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区地形对桥位风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1
作者 于舰涵 李明水 廖海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4-662,共9页
为研究山区地形对处于峡谷中桥梁风场特性的影响,以建设在某峡谷中的一座大跨度桥梁为研究背景,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设计了数值模拟方法,对桥址处风场进行计算分析.在利用实验数据验证模拟方法可靠性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来流方向... 为研究山区地形对处于峡谷中桥梁风场特性的影响,以建设在某峡谷中的一座大跨度桥梁为研究背景,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设计了数值模拟方法,对桥址处风场进行计算分析.在利用实验数据验证模拟方法可靠性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来流方向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山区地形对主梁上顺桥向和横桥向的风速、风攻角及桥位处的平均风剖面分布的影响,以及峡谷效应产生的风速放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桥位来流方向的高耸山体会影响该侧主梁上水平风速的分布,并在该侧产生向下的风攻角;峡谷内的风剖面下部会发生畸变;特定的来流方向会在跨中产生风速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地形 深切峡谷 大跨度桥梁 桥位风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一种山区峡谷桥址区风场特性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15
2
作者 靖洪淼 廖海黎 +1 位作者 周强 马存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00-207,共8页
为准确获得山区峡谷桥址处的风场特性,以一座在建的山区峡谷大跨度桥梁为工程背景,基于开源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OpenFOAM平台,提出了一种山区峡谷桥址处风场特性的数值模拟方法,改进了计算域形态,设置了地形过渡段,并利用“虚拟... 为准确获得山区峡谷桥址处的风场特性,以一座在建的山区峡谷大跨度桥梁为工程背景,基于开源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OpenFOAM平台,提出了一种山区峡谷桥址处风场特性的数值模拟方法,改进了计算域形态,设置了地形过渡段,并利用“虚拟标准气象站”法获得了计算域入口风速条件,从而实现了高质量的山区风场数值模拟,解决了数值计算雷诺数与实际不符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桥主梁上横桥向和顺桥向的风速及放大系数、风攻角、风向角和不同跨度处的风剖面。同时结合流线显示方法,研究了桥址处主梁风场流动机理。结果表明:该桥址处的基本风速为24.75 m/s;河道岸边的陡峭山体对气流的干扰作用很大,使风攻角、风向角和风速放大系数在桥位处发生较剧烈变化;部分来流下的风剖面形态受地形影响较大,底部出现急加速现象,风速呈现显著的剪切特性。该研究提出的数值模拟方法丰富了山区峡谷桥址处风场特性分析手段,对山区桥梁抗风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峡谷 大跨度桥梁 桥址风场 OPENFOAM 数值模拟
下载PDF
The “Valley Economy” Model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Mountain Areas in Beijing,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5
3
作者 LIU Chun-la CHEN Ming-xing +3 位作者 TANG Zhi-peng LIU Wei-dong LU Da-dao ZHANG Yi-f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5期1372-1382,共11页
A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of a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for valley economies in the mountain areas of Beijing, China. The nature and framework of the valley economy model are describ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 A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of a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for valley economies in the mountain areas of Beijing, China. The nature and framework of the valley economy model are describ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l, which is specific to the mountain areas of Beijing, is analyzed. Five different valley economy models applied in the Beijing mountain areas are compared. The major purpose of the valley economy model is to develop the regional economy,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industries, the allocation of industrial space, the establishment of supply chain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industries. Pilot experiments using the valley economy model have been conducted in seven counties(districts) in Beijing: Pinggu, Huairou, Changping, Mentougou, and Fangshan districts, and Yanqing and Miyun counties. Five models for developing the Beijing mountain areas have been explored, including: creative cultural industries,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clusters, the promotion of large tourist areas, natural scenic tourism and folk cultural tourism. Each model has its own unique features and potential to help i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jing mountainous areas Regional development valley economy model
下载PDF
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动力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邵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期1100-1102,共3页
阐述了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指出北京沟域经济能够蓬勃发展,其基础在于多年来一系列的生态建设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其发展动力来源于山区农民的致富愿望和现代都市居民对绿色资源、田园生活的亲近需求。提出北京山区在... 阐述了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指出北京沟域经济能够蓬勃发展,其基础在于多年来一系列的生态建设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其发展动力来源于山区农民的致富愿望和现代都市居民对绿色资源、田园生活的亲近需求。提出北京山区在沟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同构、资金缺乏、土地流转难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山区 沟域经济 对策
下载PDF
成贵铁路贵州鸭池河特大桥设计风速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小兵 戴鹏飞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1,共5页
成贵铁路贵州鸭池河特大桥主桥为主跨436 m的中承式钢桁-混凝土结合拱桥,桥址区山高谷深,气象条件复杂。为确定该桥的设计风速及其相关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桥址区地形风场计算模型,计算桥址区的风剖面特性、跨向分布特性... 成贵铁路贵州鸭池河特大桥主桥为主跨436 m的中承式钢桁-混凝土结合拱桥,桥址区山高谷深,气象条件复杂。为确定该桥的设计风速及其相关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桥址区地形风场计算模型,计算桥址区的风剖面特性、跨向分布特性和风攻角特性等,并根据风速相关性分析推算其设计风速。结果表明:受峡谷效应的影响,横桥向来风时风速放大因子最大,其为抗风设计的主要风向;在桥梁建筑高度范围内,桥址区风速沿横桥向风速剖面具有较好的指数规律,风剖面指数为0.15,与相关规范中山区C类地表的指数有明显的差别;桥面高度处地势平坦,可不考虑峡谷效应;确定该桥设计基准风速为25.3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铁路桥 山区峡谷 计算流体动力学 设计风速 风场特性 地形修正
下载PDF
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被引量:64
6
作者 张义丰 贾大猛 +3 位作者 谭杰 张宏业 宋思雨 孙瑞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31-1242,共12页
沟域经济是山区发展的新模式,基本涵盖了沟域发展的各个层面,是独具山区发展特色的经济地理形态。以沟域为载体的山区要素布局的空间耦合关系是山区发展的新命题,理论与现实意义重大。结合多年的山区发展研究,在初步探讨了沟域经济的内... 沟域经济是山区发展的新模式,基本涵盖了沟域发展的各个层面,是独具山区发展特色的经济地理形态。以沟域为载体的山区要素布局的空间耦合关系是山区发展的新命题,理论与现实意义重大。结合多年的山区发展研究,在初步探讨了沟域经济的内涵和空间组织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对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特征指向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建立了沟域经济空间组织的合理模式框架。研究认为,沟域经济对北京山区新时期的发展转型作用重大,首先它不以行政区域界限为边界,基本串联了山区的大部分村庄,并与主要交通线走向重合,因此至少能在山区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会对山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其次,通过分析认为目前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正处于第二次集中型空间组织阶段,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是这一阶段的特点,因此北京沟域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协调好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山区的综合开发。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一方面支持了北京山区功能转型的战略决策,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山区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沟域经济 山区发展 空间组织
下载PDF
山区峡谷桥梁抗风设计风速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50
7
作者 庞加斌 宋锦忠 林志兴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44,共6页
首先通过分析四渡河峡谷大桥桥位周边地区标准气象站的基本风速数据,拟合基本风速和海拔的变化关系,用海拔修正确定山区峡谷大桥的基本设计风速;然后通过地形模型风洞试验研究影响山区峡谷风速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山区峡谷风速主要受... 首先通过分析四渡河峡谷大桥桥位周边地区标准气象站的基本风速数据,拟合基本风速和海拔的变化关系,用海拔修正确定山区峡谷大桥的基本设计风速;然后通过地形模型风洞试验研究影响山区峡谷风速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山区峡谷风速主要受峡谷风、越山风和遮挡三大类地形效应影响,相应风向的设计风速大小可用地形系数修正;山区峡谷桥梁的设计基本风速受海拔影响很小,随着海拔增高,基本风速略有增大;山区峡谷桥梁的抗风设计风速等于桥位的基本风速乘以地形修正系数,而平坦地貌的平均风速剖面模型已不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山区峡谷桥梁 风洞试验 抗风设计风速 地形修正系数 遮挡效应
下载PDF
山区峡谷桥梁设计基准风速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29
8
作者 王凯 廖海黎 +1 位作者 李明水 马存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5,共7页
为向山区桥梁设计提供重要参数,以某大跨度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在缺少桥址风速数据的情况下,利用桥位附近气象站资料,用气象学分析法计算出桥位处逐年最大风速;分别用极值Ⅰ型法和虚拟气象站法计算出桥位100年一遇最大风速;比较2种方法的... 为向山区桥梁设计提供重要参数,以某大跨度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在缺少桥址风速数据的情况下,利用桥位附近气象站资料,用气象学分析法计算出桥位处逐年最大风速;分别用极值Ⅰ型法和虚拟气象站法计算出桥位100年一遇最大风速;比较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并偏安全地取较大值作为桥址基本风速;最后,通过地形修正,以得出桥梁设计基准风速.结果表明:气象学分析法比虚拟气象站法计算的桥梁设计基准风速小;在缺少桥位风速的情况下,宜采用虚拟气象站法计算出的桥梁设计基准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山区峡谷桥梁 设计基准风速 虚拟气象站法 气象学分析法
下载PDF
北京沟域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姜翠红 李红 陈俊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104-109,共6页
沟域经济是北京提出以山区沟域为单元,在生态保护前提下,通过产业融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驱动产业融合是沟域经济发展的动态特性。笔者运用自组织的竞争和协同理论,阐述了沟域产业融合机制、产业... 沟域经济是北京提出以山区沟域为单元,在生态保护前提下,通过产业融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驱动产业融合是沟域经济发展的动态特性。笔者运用自组织的竞争和协同理论,阐述了沟域产业融合机制、产业融合模式和演变趋势,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各类产业融合模式和实现路径。研究显示,北京沟域经济已经迈入产业融合发展阶段,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间的关联和外部环境变化是产业融合的内在主要动力。因此,实现沟域发展就是要加强三次产业高度关联度和深入挖掘农业多功能性,促使产业结构朝纵深"两维"方向发展,可采取服务型融合和生态型融合2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沟域经济 产业融合
下载PDF
北京山区发展现状与沟域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鹏 韩洁 +2 位作者 马兴 袁顺全 庞纯伟 《农业科技管理》 2011年第1期10-13,共4页
文章介绍了北京山区发展的现状,阐述了沟域经济的内涵,分析了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成效与特征,并从创新沟域经济发展机制、推行沟域经济新型发展模式、加大对沟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等方面开展了促进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思考,认为... 文章介绍了北京山区发展的现状,阐述了沟域经济的内涵,分析了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成效与特征,并从创新沟域经济发展机制、推行沟域经济新型发展模式、加大对沟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等方面开展了促进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思考,认为沟域经济是一种新型山区发展模式,它开辟了生态友好型可持续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沟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与检验:以金沙江上游奔子栏—昌波河段为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吴赛儿 陈剑 +2 位作者 ZHOU Wendy 高玉欣 徐能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1-622,共12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10.0)平台和小流域单元,采用逻辑回归(LR)模型对金沙江上游(奔子栏—昌波河段)干热河谷区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总体检验与随机个案检验。评价与检验结果表明,得到的最优指标组合下LR评价模型...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10.0)平台和小流域单元,采用逻辑回归(LR)模型对金沙江上游(奔子栏—昌波河段)干热河谷区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总体检验与随机个案检验。评价与检验结果表明,得到的最优指标组合下LR评价模型的AUC值为82.7%;预测的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面积合占全区面积的35.98%,实发泥石流面积占泥石流总面积的65.03%;在个案检验中,位于各等级分区的检验组样本实发泥石流比例随着分区易发性等级降低,依次为91.7%(极高)、75.0%(高)、36.4%(中等)、16.7%(低)、0(极低),表明评价效果良好。研究区泥石流集中发育于金沙江沿岸的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主导性的评价指标依次为距主干道路距离、岩性、距断裂带距离、雨季月平均降雨量。人类活动与季节性降雨为研究区干热河谷泥石流的主要诱发条件。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方法提高了泥石流发生可能性的预测精度,可为干热河谷区泥石流预测预警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区 泥石流 逻辑回归模型 易发性评价 金沙江
下载PDF
Spatial structure of valle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in Beijing 被引量:10
12
作者 ZHANG Yifeng JIA Dameng +3 位作者 ZHANG Hongye TAN Jie SONG Siyu SUN Ruife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1年第2期331-345,共15页
Valley economy is a new mode in mountainous area development that is defined by various characters of valley development, and is a distinguishing economical geographic pattern for mountainous area development. The spe... Valley economy is a new mode in mountainous area development that is defined by various characters of valley development, and is a distinguishing economical geographic pattern for mountainous area development. The special spatial coupling relation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mountainous elements in valleys are new subjects for the mountain development studies, and such studies are meaningful both for researches and practices. Based on the long term researches on mountainous area development and following a brief exploration into the connotations and the spatial organizing process of valley economy,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valley economy in Beijing's mountainous areas,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acts of the spatial 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valley economy in Beijing's mountainous areas, and finally proposed a rational arrangement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valley economy in Beijing's mountainous areas. It is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that valley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in Beijing's mountainous areas in the new epoch. Firstly, valley economy is not outlined by the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 and it connects most of the village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roughly along the major transportation lines. Therefore, valley economy can exert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at least in the aspects such as the rearrange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and urban areas. In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valley economy in Beijing's mountainous areas is evolved in a spatial organizing stage of secondary concentr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resource-sav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valley economy will be helpful to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and will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ountainous areas in Beijing valley economy mountainous area development spatial structure
原文传递
南涧干热退化山地不同恢复群落土壤种子库储量及其分布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全发 刘文耀 +1 位作者 沈有信 刘伦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31,共6页
该文调查了南涧干热退化山地5种人工恢复群落恢复过程中及当地次生植被的土壤种子库的储量、分布格局、组成及其优势成分.研究表明:各样地土壤种子库的储量变化在2060~21300粒m2之间,物种数为22~32种,各恢复群落的土壤种子库储量和物... 该文调查了南涧干热退化山地5种人工恢复群落恢复过程中及当地次生植被的土壤种子库的储量、分布格局、组成及其优势成分.研究表明:各样地土壤种子库的储量变化在2060~21300粒m2之间,物种数为22~32种,各恢复群落的土壤种子库储量和物种数均比当地次生的坡柳、黄茅草灌草坡有增加.在0~10cm土层内,种子库密度垂直分布呈上层(0~2cm)>中层(2~5cm)>下层(5~10cm),层间储量差异明显.从物种和生活型组成来看,各群落草本都占优势,少数植物如菊科的紫茎泽兰、胜红蓟、烟管头草、戟叶火绒草等在土壤种子库中储量丰富,但作为地上草本层的优势物种之一的黄茅草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储量却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山地 干热河谷 土壤种子库 植被恢复
下载PDF
吉林省东南部半山区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以吉林省柳河县圣水镇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宋凤斌 杨富亿 +2 位作者 李景林 邵庆春 陈国双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328,共6页
根据圣水镇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以圣水镇小流域为主体 ,进行试验与示范。开展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同时进行生态经济效益监测和评价 ,在此基础上构成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建立具... 根据圣水镇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以圣水镇小流域为主体 ,进行试验与示范。开展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同时进行生态经济效益监测和评价 ,在此基础上构成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综合农业复合生态系统 ,实现半山区小流域开发建设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 ,在半山区及其类似地区有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东南部半山区 小流域 水土保持 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下载PDF
云南省高原峡谷型流行区学生血吸虫病健康教育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起云亮 杨鸿锋 马俊华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68,86,共2页
学生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是云南省高原峡谷型流行区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当地血吸虫病防治效果。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健康教育 高原峡谷型 云南省
原文传递
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吉林省柳河县圣水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燕 宋凤斌 陈国双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2,83,共6页
根据圣水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圣水小流域为主体进行试验与示范,开展了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半山区综合治理模式———低山区模式、丘陵台地区模式和河谷... 根据圣水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圣水小流域为主体进行试验与示范,开展了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半山区综合治理模式———低山区模式、丘陵台地区模式和河谷平原区模式,同时提出了半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圣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控制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方面初见成效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半山区小流域开发建设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在半山区及其类似地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山区小流域 综合治理模式 可持续发展 柳河县
下载PDF
北京沟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调研与思考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俊红 曹均 易芷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9期169-175,共7页
运用走访、问卷和座谈等方式,对北京市2011年率先启动的7条重点沟域进行了调研。调研显示,重点沟域经济建设,在选择主导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新村民居和促进山区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理论探索、模式创新、生态保护、... 运用走访、问卷和座谈等方式,对北京市2011年率先启动的7条重点沟域进行了调研。调研显示,重点沟域经济建设,在选择主导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新村民居和促进山区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理论探索、模式创新、生态保护、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仍有不足,需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业体质增效和完善土地管理政策。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对北京山区经济发展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典型沟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面临问题和有关政策需求等,将为山区经济建设工作提供可借鉴经验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沟域经济 创新模式 典型调研
下载PDF
基于短期实测数据的普立大桥设计风速推算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颖 黄国庆 +3 位作者 陈宝珍 刘威展 李明水 廖海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82,共9页
基于普立大桥桥位处临时观测站的短期风速资料,采用了区组模型、超阈值模型、风速相关性方法和虚拟气象站法对普立大桥设计风速进行了推算。此外,结合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模拟桥位区域的地貌特性,确定了观测站风速与桥面参考点风速之间的... 基于普立大桥桥位处临时观测站的短期风速资料,采用了区组模型、超阈值模型、风速相关性方法和虚拟气象站法对普立大桥设计风速进行了推算。此外,结合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模拟桥位区域的地貌特性,确定了观测站风速与桥面参考点风速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桥面各点的设计风速。结果表明:用不同方法得出的设计风速有一定差异,比较而言,对于短期数据,建议采用相对合理的超阈值模型;山区峡谷桥梁风速沿着桥轴线分布并非均匀,采用规范给出的统一地形修正参数进行设计不够准确,应该针对具体情况通过数值模拟或者风洞试验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峡谷桥梁 短期数据 设计风速 地形修正系数 区组模型 超阈值模型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Mountain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Based on DPSIR Model and Entropy Weight Method 被引量:3
19
作者 Kai RAO Zisheng Y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0年第2期28-33,37,共7页
In the Report of the 19 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it stated that we must put the ecological safety 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first place.To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ecological livabil... In the Report of the 19 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it stated that we must put the ecological safety 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first place.To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ecological livabi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Taking Luquan Yi and Miao Autonomous County(national level poor county)in Jinsha River valley of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using DPSIR(drivers,pressures,states,impacts,responses)model,this paper established an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Besides,using the entropy method,it determined the indicator weight.In addition,it evaluated the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uquan County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2013-2017)using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This study shows that Luquan County has improved its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past five years.The ecological status has gone through four stages,from sensitive state to severe state to critical safety to excellent ecology,and the value of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shows a rising trend.Through analyzing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value of each criterion hierarchy,it obtaine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uquan County.On this basis,it came up with feasible 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tudying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and in the region,so as to guide the rational use of land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DRIVERS pressures states impacts responses(DPSI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mountainous county Jinsha River valley
下载PDF
近10年中国沟域经济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海旺 白祥 罗娟 《农业展望》 2019年第12期44-47,52,共5页
沟域经济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视角,是在调整山区功能定位、推进山区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探索提出的,以沟域为基本单元,将生态、农业种养、民俗、旅游发展为一体的区域经济创新。沟域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城市郊区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沟域经济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视角,是在调整山区功能定位、推进山区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探索提出的,以沟域为基本单元,将生态、农业种养、民俗、旅游发展为一体的区域经济创新。沟域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城市郊区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梳理目前已有的沟域经济相关研究成果,从沟域经济相关概念、发展评价、发展模式等方面,对相关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述评,总结了目前研究内容和研究区域的部分不足,并提出了今后应重点加强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区域经济 沟域经济 产业融合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