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弯曲性能分析 被引量:59
1
作者 牛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44,共8页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结构工程及对既有结构进行加固中。本文通过十片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建立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条件下全过程非线性分析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程序。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可以较好...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结构工程及对既有结构进行加固中。本文通过十片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建立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条件下全过程非线性分析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程序。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此类梁在受弯条件下的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提供了理论分析的依据。同时,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对一座铁路桥进行了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预应力 混凝土梁 非线性 弯矩 曲率
下载PDF
圆钢管混凝土构件弯矩-曲率滞回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韩林海 陶忠 闫维波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0-59,共10页
首先确定了往复应力作用下组成圆钢管混凝上的钢材和核心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圆钢管混凝土构件弯矩-曲率滞回关系曲线进行了理论分析,其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最后,提出圆钢管混凝土构... 首先确定了往复应力作用下组成圆钢管混凝上的钢材和核心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圆钢管混凝土构件弯矩-曲率滞回关系曲线进行了理论分析,其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最后,提出圆钢管混凝土构件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给出模型中有关参数的计算公式,可为圆钢管混凝土体系弹塑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钢管混凝土 往复荷载 曲率 滞回性能
下载PDF
局部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剪力墙压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党争 梁兴文 +3 位作者 邓明科 王晶 秦萌 于婧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以提高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压弯性能为目的,将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应用于剪力墙塑性变形关键部位。通过对6个高轴压比FRC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结果的研究,并基于对FRC受力机理和钢套管影响的考虑,提出了与墙体开裂状态、屈服状态、峰值状态... 以提高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压弯性能为目的,将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应用于剪力墙塑性变形关键部位。通过对6个高轴压比FRC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结果的研究,并基于对FRC受力机理和钢套管影响的考虑,提出了与墙体开裂状态、屈服状态、峰值状态和极限状态相应的FRC剪力墙弯矩-曲率计算方法,并对影响其各阶段压弯荷载公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文建议的压弯构件弯矩-曲率计算公式能较为准确地描述剪力墙各阶段的荷载-变形关系,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与普通混凝土剪力墙相比,考虑FRC材料的受拉性能,能提高正常使用状态下剪力墙截面的抵抗弯矩,减小墙体截面变形需求;显著改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墙体的变形能力和损伤容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混凝土 剪力墙 压弯构件 弯矩-曲率 损伤容限
原文传递
矫直过程截面复杂反弯的应力分布与反弯特性解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管奔 臧勇 +2 位作者 逄晓男 吕智勇 曲为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39-1745,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和认识辊式矫直过程中截面的反弯特性,研究存在弹塑性弯曲历史的截面弯曲过程,采用工程弹塑性力学基本理论,建立合理的辊式矫直复杂弯曲力学模型。解析证明经历二次反弯的截面应力形式应当由两次弯曲参数构成的平面方能进... 为了深入研究和认识辊式矫直过程中截面的反弯特性,研究存在弹塑性弯曲历史的截面弯曲过程,采用工程弹塑性力学基本理论,建立合理的辊式矫直复杂弯曲力学模型。解析证明经历二次反弯的截面应力形式应当由两次弯曲参数构成的平面方能进行描述,二次反弯过程截面的弯矩(M)与曲率比(C)的关系实际为包含两次弯曲的2个弯曲参数的复杂函数。通过对经历二次反弯的截面应力分布与反弯特性的解析,证明辊式矫直过程中经历多次弹塑性弯曲的截面受变形历史的影响,其应力分布函数及M-C关系都不再是简单关系,而是包含全部弯曲历史参数的复杂函数形态。解析结果表明:辊式矫直过程中经历二次反弯的金属条材截面弹性极限弯矩值下降,弯曲所需弯矩减小,弯曲回弹比增大,工程应用时应对相关工艺参数进行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辊式矫直 弹塑性 应力分析 弯矩-曲率 应力遗传
下载PDF
塑性强化材料矫直反弯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东冶 何安瑞 +1 位作者 王海滨 贺龙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6-83,共8页
为了深入研究塑性强化材料在平行辊式矫直过程中一次反弯与二次反弯特性的关系,根据工程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基于强化弹塑性材料辊式矫直弯曲力学模型。通过解析法描述两次反弯过程中的应力关系,给出辊式矫直过程中截面弯曲过程... 为了深入研究塑性强化材料在平行辊式矫直过程中一次反弯与二次反弯特性的关系,根据工程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基于强化弹塑性材料辊式矫直弯曲力学模型。通过解析法描述两次反弯过程中的应力关系,给出辊式矫直过程中截面弯曲过程材料残余应力分布、弯矩比、加载应力变化过程。证明两次反弯过程中经历一次反弯后,二次反弯截面弯矩比与曲率比不再是原有简单M-C关系,而是与一次弯曲曲率比、二次弯曲曲率比与强化系数相关的函数。理论上证明原有弯曲理论不再完全适用于多次连续反弯矫直过程。解析结果表明,辊式矫直过程中经历二次反弯的材料截面弹性极限弯矩值下降,矫直弯曲减小,回弹比增大。同种材料考虑强化与不考虑强化矫直后残余应力均方差分别为71.2与65.6,回弹比均值分别为0.49和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强化 辊式矫直 残余应力 弯矩比 曲率比
下载PDF
Zernike矩和曲率的圆形中心亚像素定位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金颂 原思聪 江祥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53-155,199,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Zernike矩和曲率不变的圆形标记椭圆图像中心的亚像素精确定位方法。首先采用多结构元多尺度形态学边缘检测算子提取椭圆图像的像素级边缘并滤除噪声,其次构造出椭圆图像的Zernike矩求解模型并结合曲率不变性计算出椭圆... 提出了一种基于Zernike矩和曲率不变的圆形标记椭圆图像中心的亚像素精确定位方法。首先采用多结构元多尺度形态学边缘检测算子提取椭圆图像的像素级边缘并滤除噪声,其次构造出椭圆图像的Zernike矩求解模型并结合曲率不变性计算出椭圆的亚像素边缘,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拟合对椭圆中心进行精确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的优点,可用于高精度视觉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RNIKE矩 曲率 形态学 亚像素边缘 最小二乘拟合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大跨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及性能评估 被引量:9
7
作者 赵人达 许智强 +2 位作者 邹建波 贾毅 李福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26,共8页
为研究西部高烈度地区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响应特点,以兰州市南绕城高速公路上一座跨径为177m+360m+177m的结合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其空间计算模型,分析了该桥的动力特性。运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计算桥梁结构在50... 为研究西部高烈度地区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响应特点,以兰州市南绕城高速公路上一座跨径为177m+360m+177m的结合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其空间计算模型,分析了该桥的动力特性。运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计算桥梁结构在50年超越概率10%和2%两种地震水平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并以构件的能力需求比评估了该桥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主梁纵向振动与横向振动基本不耦合,其竖向位移受纵向地震作用影响较大;由于结构的非对称性,5~#塔(南桥塔)的塔顶位移及塔底弯矩均大于4~#塔(北桥塔);在E1和E2两种水平地震作用下,各桥墩和桥塔关键截面以及斜拉索最小能力需求比均大于1,满足抗震性能要求;各桥墩纵桥向能力需求比小于横桥向,而桥塔纵桥向能力需求比大于横桥向,建议在过渡墩和辅助墩上安装减隔震装置,加强其纵桥向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地震响应分析 非线性时程分析法 动力特性 弯矩曲率 能力需求比
下载PDF
应变率效应对钢筋混凝土柱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肖诗云 许东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6期668-675,共8页
根据混凝土单轴动力特性试验,引入了应变率的影响,对规范给出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进行了修正;针对只考虑混凝土的动态特性和既考虑混凝土的动态特性、也考虑钢筋的动态特性这两种情况,利用修正的表达式对钢筋混凝土柱的动态特... 根据混凝土单轴动力特性试验,引入了应变率的影响,对规范给出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进行了修正;针对只考虑混凝土的动态特性和既考虑混凝土的动态特性、也考虑钢筋的动态特性这两种情况,利用修正的表达式对钢筋混凝土柱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动态特性对于大偏心柱的承载力影响很小,但对于小偏心柱的极限承载力影响显著;钢筋的动态特性对大、小偏心柱的极限弯矩和极限曲率都有明显的影响。本文还分析了柱的极限弯矩、极限曲率和极限轴力随偏心距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应变率 弯矩 曲率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板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9
作者 池家祥 米周林 +1 位作者 王新华 冀德学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3期1-7,共7页
利用板的屈服线理论,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把钢筋混凝土板简化成以增量形式表达的弹性正交各向异性板,建立起板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数学模型和计算公式,给出材料的力学表达式和板的弯矩-曲率关系。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非线性 有限元 弯矩-曲率
下载PDF
部分预应力砼受弯构件的延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雨生 方德平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1期28-34,共7页
采用弯矩-曲率法,对部分预应力砼受弯构件,在张拉、加载和卸载阶段分别进行受力特性的非线性分析,并讨论了影响构件载面延性指标的主要因素.文中提出部分预应力砼受弯构件曲率延性系数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弯矩 曲率 延性 预应力混凝土 受弯构件
下载PDF
部分预应力砼连续梁的弯矩-曲率分析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德平 林雨生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3期260-265,共6页
推导普遍适用的部分预应力砼梁截面的弯矩-轴力-曲率的关系.基于砼、预应力筋的和非预应力筋的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和超静定结构的次弯矩,计算不同配筋的边跨梁和中跨梁.计算结果表明,配筋指标在0.1~0.25范围内,梁具... 推导普遍适用的部分预应力砼梁截面的弯矩-轴力-曲率的关系.基于砼、预应力筋的和非预应力筋的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和超静定结构的次弯矩,计算不同配筋的边跨梁和中跨梁.计算结果表明,配筋指标在0.1~0.25范围内,梁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承载能力;提高有效预应力和相应减小预应力筋面积,能提高梁的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连续梁 弯矩 曲率 次弯矩 PPC
下载PDF
中亚地震目录震级转换及其完整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果 周庆 冉洪流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3期368-383,共16页
为编制能够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中亚地区统一震级标度为矩震级的地震目录,从国际地震中心(ISC)下载得到该地区1907—2012年的地震数据,该数据包含众多机构不同震级标度的地震记录。以MW,GCMT为参考机构震级标度,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 为编制能够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中亚地区统一震级标度为矩震级的地震目录,从国际地震中心(ISC)下载得到该地区1907—2012年的地震数据,该数据包含众多机构不同震级标度的地震记录。以MW,GCMT为参考机构震级标度,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其他机构震级标度与MW,GCMT之间的转换关系。在挑选某次地震事件的唯一震级记录时,以对应转换关系的相关系数大且剩余标准差小为准则进行筛选。对于少量没有震级转换关系或者拟合优度过差的地震记录,使用间接转换关系或者全球转换关系予以补充转换。震级转换后,用时空窗法删除前余震,并考虑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将研究区划分成5个子区域。采用地震记录时间累积曲线法、最大曲率法(MAXC)和拟合优度检验法(GFT)综合分析各个分区的最小完整震级(MC),并在此基础上用极大似然法拟合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结果表明,每种完整性分析方法各具一定的优缺点,但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能够得出最佳的MC。地震记录时间累积曲线法能分析出高质量地震目录的起始时间,以作为后两种方法的基础,但容易受到地震活动水平随时间波动的影响。由于研究区目录质量较差,最大曲率法误差过大以至于只能作为其他方法的补充,拟合优度检验法的GFT参数也普遍只能达到80%左右。GFT最大值点可能并不对应MC,但是MC通常都在GFT极大值点取得。5个分区1964—2012年的MC普遍在MW4.8左右,b值在1.136—1.514之间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震级 震级转换 最小完整震级 最大曲率法 拟合优度检验法 极大似然法
下载PDF
棒材弹塑性反弯矫直过程中的挠度计算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慧敏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02-103,共2页
矫直过程中 ,试件能否顺利咬入、能否保证矫直质量 ,压下量的取值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将棒材看成一根连续弯曲的粱 ,通过对其在弹塑性反弯矫直过程中的变形分析 ,精确给出反弯矫直过程中的挠度与弯矩、曲率和塑性层深度系数的函数关系... 矫直过程中 ,试件能否顺利咬入、能否保证矫直质量 ,压下量的取值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将棒材看成一根连续弯曲的粱 ,通过对其在弹塑性反弯矫直过程中的变形分析 ,精确给出反弯矫直过程中的挠度与弯矩、曲率和塑性层深度系数的函数关系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度 弯矩 曲率 塑性层深度系数
下载PDF
装配整体式网格剪力墙压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斌 黄炜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8-189,共12页
通过6榀装配整体式网格剪力墙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预制墙板竖向钢筋连接方式、竖向接缝形式,布筋方式对墙体抗震性能及压弯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榀墙体均发生以竖向边缘构架破坏为主的弯曲型破坏;预制墙板竖向钢筋采... 通过6榀装配整体式网格剪力墙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预制墙板竖向钢筋连接方式、竖向接缝形式,布筋方式对墙体抗震性能及压弯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榀墙体均发生以竖向边缘构架破坏为主的弯曲型破坏;预制墙板竖向钢筋采用预埋件焊接时,能有效提升墙体的承载力;预制墙板竖向接缝形式对墙体的承载力影响不大;井字形布筋墙体的承载力及延性略大于其他类型布筋墙体。基于平截面假定,充分考虑预制墙板可靠连接钢筋作用,忽略未连接钢筋作用,建立墙体在开裂、屈服、峰值、极限状态弯矩-曲率计算方法,并对影响其各阶段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弯矩-曲率计算公式能较为准确地描述装配整体式网格剪力墙各阶段的荷载-变形关系,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网格剪力墙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弯曲破坏 压弯承载力 弯矩-曲率
下载PDF
钢——砼组合梁的截面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聂建国 袁彦声 《郑州工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12-17,共6页
本文用数值迭代法对钢——砼组合梁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和权限弯矩进行了计算分析。从理论上校核了用来确定组合梁极限抗弯强度的简化塑性理论。计算结果和分析表明,数值迭代法是计算组合梁截面曲率的有效方法。在已知滑移应变的情况下... 本文用数值迭代法对钢——砼组合梁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和权限弯矩进行了计算分析。从理论上校核了用来确定组合梁极限抗弯强度的简化塑性理论。计算结果和分析表明,数值迭代法是计算组合梁截面曲率的有效方法。在已知滑移应变的情况下,数值迭代和数值积分计算可以较精确地估算不完全剪力连接钢—砼组合梁的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 横截面 弯矩 混凝土
下载PDF
海洋水下输油橡胶软管弯曲刚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强 刘伟倡 +2 位作者 巴光忠 焦宇 李忠利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海洋水下输油软管广泛应用于油轮的单点系泊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处于弯曲状态,弯曲刚度是影响其弯曲性能的重要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基于Rebar方法定义软管的帘线增强层,建立水下输油软管的有限元模型。选择合理的长径比,计算得到... 海洋水下输油软管广泛应用于油轮的单点系泊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处于弯曲状态,弯曲刚度是影响其弯曲性能的重要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基于Rebar方法定义软管的帘线增强层,建立水下输油软管的有限元模型。选择合理的长径比,计算得到软管的弯曲刚度,并通过弯曲试验进行验证。通过计算得出软管弯曲时帘线层的受力、橡胶应变和螺旋钢筋的应力。分析弯矩-曲率、弯曲刚度-径厚比的关系,发现软管的弯曲刚度主要由螺旋钢筋提供;软管壁厚一定时,弯曲刚度也会随着径厚比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以为软管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管 弯曲刚度 弯矩 曲率 径厚比
下载PDF
波流联合作用下海上输油漂浮软管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安晨 魏代锋 +3 位作者 杨莹 郁金红 张毅 李忠利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0-186,共7页
海上输油漂浮软管是浮筒和油轮的连接通道,其在波流联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直接影响漂浮软管管组的安全。以某海域现役漂浮软管管组为研究对象,利用OrcaFlex软件建立由首管、主管和尾管组成的漂浮软管管组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法兰力学特性... 海上输油漂浮软管是浮筒和油轮的连接通道,其在波流联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直接影响漂浮软管管组的安全。以某海域现役漂浮软管管组为研究对象,利用OrcaFlex软件建立由首管、主管和尾管组成的漂浮软管管组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法兰力学特性,分析不同波浪及海流参数下管组上各点的最大轴向拉力、最大弯矩和最大曲率值的变化规律,研究各参数变化对漂浮软管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法兰部分对漂浮软管的弯矩和曲率的影响较大,不能忽视该部分的影响;波浪入射角度的变化对漂浮软管最大轴向拉力、最大弯矩和最大曲率影响较大,当波浪入射角度为90°或270°附近时,漂浮软管的轴向拉力、弯矩和曲率达到最大值;有效波高和海流流速变化对整个管组上的最大轴向力、最大弯矩和最大曲率值有较大影响,但波浪周期对其影响较小。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漂浮软管结构设计和管组布局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软管 动力响应 有限元模型 法兰力学特性 波浪及海流参数 轴向拉力 弯矩 曲率
下载PDF
Multistage seismic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and parameter calibr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18
作者 Xing Chenxi Shu Yiwei +1 位作者 Zhu Xiaojie Zhong Jian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4年第4期386-395,共10页
The road traffic network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bridges,and calculating bridge damage using refined models demands significant time and resources.Therefore,developing a rapid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seismic capa... The road traffic network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bridges,and calculating bridge damage using refined models demands significant time and resources.Therefore,developing a rapid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regular bridges has become a crucial scientific challenge.This study presents an approach in which the ductile column is represented by a single degree-of-freedom model with elastic-plastic constitutive characteristics.Utilizing an uncoupled multivariate power function model and a plastic hinge model,a multidimensional power function model for section hierarchical curvature is constructed.Subsequently,the seismic multistage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SMSD-CM)of member hierarchy is deduced and calibrated through theoretical methods.This model efficiently derives the tri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 of components by inputting several crucial parameters.The SMSD-CM accurately simulates the hysteretic curve and displacement time-history under actual seismic conditions and aligns well with pushover analysis results from tests.The efficiency,ease of operation,and accuracy make the model suitable for rapid evaluation of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regular bridges within the road traffic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ment-curvature analysis fragility analysis curvature ductility seismic multilevel damage trilinear model
下载PDF
复合配筋ECC/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方 陈利平 陈梦成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27,32,共7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对高延性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与混凝土共同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提出新型FRP筋-钢筋复合增强ECC/混凝土组合梁构件,将FRP筋配制在梁构件边角处,而ECC仅用于梁构件易于开裂的受拉区。旨在有效提高梁的延性和耐久性。首先,提出... 为了进一步研究对高延性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与混凝土共同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提出新型FRP筋-钢筋复合增强ECC/混凝土组合梁构件,将FRP筋配制在梁构件边角处,而ECC仅用于梁构件易于开裂的受拉区。旨在有效提高梁的延性和耐久性。首先,提出ECC简化应力-应变关系模型,采用截面条带法对构件的受弯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参数分析,分析了不同配筋率、ECC层厚度、FRP筋种类等参数对构件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筋率可大大提高构件的受弯性能;ECC层厚度对梁构件弯矩-曲率曲线影响不大;三种FRP筋中CFRP筋梁的承载力最高而GFRP筋梁的变形性能最好;最后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得出曲率-裂缝宽度关系曲线,并分析三种不同因素对梁裂缝宽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ECC/混凝土组合梁 数值计算 弯矩-曲率 受弯性能
下载PDF
Influence of Confined Concrete Model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RC Frames
20
作者 Hüseyin Bilgin Bredli Plaku 《Structural Durability & Health Monitoring》 EI 2024年第3期197-222,共26页
In this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nfined concrete models on the respon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is investigatedat member and global system levels. The commonly encountered concrete models such as Modified K... In this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nfined concrete models on the respon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is investigatedat member and global system levels. The commonly encountered concrete models such as Modified Kent-Park, Saatçioğlu-Razvi, and Mander are considered. Two moment-resisting frame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pre-modern code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 reflect the example of an RC moment-resisting frame in thecurrent building stock. The building is in an earthquake-prone zone located on Z3 Soil Type. The inelasticresponse of the building frame is modelled by considering the plastic hinges formed on each beam and columnelement for different concrete classes and stirrups spacings. The models are subjected to non-linear static analyse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fined concrete models are comparatively investigated at both reinforced concretemember and system level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column behaviouris mostly influenced by the choice of model, due to axial loads and confinement effects, while the beams areless affected, and also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differences exhibited in the moment-curvature response of columncross-sections do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overall behaviour of the global system. This highlights the critical roleof model selection relative to the concrete strength and stirrup spacing of the me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static analysis moment-curvature relationships plastic hinges concrete confinement models seismic a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