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江界首至都城河段航道整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斐 李君涛 +1 位作者 王艳华 闫涛 《水道港口》 2016年第1期61-66,共6页
西江界首至都城河段水沙条件复杂,浅滩相连,礁石密布。随着航道等级的提升,部分滩段因水深不足而出浅碍航,或由于航槽内或航槽两侧分布有礁石,对船舶航行造成安全隐患。根据碍航特点,提出了疏浚、炸礁为主,筑坝为辅的整治原则,并针对不... 西江界首至都城河段水沙条件复杂,浅滩相连,礁石密布。随着航道等级的提升,部分滩段因水深不足而出浅碍航,或由于航槽内或航槽两侧分布有礁石,对船舶航行造成安全隐患。根据碍航特点,提出了疏浚、炸礁为主,筑坝为辅的整治原则,并针对不同滩段具体情况,提出了不同的整治方法。通过定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方案工程前后沿程水位及航槽内流速变化。研究成果表明:推荐方案实施后,研究河段航槽稳定,航道水深满足设计水深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整治技术 方案研究 物理模型试验 定床 动床 西江
下载PDF
河工动床模型相似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红武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6-263,共8页
现代水利工程中,决定大江大河的治理方案,主要依赖于河工模型试验。本文综述了河工动床模型相似律研究的重要进展和最新成就,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河工模型 相似律 泥沙运动
下载PDF
杭州湾北岸深槽冲淤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熊绍隆 陶圭棱 +1 位作者 卢祥兴 胡晓强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69-76,89,共9页
本文利用悬沙淤积与局部动床模型,探讨了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进一步整治国涂以后,北岸澉浦至乍浦深槽的冲淤变化,为沿线已、正、待建若干大型港口、火、核电厂的正常运行与合理设计以及杭州湾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也... 本文利用悬沙淤积与局部动床模型,探讨了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进一步整治国涂以后,北岸澉浦至乍浦深槽的冲淤变化,为沿线已、正、待建若干大型港口、火、核电厂的正常运行与合理设计以及杭州湾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也给潮汐河口海湾泥沙模型设计与试验奉献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深槽 冲淤 悬移质 动床模型 试验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极端洪水冲刷深度的预测 被引量:19
4
作者 史英标 鲁海燕 +1 位作者 杨元平 曹颖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5-692,共8页
钱塘江河口为强冲积性河口,在洪潮水流共同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洪水条件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和动床物理模型等研究手段,建立了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洪水冲刷深度的预... 钱塘江河口为强冲积性河口,在洪潮水流共同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洪水条件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和动床物理模型等研究手段,建立了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洪水冲刷深度的预测模型,分别经钱塘江河口的典型实测地形、水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等实测资料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某过江隧道河段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三种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定性定量基本合理,且与后来地质详勘的沉积分析成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预测的最大冲刷深度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关系 动床数模 动床物模 极端洪水冲刷深度 钱塘江河口 预测
下载PDF
煤矸石分选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郭秀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76,共3页
为解决煤矸石堆放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大同塔山矿的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从煤矸石中分选出高岭岩的可行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动筛跳汰分选工艺对该矿煤矸石进行分选,高岭岩产率可达到26.67%,灰分为72.0... 为解决煤矸石堆放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大同塔山矿的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从煤矸石中分选出高岭岩的可行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动筛跳汰分选工艺对该矿煤矸石进行分选,高岭岩产率可达到26.67%,灰分为72.02%,分选效果良好。该分选系统的成功应用,对改善矿区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高岭岩 动筛跳汰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原煤预排矸技术与装备发展历程综述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学民 许光前 杨硕 《选煤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62-66,71,共6页
论述了原煤预排矸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历程,采用辩证的方法论述了不同选煤技术发展阶段原煤预排矸技术与装备的作用,提出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原煤预排矸设备的应用,并从现阶段应用较多的动筛跳汰机、浅槽重介分选机、TDS智能干选机的发... 论述了原煤预排矸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历程,采用辩证的方法论述了不同选煤技术发展阶段原煤预排矸技术与装备的作用,提出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原煤预排矸设备的应用,并从现阶段应用较多的动筛跳汰机、浅槽重介分选机、TDS智能干选机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每种设备都经历了几十年的研发,在"理论+实践"的周期中反复考验,每一个阶段关键技术的突破都会使设备性能得到质的飞跃,从而得到更成熟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煤预排矸 动筛跳汰机 浅槽重介分选机 TDS智能干选机 矸石含煤率
下载PDF
潮汐河口动床洪水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赛花 孙志林 祝丽丽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50,共5页
潮汐河口洪水水位受流域来水和海域潮汐双重作用,动力机制复杂,在特大洪水作用下,河口床面边界还将发生显著变形,造成水面相应明显升降,以致用定床模型预报洪水位误差很大。本文以钱塘江河口为例,采用Delft3D数学模型对潮汐河口洪水水... 潮汐河口洪水水位受流域来水和海域潮汐双重作用,动力机制复杂,在特大洪水作用下,河口床面边界还将发生显著变形,造成水面相应明显升降,以致用定床模型预报洪水位误差很大。本文以钱塘江河口为例,采用Delft3D数学模型对潮汐河口洪水水位进行二维数值模拟试验。在定床和动床模型均取得良好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报洪水过程,发现定床模型可产生近1m的计算误差;而动床模型则能比较精确地计算整个洪水过程的水位,最大误差不超过0.08m。因而预测冲淤幅度较大的潮汐河口的洪水水位最好采用动床数学模型。论文还就洪水位的空间分布探讨弯道水面横比降随洪水流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潮汐河口 洪水水位 二维动床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潮汐河口支流建闸闸下淤积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潘存鸿 卢祥兴 +4 位作者 韩海骞 王敏 曾剑 余祈文 陈甫源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44,共7页
潮汐河口建闸的关键问题是闸下淤积。在潮汐河口支流口门上建闸,其闸下淤积面貌主要取决于干流主槽的位置,这与在潮汐河口干流上建闸的闸下淤积问题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以钱塘江河口支流曹娥江口门建闸为例,应用河床演变分析、动床实体... 潮汐河口建闸的关键问题是闸下淤积。在潮汐河口支流口门上建闸,其闸下淤积面貌主要取决于干流主槽的位置,这与在潮汐河口干流上建闸的闸下淤积问题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以钱塘江河口支流曹娥江口门建闸为例,应用河床演变分析、动床实体模型和现场冲淤试验预测了曹娥江大闸闸下淤积面貌和淤积速率,为曹娥江大闸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下淤积 支流建闸 潮汐河口 动床实体模型 现场冲淤试验
下载PDF
基于立体摄影技术的细沟与细沟水流参数测量 被引量:9
9
作者 覃超 郑粉莉 +1 位作者 徐锡蒙 何煦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0-156,共7页
细沟和细沟水流参数的准确测量可为深化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基于立体摄影测量技术,以坡度为15°和20°的黄土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径流冲刷的方法,对比不同时刻坡面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N,提... 细沟和细沟水流参数的准确测量可为深化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基于立体摄影测量技术,以坡度为15°和20°的黄土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径流冲刷的方法,对比不同时刻坡面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N,提出了动床条件下坡面细沟宽度、深度以及细沟水流宽度、深度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分析了2个坡度处理下坡面细沟形态、细沟水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立体摄影测量技术与其他测量技术在细沟形态及径流特征参数测量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经过比例尺的校正,可以在垂直拍摄的立体摄影照片上直接准确测量细沟宽度和细沟水流宽度;运用内插法,立体摄影测量技术能较准确地测量细沟深度和细沟水流深度的实时动态变化。随坡长的增加,细沟深度逐渐增大,而细沟水流深度则无明显变化趋势;细沟宽度随坡长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细沟水流宽度逐渐减小;20°坡度下细沟宽度和深度的增加速率分别是15。坡度下的1.7倍和1.3倍;同20°坡度相比,15°坡度条件下的细沟水流的宽度增加了1.7%-13.1%,而2个试验坡度下的细沟水流深度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测量 细沟形态 细沟水流 动床冲刷试验 坡面流深度
下载PDF
潮流作用下群桩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彭可可 文方针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在分析和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潮流作用下群桩局部冲刷动床物理模型,进行70余组试验,观测在不同的水文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下的群桩冲刷情况,研究潮流作用下群桩局部冲刷的形成过程和机理,分析潮汐往复水流与单向恒定流分别... 在分析和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潮流作用下群桩局部冲刷动床物理模型,进行70余组试验,观测在不同的水文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下的群桩冲刷情况,研究潮流作用下群桩局部冲刷的形成过程和机理,分析潮汐往复水流与单向恒定流分别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的相关关系;通过分析试验数据推求潮汐水流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群桩 局部冲刷 动床物理模型
下载PDF
新型氢化物发生技术——可移动还原床氢化物发生器 Ⅲ. 作为毛细管区带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接口用于砷的形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田肖丹 庄峙厦 +1 位作者 陈宾 王小如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5-169,共5页
发展了一种新型的氢化物发生装置———可移动还原床氢化物发生器(MRBHG)。应用该技术可将经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离之后的各种砷的化合物转换为相应的氢化物,然后再被引入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 发展了一种新型的氢化物发生装置———可移动还原床氢化物发生器(MRBHG)。应用该技术可将经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离之后的各种砷的化合物转换为相应的氢化物,然后再被引入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进行检测。对不同形态砷的不同化合物的CZE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缓冲溶液的pH值及浓度、进样量等。CZE-MRBHG-ICP-AES应用于4种砷化合物的定量测定,峰面积的RSD(n=5)在1.9%~11.7%。4种砷的浓度检出限分别为:As(Ⅲ)、甲胂酸和As(Ⅴ)0.32mg/L,二甲胂酸钠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还原床 氢化物发生器 发射光谱 形态
下载PDF
新型氢化物发生技术——可移动还原床氢化物发生器 Ⅰ.可移动还原床氢化物发生器的结构及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庄峙厦 田肖丹 +1 位作者 陈宾 王小如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28,共4页
发展了一种新型的氢化物发生技术———可移动还原床氢化物发生器,可以实现微升级样品的分析而不需要对样品进行酸化和使用气-液分离器。给出了装置的结构、操作,试验并优化了固体还原剂与有机酸的质量配比、反应腔体体积、进样量等... 发展了一种新型的氢化物发生技术———可移动还原床氢化物发生器,可以实现微升级样品的分析而不需要对样品进行酸化和使用气-液分离器。给出了装置的结构、操作,试验并优化了固体还原剂与有机酸的质量配比、反应腔体体积、进样量等反应条件。该技术易于实现自动化,可作为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和其他色谱分离技术与光谱检测技术之间的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技术 可移动还原床 氢化物发生器
下载PDF
“九五”选煤研究成果对中国选煤技术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建中 夏育才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共5页
回顾了“九五”课题立项背景和立题指导思想,介绍了“九五”期间选煤科学研究在5个技术领域的国家“九五”攻关和部级课题分布,重点介绍了高硫难选煤脱硫、大型高效全重介简化工艺、干法与节水型选煤、细粒煤粉选、传统技术升级运用... 回顾了“九五”课题立项背景和立题指导思想,介绍了“九五”期间选煤科学研究在5个技术领域的国家“九五”攻关和部级课题分布,重点介绍了高硫难选煤脱硫、大型高效全重介简化工艺、干法与节水型选煤、细粒煤粉选、传统技术升级运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内容、特点及使用范围,并分析了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国选煤技术的影响及其将对选煤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介质选煤 干法选煤 动筛跳汰 细粒煤精洗 脱水技术 选煤自动化 选煤技术
下载PDF
河工动床模型试验的含沙量比尺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羽 张红武 钟德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3,共7页
本文在评述目前关于含沙量比尺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前人采用sλ确定的含沙量比尺,不能满足水流挟沙相似条件。剖析所找的原因是相似分析时,采用了不能同时适用于原型和模型且简化成指数等于1的半经验水流挟沙力公式,推导过程中又引入... 本文在评述目前关于含沙量比尺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前人采用sλ确定的含沙量比尺,不能满足水流挟沙相似条件。剖析所找的原因是相似分析时,采用了不能同时适用于原型和模型且简化成指数等于1的半经验水流挟沙力公式,推导过程中又引入系数比尺等于1的假定,并以不考虑紊动扩散作用影响的λω作为泥沙悬移相似条件。选用容重适中的模型沙所开展的试验论证结果表明,含沙量比尺的大小对河床变形相似有直接影响,该比尺小于1时河床变形与原型偏差较大,该比尺与淤积物干容重比尺相近时,模型同原型才较为相似。此外,文中还认为,目前确定含沙量比尺的办法最好是通过分别确定原型和模型水流挟沙力的途径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工模型 含沙量比尺 水流挟沙力
下载PDF
水下贴底射流及其对淤泥质床面冲刷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芳君 陈士荫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7-104,共8页
本文对水下圆截面贴底射流所产生的流速场及其对周围淤泥质床面的冲刷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定床和动床两个系列的射流实验。
关键词 水下贴底射流 动床 淤泥质床面 冲刷实验 流速场 冲刷坑
下载PDF
钱江通道段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史英标 柳崇敏 +1 位作者 曹颖 杨元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8,共8页
钱江通道位于钱塘江河口的强涌潮区域,在洪潮水动力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水动力作用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动床物理模型试验、沉积物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 钱江通道位于钱塘江河口的强涌潮区域,在洪潮水动力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水动力作用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动床物理模型试验、沉积物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钱江通道过江隧道河段洪、潮水流冲刷深度的预测模型,经钱塘江河口的实测地形、水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等资料的验证。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过江隧道断面在极端水动力作用下最大冲刷深度,并与沉积物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四种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定性定量基本合理,进一步表明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预测的最大冲刷深度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关系 动床数模 动床物模 沉积学 极端水动力 冲刷深度 钱塘江河口 预测
下载PDF
河道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华庆 陆永军 《水道港口》 1993年第2期36-43,共8页
为了研究水库下游河道冲刷及由此而引起的对防洪、航运等造成的影响,本文给出了非均匀沙的平面二维动床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悬移质不饱和输移、非均匀沙推移质输移及床沙级配的调整,利用ADI法对水流泥沙方程进行数值离散。利用该模型... 为了研究水库下游河道冲刷及由此而引起的对防洪、航运等造成的影响,本文给出了非均匀沙的平面二维动床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悬移质不饱和输移、非均匀沙推移质输移及床沙级配的调整,利用ADI法对水流泥沙方程进行数值离散。利用该模型模拟了葛洲坝下游枝城至枝江河段涨水期淤积和落水期冲刷过程,冲淤量及冲淤部位跟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非均匀沙 平面 二维泥沙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河工模型人工加糙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为威 仲召伟 施晓欢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5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前较多的河工模型试验都面临模型表面糙率较小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在河工模型中提高表面糙率的方法,并对人工加糙糙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对满足阻力相似及提高模型的相似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河工模型 糙率 方法研究
下载PDF
动床水流卡门常数K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秦荣昱 王崇浩 刘淑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18,共11页
本文分析了动床水流流速分布与点、线、面的卡门常数K值的关系,指出在主流区流速分布仍遵循对数定律(但K值不再是0.4),文中揭示了动床水流卡门常数K值具有可变的特征,建立了悬浮指标、掺混长度、动量交换和泥沙交换系数垂线... 本文分析了动床水流流速分布与点、线、面的卡门常数K值的关系,指出在主流区流速分布仍遵循对数定律(但K值不再是0.4),文中揭示了动床水流卡门常数K值具有可变的特征,建立了悬浮指标、掺混长度、动量交换和泥沙交换系数垂线分布变化规律与水流结构(流速分布)变化规律之间的联系,并获得了正确的理论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动床水流 卡门常数 物理意义
下载PDF
电站取水口复杂冲沙廊道系统运行方式优化的试验研究——以大渡河龙头石水电站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达 李连侠 +2 位作者 黄本胜 廖华胜 张延忠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0,共5页
电站取水口复杂冲沙廊道系统的冲沙孔孔前漏斗范围往往随冲沙流量增加而增大,但相应地,冲沙孔与廊道连接过渡段的压力则迅速减小,并出现较大负压,简单的调度运行方式很难使压力特性及冲沙漏斗范围达到均佳,必须进行调度方式的优化研究... 电站取水口复杂冲沙廊道系统的冲沙孔孔前漏斗范围往往随冲沙流量增加而增大,但相应地,冲沙孔与廊道连接过渡段的压力则迅速减小,并出现较大负压,简单的调度运行方式很难使压力特性及冲沙漏斗范围达到均佳,必须进行调度方式的优化研究才能达到两者均佳的目的。结合大渡河龙头石水电站取水口复杂冲沙廊道系统的模型试验,通过对复杂冲沙系统冲沙孔组合运行方式的优化调度研究,在不改变冲沙孔孔口尺寸及冲沙廊道系统布置方案的基础上,采用4#冲沙孔全开+3#冲沙孔局开1/2的运行方式使孔前冲沙漏斗、输沙管道压力特性达到了均佳的目标。研究成果对类似布置的取水口冲沙系统的运行方式拟定有重要工程价值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复杂冲沙廊道 排沙漏斗 动床试验 运行方式 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