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动与静--《园冶》园说篇文句结构及论题刍议
被引量:
5
1
作者
(澳大利亚)冯仕达
张鹏(译)
张思锐(校)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1-54,共4页
本文关注了17世纪的造园名著《园冶》,并以"园说"篇为焦点。要旨有二:首先,在各注家对《园冶》原文断句及标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关于文句结构及暗含论题的新认识;其次,阐明原文动静交替的暗含视界(horizon),突出各种关乎文化...
本文关注了17世纪的造园名著《园冶》,并以"园说"篇为焦点。要旨有二:首先,在各注家对《园冶》原文断句及标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关于文句结构及暗含论题的新认识;其次,阐明原文动静交替的暗含视界(horizon),突出各种关乎文化特征的前提。在这其中包含2个问题:1)在放弃三维透视空间作为园林设计的前提之后,讨论园林体验的主要理念是什么;2)如何看待原文中并未出现平面图和空间体验之间的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冶》
“园说”
动观静观
园林体验
本体体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芝诺悖论的逻辑分析
2
作者
张昌明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6期41-49,共9页
对芝诺悖论迄今尚未有全面、通俗而透彻的逻辑分析。这几个悖论的"神奇"之处在于,其结论的荒谬性不言而喻,但其论证却似乎难以挑出毛病:前提都好像是可接受的,而论证形式也仿佛没有违反逻辑规则。其实,它们的结论并非必然违...
对芝诺悖论迄今尚未有全面、通俗而透彻的逻辑分析。这几个悖论的"神奇"之处在于,其结论的荒谬性不言而喻,但其论证却似乎难以挑出毛病:前提都好像是可接受的,而论证形式也仿佛没有违反逻辑规则。其实,它们的结论并非必然违背常识,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立。而在通常条件下,其结论之所以不可接受,实源于其论证中隐含着真正的逻辑谬误:把可带有统一度量单位的"无穷"与不可能有统一度量单位的"无穷"混为一谈,把相对于具体条件的现象(静止、运动、速度等)绝对化、无条件化,从而要么违反同一律,要么违反充足理由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诺悖论
无穷与有穷
运动与静止
相对与绝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研究
3
作者
田雪莲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6年第4期82-85,共4页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物质统一性原理,离不开运动与静止的统一、普遍联系、系统和矛盾的观点。要创新动力系统,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源。要构建效率和公平相统一的经济机制和沟通与合作的心理机制,强化人的全面...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物质统一性原理,离不开运动与静止的统一、普遍联系、系统和矛盾的观点。要创新动力系统,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源。要构建效率和公平相统一的经济机制和沟通与合作的心理机制,强化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运行机制,增强干群之间的真实情感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物质统一性原理
运动与静止
普遍联系
动力系统
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比照和美的缺憾人生表现——对“小山重叠金明灭”词的美学释义
4
作者
何长仁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02-104,共3页
温庭筠的《菩萨蛮》,以“绮怨”见长,常借风花雪月、艺妓、贵妇之题,书写“非亨”“非利”“非贞”等人生诸多不如意之情事。这首词借用古代山水“比德”观的动静规则,省略了一系列动词;词人比照和美,主动挖掘女性的缺憾人生主题,其艺...
温庭筠的《菩萨蛮》,以“绮怨”见长,常借风花雪月、艺妓、贵妇之题,书写“非亨”“非利”“非贞”等人生诸多不如意之情事。这首词借用古代山水“比德”观的动静规则,省略了一系列动词;词人比照和美,主动挖掘女性的缺憾人生主题,其艺术创作为词坛首创一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美
缺憾人生
动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动静观与阴火理论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机辨治
5
作者
陈溪
袁振华
+5 位作者
张蔷
刘苗苗
李园
周康宁
闫雨柔
王俊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2304-2308,共5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作为儿科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广大儿童身心健康与个人发展。中药在改善核心症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具有优势。中国古代动静观认为,疾病生于阴阳动静的失衡,阴火源于脾胃虚损后阳气升发与阴气静...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作为儿科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广大儿童身心健康与个人发展。中药在改善核心症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具有优势。中国古代动静观认为,疾病生于阴阳动静的失衡,阴火源于脾胃虚损后阳气升发与阴气静藏的动静状态失衡,是一种虚性火热邪气。凡动皆属火,此病理状态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神思涣散、行为躁动的表现多有相符之处。王俊宏教授认为,脾胃亏虚、元气不足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基础,阴火邸张、动静失衡为其病势动态,湿火闭塞、气机郁结为其病理因素,治疗上应以“除阴火、平动静”为总纲,健运脾胃以伏火、益气养阴以涵动、调和气机以通静,同时遵循儿童体质特点与动静药性配伍规律,附临床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动静观
阴火理论
脾胃亏虚
厚土伏火
益气养阴
平衡动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定序贯”动态辨析糖尿病脾胃分治
被引量:
5
6
作者
刘振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287-288,共2页
以范冠杰教授的学术思想"动定序贯"动态辨析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脾胃不同的致病机制,以期为糖尿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关键词
糖尿病
动-定序贯八法
脾胃分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宏性本论与程朱理本论的同归与异趣
7
作者
何俊
解晓昕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6,共12页
理本论创始于二程,但二程并没有解答理为气之本和理为性之本的所以然,这构成了理本论的待解之题。胡宏在继承二程本体论的基础上,将《易》之太极与形上之道互诠,为道气本体论提供了新思路。但在性本论的统摄下,胡宏更侧重于发明性对于...
理本论创始于二程,但二程并没有解答理为气之本和理为性之本的所以然,这构成了理本论的待解之题。胡宏在继承二程本体论的基础上,将《易》之太极与形上之道互诠,为道气本体论提供了新思路。但在性本论的统摄下,胡宏更侧重于发明性对于气、理的本源地位,相比于二程以理为核心的理本论,二者呈现出同归而异趣的面相。而朱子则在诠释《太极图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二程“未尝为一偏”的动静转化之理分殊为“动之理”与“静之理”,论证了理何以为气之本的问题。同时,朱子又以周敦颐《通书》对继善成性的划分为据,论证了理在先、性在后之说。相比于胡宏性本论,朱子则实现了对二程理本论的继承与超越,系统地证成了理本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宏
性本论
动静之理
性命之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艺术情境创造:隐与显 动与静──艺术辩证法之一
被引量:
4
8
作者
姜耕玉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8-73,共6页
艺术品中引人入胜的情境,往往是艺术家创造的心灵旨趣 的反映。局部情境,可分为物(景)境与人物关系或动作冲突之境。前者如中国画、舞台美 术,后者如戏剧、电影、电视中的艺术表演、人物活动等。
关键词
显中见深
静中显动
艺术辩证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维“诗中有画”的模式
9
作者
魏耕原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0-17,共8页
通过文献分析与比较论证,分析王维以"诗中有画"形成诗与画的相互交流模式问题。研究认为,王维山水诗有继承南朝与前盛唐传统的一面,更多的是诗与画交流后的创新;王维山水诗中"二维空间叠合",借助了山水画空间表现...
通过文献分析与比较论证,分析王维以"诗中有画"形成诗与画的相互交流模式问题。研究认为,王维山水诗有继承南朝与前盛唐传统的一面,更多的是诗与画交流后的创新;王维山水诗中"二维空间叠合",借助了山水画空间表现的形式;除了山水画的平远外,深远也见于诗中,以及暗示空间的"外",形成了简洁精约的模式;诗与画中动静、颜色与拟人化的表现,带有颇具个性的模式化的特征,然具有经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二维空间叠合
深远与“外”
动静与颜色
山水画
山水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与程颐易学动静观之比较
10
作者
郭庆财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27-30,共4页
苏轼和程颐都是北宋易学的著名代表人物。比较二人易学动静观,显示出理学和庄玄之学这两种解《周易》思路的差异。关于宇宙化生,程颐、苏轼皆承认阴阳之“动”生出万物,而程颐从宇宙运动中抽绎出“理”作为最高法则,苏轼则归之于造化无...
苏轼和程颐都是北宋易学的著名代表人物。比较二人易学动静观,显示出理学和庄玄之学这两种解《周易》思路的差异。关于宇宙化生,程颐、苏轼皆承认阴阳之“动”生出万物,而程颐从宇宙运动中抽绎出“理”作为最高法则,苏轼则归之于造化无心。落实于性情论,两人皆突出“静”的高明之境,然而程颐的心之安静是以长时涵养的道德自律为前提,而苏轼的“静”缘于应物无心、淡然自若的处世情态。体现在符号化的表征——卦爻上,程颐的动、静合“理”体现于爻位的嘉善,苏轼的动、静自然则体现于卦爻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程颐
动静观
天理
庄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易简与体用——以“易简”诠释的思想变迁为中心
11
作者
苏杭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78,共11页
在易学哲学史上,学者们对《系辞》中“易”“简”的思想诠释几经变迁。首先,汉唐注家往往将“易”“简”解为“无为之道”,并将其视作对乾坤体性的摹状;而朱子认为“易”“简”更偏向“动用”一端。从《系辞》本义来看,“易”“简”分...
在易学哲学史上,学者们对《系辞》中“易”“简”的思想诠释几经变迁。首先,汉唐注家往往将“易”“简”解为“无为之道”,并将其视作对乾坤体性的摹状;而朱子认为“易”“简”更偏向“动用”一端。从《系辞》本义来看,“易”“简”分说不能简单地从“静体”和“动用”的角度来理解,“易”指乾以动为本,但同时又兼虚静;“简”指坤以虚静为本,并兼动实。而“易简”合说又是对生生道体的摹状。其次,《易纬·乾凿度》提出了“虚无感动”说,易简的“道体”义被进一步强化。但此道体也不应以“体用”论之,所谓虚静、昭著只是易简之德的不同面向。最后,现当代新儒家对“易简”的讨论可视为易简诠释的新发展,其中蕴含着超越体用论并进一步推进“易简”讨论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简
体用
乾坤动静
《乾凿度》
原文传递
苏轼与程颐易学动静观的比较
12
作者
郭庆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4-38,共5页
文章从宇宙化生、性情、卦爻三方面对苏轼、程颐的《易》学动静观作了比较,揭示了理学和庄玄之学两种解《易》思想的差异。关于宇宙化生,苏、程皆承认阴阳之“动”生出万物,而程颐从宇宙运动中抽绎出“理”作为最高法则,苏轼则归之于造...
文章从宇宙化生、性情、卦爻三方面对苏轼、程颐的《易》学动静观作了比较,揭示了理学和庄玄之学两种解《易》思想的差异。关于宇宙化生,苏、程皆承认阴阳之“动”生出万物,而程颐从宇宙运动中抽绎出“理”作为最高法则,苏轼则归之于造化无心。落实于性情论,两人皆突出“静”的高明之境,然而程颐的心之安静是以长时涵养的道德自律为前提的,而苏轼的“静”则缘于应物无心、淡然自若的处世情态。体现在符号化的表征—卦爻上,程颐的动、静合“理”体现为爻位的嘉善,苏轼的动、静自然则体现于卦爻之间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程颐
动静观
天理
庄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与静--《园冶》园说篇文句结构及论题刍议
被引量:
5
1
作者
(澳大利亚)冯仕达
张鹏(译)
张思锐(校)
机构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环境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出处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1-54,共4页
文摘
本文关注了17世纪的造园名著《园冶》,并以"园说"篇为焦点。要旨有二:首先,在各注家对《园冶》原文断句及标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关于文句结构及暗含论题的新认识;其次,阐明原文动静交替的暗含视界(horizon),突出各种关乎文化特征的前提。在这其中包含2个问题:1)在放弃三维透视空间作为园林设计的前提之后,讨论园林体验的主要理念是什么;2)如何看待原文中并未出现平面图和空间体验之间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冶》
“园说”
动观静观
园林体验
本体体验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Yuan
Ye
"Yuan
shuo"
movement
and
stillness
landscape
experience
proprioception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芝诺悖论的逻辑分析
2
作者
张昌明
机构
重庆工商大学法学院
出处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6期41-49,共9页
文摘
对芝诺悖论迄今尚未有全面、通俗而透彻的逻辑分析。这几个悖论的"神奇"之处在于,其结论的荒谬性不言而喻,但其论证却似乎难以挑出毛病:前提都好像是可接受的,而论证形式也仿佛没有违反逻辑规则。其实,它们的结论并非必然违背常识,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立。而在通常条件下,其结论之所以不可接受,实源于其论证中隐含着真正的逻辑谬误:把可带有统一度量单位的"无穷"与不可能有统一度量单位的"无穷"混为一谈,把相对于具体条件的现象(静止、运动、速度等)绝对化、无条件化,从而要么违反同一律,要么违反充足理由律。
关键词
芝诺悖论
无穷与有穷
运动与静止
相对与绝对
Keywords
Zeno's
Paradox
Finite
and
Infinite
movement
and
stillness
Relativity
and
Absoluteness
Logic
Analysis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研究
3
作者
田雪莲
机构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6年第4期82-85,共4页
文摘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物质统一性原理,离不开运动与静止的统一、普遍联系、系统和矛盾的观点。要创新动力系统,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源。要构建效率和公平相统一的经济机制和沟通与合作的心理机制,强化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运行机制,增强干群之间的真实情感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物质统一性原理
运动与静止
普遍联系
动力系统
机制
Keywords
harmonious
society
unitarity
principle
of
substance
movement
and
stillness
universal
relationship
impetus
system
mechanism
分类号
B82-05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比照和美的缺憾人生表现——对“小山重叠金明灭”词的美学释义
4
作者
何长仁
机构
大庆师范学院
出处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02-104,共3页
文摘
温庭筠的《菩萨蛮》,以“绮怨”见长,常借风花雪月、艺妓、贵妇之题,书写“非亨”“非利”“非贞”等人生诸多不如意之情事。这首词借用古代山水“比德”观的动静规则,省略了一系列动词;词人比照和美,主动挖掘女性的缺憾人生主题,其艺术创作为词坛首创一绝。
关键词
和美
缺憾人生
动静
Keywords
beauty
of
harmony,imperfect
philosophy
of
life,
movement
and
stillness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动静观与阴火理论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机辨治
5
作者
陈溪
袁振华
张蔷
刘苗苗
李园
周康宁
闫雨柔
王俊宏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出处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2304-230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27458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揭榜挂帅项目)(2023-JYB-JBZD-011)。
文摘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作为儿科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广大儿童身心健康与个人发展。中药在改善核心症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具有优势。中国古代动静观认为,疾病生于阴阳动静的失衡,阴火源于脾胃虚损后阳气升发与阴气静藏的动静状态失衡,是一种虚性火热邪气。凡动皆属火,此病理状态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神思涣散、行为躁动的表现多有相符之处。王俊宏教授认为,脾胃亏虚、元气不足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基础,阴火邸张、动静失衡为其病势动态,湿火闭塞、气机郁结为其病理因素,治疗上应以“除阴火、平动静”为总纲,健运脾胃以伏火、益气养阴以涵动、调和气机以通静,同时遵循儿童体质特点与动静药性配伍规律,附临床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动静观
阴火理论
脾胃亏虚
厚土伏火
益气养阴
平衡动静
Keywords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the
view
of
movement
and
stillness
the
theory
of
yin
fire
spleen
and
stomach
deficiency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
to
clear
fire
supplementing
qi
and
nourishing
yin
balancing
movement
and
stillness
分类号
R272 [医药卫生—中医儿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定序贯”动态辨析糖尿病脾胃分治
被引量:
5
6
作者
刘振杰
机构
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287-288,共2页
文摘
以范冠杰教授的学术思想"动定序贯"动态辨析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脾胃不同的致病机制,以期为糖尿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关键词
糖尿病
动-定序贯八法
脾胃分治
Keywords
Diabetes
Mellitus
movement
and
stillness
sequential
eight
methods
Treating
spleen
and
stomach
separated
分类号
R223.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宏性本论与程朱理本论的同归与异趣
7
作者
何俊
解晓昕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6,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17ZDA013)。
文摘
理本论创始于二程,但二程并没有解答理为气之本和理为性之本的所以然,这构成了理本论的待解之题。胡宏在继承二程本体论的基础上,将《易》之太极与形上之道互诠,为道气本体论提供了新思路。但在性本论的统摄下,胡宏更侧重于发明性对于气、理的本源地位,相比于二程以理为核心的理本论,二者呈现出同归而异趣的面相。而朱子则在诠释《太极图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二程“未尝为一偏”的动静转化之理分殊为“动之理”与“静之理”,论证了理何以为气之本的问题。同时,朱子又以周敦颐《通书》对继善成性的划分为据,论证了理在先、性在后之说。相比于胡宏性本论,朱子则实现了对二程理本论的继承与超越,系统地证成了理本论。
关键词
胡宏
性本论
动静之理
性命之理
Keywords
Hu
Hong
ontology
of
nature
the
law
of
movement
and
stillness
the
law
of
nature
分类号
B244.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艺术情境创造:隐与显 动与静──艺术辩证法之一
被引量:
4
8
作者
姜耕玉
机构
东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8-73,共6页
文摘
艺术品中引人入胜的情境,往往是艺术家创造的心灵旨趣 的反映。局部情境,可分为物(景)境与人物关系或动作冲突之境。前者如中国画、舞台美 术,后者如戏剧、电影、电视中的艺术表演、人物活动等。
关键词
显中见深
静中显动
艺术辩证法
Keywords
clarification
through
implication
movement
through
stillness
分类号
J0-02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维“诗中有画”的模式
9
作者
魏耕原
机构
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0-17,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3FZW059)
文摘
通过文献分析与比较论证,分析王维以"诗中有画"形成诗与画的相互交流模式问题。研究认为,王维山水诗有继承南朝与前盛唐传统的一面,更多的是诗与画交流后的创新;王维山水诗中"二维空间叠合",借助了山水画空间表现的形式;除了山水画的平远外,深远也见于诗中,以及暗示空间的"外",形成了简洁精约的模式;诗与画中动静、颜色与拟人化的表现,带有颇具个性的模式化的特征,然具有经典性。
关键词
王维
二维空间叠合
深远与“外”
动静与颜色
山水画
山水诗
Keywords
WANG
Wei
two
dimensional
spatial
superimposition
"
shen
yuan"
and
"wai"
movement
-
stillness
and
color
landscape
painting
landscape
poetr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与程颐易学动静观之比较
10
作者
郭庆财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27-30,共4页
文摘
苏轼和程颐都是北宋易学的著名代表人物。比较二人易学动静观,显示出理学和庄玄之学这两种解《周易》思路的差异。关于宇宙化生,程颐、苏轼皆承认阴阳之“动”生出万物,而程颐从宇宙运动中抽绎出“理”作为最高法则,苏轼则归之于造化无心。落实于性情论,两人皆突出“静”的高明之境,然而程颐的心之安静是以长时涵养的道德自律为前提,而苏轼的“静”缘于应物无心、淡然自若的处世情态。体现在符号化的表征——卦爻上,程颐的动、静合“理”体现于爻位的嘉善,苏轼的动、静自然则体现于卦爻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关键词
苏轼
程颐
动静观
天理
庄玄
Keywords
Su
Shi
Cheng
Yi
Opinions
on
movement
and
stillness
Tian
-li
Zhuang
Zi
and
Metaphysics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易简与体用——以“易简”诠释的思想变迁为中心
11
作者
苏杭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78,共11页
文摘
在易学哲学史上,学者们对《系辞》中“易”“简”的思想诠释几经变迁。首先,汉唐注家往往将“易”“简”解为“无为之道”,并将其视作对乾坤体性的摹状;而朱子认为“易”“简”更偏向“动用”一端。从《系辞》本义来看,“易”“简”分说不能简单地从“静体”和“动用”的角度来理解,“易”指乾以动为本,但同时又兼虚静;“简”指坤以虚静为本,并兼动实。而“易简”合说又是对生生道体的摹状。其次,《易纬·乾凿度》提出了“虚无感动”说,易简的“道体”义被进一步强化。但此道体也不应以“体用”论之,所谓虚静、昭著只是易简之德的不同面向。最后,现当代新儒家对“易简”的讨论可视为易简诠释的新发展,其中蕴含着超越体用论并进一步推进“易简”讨论的可能。
关键词
易简
体用
乾坤动静
《乾凿度》
Keywords
yi-jian
ti-yong
movement
and
stillness
of
Qian-Kun
Qian
zaodu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苏轼与程颐易学动静观的比较
12
作者
郭庆财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4-38,共5页
文摘
文章从宇宙化生、性情、卦爻三方面对苏轼、程颐的《易》学动静观作了比较,揭示了理学和庄玄之学两种解《易》思想的差异。关于宇宙化生,苏、程皆承认阴阳之“动”生出万物,而程颐从宇宙运动中抽绎出“理”作为最高法则,苏轼则归之于造化无心。落实于性情论,两人皆突出“静”的高明之境,然而程颐的心之安静是以长时涵养的道德自律为前提的,而苏轼的“静”则缘于应物无心、淡然自若的处世情态。体现在符号化的表征—卦爻上,程颐的动、静合“理”体现为爻位的嘉善,苏轼的动、静自然则体现于卦爻之间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
苏轼
程颐
动静观
天理
庄玄
Keywords
SU
Shi
CHENG
Yi
opinions
on
"
movement
"
and
"
stillness
"
Tian-li
ZHUANG
Zi
and
Metaphysics
分类号
B244.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动与静--《园冶》园说篇文句结构及论题刍议
(澳大利亚)冯仕达
张鹏(译)
张思锐(校)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芝诺悖论的逻辑分析
张昌明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研究
田雪莲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比照和美的缺憾人生表现——对“小山重叠金明灭”词的美学释义
何长仁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动静观与阴火理论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机辨治
陈溪
袁振华
张蔷
刘苗苗
李园
周康宁
闫雨柔
王俊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动-定序贯”动态辨析糖尿病脾胃分治
刘振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胡宏性本论与程朱理本论的同归与异趣
何俊
解晓昕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艺术情境创造:隐与显 动与静──艺术辩证法之一
姜耕玉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王维“诗中有画”的模式
魏耕原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苏轼与程颐易学动静观之比较
郭庆财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易简与体用——以“易简”诠释的思想变迁为中心
苏杭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12
苏轼与程颐易学动静观的比较
郭庆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