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语言学方法论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忻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69,共4页
本文尝试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结合偏误实例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对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从母语经验出发的认知过程——母语概念隐喻现象予以确认。进而以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实例为例,通过对隐喻映射过程... 本文尝试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结合偏误实例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对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从母语经验出发的认知过程——母语概念隐喻现象予以确认。进而以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实例为例,通过对隐喻映射过程中源域词——母语的"过"与目标域词——日语的"過ぎる"语义结构的意象图示分析,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探讨二语习得过程中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发生的原因及其理论依据。其结果表明:"过"①义与"過ぎる"①义是三意对一意的关系,认为"过"①义与"過ぎる"①义相等是发生偏误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误 母语经验 母语概念隐喻 意象图式
原文传递
语音在维——汉双语者汉字识别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闻素霞 热比古丽·白克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09年第2期134-136,157,共4页
采用语音启动技术,以第二语言为汉语的46名维吾尔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查了语音在维—汉双语者汉字识别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维吾尔族被试在命名任务和词汇判断任务中都获得了语音启动效应,语义启动效应只出现在词汇判断任务中。结论:... 采用语音启动技术,以第二语言为汉语的46名维吾尔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查了语音在维—汉双语者汉字识别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维吾尔族被试在命名任务和词汇判断任务中都获得了语音启动效应,语义启动效应只出现在词汇判断任务中。结论:语音在维吾尔族大学生汉字识别中是自动激活的,而且语音的自动激活参与了语义通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自动激活 语义通达 熟练程度 母语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