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及其对道德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54
1
作者 殷融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31-1346,共16页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不同水平上考察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探讨了黑白视知觉对道德认知的影响。实验1a发现,在词汇选择任务中被试倾向于判断白色希腊文词汇具有道德意义,判断黑色希腊文词汇具有不道德意义。实验1b通过词性判断任务表...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不同水平上考察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探讨了黑白视知觉对道德认知的影响。实验1a发现,在词汇选择任务中被试倾向于判断白色希腊文词汇具有道德意义,判断黑色希腊文词汇具有不道德意义。实验1b通过词性判断任务表明,当道德词以白色呈现、不道德词以黑色呈现时被试的判断反应更快。实验2显示,当将道德两难故事呈现在黑色背景上时,相比于呈现在白色背景上,被试会在道德评判任务中将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判断为更加不道德。实验3通过情境实验发现,相比明亮环境,在黑暗环境中完成实验的被试会更倾向于认为他人会不公正地对待自己。研究证明,黑白颜色概念与道德概念的隐喻联结存在心理现实性,黑白颜色刺激知觉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作用,且环境的亮度也会影响到人们对道德相关问题的认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隐喻表征 道德认知
下载PDF
论道德认知 被引量:25
2
作者 窦炎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20,共6页
"实践—精神"的认知形式是道德认知过程区别于其他认知过程所特有的最高认知形式,也是保证道德能够成为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环节。从对伦理思想史的考察中有可能大体上理解和把握以"实践—精神"为方式的道德认知机... "实践—精神"的认知形式是道德认知过程区别于其他认知过程所特有的最高认知形式,也是保证道德能够成为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环节。从对伦理思想史的考察中有可能大体上理解和把握以"实践—精神"为方式的道德认知机制。道德认知的功能在于,以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方式为中介,将社会道德应然性及时、恰当、有效地转化为认知—行为主体的道德行为,实现德心与德行的结合,塑造和养成人类的德性,从而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内容 道德认知形式 道德认知机制 道德认知功能 道德认知评价
下载PDF
攻击行为社会信息加工模型与道德领域理论的整合 被引量:16
3
作者 高雯 陈会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7,共7页
儿童攻击行为研究中Dodge等人提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强调社会交互作用情境下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与后来的社会行为之间的联系,对于信息加工所依据的数据库则缺乏系统的阐述。领域理论源于对道德认知的思考,将个体的社会知识分为道德、... 儿童攻击行为研究中Dodge等人提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强调社会交互作用情境下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与后来的社会行为之间的联系,对于信息加工所依据的数据库则缺乏系统的阐述。领域理论源于对道德认知的思考,将个体的社会知识分为道德、常规和个人三个领域,强调个体在领域认同标准和领域混合事件推理上的差异。Arsenio和Lemerise在情绪与社会信息加工模型整合的基础上,提出借鉴领域理论来说明数据库的内部结构以及其中的社会知识对于信息加工的影响。这些整合体现了认知和情绪在社会行为加工和决策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有利于说明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社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引发了对各种形式的内部心理成分的理论思考和多个实证研究方向,也为心理研究其他方面的整合工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息加工模型 道德领域理论 攻击行为 道德认知
下载PDF
幼儿游戏的德育价值与途径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英杰 李媛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0年第7期7-18,共12页
实践教育哲学认为,幼儿德育的逻辑起点与归宿都是幼儿的生活实践活动。而道德是生活的,生活是游戏的原型,游戏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游戏是自带德育资源的天然德育途径,游戏的过程便是幼儿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在... 实践教育哲学认为,幼儿德育的逻辑起点与归宿都是幼儿的生活实践活动。而道德是生活的,生活是游戏的原型,游戏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游戏是自带德育资源的天然德育途径,游戏的过程便是幼儿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在此意义上,教育者应尊重幼儿好游戏的天性,通过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习得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练习道德行为。道德认知的习得需要游戏规则的约束及游戏过程中与教育者的对话和交流;道德情感的发展要通过游戏来丰富、培养,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道德情感,并通过游戏表达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锻炼要通过教师的介入与过程性评价来为幼儿树立信心与决心;道德行为则需要在游戏中借助教育者的指导,反复练习。同时,需要通过游戏伦理共同体的建设来促进幼儿道德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游戏 幼儿德育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下载PDF
论道德认知及其能力培养 被引量:8
5
作者 汪才明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9-92,共4页
道德认知是由道德范畴、概念、规则为内容和以道德推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为形式的统一。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应注意道德内容与道德形式的统一,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认知发展的规律,突出主体性道德教育等。
关键词 道德认知 道德内容 道德形式 道德认知能力
下载PDF
大学生婚恋心理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孔庆蓉 董红光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4-86,共3页
为了研究大学生婚恋心理 ,对 5 3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案访问 ,得出 :①大学生更加重视爱情在生活中的价值 ,重视爱情在人生中的地位 ;②大学生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择偶标准 ,在谈恋爱后感情比较投入、真挚 ;③大学生在婚恋的道德... 为了研究大学生婚恋心理 ,对 5 3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案访问 ,得出 :①大学生更加重视爱情在生活中的价值 ,重视爱情在人生中的地位 ;②大学生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择偶标准 ,在谈恋爱后感情比较投入、真挚 ;③大学生在婚恋的道德认识上存在着强烈的矛盾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婚恋心理 价值认识 道德认识
下载PDF
道德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被引量:8
7
作者 吴荣先 《长沙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64-66,共3页
道德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组成。道德心理学领域主要有四种理论,即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理论。这些理论对道德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观点不同。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是道德,道德... 道德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组成。道德心理学领域主要有四种理论,即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理论。这些理论对道德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观点不同。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是道德,道德具有怎样的结构,环境因素和个体特点对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道德发展具有连续性还是阶段性,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具有何种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心理学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 道德发展
下载PDF
道德创伤的发生机制探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肖楚兰 杨放 常运立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2期151-158,共8页
道德创伤的发生始于打破了有关公平正义、善恶判定、生命价值等伦理规则的作战行为。此行为作用于由个体道德信仰、文化传统等共同塑造的道德直觉,并基于此作用于士兵的道德推理,由此创伤事件内化成一种道德事件。进而道德事件或是道德... 道德创伤的发生始于打破了有关公平正义、善恶判定、生命价值等伦理规则的作战行为。此行为作用于由个体道德信仰、文化传统等共同塑造的道德直觉,并基于此作用于士兵的道德推理,由此创伤事件内化成一种道德事件。进而道德事件或是道德事件所引发的二次体验的强度突破道德情感的道德韧性,由此道德主体走向道德创伤,表现为自我谴责、退缩、自伤、杀人等行为、认知和情感症状;且随着自我谴责的增强,受创者将陷入一个道德创伤愈来愈严重的恶性循环。而自我宽恕意味着一条恢复调和之道,要求受创者自我原谅,及时调和道德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创伤 创伤事件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自我宽恕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刍议 被引量:12
9
作者 曹玲 胡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53-157,共5页
公共精神是指公民个体或社群在现代公共生活形态中所具有的超越自身狭隘眼界和直接功利目的,以全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依归的价值取向,关怀公共事务、事业和利益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态度。在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期,加强公共... 公共精神是指公民个体或社群在现代公共生活形态中所具有的超越自身狭隘眼界和直接功利目的,以全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依归的价值取向,关怀公共事务、事业和利益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态度。在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期,加强公共精神的培育既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重建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提高公民素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需要。青年大学生作为公共精神培育的重要人群,却普遍存在公民知识不足、公民技能缺乏、公民品性有待修炼等问题。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公共精神,应着力促进自觉反思,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激发问题意识,厘清学生的公共价值观念;加强多元整合,促进学生的公共精神建构;拓宽公共空间,加强学生的民主实践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公共精神 道德认知 公共价值 公民素质 哲学解释学
下载PDF
德育叙事究竟应该怎样“叙”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西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80,共6页
德育叙事是教育者对道德故事的叙述或重叙过程。对于同一则故事,叙的方式不同,德育效果则大相径庭。叙的方式是人类的价值、意义嵌入原生事件的重要渠道。那么,德育叙事究竟应该怎样"叙"?其方式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如何叙... 德育叙事是教育者对道德故事的叙述或重叙过程。对于同一则故事,叙的方式不同,德育效果则大相径庭。叙的方式是人类的价值、意义嵌入原生事件的重要渠道。那么,德育叙事究竟应该怎样"叙"?其方式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如何叙出事之"知":道德认知的澄明术;二是如何叙出事之"情":道德情感的催化剂;三是如何叙出事之"行":道德行动的图式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叙事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行动 图式
下载PDF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背离的困境与超越 被引量:7
11
作者 曲洪美 刘国强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0-53,共4页
如何解决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的知行分离现象,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德育主体性教育、德育目标、德育价值导向、道德价值评价体系、道德价值取向约束机制、道德践行、构建和谐德育环境等方面是解决问题的基本... 如何解决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的知行分离现象,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德育主体性教育、德育目标、德育价值导向、道德价值评价体系、道德价值取向约束机制、道德践行、构建和谐德育环境等方面是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知 道德行为 知行分离 价值取向 解决途径
下载PDF
道德认知、道德情绪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被引量:10
12
作者 尚思源 苏彦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021-2031,共11页
有关道德认知、道德情绪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尤其是道德认知和道德情绪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异同及其在个体发展进程中的发展变化,仍需要进一步探究.基于39个效应值9960名被试(道德认知)和2... 有关道德认知、道德情绪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尤其是道德认知和道德情绪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异同及其在个体发展进程中的发展变化,仍需要进一步探究.基于39个效应值9960名被试(道德认知)和29个效应值6946名被试(道德情绪)的元分析,发现道德认知和道德情绪均与亲社会行为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但年龄组的调节作用均未达显著水平.进一步比较道德认知和道德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仅在青少年阶段发现,道德情绪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些结果确认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提示了在不同发展阶段中道德认知和道德情绪作用的差异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个体的道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知 道德情绪 亲社会行为 元分析
原文传递
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研究的进展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8
13
作者 潘发达 卢家楣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62-1163,1166,共3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定向发展、年龄差异、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但在研究对象的拓展、情境的设置以及归因对象的完善等方面还需要未来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情绪归因 儿童道德 道德认知 道德情境 归因研究 道德情绪 儿童 20世纪70年代 展望 年龄差异
下载PDF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道德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月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84,共14页
网络游戏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青少年道德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研究以上海七所中学的学生为研究样本,通过纸质问卷调查了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并以社会认知理论为框架对其具体的影响因素、路径和机制予以了分析。研究... 网络游戏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青少年道德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研究以上海七所中学的学生为研究样本,通过纸质问卷调查了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并以社会认知理论为框架对其具体的影响因素、路径和机制予以了分析。研究发现:网游青少年的实际道德行为频次和道德环境感知都显著低于不玩网游的青少年;最常玩网络对战类游戏的青少年的道德行为频次显著低于其他类游戏玩者。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进一步发现:网游时间、网游环境中的非道德行为和道德环境感知均可以显著预测网游青少年的道德表现,同时各变量之间还通过相互介导对道德行为施有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 青少年 道德行为 道德认知 社会认知理论
下载PDF
高智低德,还是高智高德?——智力超常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5
作者 冯娜 叶小红 张慧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9-64,共6页
道德发展是儿童融入社会的重要内容,对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起着重要的作用。智力超常儿童的道德发展方向决定了他们对社会的意义,也影响着他们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关注与正确引导。道德发展的心... 道德发展是儿童融入社会的重要内容,对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起着重要的作用。智力超常儿童的道德发展方向决定了他们对社会的意义,也影响着他们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关注与正确引导。道德发展的心理结构由道德认知、道德情绪与道德行为三成分组成。本文从道德发展的三成分入手,对智力超常儿童道德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最后为超常儿童教育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知 道德情绪 道德行为 道德发展 智力超常儿童
原文传递
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75-78,共4页
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相互作用、密不可分。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与道德认识之间的桥梁;道德情感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激励和强化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发生了变化,他们... 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相互作用、密不可分。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与道德认识之间的桥梁;道德情感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激励和强化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发生了变化,他们的道德情感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方面,如道德情感空洞、薄弱、不稳定等。为此,大学生自身应该加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为大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道德环境,引导大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情感,促进道德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 道德实践
下载PDF
青少年道德榜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宁波 袁媛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69,共6页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榜样教育陷入重重困境,其表现为社会和学校树立的榜样与青少年崇尚的榜样价值取向不一致;道德榜样教育由宣传"精神"异化为宣传"人";被动灌输式的榜样教育模式效果乏善可陈;缺乏道德榜样教育...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榜样教育陷入重重困境,其表现为社会和学校树立的榜样与青少年崇尚的榜样价值取向不一致;道德榜样教育由宣传"精神"异化为宣传"人";被动灌输式的榜样教育模式效果乏善可陈;缺乏道德榜样教育的专业人才等。社会和学校要重塑青少年榜样的道德教育功能,则需要深入分析青少年道德认知系统和心理特征,选取富有时代特色、适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榜样;充分挖掘榜样的道德资源;重视榜样教育中"事"与"精神"的宣传;从"灌输"模式转向"对话"模式。此外,还要不断地提高榜样教育者自身素质,加快青少年道德思想意识教育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榜样 青少年 道德认知
下载PDF
美德是否可教?高等教育对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鲍威 陈得春 佟琳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71,共16页
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敏感性,内化学生的道德伦理,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面对外部社会道德的转型变迁,高等教育能否实现其社会职能的承诺和新时代重要使命,促进学生的良性道德认知发展,成为重要的学术与实践议题。本... 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敏感性,内化学生的道德伦理,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面对外部社会道德的转型变迁,高等教育能否实现其社会职能的承诺和新时代重要使命,促进学生的良性道德认知发展,成为重要的学术与实践议题。本文探索建构高校学生道德认知的观测指标体系,将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置于社会-家庭-高校的多元综合情境中,利用全国高校学生调查数据,清晰当代青年道德认知特征。基于有序逻辑斯特回归与夏普里值分解,在兼顾社会与家庭影响作用的同时,着重聚焦剖析高等教育院校影响五大教育要素,即院校组织禀赋、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师生互动、朋辈效应在学生道德认知发展中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有利于拓展我国高等教育德育机制的理论认知,为建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道德教育平台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校影响 高校学生 道德认知 道德教育 夏普里值分解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知行合一问题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莉莉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10,共6页
我国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通信技术、新媒体、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同价值理念传播速度前所未有,对大学生的冲击力度巨大,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认知上的模糊和混乱。大学生知行不一的问题应当引起高等院校管理部门及师... 我国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通信技术、新媒体、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同价值理念传播速度前所未有,对大学生的冲击力度巨大,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认知上的模糊和混乱。大学生知行不一的问题应当引起高等院校管理部门及师生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知行不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上的模糊和错误;二是行为表现距离社会规范的要求差距比较大。造成大学生知行不一的原因有三:一是道德认知本身存在众多分歧和争议;二是道德选择与现实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三是情感在道德选择中的作用。要不断完善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的基本路径:一是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目标;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三是改革和完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四是加强校园文化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课程思政 道德认知 道德选择 机会主义
下载PDF
大学生道德自觉的生成机制探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余加宝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40,共7页
大学生能否生成对道德的理性自觉,既关系到他们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引导大学生生成道德自觉,关键在于理清其道德自觉生成的规律及其内在机理。大学生道德自觉的生成机制是对大学生的道德自觉在相关要素影响... 大学生能否生成对道德的理性自觉,既关系到他们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引导大学生生成道德自觉,关键在于理清其道德自觉生成的规律及其内在机理。大学生道德自觉的生成机制是对大学生的道德自觉在相关要素影响之下渐次提升的动态过程及其内在机理的描述,由大学生的自我养成机制、高校的教育引导机制和社会的文化陶冶机制构成。这三大机制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其中自我养成是动力机制,教育引导是调节机制,文化陶冶是保障机制,三者均以各自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功能,共同促进大学生道德自觉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自觉 生成机制 道德认知 道德规范 道德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