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杂交种中种868号的选育 被引量:6
1
作者 沈利国 刘喜明 +2 位作者 赵虹 杨立冬 韩秀云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7年第4期253-256,共4页
中种868生育期128 d,需≥10℃积温2 700℃,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辽宁省等地区种植,种植密度以4.2万~4.5万株/hm^2为宜;制种时,母本与1/2父本同期播种,另外1/2父本在父母本... 中种868生育期128 d,需≥10℃积温2 700℃,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辽宁省等地区种植,种植密度以4.2万~4.5万株/hm^2为宜;制种时,母本与1/2父本同期播种,另外1/2父本在父母本出芽以后播种,种植比例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多抗 玉米杂交种 中种868 推广应用
下载PDF
秋海棠抗性育种初探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景秀 管开云 +1 位作者 李志坚 郭瑞贤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9-514,T001,共7页
通过杂交育种提高秋海棠属植物抗病性等抗逆能力。采用抗病亲本与具观赏性的易感病亲本杂交 ,F1 自交两代使抗病性状纯合稳定 ,获得具观赏性、抗病的类型。连续回交将抗病性转移到具可看性而易感病的亲本中 ,培育出目的新品种 ;根据亲... 通过杂交育种提高秋海棠属植物抗病性等抗逆能力。采用抗病亲本与具观赏性的易感病亲本杂交 ,F1 自交两代使抗病性状纯合稳定 ,获得具观赏性、抗病的类型。连续回交将抗病性转移到具可看性而易感病的亲本中 ,培育出目的新品种 ;根据亲本性状互补的原则 ,结合杂种优势F1 的利用 ,选择秋海棠属内不同组、不同生态型 ,抗逆性差异显著的原始材料进行远缘杂交 ,选育出观赏价值高、抗逆能力强的适应型新品种。通过 30多个亲本组合的杂交选育 ,对 6个典型组合亲本、子代的性状及表型分析研究 ,以及子代群体生长势、病情指数、抗性等级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海棠属 连续回交 多代自交 抗性育种
下载PDF
玫烟色拟青霉适温性及抗多菌灵特性的种内变异 被引量:3
3
作者 郑武 冯明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73-1577,共5页
在15℃-35℃的温度范围内比较测定了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6株野生菌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及孢子活力.结果显示,3个指标均以25℃左右最好,但同一温度下菌株间或同一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差异显著,菌株Pfr116和Pfr6206... 在15℃-35℃的温度范围内比较测定了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6株野生菌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及孢子活力.结果显示,3个指标均以25℃左右最好,但同一温度下菌株间或同一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差异显著,菌株Pfr116和Pfr6206具有相对稳定优良的生长、产孢及活孢率性状.对不同浓度多菌灵对6株野生菌的菌落生长和单孢菌落形成的影响测定表明,菌株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多菌灵浓度对单孢菌落形成的抑制率观察值可用逻辑斯蒂模型较好地拟合(r2≥0.90).用所获参数估计的最低禁菌浓度MIC值显示,Pfr4205和Pfr116对多菌灵表现为低抗性(MIC≤20.0μg.ml^-1);Pfr153、Pfr612和Pfr2175属于低水平中抗,MIC值仅略大于20μg.ml^-1;而Pfr6206的MIC值高达93.5μg.ml^-1,接近MIC〉100μg.ml^-1的高抗标准.因此,Pfr6206为适温性和抗多菌灵特性俱佳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烟色拟青霉 生防真菌 多菌灵 生态适应性 抗药性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盐粳68选育技术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福才 张福涛 +1 位作者 路洪彪 倪善君 《垦殖与稻作》 2003年第4期11-13,共3页
盐粳68是经过杂交选育的常规稻新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产量高、抗性米质较优。试验产量平均650kg/667m2左右,比对照增产10%以上;抗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较轻,耐肥抗倒;米质有六项指标达部颁优质一级标准,三项达二级标准。适宜沈阳以... 盐粳68是经过杂交选育的常规稻新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产量高、抗性米质较优。试验产量平均650kg/667m2左右,比对照增产10%以上;抗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较轻,耐肥抗倒;米质有六项指标达部颁优质一级标准,三项达二级标准。适宜沈阳以南辽河中下游平原稻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盐粳68” 选育技术 产量 抗性
下载PDF
多芯片LED与恒流源一体化混合集成设计
5
作者 王亚盛 陈建中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9-231,共3页
将多芯片LED与恒流源电路进行一体化混合集成电路工艺设计,保证了3~10W的多芯片集成LED在低于100mA的驱动电流下正常工作.恒流源采用跟随浮压技术进行设计,使集成LED的工作电压在2~200V,恒定工作电流在10~100mA选择.其恒流温度漂移小... 将多芯片LED与恒流源电路进行一体化混合集成电路工艺设计,保证了3~10W的多芯片集成LED在低于100mA的驱动电流下正常工作.恒流源采用跟随浮压技术进行设计,使集成LED的工作电压在2~200V,恒定工作电流在10~100mA选择.其恒流温度漂移小于5μA/℃,发光效率大于17Lm/W,同时简化了工频驱动电源电路的设计,减少远距离供电线路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芯片LED 恒流 热阻 热沉 硅基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