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变革的轨迹 |
阎云翔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3
|
|
2
|
传统道德教育研究的范式转换 |
易连云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8
|
|
3
|
道德推脱与身份转化:社交网络欺凌中的旁观者效应 |
莫梅锋
宋飞颐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9
|
|
4
|
论公共行政时代行政道德的创造转化与制度塑造 |
廖晓明
刘海涛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5
|
论网络环境下德育观念的转变 |
阎明宇
|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6
|
|
6
|
论美国德育理念的变迁 |
张铁勇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7
|
“道德危机”的实质及其社会文化根源 |
杜早华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5
|
|
8
|
道德“滑坡”了吗——对当代中国国民道德素质的一个理论视点 |
阿艳芳
|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09 |
5
|
|
9
|
中国式道德现代化:实践特质、构成样态与功能指向 |
邹贵波
|
《前沿》
|
2024 |
0 |
|
10
|
情性与道德转化——荀子论“化性起伪”如何可能 |
东方朔
徐凯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11
|
德育为何? 德育何为——社会变迁视野下的德育危机及其走向研究 |
张伟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2
|
社会转型期德育价值的解读及实现路径探析 |
傅新禾
李菩菩
|
《当代教育论坛》
|
2013 |
4
|
|
13
|
公民教育促进传统德育的转型研究 |
杨尧焜
吕进
史仁民
|
《科学咨询》
|
2024 |
0 |
|
14
|
多元社会条件下的道德应答 |
刘怀光
陈亚敏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15
|
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
水淑燕
|
《职业技术教育》
|
2006 |
3
|
|
16
|
道德、运气与“道德运气”——论马基雅维利的Virtù转型 |
徐艳东
|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
2024 |
0 |
|
17
|
先秦百家典籍中德育基因的类型与现代转化 |
任立
|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8
|
社会转型与观念变迁——以“道德缺失”为中心的考察 |
刘巍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
2015 |
4
|
|
19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俄罗斯道德教育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应对 |
阿卡扬·安德烈维奇
叶甫盖尼娅·伯拉日尼克
埃琳娜·皮斯克诺娃
唐晓彤(译)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0
|
基于西方社会控制理论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 |
李征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