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内蒙古中低山区发现罕见的冰臼群 被引量:36
1
作者 韩同林 劳雄 郭克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56-462,T003,共8页
冰臼是冰川流行的有力证据之一,也是古气候、古环境变迁的历史见证。已有的资料表明,冰臼大多数发育于冰谷底部及冰床之上,规模不大、数量不多。而在我国河北、内蒙古中低山区发现的冰臼群,绝大多数分布于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的山脊和山... 冰臼是冰川流行的有力证据之一,也是古气候、古环境变迁的历史见证。已有的资料表明,冰臼大多数发育于冰谷底部及冰床之上,规模不大、数量不多。而在我国河北、内蒙古中低山区发现的冰臼群,绝大多数分布于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的山脊和山峰上。目前发现并经过实地调查过的6处冰臼群,冰臼总计有400~500个以上,分布在海拔650~1500m左右。冰臼大小一般为0.5~2m,深0.2~1m左右。最大冰臼口宽约10m,深约3.5m;最小冰臼口宽及深度均在数厘米左右;最深冰臼约5m,而口宽仅0.12m。冰臼多呈圆形、椭圆形或不甚规则形,呈口小、肚大和底平为主要特征。河北、内蒙古中低山区大量冰臼群的发现,笔者认为中国东部中低山区在第四纪早期确实曾发生过大规模冰川活动。这一发现对该区和全球古气候、古环境演化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对开发旅游资源也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臼 第四纪 冰川 冰川遗迹 河北 内蒙古 冰臼群
下载PDF
冰臼与壶穴之争述评 被引量:32
2
作者 杨超群 《热带地理》 2001年第1期86-93,共8页
一些地质学家在粤东揭西和丰顺所发现的U形谷、冰碛物和石海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证据不足 ,该区成群出现的“冰臼” ,实际上是河床基岩为河流侵蚀所形成的壶穴。控制壶穴形成的构造、岩性、地貌和河流作用等条件 ,文中作了较为充分的论... 一些地质学家在粤东揭西和丰顺所发现的U形谷、冰碛物和石海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证据不足 ,该区成群出现的“冰臼” ,实际上是河床基岩为河流侵蚀所形成的壶穴。控制壶穴形成的构造、岩性、地貌和河流作用等条件 ,文中作了较为充分的论述。粤西北封开—怀集地区已发现一系列第四纪冰川遗迹 ,因此广东的第四纪冰川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臼 壶穴 冰川遗迹 形成条件 河床 河流侵蚀作用 第四纪 冰碛物
下载PDF
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辨析与使用建议 被引量:30
3
作者 吕洪波 章雨旭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7-922,共6页
由于专家喜好不同和几本权威汉语专业辞典互不一致,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使用和理解存在着较严重的混乱状况。①本文建议应统一将"pothole"译为壶穴,表示基岩表面因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凹坑;"kettlehole"或&... 由于专家喜好不同和几本权威汉语专业辞典互不一致,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使用和理解存在着较严重的混乱状况。①本文建议应统一将"pothole"译为壶穴,表示基岩表面因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凹坑;"kettlehole"或"kettle"译为锅穴,代表冰川沉积区因冰体融化而形成的洼地。②对于"冰臼"、"岩臼"的使用,两作者亦未能达成共识:吕洪波建议继续使用"冰臼",等同于"冰川壶穴",对应于"glacial pothole",摒弃"岩臼"这一新的提法;章雨旭建议修改"壶穴"的原始定义,不再强调其快速旋转水流成因,仅强调其"口小、肚大、底平"的形态特征,同时摒弃"冰臼"和"岩臼"等术语,仅用"壶穴"一词,若强调"壶穴"的不同成因,可在其前面加注成因术语,如"冰川壶穴"、"河成壶穴"、"风化壶穴"等。③对于其他凹坑,有专用名称的用专用名称,如风化穴(tafoni)、风蚀凹槽、风龛(alcove)等;没有的则用一般词汇,称为"坑"、"穴"、"洞"(pit,hollow,cavity)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穴 锅穴 冰臼 岩臼 冰川壶穴 差异风化壶穴 术语辨析
下载PDF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青山花岗岩臼的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孙洪艳 田明中 武法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6-490,I0003,共6页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花岗岩臼自发现以来,曾有过学者从冰川论(冰臼论)和风蚀论(壶穴论)的角度分别对其成因进行过研究。笔者等通过详细调查,将该地区的这种肚大口小、内壁具平行波状纹的花岗岩臼按其发育程度分为5类:萌...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花岗岩臼自发现以来,曾有过学者从冰川论(冰臼论)和风蚀论(壶穴论)的角度分别对其成因进行过研究。笔者等通过详细调查,将该地区的这种肚大口小、内壁具平行波状纹的花岗岩臼按其发育程度分为5类:萌芽型、初具外形型、发育中期型、成熟型和衰亡型。根据发育程度,结合岩石特征、构造条件、气候、地理位置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的花岗岩臼的形成经历了从萌芽→初具外形→发育中期→成熟→衰亡5个阶段,且北方高寒地区的花岗岩臼发育都受上述综合因素影响:花岗岩自身是一种易风化的岩石,在有水的条件下,特殊气候环境的差异风化作用促使花岗岩臼的萌芽,萌芽态的花岗岩臼在水、冻融作用、风蚀作用参与的差异风化下进一步发展,从初具外形到中期基本成型的岩臼,风蚀作用、冻融作用等物理风化是促使其进一步发展到完全成熟型的主要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臼 冰臼 差异风化 世界地质公园 克什克腾
下载PDF
关于冰臼形成与保存机理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尚仁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6-161,共6页
关于冰臼① 形成与保存机理认识上的误区 ,主要包括冰臼三种生成模式 :冰川压融水—水刀切割模式、水应力集中一点模式、滴水穿石模式等 ,以及冰臼能保存至今的三论 :花岗岩抗蚀论 ,与旧石器比较论 ,冰碛物覆盖论。文中认为急流漩涡模... 关于冰臼① 形成与保存机理认识上的误区 ,主要包括冰臼三种生成模式 :冰川压融水—水刀切割模式、水应力集中一点模式、滴水穿石模式等 ,以及冰臼能保存至今的三论 :花岗岩抗蚀论 ,与旧石器比较论 ,冰碛物覆盖论。文中认为急流漩涡模式和瀑布模式是壶穴、冰臼生成的模式 ;揭西石肚溪所谓平缓基岩冰床 ,其实是该V形谷底宽 10~ 30m的花岗岩边滩 ,河床中所谓冰川漂砾 ,其实是山洪和块体运动带来的本流域大漂石 ,所谓漂砾碛及石海 ,其实是该谷坡上的花岗岩石旦地貌 ;发育深切曲流—交错山咀和V形峡谷证明丰顺龙鲸河是山区河流 ,这两河的谷底见壶穴而不是冰臼 ;说昔日冰臼能保存至今是不符合广东新构造运动和地貌发育史规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穴 冰臼 广东 保存机理认识 误区
下载PDF
广东揭西河谷地貌与风化层特征初步观察 被引量:21
6
作者 朱照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1-336,共6页
在对广东省揭西县若干河谷地貌与相应的风化层初步观察的基础上 ,提出了该地区河谷发育的可能模式 ;对照河谷地貌与沉积 -风化作用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广东省已有的基本研究成果 ,认为当地目前所观察到的近代 -现代河床中的穴状微地貌不大... 在对广东省揭西县若干河谷地貌与相应的风化层初步观察的基础上 ,提出了该地区河谷发育的可能模式 ;对照河谷地貌与沉积 -风化作用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广东省已有的基本研究成果 ,认为当地目前所观察到的近代 -现代河床中的穴状微地貌不大可能是二三百万年前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而可能应归结于山区河流作用下形成的正常河成“壶穴”。至于是否存在末次冰期盛冰阶时期的冰川遗迹和冰臼则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地貌 风化层 冰臼 壶穴 穴状微地貌 冰川
下载PDF
关于广东有无冰川发育条件的讨论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尚仁 覃朝锋 彭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5-380,共6页
因为“冰臼”一词尚未得到地学界认可 ,建议继续用“冰川壶穴”来替代“冰臼”。由于生成冰臼 (冰川壶穴 )与壶穴的水动力条件和地貌形态相似 ,所以单从形态难以区分广东河床上的壶穴或冰臼 ,只有确定广东是否发育过第四纪冰川之后 ,才... 因为“冰臼”一词尚未得到地学界认可 ,建议继续用“冰川壶穴”来替代“冰臼”。由于生成冰臼 (冰川壶穴 )与壶穴的水动力条件和地貌形态相似 ,所以单从形态难以区分广东河床上的壶穴或冰臼 ,只有确定广东是否发育过第四纪冰川之后 ,才可能确定广东是否有冰臼。本文从气候、地貌和生物角度证实广东未出现过第四纪冰川环境 ,并认为所谓 :①水应力集中一点生成冰臼 ;②花岗岩坚硬不能生成壶穴 ;③二、三百万年前生成冰臼等冰臼论观点是不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壶穴 广东 早更新世 冰川环境证据 地貌
下载PDF
驳施雅风“冰臼”“负球状风化”成因论 被引量:18
8
作者 韩同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8-542,共5页
施雅风院士最近撰文指出笔者等近年来在中国东部发现的若干"冰臼"并非冰川遗迹,而是花岗岩经"负球状风化"而成。然而,他所谓的"负球状风化说"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和客观存在的事实完全相悖。冰臼是地表... 施雅风院士最近撰文指出笔者等近年来在中国东部发现的若干"冰臼"并非冰川遗迹,而是花岗岩经"负球状风化"而成。然而,他所谓的"负球状风化说"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和客观存在的事实完全相悖。冰臼是地表负地形之一,现今是"堆积区"而不是"侵蚀区",以现代常见的侵蚀作用产生冰臼的所谓"风说"、"壶说"、"风雨说"、"差异风化说"、"负球状风化"等,都是不可能的。这些假说是对过去业己形成冰臼群进行不同成因推断,是对冰臼群成因的最大误解。冰臼只能由大量冰川融水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形成滚流水钻,强烈冲击下伏基岩产生。从河流流水动力学特点上看,急流旋涡主要产生水平力为主,而冰臼的形成主要是垂直力才有可能产生,因此河流流水也是无法产生冰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臼 壶穴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 青山 负球状风化
下载PDF
与“冰臼论”再商榷 被引量:16
9
作者 丘世钧 陈华堂 +1 位作者 黄山 范小平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3-246,共4页
发达的花岗岩节理和丰富的年降水量是揭西石肚溪、丰顺龙鲸河等粤东近海山区河流壶穴地貌发育的基础。“冰臼论”提出的在冰裂隙中形成的“滚流”、“圆柱体水砧”等流体形式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断。石肚溪的宽谷———峡谷相间的河谷形... 发达的花岗岩节理和丰富的年降水量是揭西石肚溪、丰顺龙鲸河等粤东近海山区河流壶穴地貌发育的基础。“冰臼论”提出的在冰裂隙中形成的“滚流”、“圆柱体水砧”等流体形式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断。石肚溪的宽谷———峡谷相间的河谷形势及龙鲸河的谷中谷现象是地壳间歇式上升造成河流的侧蚀和下切作用相互交替的结果 ,宽谷 (或U形谷 )并不一定就是冰川谷。分布于河床上或谷坡上的花岗岩巨块是花岗岩巨型球状风化产物被洪水从上游带来或从谷坡两侧滚落入谷底和残积于谷坡上所致 ,它们不一定是古代的冰飘砾 ,也不会是冰缘作用形成的石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穴 冰臼 下切侵蚀 花岗岩
下载PDF
冰川表面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康 刘巧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66-1678,共13页
冰面水文过程是冰川径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冰川运动与物质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冰川表面在太阳辐射、冰川物理性质、冰面地形和成冰带空间分布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消融,形成以冰面水系为主线,锅穴、冰裂隙、冰面湖等为端点的冰面融水输... 冰面水文过程是冰川径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冰川运动与物质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冰川表面在太阳辐射、冰川物理性质、冰面地形和成冰带空间分布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消融,形成以冰面水系为主线,锅穴、冰裂隙、冰面湖等为端点的冰面融水输送与分配体系.深入理解冰面水文过程,掌握冰川表面融水的输送、存储与释放,对于研究短时间尺度的冰川融水径流过程、探索冰川动态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回顾了目前国内外冰面水文过程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该领域有待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水文 冰面河 冰面湖 冰裂隙 锅穴
下载PDF
“冰臼”是古地貌面上的流水侵蚀遗迹——壶穴——就韩同林《发现冰臼》一书中的资料谈华北北部的“冰臼”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4-77,共4页
分布在华北北部山顶面上的“冰臼”,无论从地理环境、地貌演化,还是从海拔高度方面分析,都不是第四纪大冰盖的证据,而是古地貌面上流水侵蚀的遗迹。它分布在3个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地夷平面上和现代河流谷地内,与当时的地理环境和山地的地... 分布在华北北部山顶面上的“冰臼”,无论从地理环境、地貌演化,还是从海拔高度方面分析,都不是第四纪大冰盖的证据,而是古地貌面上流水侵蚀的遗迹。它分布在3个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地夷平面上和现代河流谷地内,与当时的地理环境和山地的地貌演化密切相关。未构成山地夷平面前准平原上的河流以河网密集的曲流河为主。随着准平原的抬升,河流也开始下切,下切的河流以溯源侵蚀为主。在源头地区的顺直型谷地中,一是河流流速较急,且挟有数量不多、颗粒较粗的砂砾石;二是源头地区大块石较多,容易形成涡流;三是河水不深,丰水期刚刚没过块石,枯水期块石露出水面。在质地不均的岩体(特别是花岗岩)中,挟带砂砾石的涡流在岩面上形成了壶穴。准平原及壶穴最后被抬升到山地的顶部,构成了山地夷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臼 古地貌面 流水侵蚀 壶穴
下载PDF
“冰臼”与地质遗迹旅游开发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小康 《热带地理》 2007年第1期92-96,共5页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并对其进行科学而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反,不合理甚至不科学的旅游开发...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并对其进行科学而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反,不合理甚至不科学的旅游开发,虽然获得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却不利于普及地质科学知识,甚至伤害广大游客的感情。文中对广东境内及其周边的几处“冰臼”进行了再讨论,并在考察和评价饶平“南国冰臼公园”的基础上,对地质遗迹的科学开发提出若干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地质公园 冰臼 壶穴 旅游开发
下载PDF
错误的“冰臼”成因说 被引量:7
13
作者 苏珍 蒲健辰 赵井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有学者将暴露于地表,地貌学称之为壶穴的所有臼状地形统称为"冰臼",且作为古冰川作用的证据。事实上,他们宣传的"冰臼"是流水或差异风化形成的壶穴,而非古冰川所成。在众多论著中,以韩同林先生《...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有学者将暴露于地表,地貌学称之为壶穴的所有臼状地形统称为"冰臼",且作为古冰川作用的证据。事实上,他们宣传的"冰臼"是流水或差异风化形成的壶穴,而非古冰川所成。在众多论著中,以韩同林先生《发现冰臼》造成的混乱为最。从冰川学的角度来看,冰川运动、消融等理论并不支持"冰臼"是由冰川作用所成的观点,其主要错误之处有三:①在冰川学中,"Moulin"一词指的是冰川表面热融形成的负地形,所涉及是冰川冰,而非冰川的下覆岩床;②此书借用早已放弃的冰水穿洞假说来论述"冰臼群"的形成过程,在常态运动的冰川上是行不通的;③书中冰融水形成的圆柱状滚流假说更与事实不符。这几点足以说明"冰臼成因说"是不能成立的,仅是一种错误的推测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臼 壶穴 冰川消融 冰川运动
下载PDF
福建第四纪不可能有冰川活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绍鸿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8年第1期83-88,共6页
根据已有研究的文献资料,对福建第四纪冰期时没有冰川活动进行论证.首先从早、中、晚更新世的化石研究资料,阐明福建地层古生物资料不支持"冰川说";然后根据福建从北到南各地大量现存的第三纪以至古生代的喜暖孑遗植物,说明... 根据已有研究的文献资料,对福建第四纪冰期时没有冰川活动进行论证.首先从早、中、晚更新世的化石研究资料,阐明福建地层古生物资料不支持"冰川说";然后根据福建从北到南各地大量现存的第三纪以至古生代的喜暖孑遗植物,说明第四纪福建南北都没有冰川活动;再从福建的纬度和海拔2方面,证明福建第四纪不具备形成冰川的温度条件;最后指出所谓的冰臼,实为河水冲刷侵蚀而成的壶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古生物化石 孑遗植物 冰川形成条件 冰臼 壶穴
下载PDF
儿童Moulin线状萎缩性皮病
15
作者 任发亮 谭琦 +4 位作者 甘立强 陈光华 方晓 侯倩 王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68-570,共3页
患儿女,13岁。躯干左侧带状褐色斑片7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左侧可见两条沿Blaschko线分布呈倒"S"形的淡红褐色萎缩性带状斑片。皮损组织病理:表皮中央部分轻度萎缩变薄,基底层黑素增加。诊断:儿童Moulin线状萎缩性皮病。
关键词 萎缩性皮病 线状 moulin 儿童
下载PDF
河北秦皇岛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
16
作者 刘书燕 犹遵艳 +2 位作者 刘连忠 崔贵云 邵先杰 《地质与资源》 CAS 2021年第5期526-532,569,共8页
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的争鸣已经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之所以存在争议,主要是目前发现的大部分冰川遗迹都是零散的、孤立的,具有多解性,不能充分支撑冰川存在的观点.经过对燕山山脉秦皇岛段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发现了大量的... 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的争鸣已经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之所以存在争议,主要是目前发现的大部分冰川遗迹都是零散的、孤立的,具有多解性,不能充分支撑冰川存在的观点.经过对燕山山脉秦皇岛段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发现了大量的、类型齐全的与冰川有关的遗迹,主要类型有冰川漂砾、冰碛、石海、冰臼、冰斗、冰蚀槽、冰擦痕、羊背石、角峰和U形谷.这些遗迹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关联,形成了有力的证据群和证据链条,为中国东部地区第四纪冰期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冰期 冰川 冰斗 冰臼 秦皇岛 河北省
下载PDF
内蒙古察右中旗冰臼的发现及古气候意义
17
作者 李博昀 张明明 +3 位作者 张旭 李健 祁才吉 逄思宇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16年第2期65-70,共6页
通过对内蒙古中部新发现的冰臼特征研究,认为该冰臼群为第四纪冰川遗迹。冰臼分布在海拔高度2005-2033m地势平缓开阔山顶部,发育于中生代中三叠世浅黄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体之上,岩石完整坚硬,冰臼分布较为集中,其形态可分为圆形和不规... 通过对内蒙古中部新发现的冰臼特征研究,认为该冰臼群为第四纪冰川遗迹。冰臼分布在海拔高度2005-2033m地势平缓开阔山顶部,发育于中生代中三叠世浅黄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体之上,岩石完整坚硬,冰臼分布较为集中,其形态可分为圆形和不规则形两大类,口宽0.1-1.2m,深0.1-0.3m,形态规则,部分冰臼发育出水口和水流侵蚀槽,其方向不受风向的制约。通过与周边发现的冰臼群对比研究,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只是本区冰臼群发育的海拔高度更高,规模较小,但部分冰臼形态更加完整,水流冲刷、流动痕迹明显,符合冰臼的一般特征。总体看,本区冰臼的形成是在厚层冰层消融阶段长期受冰川融水冲刷、研磨作用所致。结合周边冰川遗迹发育情况,认为内蒙古、河北一带第四纪发育过较大规模冰川,可能具大陆冰川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臼 冰川遗迹 第四纪冰川 内蒙古 古气候
下载PDF
关于“冰臼”问题与韩同林先生商榷
18
作者 吕一平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8年第1期89-93,共5页
跨世纪的"冰臼"与"壶穴"之争,尘埃未定,缘于尚无定论."发现冰臼"却常见于报道.本文根据国内研究冰川的成果就韩同林先生《发现冰臼》书中"冰臼"的定义、表现、成因、分布、"冰臼"遗... 跨世纪的"冰臼"与"壶穴"之争,尘埃未定,缘于尚无定论."发现冰臼"却常见于报道.本文根据国内研究冰川的成果就韩同林先生《发现冰臼》书中"冰臼"的定义、表现、成因、分布、"冰臼"遗迹的保存机理、"冰说"理论以及模拟"冰臼"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等问题提出质疑.从而阐明了:天坑、天井、冰洞、冰湖不是"冰臼";闽、粤无"冰臼";"冰说"理论不成立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冰臼 滴水穿石 滚流水钻 冰碎屑
下载PDF
韩同林的“冰臼论”是对花岗岩类岩石“负球状风化”的误解 被引量:31
19
作者 施雅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9-354,共6页
韩同林著《发现冰臼》英文书名Moulin Discovered,将花岗岩类地区大量出现与节理有关的小型臼状地形统称为冰臼,即Moulin,并指为古冰盖的遗迹,以之反推所有臼状地形区均是两、三百万年前全球泛大冰盖所遗留的地质现象。笔者假韩著中丰... 韩同林著《发现冰臼》英文书名Moulin Discovered,将花岗岩类地区大量出现与节理有关的小型臼状地形统称为冰臼,即Moulin,并指为古冰盖的遗迹,以之反推所有臼状地形区均是两、三百万年前全球泛大冰盖所遗留的地质现象。笔者假韩著中丰富图片与记述,对照文献研究,认为冰川区罕见,只有死冰区可能存在的冰臼不可能生成上述臼状地形。这种空间尺度为厘米级至米级的臼状地形,应是花岗岩类地区与节理有关的负球状风化(Negative spheroidal weathering)与风、水协力作用的结果。少量臼底堆积热释光测年证明,这一过程是冰期后即不超过10ka的时段里进行的。韩同林大力宣传其错误的冰臼论,影响读者盲目相信过于夸大的第四纪冰川分布范围,并导致旅游部门广泛布置第四纪冰川景点,对社会舆论和旅游文化产生了不良误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臼(moulin)论 小型臼状地形 负球状风化 花岗岩类岩石
下载PDF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东来 苑勰 +1 位作者 贾力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3-145,共3页
报告2例Moulin线状皮肤萎缩。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22岁和30岁。皮损形态为线状排列的萎缩斑,表面有色素沉着,位于右上肢和右侧躯干,沿Blaschko线分布。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轻度不规则肥厚,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 报告2例Moulin线状皮肤萎缩。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22岁和30岁。皮损形态为线状排列的萎缩斑,表面有色素沉着,位于右上肢和右侧躯干,沿Blaschko线分布。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轻度不规则肥厚,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无明显变化。符合Moulin线状皮肤萎缩的诊断。临床上该病需与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和带状硬皮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BLASCHKO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