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20
1
作者 韦吉锋 韦继光 陆家海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1-145,共5页
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是指在一定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管理实践而定型的网络德育管理结构及其实施策略。构建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既是构建一个指导性的结构范式,又是构建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网络德育管理模式的构建应当坚持团队管理原则... 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是指在一定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管理实践而定型的网络德育管理结构及其实施策略。构建网络德育管理模式,既是构建一个指导性的结构范式,又是构建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网络德育管理模式的构建应当坚持团队管理原则、智能管理原则、信息共享原则和效益原则。网络德育管理模式主要有阵地资料模式、即时更新模式、参与互动模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和综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德育 管理模式 本质 特性 原则 类型
下载PDF
生活化:高校人本性德育的真谛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大健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6-79,92,共5页
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大学生完成其对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构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化的德育格局是高校人本性德育的真谛。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意义世界里,生活本身就是德育的源泉。故丰富生活化德育内容、完... 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大学生完成其对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构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化的德育格局是高校人本性德育的真谛。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意义世界里,生活本身就是德育的源泉。故丰富生活化德育内容、完善生活化德育手段是高校德育生活化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高等学校 生活化 人本性
原文传递
新世纪德育:向生活回归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涛 齐亚静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新世纪德育的改革与发展走向是关系新世纪德育的成效以及人的素质提高的重要问题。对新世纪德育的生活化本性、生活化内容、生活化目的、生活化模式四个方面的研究探讨 ,说明了新世纪德育向生活回归这一问题。
关键词 生活化 德育本性 德育内容 德育目的 德育模式
下载PDF
德育本质研究与反思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忠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9,共7页
德育本质问题是德育基本理论的核心问题,它主要解决德育是什么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学者提出了转化论、主体发展论、适应论与超越论、自由论、沟通论、养成人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论、实践论、体验论等多种德育本质观。客观评价... 德育本质问题是德育基本理论的核心问题,它主要解决德育是什么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学者提出了转化论、主体发展论、适应论与超越论、自由论、沟通论、养成人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论、实践论、体验论等多种德育本质观。客观评价这些德育本质观,科学厘定德育概念,把握德育内部的特殊矛盾性,揭示出德育本质是培育人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对当今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践改革具有重大价值。德育本质研究还存在着概念混乱,本质与目的、过程、功能、途径、特征等概念相混淆等问题。区分这些概念,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德育本质不可回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德育本质 转化论 超越论 适应论
下载PDF
体育德育本体论绎——基于中西文化源头时期体育项目的再探索 被引量:11
5
作者 熊小健 陈晓峰 刘云龙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18,共8页
在当前的德育工作中,体育德育被视为一种基于特定德育目的、以体育为手段的教育方法。在此理念下体育不是德育功能主体,体育德育不具有本体性功能。在中西文化源头时期,体育不仅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还是实现德育的主体,体育德育具有本... 在当前的德育工作中,体育德育被视为一种基于特定德育目的、以体育为手段的教育方法。在此理念下体育不是德育功能主体,体育德育不具有本体性功能。在中西文化源头时期,体育不仅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还是实现德育的主体,体育德育具有本体意义。对以抚牛腾跃、《易经》、场地跑、射礼为代表的中西文化源头时期体育项目及其理念的比较发现,体育德育本体突出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和谐,在这四重和谐关系中完成中西方对道德伦理的基础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体育德育 本体性 中西文化源头 和谐 道德伦理
下载PDF
“和谐”视域下的道德教育——兼论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勤 谢佳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4-68,共5页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道德作为人类生活的内在价值尺度,既是人性的一种表达,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道德教育在创造和谐的伦理基础以及培育社会主体方面责无旁贷,而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将使其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道德作为人类生活的内在价值尺度,既是人性的一种表达,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道德教育在创造和谐的伦理基础以及培育社会主体方面责无旁贷,而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将使其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和谐 人性回归
原文传递
道德教育的人性关怀探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承安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100,共3页
面对有主体意识的学生,以往传统的灌输?压制使他们顺从的道德教育模式显然已经失去了可能性。由于道德本身蕴涵着人性关怀,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弘扬人性。道德教育注重人性关怀,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而是本质问题。只有在道德教育... 面对有主体意识的学生,以往传统的灌输?压制使他们顺从的道德教育模式显然已经失去了可能性。由于道德本身蕴涵着人性关怀,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弘扬人性。道德教育注重人性关怀,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而是本质问题。只有在道德教育中充分凸现人性关怀的情意,才会使道德教育呈现人性美、展示人性美、弘扬人性美,才能使道德教育从干巴巴的道德规范知识和空洞的道德劝导上升到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生命意义的探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知识 道德情感 道德精神 人性关怀
下载PDF
墨子道德教育思想述评 被引量:7
8
作者 袁建辉 李兵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91-93,共3页
墨子以人性由后天因素所染而成为理论依据,提出以培养“厚乎德性”的“兼士”为道德教育目标,结合受教育者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的“择务从事”的道德教育方法,显示出卓越的改造人的力量。这一理论对我们当今道德教育依然有着重... 墨子以人性由后天因素所染而成为理论依据,提出以培养“厚乎德性”的“兼士”为道德教育目标,结合受教育者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的“择务从事”的道德教育方法,显示出卓越的改造人的力量。这一理论对我们当今道德教育依然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道德教育 人性 “兼受”
下载PDF
论社会性道德教育与主体性道德教育 被引量:3
9
作者 彭忠信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2-24,共3页
社会性道德教育论与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分别从社会性和主体性角度揭示道德教育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二者又都存在着严重缺陷,割裂了道德教育中社会性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片面地将其一方视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实质上,主体性道德教... 社会性道德教育论与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分别从社会性和主体性角度揭示道德教育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二者又都存在着严重缺陷,割裂了道德教育中社会性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片面地将其一方视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实质上,主体性道德教育与社会性道德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主体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主体性需要方面确认道德教育;社会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社会性需要方面把握道德教育;我们应当超越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和社会性道德教育论的狭隘性和片面性理解,站在更高的视点和更广的视野中去理解和把握道德教育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本质 社会性道德教育 主体性道德教育
下载PDF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法制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6
10
作者 蔡晓宇 《教育参考》 2017年第6期54-59,共6页
日本为有效防治校园欺凌,通过法律对校园欺凌进行概念界定,并建立健全校园欺凌治理的法律体系。日本在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规定、明确相关主体责任、惩罚施暴者和救济受害者三个方面的规范有效防治了校园欺凌。反思我国校园欺凌的普遍性、... 日本为有效防治校园欺凌,通过法律对校园欺凌进行概念界定,并建立健全校园欺凌治理的法律体系。日本在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规定、明确相关主体责任、惩罚施暴者和救济受害者三个方面的规范有效防治了校园欺凌。反思我国校园欺凌的普遍性、隐蔽性、交互性及网络性等特点,得出如下启示:明确校园欺凌定义;形成校园欺凌治理的完备法律体系;建立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模式;重视并落实校园欺凌的预防工作;做好校园欺凌的惩罚与救济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法制研究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课程的教育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桂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52-54,共3页
出于对"德育"实施的关注,分析概括了"课程的教育价值"问题的发生、"教育价值"的含义以及现代课程可能具有的教育价值,并着重揭示了我国课程价值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课程 德育 教育价值 教学的教育性
下载PDF
我国高校德育课程建设回顾与展望:基于比较哲学的视角
12
作者 刘永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3年第5期38-45,共8页
德育课程建设作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内容。古今中外不同的民族文化哲思理路为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不同的路径经验,“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是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哲学思路,决定了双... 德育课程建设作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内容。古今中外不同的民族文化哲思理路为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不同的路径经验,“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是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哲学思路,决定了双方在高等教育德育课程设置上的分野。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把教化功能融入课程体系当中,实现了知性与德性的完美融合。这种传统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逐渐式微,最终导致传统文化德育职能在现代课程体系中的缺失。进入新时代,高校面对德育存在的种种困境,应重回“天人合一”的思考方式,实现德育课程向课程德育的转变,构建课程德育体系,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德育 天人合一 主客二分 德育课程 课程德育
下载PDF
试析德育功能的两重性质及其发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书臣 郑建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63-66,共4页
在阶级社会和存在阶级斗争的条件下,德育的功能始终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两重性质。其中,阶级性功能是一切阶级社会德育的主导功能,社会性功能必须服从、服务于阶级性功能。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我们既要坚持德育阶级性功能的主导地位,又应... 在阶级社会和存在阶级斗争的条件下,德育的功能始终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两重性质。其中,阶级性功能是一切阶级社会德育的主导功能,社会性功能必须服从、服务于阶级性功能。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我们既要坚持德育阶级性功能的主导地位,又应不断发展其社会性功能,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功能 阶级性 社会性 发展
下载PDF
德育生态化的现代内涵、价值与建构思路 被引量:5
14
作者 侯玲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44-47,共4页
建立生态化的现代德育是当下德育发展的新思维,德育生态化指向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学生三个方面。德育的生态化建构有助于解决当下德育实效性不足的问题,使德育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命主体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长远发展。综合德育的... 建立生态化的现代德育是当下德育发展的新思维,德育生态化指向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学生三个方面。德育的生态化建构有助于解决当下德育实效性不足的问题,使德育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命主体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长远发展。综合德育的要素构成,现代德育的生态化可在理念、原则、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生态实践,形成多要素有机协作、功能高效的生态德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生态化 回归生活 回归自然 回归学生
下载PDF
学校德育课程性特征之考量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志洲 《中国德育》 2008年第3期27-29,共3页
学校德育首先表现为它是以德育课程为载体之一的教育教学活动,课程性是其最突出、独有的特征。学校德育的课程性特征是以学校德育理论课程的知识师授性和学校德育实践课程的行为师导性这两种课程表现形式得以体现的。优化这两种课程形... 学校德育首先表现为它是以德育课程为载体之一的教育教学活动,课程性是其最突出、独有的特征。学校德育的课程性特征是以学校德育理论课程的知识师授性和学校德育实践课程的行为师导性这两种课程表现形式得以体现的。优化这两种课程形式的正向功能,弱化其负向功能,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德育 特征 课程性
原文传递
论幸福作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关于亚里士多德与康德道德哲学的争论与辨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晓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95-101,2,共7页
幸福是否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古典德育哲学留给我们的疑问和争议之一。亚里士多德留下的是犹豫和徘徊,而康德给予人们的则是偏激和无情。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取决于我们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而不是这一问题原有的答案。如果能够... 幸福是否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古典德育哲学留给我们的疑问和争议之一。亚里士多德留下的是犹豫和徘徊,而康德给予人们的则是偏激和无情。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取决于我们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而不是这一问题原有的答案。如果能够在幸福大于道德还是道德大于幸福,或到底道德应当是以自己为目的,还是在自己之外寻找目的上有了基本的立场,我们就有了判断幸福是否可以成为德育目的的依据和基础,我们就能回答什么样的道德教育才是真正"道德的"问题。全部的理由不仅在于我们对道德的理解,更在于我们对人性的看法。道德如果不能增进人性,那不仅道德没有意义,而且道德教育也没有意义。这样的道德就是不道德的,而这样的道德教育就是不道德的道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德育哲学 人性设计 幸福优先
下载PDF
德育:人学的视界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传光 葛畅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年第3期74-77,共4页
用人学的视界透视德育,是指德育把人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德育以人学世界观为基点,对德育实践进行深刻、生动的探索、思考、总结,让真实、大写的人突显于德育之中。而德育树立人学世界观考量的标准有:第一,对人的"生存实践... 用人学的视界透视德育,是指德育把人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德育以人学世界观为基点,对德育实践进行深刻、生动的探索、思考、总结,让真实、大写的人突显于德育之中。而德育树立人学世界观考量的标准有:第一,对人的"生存实践性"的正确理解;第二,对人与社会、人与道德、把握人与把握物这三种重要关系的人学理解;第三,把理解与对话作为德育的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德育 “生存实践性” 德育方法
下载PDF
“品德”的要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桂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年第4期5-7,共3页
道德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针对长期以来关于品德的简易化的理解 ,分层次地说明品德的要义和现代道德教育的精义所在。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品德 习惯 情操 理性的道德教育
下载PDF
幼儿心性教育刍议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向葵 张斯珉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4-58,共5页
幼儿心性教育是哲学心性论与教育学的结合,通过启发与引导幼儿的内在善性,培养幼儿对良知的自觉。幼儿心性教育以启蒙人的心性为核心,立足于对人性的分析,以"心"为着力点,明心而见性。幼儿心性教育将善性的引导、道德认识和... 幼儿心性教育是哲学心性论与教育学的结合,通过启发与引导幼儿的内在善性,培养幼儿对良知的自觉。幼儿心性教育以启蒙人的心性为核心,立足于对人性的分析,以"心"为着力点,明心而见性。幼儿心性教育将善性的引导、道德认识和控制恶念三者相结合并落实于道德实践中,是与幼儿的心性结构相适应的德育方法,有助于德育效果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德育 善性 心性教育 道德实践
原文传递
陈献章道德观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霍晓夏 史淑琴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65-68,共4页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陈献章是一位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思想家,被称为明代心学宗师。他十分注重人的道德素质养成,尤其是对'诚''孝''气节'等重要道德内容的阐释。他提出了独特的德育涵养方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陈献章是一位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思想家,被称为明代心学宗师。他十分注重人的道德素质养成,尤其是对'诚''孝''气节'等重要道德内容的阐释。他提出了独特的德育涵养方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思想体系,为明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道德思想 自然 自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