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孔子“仁”的思想及其当代教育意义
被引量:
21
1
作者
石中英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7-134,共8页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仁"是孔子哲学和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范畴,孔子与学生间的多次问答都是围绕着"仁"展开的。从《论语》中有关内容分析来看,孔子对"仁"的论述最核心的有三句话,即&qu...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仁"是孔子哲学和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范畴,孔子与学生间的多次问答都是围绕着"仁"展开的。从《论语》中有关内容分析来看,孔子对"仁"的论述最核心的有三句话,即"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其中,"爱人"可谓是"仁"的总纲领,后面两句是基本行为准则,分别表达了"仁"的消极和积极含义与要求。从方法上说,践"仁"的根本方法就是"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孔子"仁"的哲学思想及其相关行动建议,对于当代的中国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启迪教育者重新思考教育的人性基础、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情感包括同情心在道德教育和人的形成中的重要性。当然,对孔子"仁"的思想中存在的一些理论不足,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也要加以批判性分析和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仁
人性
道德情感
教育价值
原文传递
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之维
被引量:
5
2
作者
戴茂堂
李家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4,共5页
道德意识的确立以及道德行为的发生都离不开道德主体的情感参与,所以,不关切道德情感的伦理学是空洞的伦理学,不关切道德情感的伦理学史研究是空洞的伦理学史研究。今日学术界关于伦理学史的研究,存在着严重的道德情感缺失。呼唤伦理学...
道德意识的确立以及道德行为的发生都离不开道德主体的情感参与,所以,不关切道德情感的伦理学是空洞的伦理学,不关切道德情感的伦理学史研究是空洞的伦理学史研究。今日学术界关于伦理学史的研究,存在着严重的道德情感缺失。呼唤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参与必须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确立道德的非科学性,道德的真正领域是意志的领域,而意志产生于情感而不是逻辑;二是确立情感的非自然性,道德情感凸现的是人的感性生命和自由创造,从非道德向道德的跨越要求我们对情感实现从自然性向自由性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珲学史
情感
缺乏
道德情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德情义与文化技艺的坚守与传承——电影《百鸟朝凤》观后考量
3
作者
牛殿庆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3-57,共5页
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电影《百鸟朝凤》,讲述了作坊教育唢呐学徒的故事,涉及到坚守和传承的问题。作坊教育是德育领先的,最大的特点是单调、重复,注重基本功训练,一招一式比学校教育来得扎实。没有高尚的师德,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感人...
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电影《百鸟朝凤》,讲述了作坊教育唢呐学徒的故事,涉及到坚守和传承的问题。作坊教育是德育领先的,最大的特点是单调、重复,注重基本功训练,一招一式比学校教育来得扎实。没有高尚的师德,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感人的道德情义,就没有民族文化技艺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传统文化技艺
道德情义
坚守
传承
作坊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形成的影响
4
作者
吴云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8-21,共4页
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青少年道德行为的控制器。皖北区域文化具有独特的情感意蕴,它在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渗透、保障、调节等作用。有力强化了青少年的道德认识,促进了青少年主体性发展,为青少年的道...
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青少年道德行为的控制器。皖北区域文化具有独特的情感意蕴,它在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渗透、保障、调节等作用。有力强化了青少年的道德认识,促进了青少年主体性发展,为青少年的道德实践提供了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青少年
道德情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灌输式德育的局限及其出路
被引量:
2
5
作者
杨宗圆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8-100,共3页
现实的德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道德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这些道德知识与受教育者现实生活的关系,导致出现当代道德教育实效性较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德育过程中让受教育者体会到德育内容对他们的主体意义。在德育过程中,对...
现实的德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道德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这些道德知识与受教育者现实生活的关系,导致出现当代道德教育实效性较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德育过程中让受教育者体会到德育内容对他们的主体意义。在德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教育和信仰教育,可以增强受教育者处理道德问题的智慧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输式德育
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能力教育
信仰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仁”的思想及其当代教育意义
被引量:
21
1
作者
石中英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7-134,共8页
文摘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仁"是孔子哲学和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范畴,孔子与学生间的多次问答都是围绕着"仁"展开的。从《论语》中有关内容分析来看,孔子对"仁"的论述最核心的有三句话,即"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其中,"爱人"可谓是"仁"的总纲领,后面两句是基本行为准则,分别表达了"仁"的消极和积极含义与要求。从方法上说,践"仁"的根本方法就是"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孔子"仁"的哲学思想及其相关行动建议,对于当代的中国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启迪教育者重新思考教育的人性基础、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情感包括同情心在道德教育和人的形成中的重要性。当然,对孔子"仁"的思想中存在的一些理论不足,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也要加以批判性分析和对待。
关键词
孔子
仁
人性
道德情感
教育价值
Keywords
Confucius
Ren
human
nature
moral
affection
value
judgement
in
education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G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之维
被引量:
5
2
作者
戴茂堂
李家莲
机构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4,共5页
文摘
道德意识的确立以及道德行为的发生都离不开道德主体的情感参与,所以,不关切道德情感的伦理学是空洞的伦理学,不关切道德情感的伦理学史研究是空洞的伦理学史研究。今日学术界关于伦理学史的研究,存在着严重的道德情感缺失。呼唤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参与必须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确立道德的非科学性,道德的真正领域是意志的领域,而意志产生于情感而不是逻辑;二是确立情感的非自然性,道德情感凸现的是人的感性生命和自由创造,从非道德向道德的跨越要求我们对情感实现从自然性向自由性跨越。
关键词
伦珲学史
情感
缺乏
道德情感
Keywords
ethics
history
affection
absence
moral
affection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德情义与文化技艺的坚守与传承——电影《百鸟朝凤》观后考量
3
作者
牛殿庆
机构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3-57,共5页
文摘
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电影《百鸟朝凤》,讲述了作坊教育唢呐学徒的故事,涉及到坚守和传承的问题。作坊教育是德育领先的,最大的特点是单调、重复,注重基本功训练,一招一式比学校教育来得扎实。没有高尚的师德,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感人的道德情义,就没有民族文化技艺的传承。
关键词
《百鸟朝凤》
传统文化技艺
道德情义
坚守
传承
作坊教育
Keywords
Song
of
the
Phoenix
traditional
cultural
skills
moral
affection
steadfastness
inheritance
workshop
education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形成的影响
4
作者
吴云
机构
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出处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8-21,共4页
基金
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区域文化视野下青少年道德情操研究--以皖北为例"(AHSK11-12D229)
文摘
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青少年道德行为的控制器。皖北区域文化具有独特的情感意蕴,它在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渗透、保障、调节等作用。有力强化了青少年的道德认识,促进了青少年主体性发展,为青少年的道德实践提供了动力源。
关键词
区域文化
青少年
道德情感
Keywords
regional
culture
teenagers
moral
affection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灌输式德育的局限及其出路
被引量:
2
5
作者
杨宗圆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8-100,共3页
文摘
现实的德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道德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这些道德知识与受教育者现实生活的关系,导致出现当代道德教育实效性较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德育过程中让受教育者体会到德育内容对他们的主体意义。在德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教育和信仰教育,可以增强受教育者处理道德问题的智慧和能力。
关键词
灌输式德育
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能力教育
信仰教育
Keywords
inculcating
moral
education
education
on
moral
affection
education
on
moral
ability
education
on
belief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孔子“仁”的思想及其当代教育意义
石中英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1
原文传递
2
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之维
戴茂堂
李家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道德情义与文化技艺的坚守与传承——电影《百鸟朝凤》观后考量
牛殿庆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区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形成的影响
吴云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灌输式德育的局限及其出路
杨宗圆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