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播模式论:《论语》的核心传播模式与儒家传播思维 被引量:28
1
作者 邵培仁 姚锦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75,共20页
儒家思想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德性知识的建构,二是德性知识的传播,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其目的是建构一种价值,并通过传播为社会所共享,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实现文化的重建与社会的整合。《论语》文本蕴含了四种传播模式:价值传播的&qu... 儒家思想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德性知识的建构,二是德性知识的传播,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其目的是建构一种价值,并通过传播为社会所共享,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实现文化的重建与社会的整合。《论语》文本蕴含了四种传播模式:价值传播的"内化"模式(以仁释礼,情在理中)、道德传播的"情感"模式(众星共辰,风行草偃)、人际传播的"外推"模式(忠恕为仁,推己及人)、知识传播的"情境"模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深层结构是儒家一以贯之的传播思维,包括传受兼顾的主体意识、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和情理交融的实用理性。《论语》和儒家传播思想的现代价值是区分信息传递与价值传递的不同模式和思维,为传播的"社会遗产传衍"功能的实现开辟了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儒家思想 传播模式 传播思维 价值传播 道德传播 人际传播
原文传递
对“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20
2
作者 彭国华 许昌敏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6-118,共3页
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实践证明是一种较适合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本文探讨了由于集体培养方式制度不完善而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不利于知识面的拓宽 ,不利于学术道德、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等 。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导师负责制 学术活动 知识拓宽 学术道德 健全人格 情感交流
下载PDF
道德与道德教育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卓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5-89,共5页
通过对道德含义的剖析 ,指出道德属于关系范畴 ,并从道德起源的角度阐明道德产生的一般条件 ,进而指出我国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得出道德教育应选择的途径。
关键词 道德教育 中国 传统文化 实用主义 人格修养
下载PDF
新媒体传播社会道德的逻辑、困境与方略
4
作者 吴恒 陈冬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1-116,共6页
新媒体传播社会道德是回应新时代技术变革以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选择。新媒体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表达在多方面助推了社会道德传播的创新升级。面对新媒体传播社会道德主体素质差异化、内容生产“泛娱乐化”、环境多... 新媒体传播社会道德是回应新时代技术变革以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选择。新媒体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表达在多方面助推了社会道德传播的创新升级。面对新媒体传播社会道德主体素质差异化、内容生产“泛娱乐化”、环境多变而又复杂化等现实困境,要塑造思维新、政治强、素质高的传播主体,生产有速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传播内容,建构日常化、精准化、全方位的传播方式,营造人防、物防、技防的传播环境,切实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道德的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社会道德 传播主体 传播内容 传播环境 传播方式 传播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及其实现途径 被引量:5
5
作者 申亮 《武术研究》 2016年第3期20-25,共6页
通识教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即强调对人本身的关注,培养人格健全的、完整的人。而根植于中国哲学和中医学的传统体育文化,不仅具有的良好的健身价值,而且蕴含丰富的艺术价值、人文精神和伦理教育价值。本... 通识教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即强调对人本身的关注,培养人格健全的、完整的人。而根植于中国哲学和中医学的传统体育文化,不仅具有的良好的健身价值,而且蕴含丰富的艺术价值、人文精神和伦理教育价值。本文结合上海大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系列)建设的实践认为,实现高校通识教育与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融合,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设传统体育类通识课;重视古代体育经典文献的研读;通过传统体育伦理和礼仪的学习,对大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学艺的过程中尊德重礼;通过践行传统体育中的"天人合一"法则,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和谐共生观;持守传统文化为本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对自身的传统文化进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融合 伦理道德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Emotional Value Care to Promot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Under the New Era of Education Mode
6
作者 Yongdong Xiao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3年第1期7-12,共6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the ancient education mode can no long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The concept of educating people mus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The way teac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the ancient education mode can no long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The concept of educating people mus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The way teachers and students get along is no longer like in ancient times,where teachers teach students to listen.In the new era,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new model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If educators pay attention and come to understand students’psychology,listen to students’aspirations,tend to students’emotions,grow in love for education,and treat students from their hearts,they would be able to win the favor of students.Paying attention to students’emotional value can promot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It is possible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ity and ethics among teachers by caring for students’emotiona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er’s morality Teacher’s style Emotional valu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从对话伦理想象传播的德性——哈贝马斯、阿佩尔和巴赫金对话思想的比较与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邱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71,共9页
哈贝马斯、阿佩尔和巴赫金共同致力于一种对话伦理的建构,但他们的取向并不全然相同。哈贝马斯注重交往伦理学,以沟通为目的,是一种弱对话形式;阿佩尔受研究共同体的启发,发展了一种论辩伦理学,要求一种非常理想而严格的强对话形式,类... 哈贝马斯、阿佩尔和巴赫金共同致力于一种对话伦理的建构,但他们的取向并不全然相同。哈贝马斯注重交往伦理学,以沟通为目的,是一种弱对话形式;阿佩尔受研究共同体的启发,发展了一种论辩伦理学,要求一种非常理想而严格的强对话形式,类似心灵相通的要求;巴赫金的则是一种散漫的对话主义,更加接近耶稣式的撒播。前两者实际上要求一种相对比较规范的对话伦理,容易导致封闭和"独白化"。相比之下,巴赫金的理论具有更加彻底的宽容性和"对话性"。在差异之上,是他们共同的道德激情和对传播德性的追寻:在这个缺乏信仰和不确定的年代,确实需要深入思考传播伦理问题,以发展出一种更具弹性、更宽容、更能产的道德探讨机制,而开放的对话思维是可选择的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伦理学 传播道德 哈贝马斯 阿佩尔 巴赫金
下载PDF
移动互联背景下青年传统道德教育传播活动创新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梁刚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21-26,共6页
在移动互联背景下的青年传统道德教育传播活动中,必须着力抵御异质噪声干扰和商业资本渗透的双重压力;切实释放促进青年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技术动力、社会动力以及文化动力;与时俱进地创新思路与方法,着力实施分众策略、泛在策略... 在移动互联背景下的青年传统道德教育传播活动中,必须着力抵御异质噪声干扰和商业资本渗透的双重压力;切实释放促进青年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技术动力、社会动力以及文化动力;与时俱进地创新思路与方法,着力实施分众策略、泛在策略、协同策略和定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 青年 传统道德 教育传播
下载PDF
道德教育的新视角:道德交往
9
作者 陈正华 贺轶玲 《怀化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81-84,共4页
从新视角出发 ,阐述了传统道德教育的困境 。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交往 单向交往 人际关系 德育理论 学生 主体地位 道德灌输 教育方法
下载PDF
伊斯兰文化与回族劝谕型民间故事
10
作者 冶芸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7,共3页
回族"劝谕型"民间故事是一类对人有劝诫、教育作用的口承语言民俗。其主要内容包括孝敬父母、与人为善、勤俭节约等,作为语言民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植根于伊斯兰文化,还吸纳了其他民族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
关键词 “劝谕型” 传统道德 回族文化 族际交流
原文传递
缄默知识视野下的临床决策能力培养
11
作者 林宗 武葛棣 王群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年第4期487-489,514,共4页
缄默知识是一种基本的知识类型,它是关于如何去行动的知识,与目标的实现有关,并且需要通过个人亲身体验、实践和领悟来习得。临床决策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提高诊疗质量为导向的缄默知识集合,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强烈的情境驱动性,... 缄默知识是一种基本的知识类型,它是关于如何去行动的知识,与目标的实现有关,并且需要通过个人亲身体验、实践和领悟来习得。临床决策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提高诊疗质量为导向的缄默知识集合,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强烈的情境驱动性,与成长体验关联较大。根据临床决策能力结构的内涵,临床决策缄默知识的培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职业道德操守、人际沟通能力、诊断治疗的元认知能力。在缄默知识的视野下,构建以“学徒制”为核心,以“虚拟现实技术”、学习共同体为主要手段的临床决策能力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缄默知识 临床决策能力 职业道德 人际沟通 诊疗元认知能力 导师制
原文传递
品德与社会课小组交流指导策略——以《友爱和友情》为例
12
作者 洪玲 《当代教研论丛》 2018年第6期81-82,共2页
小组交流是品德与社会课常用的教学手段。成功的小组交流活动是课堂高效的动力源,是品德与社会课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教学小组交流 指导策略
下载PDF
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安宁疗护认知及态度调查分析
13
作者 司洁如 齐晓英 +2 位作者 杨海涛 林艳玉 张红霞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3,共7页
目的调查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及态度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于2022年1—6月选取404名聊城地区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安宁疗护知识及态度问卷调查,... 目的调查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及态度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于2022年1—6月选取404名聊城地区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安宁疗护知识及态度问卷调查,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安宁疗护的知识得分为(13.02±4.10)分,平均得分率为65.10%,态度得分为(38.67±5.64)分,平均得分率为64.50%。年龄(41~50)岁、接受过教育培训、医治或护理过中晚期患者、了解伦理道德和文化习俗与知识得分成正相关(P<0.05)。年龄(>50岁)、职称(副高级职称)、岗位(医疗)、医治或护理过中晚期患者会对态度得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0.05)。结论聊城地区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和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加强建设规范的安宁疗护体系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宁疗护认知及态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医护人员 伦理道德 医患沟通
下载PDF
汇聚“理气合一”修身观念的中国戏曲身体表演及其“交感”传播方式——兼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传播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国伟 黄阿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4-209,216,共7页
中国传统戏曲是建立在"四功五法"基础上的身体表演艺术,通过演员体内身体气息的运行展开,意在与观众的气息节律产生共振。这种表现与接受方式,折射出中国独特的身体观与宇宙观。文章以"修身"作为探讨中国传统戏曲... 中国传统戏曲是建立在"四功五法"基础上的身体表演艺术,通过演员体内身体气息的运行展开,意在与观众的气息节律产生共振。这种表现与接受方式,折射出中国独特的身体观与宇宙观。文章以"修身"作为探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切入点,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戏曲表演方式、传播过程与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关系,指出中国传统戏曲是儒家"理气合一"观念导引下的独特身体修炼方式,其表演过程是以"气"为核心的程式化身体表演,其接受过程是与观众气息"交感"的互动过程。基于这种对中国传统戏曲内涵的阐释,文章对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传播策略提出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表演 修身 理气合一 交感传播 艺术传播
下载PDF
某地级市医学实习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盈盈 廖娟 +2 位作者 余函阳 黄子轩 李新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旨在了解医学实习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认知,对结果进行分析,为提高本地区医学实习生人文素质提供参考。方法以2019年9月—2020年8月某地级市三甲医院医学实习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 目的旨在了解医学实习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认知,对结果进行分析,为提高本地区医学实习生人文素质提供参考。方法以2019年9月—2020年8月某地级市三甲医院医学实习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采取匿名方式在网络平台资源填写问卷调查表。结果本科实习医生中认为医疗专业知识是临床教学的重点(P<0.05);认为人文素质教育中医患沟通能力是教学重点(P<0.05)。临床专业实习医生中认为临床诊疗能力和人文素养教育中的沟通能力是临床教学重点(P<0.05),而非临床专业实习医生中认为临床人际关系是人文素质教学培养重点(P<0.05)。实习生普遍认为医院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现行的人文素质课程中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仍有改进的方面。结论作为医学生实习基地医院,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临床的实际问题,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医学实习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健全医疗保障体系输送优质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实习生 人文素质 人文教育 医学教育 医生职业道德 医患沟通 人际关系 教育
下载PDF
以“德”“得”伦理倚联思想构建高校学生就业诚信体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元 赵保全 《煤炭高等教育》 2016年第3期54-58,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得"伦理倚联思想是社会伦理价值精神合理性的生态整合点和互动点。高校毕业生须依托主体在知、情、意统一基础上内化外在的社会倡导性道德规范以成就和完善自我人格,形成高尚德性。学校建立...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得"伦理倚联思想是社会伦理价值精神合理性的生态整合点和互动点。高校毕业生须依托主体在知、情、意统一基础上内化外在的社会倡导性道德规范以成就和完善自我人格,形成高尚德性。学校建立毕业生求职诚信档案并将其纳入学校的网络化管理机制中,追踪毕业生的诚信就业状况,统摄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形成毕业生就业监督机制。"德""得"相通呈现良性和谐的互动状态,既是一种伦理道德信念,也是一种让无德之人终将不得的世俗性践履。注重利益意识在主体的就业活动中发挥重要的引领功能和导向作用。整合作为他律机制的社会舆论和各方力量,加强作为自律机制的学生主体自身道德品质系统的建构,实现学生主体对道德规范他律性的认同和内化,并上升为其自身的善良意志,进而对就业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进行把握和掌控,并在两个机制良性互动过程中促进公正、和谐的社会伦理秩序的最终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得”伦理倚联思想 诚信失范 以“德”谋“得” “德”“得”相通
原文传递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有效对话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珍 吴银涛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年第7期56-64,共9页
就"避孕日"引发社会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呼声,对十七年来进行的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有效对话的理论依据进行梳理。从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理论基调、原则、必须澄清的概念:性权利、以人为本的性道德教育、主流与多元认同的性道德... 就"避孕日"引发社会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呼声,对十七年来进行的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有效对话的理论依据进行梳理。从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理论基调、原则、必须澄清的概念:性权利、以人为本的性道德教育、主流与多元认同的性道德教育、以主体的"幸福感"为归宿的性道德教育目标等方面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理论定位进行阐述,强调应从社会主义性道德规范、性权利的法律规范、本土化的性道德规范三方面厘清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几种性规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 有效对话 理论
下载PDF
大学教师精神实体的当代建构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传光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74,共6页
基于部分大学教师成为"事务主义者"、"教书匠"和"纯粹职业者"的角色所呈现出"精神虚无、激情缺失、德性迷失"的现实扫描,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需要、教师主体的存在基础和知识分子... 基于部分大学教师成为"事务主义者"、"教书匠"和"纯粹职业者"的角色所呈现出"精神虚无、激情缺失、德性迷失"的现实扫描,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需要、教师主体的存在基础和知识分子的存在要求等理论澄明,大学教师应主动经过精神教养和思想努力,摆脱单纯的生物实体和知识实体状态,以包摄生命充盈、精神充实、情感充沛、德性充达的精神实体状态存在。从教师主体角度讲,体认职业的内在自由、理解职业的创造性、享受精神生活是精神实体建构主要方式。而师生精神相遇于大学校园,自由而敞亮地进行精神的理解、沟通和接纳,达成富有生命的精神交流,实现精神超越,则是精神实体建构的归宿与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精神实体 “立德树人” 精神相遇 建构
下载PDF
影响高校德育传播效果的因素及其对策——基于传播学的视阈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玉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98-102,共5页
高校德育是一种特定的传播活动,其传播的过程模式由一些要素组成,包括教育者(传播者)、受教育者(受众)、教育内容、教育媒介和信息反馈等。这些要素是动态性的变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德育传播的效果。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德育及其传播... 高校德育是一种特定的传播活动,其传播的过程模式由一些要素组成,包括教育者(传播者)、受教育者(受众)、教育内容、教育媒介和信息反馈等。这些要素是动态性的变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德育传播的效果。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德育及其传播过程应加强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研究,采取恰当的对策,才能更好地提高德育传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德育 传播效果 因素
下载PDF
做好护理工作,促进病人心身健康
20
作者 毛素仙 《温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77-80,共4页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模式的转变,对病人从心、身两方面实行整体护理是新的目标。护理人员必须树立高尚的护理道德,努力搞好医患间的心理沟通,切实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真正做到在临床实践中向病人提供最佳服务,即生活服务与技术服...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模式的转变,对病人从心、身两方面实行整体护理是新的目标。护理人员必须树立高尚的护理道德,努力搞好医患间的心理沟通,切实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真正做到在临床实践中向病人提供最佳服务,即生活服务与技术服务工作的统一、和谐与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工作 护理道德 护患关系 心理沟通 心身健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