,而很少采用马、恩的那种"现实主义"原则。就中国的电影知识分子而言,他们在动用"现实主义"这一概念规范自身的思想和制作行为时,其实动用的也是斯大林主义的那种"现实主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电影 电影知识分子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斯大林主义
下载PDF
论抗战电影知识分子“被大众所化”的“原罪”意蕴
2
作者 张育仁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7-22,共6页
与戏剧、诗歌、小说等艺术样式的创作者所遭遇的情景不完全相同——在电影和电影知识分子"被大众所化"的语境中,蕴含着很深的原罪意识。电影在中国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的谱系中,其地位就显得十分尴尬——它不是民族文化艺术的&... 与戏剧、诗歌、小说等艺术样式的创作者所遭遇的情景不完全相同——在电影和电影知识分子"被大众所化"的语境中,蕴含着很深的原罪意识。电影在中国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的谱系中,其地位就显得十分尴尬——它不是民族文化艺术的"亲子",最多只能算作一个外来的"养子",而且是"来路不正"!只是因为,电影不仅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而且从一开始就是商品经济"唯利是图"的产物,其原罪之深重可想而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电影 电影知识分子 被大众所化 原罪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