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花菁衍生物分子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海鹏 韩奎 王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06-810,共5页
采用有限场(FF)/PM3方法对半花菁衍生物的第一超极化率和分子前线轨道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半花菁衍生物分子的第一超极化率主要与D-π-A结构有关,σ-烷基链对分子第一超极化率的影响很小,并且分子第一超极化率与分子前线轨道HOMO和... 采用有限场(FF)/PM3方法对半花菁衍生物的第一超极化率和分子前线轨道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半花菁衍生物分子的第一超极化率主要与D-π-A结构有关,σ-烷基链对分子第一超极化率的影响很小,并且分子第一超极化率与分子前线轨道HOMO和LUMO能级差ΔEHL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半花菁 第一超极化率(β) 分子前线轨道
下载PDF
咪唑甘油磷酸酯脱水酶与含氮杂环磷酸酯类抑制剂作用方式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申涛 杜凤沛 +5 位作者 刘婷 姚广伟 吴峥 方萌萌 徐筱杰 路慧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31-1838,共8页
国际上依据咪唑甘油磷酸酯脱水酶(IGPD)底物结构筛选,成功获得了一系列含氮杂环磷酸酯类化合物作为IGPD抑制剂,然而IGPD与含氮杂环磷酸酯类抑制剂间的作用模式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Gaussian 03程序,基于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选择6-31G*... 国际上依据咪唑甘油磷酸酯脱水酶(IGPD)底物结构筛选,成功获得了一系列含氮杂环磷酸酯类化合物作为IGPD抑制剂,然而IGPD与含氮杂环磷酸酯类抑制剂间的作用模式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Gaussian 03程序,基于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选择6-31G**基组优化含氮杂环磷酸酯类化合物,在确定其稳定构象的基础上利用分子对接、力学优化构建IGPD与其含氮杂环磷酸酯类抑制剂相互作用的复合物结构,基于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前线轨道能级及组成、原子电荷、自然键轨道等)、复合物的空间结构(抑制剂识别IGPD的功能域、分子间氢键、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等)探讨了IGPD与含氮杂环磷酸酯类抑制剂作用方式,确定了含氮杂环电荷分布、磷酸根离子电荷分布、前线轨道LUMO能级是影响抑制剂活性的内在因素,为进一步筛选、优化高效的新型除草剂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甘油磷酸酯脱水酶 抑制剂 分子对接 力学优化 密度泛函理论 前线轨道
下载PDF
黄曲霉素B1及异构体的前线轨道与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涛 唐延林 +1 位作者 凌智刚 隆正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22-2125,共4页
采用B3LYP混合泛函和6-311+g(d,p)基组,利用DFT密度泛函理论优化得到了黄曲霉素Aflatoxin B1(cis)(AFB1(cis))及其反式异构体分子AFB1(trans)的稳定结构,通过单点能计算和几何结构分析,其顺式结构比反式结构更加稳定;计算了两种分子的Ra... 采用B3LYP混合泛函和6-311+g(d,p)基组,利用DFT密度泛函理论优化得到了黄曲霉素Aflatoxin B1(cis)(AFB1(cis))及其反式异构体分子AFB1(trans)的稳定结构,通过单点能计算和几何结构分析,其顺式结构比反式结构更加稳定;计算了两种分子的Raman光谱,并与AFB1(c)粉末的实验Raman光谱进行比较,吻合较好。把最强的三个峰1 582,3 065和1 626cm-1指认为顺式结构的特征峰,把1 616,3 065和1 659cm-1指认为反式结构的特征峰;在优化计算的基础上采用Hirshfeld原子划分方法结合Multiwfn软件分析了前线轨道成分,两种分子的亲电能力明显强于其亲核能力,通过计算C1原子在LUMO轨道中的占据权重分别为21.48%和20.62%,预测出C1原子是这两种顺反异构分子夺走DNA中的电子致癌的最主要位点。结果对该类顺反异构分子的检测、转化以及毒性抑制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素B1 RAMAN光谱 分子前线轨道 DFT
下载PDF
“虚拟反应”法处理H_2O分子的电子结构
4
作者 廖荣宝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69-872,共4页
为了弄清水分子几何构象的产生机制,构造了"2H+O=H_2O"的虚拟反应,利用前线轨道理论的化学反应三原则结合分子点群方法,得到了分子轨道轮廓图和能级图;并利用能级图解释了H_2O的结构。结果说明,虚拟反应方法结合点群理论在定... 为了弄清水分子几何构象的产生机制,构造了"2H+O=H_2O"的虚拟反应,利用前线轨道理论的化学反应三原则结合分子点群方法,得到了分子轨道轮廓图和能级图;并利用能级图解释了H_2O的结构。结果说明,虚拟反应方法结合点群理论在定性处理分子的电子结构方面具有较为直观的特点,所得结果能够为了解分子的电子结构特点和稳定性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 杂化 分子轨道 前线轨道
原文传递
环烷酸催化脱羧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叶蔚甄 龙军 +2 位作者 赵毅 代振宇 周涵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3-950,共8页
为深入认识环烷酸催化脱羧的反应机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带有较长侧链的9-环己基壬酸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该分子的电荷分布和前线轨道分布,发现分子中的羰基O原子更易受到B酸和L酸进攻。在此... 为深入认识环烷酸催化脱羧的反应机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带有较长侧链的9-环己基壬酸为模型化合物,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该分子的电荷分布和前线轨道分布,发现分子中的羰基O原子更易受到B酸和L酸进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分子与B酸和L酸作用前后的键长、键级等变化,推演出了羧基β位碳碳键发生断裂生成小分子的石油酸和直接脱羧生成CO22条反应路径。比较2条反应路径的反应能垒后,提出了在B酸作用下,9-环己基壬酸分子更容易发生的是生成小分子石油酸的反应,而在L酸作用下,9-环己基壬酸分子更容易发生直接脱羧生成CO2反应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环烷酸 脱羧机理 B酸和L酸 电荷分布 前线轨道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下多肽光谱性质研究
6
作者 杨云帆 胡建波 +4 位作者 刘永刚 刘强强 张航 徐建洁 郭腾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72-3177,共6页
多肽类物质在生物医药等领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是研究生物分子精细结构的重要手段。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RI)计算了生长激素释放肽(GHRP-6)和催产素(Oxytocin)两种多肽的结构模型和分子前线轨道;... 多肽类物质在生物医药等领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是研究生物分子精细结构的重要手段。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RI)计算了生长激素释放肽(GHRP-6)和催产素(Oxytocin)两种多肽的结构模型和分子前线轨道;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基础上,引入了TDA等近似,建立了多肽类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实验测得到GHRP-6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为279 nm,计算得到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82 nm,误差为3 nm,误差百分比约为1%;Oxytocin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实验值为275 nm,计算值为269 nm,误差百分比约为2%。GHRP-6荧光光谱计算值为368 nm,实验值为360 nm,误差百分比约为2%;Oxytocin荧光光谱计算值为305 nm,实验值为312 nm,误差百分比约为2%。GHRP-6产生荧光的发射波长与色氨酸产生的荧光波长范围相近,说明GHRP-6产生荧光的主要贡献为色氨酸残基上的π→π*轨道跃迁,Oxytocin荧光峰位置与酪氨酸产生的荧光波长范围相近,Oxytocin产生荧光的主要贡献为酪氨酸残基上的π→π*轨道跃迁。根据该模型计算得到的光谱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计算多肽类物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为实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前线轨道
下载PDF
钴卟啉催化剂的前线轨道能级与其催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燕慧 佘远斌 +2 位作者 钟儒刚 周贤太 纪红兵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2228-2232,共5页
设计并合成了 12种钴卟啉催化剂 ,在温和反应条件 ( 5 5℃ ,2 .0MPa氧压 )下考察其催化氧气液相氧化对硝基甲苯制取对硝基苯甲酸的催化活性 ,发现其对上述反应均有显著的催化活性 .采用PM3半经验分子轨道法对所设计的钴卟啉化合物模型... 设计并合成了 12种钴卟啉催化剂 ,在温和反应条件 ( 5 5℃ ,2 .0MPa氧压 )下考察其催化氧气液相氧化对硝基甲苯制取对硝基苯甲酸的催化活性 ,发现其对上述反应均有显著的催化活性 .采用PM3半经验分子轨道法对所设计的钴卟啉化合物模型体系进行了计算 ,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结合 ,探讨了钴卟啉分子前线轨道能级与其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 .经研究发现 ,四配位或五配位钴卟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EHOMO和ΔEL H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且ΔEL H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大于EHOMO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EHOMO值越低、ΔEL H越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卟啉催化剂 分子前线轨道能级 催化活性 相关性 对硝基甲苯 对硝基苯甲酸
下载PDF
基于分子模拟的鸡肉增鲜肽增鲜机制
8
作者 张敬铖 何玮 +1 位作者 梁莉 张玉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8,共8页
为了研究增鲜肽的增鲜机制,通过分子模拟技术结合感官评价分析3条鸡肉源肽LPLQD、DGGRYY和DEAGPSIVH的增鲜作用、增鲜肽-谷氨酸-味觉受体互作分子机制及其动态结合过程。增鲜肽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3条增鲜肽水溶性较好且无毒性。感官分... 为了研究增鲜肽的增鲜机制,通过分子模拟技术结合感官评价分析3条鸡肉源肽LPLQD、DGGRYY和DEAGPSIVH的增鲜作用、增鲜肽-谷氨酸-味觉受体互作分子机制及其动态结合过程。增鲜肽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3条增鲜肽水溶性较好且无毒性。感官分析结果显示,3条增鲜肽均对质量分数0.35%谷氨酸钠溶液具有鲜味感知加成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增鲜肽的存在显著增加了配体体系与味觉受体亚型1(taste receptor type 1,T1R1)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相互作用,从而增强了配体体系与T1R1之间的结合稳定性。在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中,鲜味受体T1R1胞外捕蝇草结构域相对稳定,而富半胱氨酸结构域存在较大的空间波动。氢键数量统计结果显示,增鲜肽加入配体体系能够增加配体与受体间氢键相互作用,从而增强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强度。通过前沿分子轨道计算确定了Ser、Tyr、Gln、Arg和His等氨基酸残基为增鲜肽与T1R1结合的主要活性位点。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理解增鲜肽的增鲜机制以及新型增鲜剂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鲜肽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前沿分子轨道
下载PDF
聚环氧乙烷和聚碳酸丙烯酯共混聚合物电解质结构和性能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思莹 赵越华 潘秀梅 《分子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3-440,共8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p)水平上对聚环氧乙烷(PEO)和聚碳酸丙烯酯(PPC)共混聚合物与锂离子的配位环境、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进行了理论研究.获得了锂离子的四配位稳定结构,PEO及PPC链中均有2个O原子参与配位.模拟的红...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p)水平上对聚环氧乙烷(PEO)和聚碳酸丙烯酯(PPC)共混聚合物与锂离子的配位环境、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进行了理论研究.获得了锂离子的四配位稳定结构,PEO及PPC链中均有2个O原子参与配位.模拟的红外光谱显示,锂盐与PEO中的醚O原子和PPC中的羰基O原子均存在相互作用,表明2条聚合物链共同参与配位,该结构解释了共混体系中聚合物与锂盐的相互作用机制.体系的前线分子轨道显示,共混聚合物电解质较单一体系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稳定性.锂盐阴离子(TFSI-)和溶剂化效应对配位结构和前线分子轨道有影响,在溶剂乙腈的作用下,锂盐与PPC中的1个羰基O原子以及PEO中的2个醚O原子相互作用.共混聚合物与锂盐的相互作用比单链体系更强,共混聚合物电解质可形成一系列能量相近的结构,它们之间的变换有利于锂离子在电解质中的移动,导致电解质具有更高的锂离子迁移数.PPC的加入促进了共混聚合物链的迁移,从而提高了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共混体系的理论电化学窗口与实验报道的数据相一致.尽管在共混体系的还原过程中锂盐结构发生了变化,降低了电解质的还原稳定性,但仍获得了比PEO更宽的电化学窗口,共混体系比PEO更适合作为高电压电解质材料.该研究有助于了解共混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及氧化还原性质,为进一步设计和制备其他共混聚合物电解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聚合物电解质 分子结构 前线分子轨道 红外光谱 氧化还原电位
原文传递
羧基修饰石墨烯吸附SF6分解组分的DFT计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梅侣松 周博 +2 位作者 刘玉斌 赵一帆 王晓娟 《电工材料》 CAS 2020年第2期42-46,共5页
为研制高灵敏度SF6气体分解组分检测传感器,利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采用分子模拟软件对SF6主要放电分解组分(SO2,SOF2,SO2F2,CF4)在羧基修饰石墨烯表面的吸附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从微观角度研究了羧基修饰石墨烯检... 为研制高灵敏度SF6气体分解组分检测传感器,利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采用分子模拟软件对SF6主要放电分解组分(SO2,SOF2,SO2F2,CF4)在羧基修饰石墨烯表面的吸附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从微观角度研究了羧基修饰石墨烯检测SF6气体放电分解组分的气敏机理。理论计算了单分子吸附过程中表征吸附性能特征参量的吸附能、吸附距离、净电荷转移量、分子前线轨道以及态密度。结果表明:羧基的修饰能够有效提高石墨烯的吸附性能,且羧基石墨烯效果更好,对4种分子吸附效果强弱依次为SO2>SOF2>SO2F2>CF4,其中SO2在羧基石墨表面发生较为强烈的化学吸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前线轨道 羧基 态密度
下载PDF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of 1,8-Naphthalimide Derivatives
11
作者 王艳 高慧 +2 位作者 杨平 聂光华 宋新建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813-820,共8页
The molecular geometries,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 properties, and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properties of three 4-phenoxy-1,8-naphthalimide derivatives, namely 4-phenoxy-N-(2-hydroxyethyl)-1,8-naphthalimide(1),4-... The molecular geometries,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 properties, and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properties of three 4-phenoxy-1,8-naphthalimide derivatives, namely 4-phenoxy-N-(2-hydroxyethyl)-1,8-naphthalimide(1),4-(2-tert-butylphenoxy)-N-(2-hydroxyethyl)-1,8-naphthalimide(2), and 4-[2,4-di(tert-butyl)]phenoxy-N-(2-hydroxyethyl)-1,8-naphthalimide(3), are investigat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and 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D-DFT) calculations in conjunction with polarizable continuum models(PCMs). Four functionals and ten basis sets are employed for 1 to calculate the electron transition energies, which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B3LYP/6-311+G(d,p) method is the best choice to reproduce the experimental spectra.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substituents on the molecular geometries, electronic structures,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are also studied at the B3LYP/6-311+G(d,p) level. We find that the gap between the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HOMO) and the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LUMO)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tert-butyl substituents onto the phenoxy groups, suggesting red-shift of the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bands. This is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of conjugation from 1 to 2 and 3. Our calcula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naphthalimide derivative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 absorption spectrum emission spectrum
下载PDF
Theoretical Studies on Structural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 Ruthenium Sensitizers―the Derivatives of N3
12
作者 CHEN Jie WANG Jian +2 位作者 BAI Fu-quan ZHENG Qing-chuan ZHANG Hong-xi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96-702,共7页
A series of dye molecules was designed theoretically.Particularly,azol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were chosen as the modifying groups linking to ancillary ligands of [Ru(dcbpyH2)2(NCS)2](N3,dcbpy=4,4'-dicarboxy2,2... A series of dye molecules was designed theoretically.Particularly,azol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were chosen as the modifying groups linking to ancillary ligands of [Ru(dcbpyH2)2(NCS)2](N3,dcbpy=4,4'-dicarboxy2,2'-bipyridine;NCS=thiocyanato).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based approaches were applied to exploring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all these systems.The dye molecule with 1,2,4-triazole groups which exhibits a very high intensity of absorption in visible region,was obtained.Time-dependent DFT(TD-DF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ncillary ligand dominates the molecular orbital(MO) energy levels and masters the absorption transition nature to a certain extent.The deprotonation of anchoring ligand not only affects the frontier MO energy levels but also controls the energy gaps of the highest occupied MO(HOMO) to the lowest unoccupied MO(LUMO) and LUMO to LUMO+1 orbital.If the gap between LUMO-LUMO+1 is small enough,the higher efficiency o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DSSC) should be exp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 Absorption spectrum DEPROTONATION
下载PDF
聚碳酸丙烯酯和丁二腈共混聚合物电解质结构和性能的理论研究
13
作者 代瑞华 赵越华 +2 位作者 任杰 潘玲 潘秀梅 《分子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8-558,共11页
聚碳酸酯基聚合物作为常见的电解质材料因其结构具有强极性而被广泛应用.为制备更高性能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对典型的聚碳酸丙烯酯(PPC)和丁二腈(SN)共混体系进行了理论研究,希望通过该研究可以得到共混改性优势的理论依据.利用密... 聚碳酸酯基聚合物作为常见的电解质材料因其结构具有强极性而被广泛应用.为制备更高性能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对典型的聚碳酸丙烯酯(PPC)和丁二腈(SN)共混体系进行了理论研究,希望通过该研究可以得到共混改性优势的理论依据.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G(d, p)水平上对PPC和SN共混电解质在乙腈隐式溶剂化模型下的结构、相互作用及电化学稳定性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模拟PPC/Li^(+)复合物体系与PPC/SN/Li^(+)共混体系的配位构型,对比得到锂离子的五配位稳定结构,配位原子由PPC提供的4个羰基O原子与SN提供的1个N原子组成.此外,通过分析PPC/SN/Li^(+)共混体系的配位原子间距、前线分子轨道能级与锂离子上电荷等数据,证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与电化学稳定性.向得到的四配位结构中引入盐阴离子(TFSI-),模拟得到五配位的共混聚合物电解质结构,其中,TFSI-与PPC链各提供2个O原子参与配位,而SN则提供1个N原子参与配位.模拟得到的电解质红外光谱进一步证明PPC和SN均与锂盐存在相互作用.分析PPCn/SN/Li+与PPCn/SN/LiTFSI体系的lI^(+)…O=C距离可以发现,PPCn/SN/LiTFSI体系的结构较为松散,有助于锂离子的迁移.计算得到PPCn/SN/LiTFSI体系的电化学窗口为5.72 V,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此外,在PPC3/SN,PPCn/SN/Li^(+)和PPCn/SN/LiTFSI三种体系的前线分子轨道和自旋密度对比分析中还发现,PPC与LiTFSI共同影响电解质的氧化还原稳定性,而SN则与电解质的还原稳定性有关.以上研究结果证明了共混体系的结构和电化学优势,有望满足目前对具有更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PPC和SN共混电解质性能,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聚合物电解质 分子结构 前线分子轨道 自旋密度 氧化还原电位
原文传递
巴比妥酸衍生物分子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文涛 韩奎 +4 位作者 李海鹏 逯振平 黄志敏 王群 潘红亮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46-49,共4页
采用耦合微扰(CPHF)方法在HF/6-31G水平上对巴比妥酸衍生物的第一超极化率和分子前线轨道性质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给体结构与共轭链长度对第一超极化率β影响较大,而受体结构对分子第一超极化率的影响很小,并且分子第一超极化率与... 采用耦合微扰(CPHF)方法在HF/6-31G水平上对巴比妥酸衍生物的第一超极化率和分子前线轨道性质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给体结构与共轭链长度对第一超极化率β影响较大,而受体结构对分子第一超极化率的影响很小,并且分子第一超极化率与分子前线轨道HOMO与LUMO的能级差ΔEHL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巴比妥酸 第一超极化率 分子前线轨道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HYDROGENATION MECHANISM CATALYZED BY Pd-Fe_2O_3/D_(3520)
15
作者 胡卫兵 张胜民 张曼征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1996年第4期35-38,共4页
The mechanism of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styrene is analyzed by catalysis theory and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关键词 olefinic double bonds hydrogenation mechanism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下载PDF
An X-ray and DFT Computational Study on 1-(Naphthalene-2-yl)-2-(1H-pyrazol-1-yl) ethanone O-butyl Oxime 被引量:2
16
作者 Zarife Sibel SAHN Zeynep ZDEMR +1 位作者 Arzu KARAKURT Samil ISIK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62-270,共9页
The title compound, 1-(naphthalene-2-yl)-2-(1H-pyrazol-1-yl)ethanone O-butyl oxime, I, was synthesized. The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I were determined by IR, 1H-NMR, mass spectrum, elemental analysis an... The title compound, 1-(naphthalene-2-yl)-2-(1H-pyrazol-1-yl)ethanone O-butyl oxime, I, was synthesized. The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I were determined by IR, 1H-NMR, mass spectrum, elemental analysis and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Molecular geometry from X-ray experiment of I in the ground state was compared using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with B3LYP/6-311G(d,p) basis set. In addition, DFT calculation, molecular electrostatic potentials (MEP) and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s of I were performed at the B3LYP/6-311G(d,p) level of the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 structure DFT molecular electrostaticpotential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