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售中药材霉菌污染情况和优势种群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闽真 马群飞 傅武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3351-3353,3356,共4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市售中药材霉菌污染及优势种群情况。方法采集福建省各地区药店地产植物性中药材12种,117份样品,按照GB/T 4789.15-2010的平板计数法进行霉菌计数,按照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方法进行霉菌分类鉴定。结果调查的12种中... 目的了解福建省市售中药材霉菌污染及优势种群情况。方法采集福建省各地区药店地产植物性中药材12种,117份样品,按照GB/T 4789.15-2010的平板计数法进行霉菌计数,按照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方法进行霉菌分类鉴定。结果调查的12种中药材中,91.59%药材霉菌数超过美国药典的规定值,检出霉菌10属375540株,曲霉属和青霉属具有绝对优势,分别占全部分离株的42.79%、41.6%,曲霉属中黄曲霉占7.63%,其他优势霉菌还有酵母和毛霉,分别占6.18%、5.16%。结论福建省市售中药材霉菌污染较为突出,而且优势菌属都是已知的产毒霉菌,黄曲霉占有较大的比例,有可能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中药材 霉菌 菌相 污染
原文传递
谷物霉菌挥发性物质的电子鼻与GC-MS检测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沈飞 吴启芳 +2 位作者 魏颖琪 都立辉 唐培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8-152,156,共6页
为建立粮食受霉菌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6种谷物中常见霉菌在不同生长阶段(1、2、5、13 d)的特征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了检测分析。GC-MS结果显示不同霉菌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存在差异,且在生... 为建立粮食受霉菌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6种谷物中常见霉菌在不同生长阶段(1、2、5、13 d)的特征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了检测分析。GC-MS结果显示不同霉菌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存在差异,且在生长后期差异更加显著。基于电子鼻信号的主成分分析(PCA)法能够有效区分生长中后期(5、13 d)不同菌属的霉菌样品。线性判别分析(LD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对黄曲霉类、寄生曲霉类和青霉类样品的整体判别正确率分别达到100%和97.4%。结果表明,运用电子鼻与GC-MS技术对粮食霉菌污染情况进行快速鉴定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霉菌污染 电子鼻 GC—MS 快速检测
下载PDF
热湿气候地区木结构墙体霉菌污染评估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兴国 陈友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117,共5页
根据霉菌生长的临界条件,在对墙体进行详细热湿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木结构中最大可能霉菌生长指数模型。提出了基于预防霉菌生长的墙体最小热阻的确定方法。以长沙地区为例,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一种新型木结构墙体中胶木层的霉菌生... 根据霉菌生长的临界条件,在对墙体进行详细热湿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木结构中最大可能霉菌生长指数模型。提出了基于预防霉菌生长的墙体最小热阻的确定方法。以长沙地区为例,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一种新型木结构墙体中胶木层的霉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靠近室内侧的表面,由于湿度过高引起霉菌大量生长。该墙体要在热湿气候地区推广应用需合理的设计室内产湿率和除湿率之间的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 供燃气 通风及空调工程 霉菌污染 木结构 霉菌生长指数 热湿气候 临界相对湿度
下载PDF
不同生产流通环节花椒霉菌污染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晓德 钱骅 +3 位作者 陈斌 朱羽尧 赵伯涛 朱玲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4-347,共4页
对来源于不同生产流通环节花椒样品的霉菌污染情况和毒素残留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所采集的25个样品中,68%存在霉菌总数超标,粉末样霉菌污染程度明显高于颗粒样,菌落总数达3.4×10^3 cfu/g;塑料密闭包装条件下,4℃冷藏样... 对来源于不同生产流通环节花椒样品的霉菌污染情况和毒素残留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所采集的25个样品中,68%存在霉菌总数超标,粉末样霉菌污染程度明显高于颗粒样,菌落总数达3.4×10^3 cfu/g;塑料密闭包装条件下,4℃冷藏样品污染霉菌菌落总数较常温储藏的高2-10倍,达2.4-6.6×10^3 cfu/g;样品中黄曲霉素和赭曲霉素含量与霉菌污染程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辐照处理能够有效减少花椒中活菌数目,但对霉菌毒素含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霉菌 菌落总数 霉菌毒素
原文传递
Review on Mould Contamination and Hygrothermal Effect in Indoor Environment 被引量:1
5
作者 Yuyan He Qinghai Luo +2 位作者 Peihong Ge Guojie Chen Hanqing W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8年第2期100-110,共11页
Moul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affects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indoor air quality. Firstly, a variety of damages of mould contamination to human and building are reviewed. Then, the crucial factors of mould growt... Moul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affects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indoor air quality. Firstly, a variety of damages of mould contamination to human and building are reviewed. Then, the crucial factors of mould growth are analyzed;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re key factors. After that, the indoor mould growth models were analyzed.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in building envelope is a key factor which affects mould growth environment;wall is sensitive to reach the critical condition which leads to mould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results in conta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ld contamination Building Environment mould Growth Model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下载PDF
闽北地产红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水平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桓 陈涛 +1 位作者 江虹 陈大红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了解闽北地产红茶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水平。方法从南平各地随机抽取97份红茶样本,经粉碎、浸提、离心后,按GB/T 18979-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测定,据所使用的免疫亲和柱对样品处理进行优化,用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目的了解闽北地产红茶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水平。方法从南平各地随机抽取97份红茶样本,经粉碎、浸提、离心后,按GB/T 18979-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测定,据所使用的免疫亲和柱对样品处理进行优化,用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_1。结果该法黄曲霉毒素B_1在0.5~2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5,检出限为0.13μg/kg。红茶样本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7.2%(7/97),含量3.2~10.6μg/kg,均值7.4μg/kg。结论闽北地产红茶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水平较低,污染来源可能是茶树鲜叶有霉菌寄生和储存不当。本研究填补了闽北地区红茶黄曲霉毒素B_1污染的空白,可为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_1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卫生 黄曲霉毒素B1 霉菌污染 闽北
原文传递
Post-Harvest Handling Practices and Losses for Legumes and Starchy Staples in Uganda 被引量:1
7
作者 Juliet E. Tibagonzeka Grace Akumu +4 位作者 Florence Kiyimba Abel Atukwase Julius Wambete Joseph Bbemba John H. Muyonga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8年第1期141-156,共16页
High postharvest los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negate the efforts geared towards improving food security. Poor produce quality including high prevalence of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is another significant problem. Appr... High postharvest los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negate the efforts geared towards improving food security. Poor produce quality including high prevalence of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is another significant problem. Appropriate postharvest handling and processing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reduce postharvest losses and improve food safety.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establishing the postharvest handling practices and estimat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postharvest losses for maize, millet, sorghum, beans, groundnuts, cassava, and sweet potatoes among farmers in 3 districts (Kamuli, Apac and Nakasongola) in Uganda, representing different agro-ecological zones. The study was done in late August 2014 after the first season harvests (June-August). Farmer interviews,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nd key informant interviews were used to collect data on postharvest loss estimates and postharvest handling practices. Samples of the different food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physic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mould count and aflatoxin contamination using standard laboratory procedures. The results show predominance of rudimentary and inappropriate postharvest handling methods. Postharvest loss estimates were generally high, with values of 41%, 33%, 33%, 26%, 31%, 22%, 17% and 19% for maize, millet, sorghum, beans, groundnuts, cowpea, sweet potatoes and cassava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loss for all the crops was recorded at storage. Prevalence of aflatoxin contamination was 44%, 91%, 55%, 36%, 35% and 60% for maize, sorghum, groundnuts, millet, sweet potatoes and cassava respectively. Sorghum, maize and groundnuts were found to have the highest aflatoxin contamination levels. Chi-square test (p = 0.024, odds ratio = 5) showed that grain dried on bare ground had higher aflatoxin levels than that dried on a covered surfac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reveal a serious need for postharvest interventions as a strategy to address food secu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ATOXINS mould contamination POSTHARVEST LOSSES POSTHARVEST PRACTICES Grain Storage Crop Drying
下载PDF
肉鸡浓缩饲料中霉菌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姜翠翠 邱松山 《农产品加工(下)》 2010年第2期62-64,共3页
主要研究春季(3月—5月)不同地区肉鸡浓缩饲料中霉菌的污染状况,分别对哈尔滨市、天津市和广东省某仓库的肉鸡浓缩饲料样品进行采样调查,分析霉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广东省的饲料样品中的霉菌污染最严重,天津市的次之,哈尔滨市的较轻;... 主要研究春季(3月—5月)不同地区肉鸡浓缩饲料中霉菌的污染状况,分别对哈尔滨市、天津市和广东省某仓库的肉鸡浓缩饲料样品进行采样调查,分析霉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广东省的饲料样品中的霉菌污染最严重,天津市的次之,哈尔滨市的较轻;各地区产毒菌种类相似,主要是串珠镰刀菌、纯绿青霉,黄曲霉、赭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但所占比例不同;哈尔滨以串珠镰刀菌为主,天津市的饲料3月以串珠镰刀菌为主,4月、5月以纯绿青霉为主;广东地区以纯绿青霉为主。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均未超过国家允许限量。数据表明,霉菌污染情况与地区、温度、湿度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浓缩料 霉菌 污染状况
下载PDF
乳饮料霉菌污染问题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冼雪芬 邓穗儿 刘哲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37,共3页
通过试验,对乳饮料霉菌污染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乳饮料霉菌污染的原因,讨论了不同处理温度和时间对乳饮料的灭菌效果及不同的抑菌剂的抑菌效果。
关键词 乳饮料 霉菌污染 抑菌剂 灭菌 含乳饮料
下载PDF
谷物霉菌挥发性物质的电子鼻与GC-MS检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飞 吴启芳 +2 位作者 魏颖琪 都立辉 唐培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34-39,共6页
为建立粮食受霉菌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6种谷物中常见霉菌在不同生长阶段(1、2、5、13 d)的特征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了检测分析.GC-MS结果显示不同霉菌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存在差异,且在生... 为建立粮食受霉菌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6种谷物中常见霉菌在不同生长阶段(1、2、5、13 d)的特征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了检测分析.GC-MS结果显示不同霉菌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存在差异,且在生长后期差异更加显著.基于电子鼻信号的主成分分析(PCA)法能够有效区分生长中后期(5、13 d)不同菌属的霉菌样品.线性判别分析(LD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对黄曲霉类、寄生曲霉类和青霉类样品的整体判别正确率分别达到100%和97.4%.结果 表明,运用电子鼻与GC-MS技术对粮食霉菌污染情况进行快速鉴定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霉菌污染 电子鼻 GC-MS 快速检测
下载PDF
白僵菌生产中防霉剂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缪东 舒燕 +5 位作者 邬里洋 周映华 王升平 高书锋 周小玲 曾发娇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8-11,共4页
为了解决白僵菌固体培养时易遭受霉菌污染问题,以玉米螟白僵菌ABUV–3和松毛虫白僵菌DBUV–7为供试菌株,对40%克菌灵等5种防霉剂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5种防霉剂对毛霉菌、木霉菌、根霉菌、绿霉菌和黄曲霉菌的孢子和菌体均有抑制作... 为了解决白僵菌固体培养时易遭受霉菌污染问题,以玉米螟白僵菌ABUV–3和松毛虫白僵菌DBUV–7为供试菌株,对40%克菌灵等5种防霉剂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5种防霉剂对毛霉菌、木霉菌、根霉菌、绿霉菌和黄曲霉菌的孢子和菌体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以70%菌绝杀可溶性和绿霉霸粉剂的抑制效果最好;虽然5种防霉剂直接作用时会对白僵菌的孢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但在固体培养生产孢子时添加一定量的防霉剂,对孢子产量及其萌发并没有抑制作用。因此,建议在白僵菌生产过程中,在固体培养基中添加70%菌决杀和绿霉霸粉剂500倍液(折合剂量为2 mg/m L),用以抑制霉菌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防霉剂 孢子萌发 霉菌污染
下载PDF
模具污垢与清洗
12
作者 李昂 《特种橡胶制品》 2001年第6期47-48,共2页
本文介绍了模具污染因素、污垢成份和四种清洗方法。
关键词 模具 污染 污垢 清洗方法 橡胶制品
下载PDF
中山市2005~2007年食品中霉菌、酵母菌检测结果分析
13
作者 陆幸儿 郑悦康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727-728,共2页
目的了解本市食品中霉菌、酵母菌的污染状况,为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5~2007年度本中心实验室收检的七类食品中霉菌、酵母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霉菌计数共检3 542份食品,合格率为96.89%;酵母菌计数共检1... 目的了解本市食品中霉菌、酵母菌的污染状况,为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5~2007年度本中心实验室收检的七类食品中霉菌、酵母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霉菌计数共检3 542份食品,合格率为96.89%;酵母菌计数共检1 689份食品,合格率为99.53%。结论本市食品中霉菌、酵母菌检出的总体状况较好,合格率高。但仍有极个别饮用水和饮料等超标值较大,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霉菌 酵母菌 污染
原文传递
仓储稻谷霉菌污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新社 陆步诗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2期75-77,共3页
报告了稻谷霉菌的污染现状。对湖南省 42个粮库的 42个稻谷样品进行采样调查 ,主要霉菌属曲霉属、青霉属、毛霉属的检出率平均为 90 .4%、76 .5 %、5 2 .1% ,平均含菌量为 2 .75× 10 4 个 /克 ,曲霉中主要带毒菌黄曲霉、杂色曲霉... 报告了稻谷霉菌的污染现状。对湖南省 42个粮库的 42个稻谷样品进行采样调查 ,主要霉菌属曲霉属、青霉属、毛霉属的检出率平均为 90 .4%、76 .5 %、5 2 .1% ,平均含菌量为 2 .75× 10 4 个 /克 ,曲霉中主要带毒菌黄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的检出率为 6 4.3%、33.7%、13.0 % ,发现霉菌污染率与储藏时间无显著相关性 ,而与储藏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检出率 含菌量 霉菌污染 储藏条件 曲霉 青霉 毛霉
下载PDF
粮库中稻谷霉菌污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新社 陆步诗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报告了稻谷霉的污染现状,对湖南省42个粮库的稻谷进行了采样调查,主要毒霉菌属曲霉属,青霉属,毛霉属的检出率平均为90.4%,76.5%,52.1%,平均含菌量为2.76×10^4个/g,曲霉中主要带霉菌黄曲霉,杂... 报告了稻谷霉的污染现状,对湖南省42个粮库的稻谷进行了采样调查,主要毒霉菌属曲霉属,青霉属,毛霉属的检出率平均为90.4%,76.5%,52.1%,平均含菌量为2.76×10^4个/g,曲霉中主要带霉菌黄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的检出率为64.3%,33.7%,13.0%,发现霉菌污染率与储藏时间无显著相关性,而与储藏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霉菌 检出率 含菌量 粮库 污染 调查
下载PDF
紫菜干污染霉菌菌相调查分析及限量标准建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群飞 沙纪辉 +1 位作者 林升清 金玉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5-137,共3页
对福建省沿海主要产地生产的和市售紫菜干的霉菌污染情况进行采样调查。53件检样的霉菌检出率为100%,数量为<5~1.2×104CFU/g。采自产地的新鲜紫菜干中霉菌数量较少,其中的优势霉菌为镰刀菌,这些“田野霉”... 对福建省沿海主要产地生产的和市售紫菜干的霉菌污染情况进行采样调查。53件检样的霉菌检出率为100%,数量为<5~1.2×104CFU/g。采自产地的新鲜紫菜干中霉菌数量较少,其中的优势霉菌为镰刀菌,这些“田野霉”是常见的植物原生菌群。市售紫菜干中霉菌数量较多,优势菌群演替为华丽曲霉、黑曲霉、杂色曲霉等“贮藏霉”。说明市售品主要在运输、贮藏、销售环节受到污染。建议国家标准限定紫菜干霉菌计数为≤2.0×102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菜干 污染霉菌 菌相 调查分析 限量标准
下载PDF
杯装保健酒外壁防霉处理研究
17
作者 谢素琴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第2期59-62,共4页
本文研究了杯装保健酒(以虫草巴戟酒为例)在储藏过程中的霉菌污染问题,从各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十二烷基二甲基胺乙内酯),采用0.5%~1.1%的BS-12清洗液,可有效防止杯装虫草巴戟酒酒杯外壁被霉菌污染。其中采用0.9... 本文研究了杯装保健酒(以虫草巴戟酒为例)在储藏过程中的霉菌污染问题,从各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十二烷基二甲基胺乙内酯),采用0.5%~1.1%的BS-12清洗液,可有效防止杯装虫草巴戟酒酒杯外壁被霉菌污染。其中采用0.9%的BS-12清洗液,浸泡包装好的杯装虫草巴戟酒15min,为有效的防霉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霉措施 十二烷基甜菜碱 杯装虫草巴戟酒 储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