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群子论的建筑石膏硬化体孔结构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尚建丽 赵喜龙 倪勃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114,共5页
为了探讨模糊群子论模型在多孔材料中孔结构的评价作用及适用性,针对建筑石膏硬化体孔结构的不确定性,依据模糊群子论特有的多层性、模糊性和最可几性能,分析了其与建筑石膏硬化体孔隙率、孔分布和最可几孔径之间的逻辑关系.采用表观密... 为了探讨模糊群子论模型在多孔材料中孔结构的评价作用及适用性,针对建筑石膏硬化体孔结构的不确定性,依据模糊群子论特有的多层性、模糊性和最可几性能,分析了其与建筑石膏硬化体孔隙率、孔分布和最可几孔径之间的逻辑关系.采用表观密度方法测定了不同(质量)水膏比下建筑石膏硬化体的孔隙率,采用氮吸附法和压汞法对不同水膏比条件下形成的硬化石膏体,进行孔分布和最可几孔径测试.结果表明:不论用哪种测孔方法,在孔径最可几分布测试的基础上,通过模糊群子论方法,可以获得不同水膏比对应下建筑石膏硬化体中孔径大小竞争参数.对于多孔材料而言,采用模糊群子论模型可对复杂的孔结构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有助于研究多孔材料吸放湿机理与传热传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子论 孔结构 不确定性 最可几孔 竞争参数
下载PDF
高温后橡胶粉掺量对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莫品疆 马铮铮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0-83,共4页
设置了6个不同温度梯度、3种橡胶粉掺量,来研究高温后橡胶粉掺量对高强橡胶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其离散性的影响,并采用压汞法探究温度、橡胶粉掺量对橡胶混凝土内部孔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同一温度下,橡胶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橡胶粉掺量... 设置了6个不同温度梯度、3种橡胶粉掺量,来研究高温后橡胶粉掺量对高强橡胶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其离散性的影响,并采用压汞法探究温度、橡胶粉掺量对橡胶混凝土内部孔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同一温度下,橡胶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橡胶粉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抗压强度离散性降低;同一橡胶粉掺量水平下,高温后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而抗压强度离散性随温度的升高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现象,400℃时橡胶混凝土抗压强度离散性最大;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橡胶粉的掺入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常温下,随着掺量的增加,最可几孔径略微增加,并且具有向大孔移动的趋势;当橡胶粉掺量为6%,300℃时最可几孔径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大,强度下降幅度较小;500℃时最可几孔径明显右移,橡胶混凝土强度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混凝土 抗压强度 离散性 孔结构 最可几孔径
下载PDF
固化淤泥渗透性的微观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亚灿 赵仲辉 +2 位作者 胡孝彭 王苏娜 涂欢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3-247,共5页
淤泥掺入水泥固化后,水化等化学反应生成的水化产物填充了土颗粒间的孔隙,改变了淤泥的微观孔隙结构,从而改变了其渗透特性。使用柔性壁渗透仪测定不同初始含水率及不同的水泥掺量下的固化淤泥的渗透系数,并使用压汞法研究其微观孔隙结... 淤泥掺入水泥固化后,水化等化学反应生成的水化产物填充了土颗粒间的孔隙,改变了淤泥的微观孔隙结构,从而改变了其渗透特性。使用柔性壁渗透仪测定不同初始含水率及不同的水泥掺量下的固化淤泥的渗透系数,并使用压汞法研究其微观孔隙结构。试验表明: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初始含水率降低,固化淤泥的渗透系数逐渐降低;固化淤泥的孔径分布曲线呈单峰分布,定义其峰值对应的孔径为最可几孔径,则随着固化淤泥渗透系数的降低,最可几孔径逐渐减小,即小孔隙数量增多,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淤泥 渗透系数 压汞法 孔径分布曲线 孔隙比 最可几孔径
下载PDF
水分对褐煤微观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宋申 王俊峰 +2 位作者 王涌宇 郭亚军 安帮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30-333,共4页
为了研究水分对褐煤微观特性的影响,采用低温真空干燥的方式对褐煤进行处理得到水分含量不同的褐煤,并对实验的3种煤样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自燃倾向性分析、原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煤样水分的增大,煤样的最可几孔径逐渐增... 为了研究水分对褐煤微观特性的影响,采用低温真空干燥的方式对褐煤进行处理得到水分含量不同的褐煤,并对实验的3种煤样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自燃倾向性分析、原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煤样水分的增大,煤样的最可几孔径逐渐增大,煤样的孔体积、比表面积和微分孔体积等表征煤样孔隙特征的参数与最可几孔径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煤样水分的增大,煤样的物理吸氧量逐渐减小,减缓程度逐渐降低,煤样自燃倾向性加强,由Ⅱ类转向Ⅰ类;煤样中羟基、羧基及醚键会随着水分含量的降低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含量 比表面积 最可几孔径 物理吸氧量 原位红外光谱
下载PDF
水浸煤二次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宋申 邬剑明 +2 位作者 王俊峰 王涌宇 郭亚军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2-35,共4页
为了研究水浸煤二次氧化特性参数,对实验的6种煤样进行程序升温实验,检测其比表面积及孔径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氧化后的水浸煤较预氧化后的原煤二次氧化气体生成速率及放热强度均有所增大,并且随着预氧化的温度升高,气体生成速率及... 为了研究水浸煤二次氧化特性参数,对实验的6种煤样进行程序升温实验,检测其比表面积及孔径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氧化后的水浸煤较预氧化后的原煤二次氧化气体生成速率及放热强度均有所增大,并且随着预氧化的温度升高,气体生成速率及放热强度也有所增大;预氧化后的水浸煤活化能较预氧化后的原煤和未氧化的原煤均低,随着预氧化温度的升高,活化能也有所降低,导致其自燃倾向性增加;水浸煤比表面积在同等条件下远大于原煤,随着预氧化温度的提高,原煤和水浸煤的比表面积均呈现下降趋势;二次氧化对实验所用的原煤、水浸煤的最可几孔径几乎没有影响,均为4 nm,在最可几孔径下,煤的微分孔体积/平均孔径随着预氧化的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氧速率 放热强度 活化能 比表面积 最可几孔径
原文传递
致密堆积混凝土孔结构与电通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玉喜 高振国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1-95,共5页
以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为主要研究目的,应用致密堆积理论拌制混凝土试件并与基准混凝土为对比参照,采用压汞法测试不同水胶比和水泥浆富余系数的致密堆积混凝土的孔结构,依据ASTM C1202—97标准测试致密堆积混凝土的电通量,同时对基准混... 以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为主要研究目的,应用致密堆积理论拌制混凝土试件并与基准混凝土为对比参照,采用压汞法测试不同水胶比和水泥浆富余系数的致密堆积混凝土的孔结构,依据ASTM C1202—97标准测试致密堆积混凝土的电通量,同时对基准混凝土的孔结构和电通量进行测试并比较,研究孔结构对电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通量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致密堆积结构、致密堆积混凝土的最可几孔径、通孔孔隙率及孔径分形维数对氯离子扩散有较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法 致密堆积 最可几孔径 孔隙率 分形维数
下载PDF
Raney-Cu催化剂的烧结行为 被引量:2
7
作者 范崇正 王昌燧 +3 位作者 王胜君 吴佑实 D.L.Trimm M.S.Wainwright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用SSA、PSD、XRD及SEM等实验手段研究了自制Raney-Cu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及不同气氛中的烧结行为。发现催化剂表面的烧结分为前后两个不同阶段,各对应于表面上不同孔径的收缩及封堵,催化剂表面的烧结程度与各种气体分子的吸附强度相联系。... 用SSA、PSD、XRD及SEM等实验手段研究了自制Raney-Cu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及不同气氛中的烧结行为。发现催化剂表面的烧结分为前后两个不同阶段,各对应于表面上不同孔径的收缩及封堵,催化剂表面的烧结程度与各种气体分子的吸附强度相联系。建立了表面积收缩的动力学方程,对烧结机理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烧结行为包括表面及体相两方面的变化。积炭的产生掩盖了铜催化剂表面积的收缩,但加速了体相结晶度的提高。应用量子力学方法计算的烧结起始温度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烧结 结晶度 RANEY CU 甲醇
下载PDF
杭州下沙土体微观表面特征的试验与分析
8
作者 秦鹏 苏怀智 +1 位作者 秦植海 高健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60,205,共5页
土体的微观表面特征试验对土体的宏观力学性质及细微观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对杭州下沙的土体进行测试,分别测得典型黏土、典型粉土的比表面积和最可几孔径,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从微观上验证了土体的物理状态... 土体的微观表面特征试验对土体的宏观力学性质及细微观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对杭州下沙的土体进行测试,分别测得典型黏土、典型粉土的比表面积和最可几孔径,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从微观上验证了土体的物理状态特性。试验结果可以作为沿海围垦施工中宏观地质勘察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 比表面积 最可几孔径
下载PDF
船用脱硫系统废水超滤膜性能对比试验
9
作者 张西兆 黄昊 +4 位作者 李晓波 龚大伟 张晓康 杜明赛 雍征文 《柴油机》 2022年第3期38-42,共5页
构建管式错流过滤装置和孔径检测装置,通过敞开式冲压法进行船用废水超滤膜的纯水通量研究,通过泡压法测定不同膜的最大孔径和最可几孔径,并结合电镜表征进一步验证不同膜的微观结构对滤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碳化硅膜的纯水通量... 构建管式错流过滤装置和孔径检测装置,通过敞开式冲压法进行船用废水超滤膜的纯水通量研究,通过泡压法测定不同膜的最大孔径和最可几孔径,并结合电镜表征进一步验证不同膜的微观结构对滤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碳化硅膜的纯水通量大,有利于增大船舶废水处理能力,但其孔径大、缺陷多,难以满足日趋严格的船舶排放法规要求;相比之下,陶瓷膜由于微观孔径小,纯水通量较小,但得益于较少的微观缺陷,其对船舶废水中的杂质甚至是溶解油有较高的截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纯水通量 最可几孔径 微观缺陷 溶解油截留率
下载PDF
中低阶煤纳米孔隙结构的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尧 王传格 +1 位作者 曾凡桂 李晨雅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8,共9页
以7种煤样(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_(o,max)范围为0.30%~2.23%)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低温氮吸附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测试,分析了散射强度校正后煤样的q-I(q)曲线及Guinier曲线特征,并对得到的最可几孔径、比表面积及表面分形维数(D_(S))的... 以7种煤样(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_(o,max)范围为0.30%~2.23%)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低温氮吸附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测试,分析了散射强度校正后煤样的q-I(q)曲线及Guinier曲线特征,并对得到的最可几孔径、比表面积及表面分形维数(D_(S))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伊敏16号煤30 nm以上的孔隙数量最多,平朔9号煤4 nm~30 nm孔隙最发育,其余5种煤样微孔的发育程度随煤阶的增高而增大;随着变质程度增高,SAXS法和低温氮吸附法得到的最可几孔径均呈下降趋势;平朔9号煤因微孔大量发育,其最可几孔径最小;低温氮吸附得到的平均孔径、孔体积与最可几孔径的变化趋势一致,反映了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物理结构逐渐趋于紧密化;随着变质程度增高,SAXS法所得煤样的比表面积呈先急剧减小后缓慢增大的趋势,褐煤和气煤比表面积较大,焦煤比表面积较小;当R_(o,max)<1.5%时,低温液氮吸附法所得比表面积的变化趋势与SAXS法相近,当R_(o,max)>1.5%时,呈相反趋势,这与封闭孔含量增多有关;随变质程度增高,两种测试手段所得表面分形维数均呈“N”字型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阶煤 低温氮吸附 小角X射线散射 最可几孔径 比表面积 分形维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