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激光加工机理及仿真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雪峰 梅三林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50-66,共17页
目前,微加工和精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微型化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加工尺度提高到微米甚至纳米级,并且能够在材料内部实现三维立体微加工。飞秒激光可以突破衍射极限的限制,打破了加工极限,是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的热点。本文综述... 目前,微加工和精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微型化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加工尺度提高到微米甚至纳米级,并且能够在材料内部实现三维立体微加工。飞秒激光可以突破衍射极限的限制,打破了加工极限,是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飞秒激光加工的发展历程和机理,并从库仑爆炸模型、微爆炸模型、色心模型以及双光子电离模型等方面对激光加工机理进行了阐述。对于飞秒激光的超快作用过程,仿真是分析加工机理、研究激光与材料作用过程的主要手段。分析了飞秒激光仿真所采用的双温模型、分子动力学模型及复合模型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为飞秒激光加工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最后指出了目前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飞秒激光 加工机理 双温模型 分子动力学模型
原文传递
沥青混合料界面黏附黏结效应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吉 郑传峰 《路基工程》 2021年第2期15-21,共7页
采用四组分法建立沥青模型,通过密度比照,径向分布函数分析,内聚能密度和溶解度参数测算,验证沥青模型合理性。建立沥青-SiO_(2)晶体界面模型及沥青-沥青界面模型,通过不同温度下的动力学模拟,分析沥青混合料界面能。对微观状态下的沥... 采用四组分法建立沥青模型,通过密度比照,径向分布函数分析,内聚能密度和溶解度参数测算,验证沥青模型合理性。建立沥青-SiO_(2)晶体界面模型及沥青-沥青界面模型,通过不同温度下的动力学模拟,分析沥青混合料界面能。对微观状态下的沥青混合料界面能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升温过程中,沥青能量的变化是界面能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相同温度下,沥青-SiO_(2)两相界面的黏附强度比沥青-沥青界面的黏结强度高,且两种界面能的变化规律相似。通过沥青胶体结构以及四组分随温度升高扩散系数变化的分析发现:温度升高对不同组分扩散速率的影响使得沥青胶体稳定性发生了改变,而分子动能增加使得分子间作用力的减小,是高温状态下黏附能和黏结能降低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界面 分子动力学模型 黏附能 黏结能 扩散系数
下载PDF
硅酮密封胶体系中增塑剂扩散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3
作者 安桂磊 陆春 +1 位作者 陈博涵 齐文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6期23-34,共12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在COMPASS II力场下分析了3种增塑剂(白油、甲基硅油和双端乙烯基硅油)在脱酮肟硅酮密封胶中的扩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温度(298 K)下,增塑剂的扩散系数大小顺序为:白油>甲基硅油>双端乙烯基硅油...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在COMPASS II力场下分析了3种增塑剂(白油、甲基硅油和双端乙烯基硅油)在脱酮肟硅酮密封胶中的扩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温度(298 K)下,增塑剂的扩散系数大小顺序为:白油>甲基硅油>双端乙烯基硅油。随着温度升高,3种增塑剂的扩散系数均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318 K后,白油扩散系数急剧增加,双端乙烯基硅油增加最缓慢。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升高,3种增塑剂在硅酮密封胶体系中的扩散系数均随之升高,增塑剂的扩散能力随着其含量的增加而增加。(2)在3种混合体系中,脱酮肟密封胶/白油体系的相容性最差,体系分子间的自由体积和自由体积分数最大,增塑剂分子的占有体积及尺寸最大,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均导致白油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而双端乙烯基硅油具有较好的抗迁移能力。(3)温度升高使脱酮肟密封胶与增塑剂分子间作用减弱,同时体系的自由体积和自由体积分数增大,增加了增塑剂分子的运动空间,提高了增塑剂分子的扩散能力。(4)增塑剂含量越高,与脱酮肟密封胶分子间形成的相互作用能及范德华作用力能也越大,但同时体系的自由体积和自由体积分数也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塑剂分子扩散能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力学效应及空间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酮密封胶 混合物 扩散 溶解 微尺度 分子模拟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静电纺丝运动轨迹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杜海英 王兢 王娟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62,68,共8页
静电纺丝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纳米纤维的制备.本文以静电纺丝过程中带电溶液为对象,将带电溶液模拟成多个离散化的带电粒子,对带电粒子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带电粒子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基于Runge-Kutta算法,对带电粒珠的运... 静电纺丝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纳米纤维的制备.本文以静电纺丝过程中带电溶液为对象,将带电溶液模拟成多个离散化的带电粒子,对带电粒子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带电粒子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基于Runge-Kutta算法,对带电粒珠的运动轨迹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改变静电纺丝工艺参数,得到了带电粒珠的不同运动轨迹的仿真图像.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了纺丝实验,实验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轨迹与仿真图像相一致.分析结果表明,静电纺丝过程中,改变工艺参数可以实现纳米纤维的运动轨迹的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仿真 分子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熔融纳米玻璃管的拉伸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焦阳 姚志远 +1 位作者 胡正旭 陈珊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7-43,共7页
基于纳米孔的纳流体器件被认为是第3代DNA测序的基础,通过拉伸方法制备的玻璃基纳米孔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本文首先建立了纳米玻璃管分子动力学模型,然后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熔融纳米玻璃管的拉伸特性,为玻璃基纳... 基于纳米孔的纳流体器件被认为是第3代DNA测序的基础,通过拉伸方法制备的玻璃基纳米孔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本文首先建立了纳米玻璃管分子动力学模型,然后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熔融纳米玻璃管的拉伸特性,为玻璃基纳米孔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模拟结果首次揭示了5 nm尺度纳米玻璃管拉伸过程的应力应变关系;统计了不同应变率下的纳米玻璃管内、外径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纳米玻璃管内径在弹性变形阶段收缩较快,塑性变形阶段收缩相对较慢,断裂过程中纳米玻璃管停止收缩,其管径不变.基于上述规律可知,在应变率越低的情况下,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阶段相对越长,越有利于纳米玻璃管的收缩.最后通过一维拉伸进给系统实验对上述模拟规律进行验证.文章对熔融纳米玻璃管拉伸成型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实际加工制造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玻璃管 分子动力学 应力应变关系 拉伸特性
下载PDF
^(40, 48)Ca+^(90, 96)Zr近垒熔合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宁 李祝霞 吴锡真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发展了一种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并用这一模型研究了40,48Ca+90,96Zr的近垒熔合反应.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一系列核,从6Li到208Pb,的基态性质及它们的时间演化.在相同参数下计算得到的40Ca+90Zr以及40Ca+96Zr这两... 发展了一种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并用这一模型研究了40,48Ca+90,96Zr的近垒熔合反应.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一系列核,从6Li到208Pb,的基态性质及它们的时间演化.在相同参数下计算得到的40Ca+90Zr以及40Ca+96Zr这两个熔合反应的激发函数与实验结果都符合得相当好.在分析丰中子核熔合截面增强机制中,发现丰中子核熔合反应初始阶段颈部的N/Z值明显偏大,促使反应中动态位垒降低,从而引起了丰中子核反应熔合截面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 近垒熔合反应 激发函数 熔合截面 动态位垒 丰中子核反应 超重元素合成
下载PDF
库仑位垒附近熔合反应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兆庆 张丰收 +1 位作者 李文飞 靳根明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5,共5页
利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研究了16 O + 16 O库仑位垒附近的熔合反应 ,用连接函数的方法对体系的表面能做了改进 .利用这种方法避免了非物理的核子发射 ,熔合截面有了明显的增加 ,这是因为体系的表面形变效应可以通过连接函数来体现 ,... 利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研究了16 O + 16 O库仑位垒附近的熔合反应 ,用连接函数的方法对体系的表面能做了改进 .利用这种方法避免了非物理的核子发射 ,熔合截面有了明显的增加 ,这是因为体系的表面形变效应可以通过连接函数来体现 ,从而抑制了弹靶在熔合过程中非物理的核子发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位垒 熔合反应 核子发射 量子分子动力学 熔合截面 表面能 物理 抑制 研究 增加
原文传递
近垒熔合机制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兆庆 靳根明 +2 位作者 张丰收 付芬 黄熙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57-1161,共5页
通过考虑动力学中的壳效应,对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做了进一步改进,并利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对近垒熔合机制做了动力学研究.对轻系统的熔合反应,改进的模型能够给出与实验结果一致的熔合激发函数,同时,对重系统的俘获... 通过考虑动力学中的壳效应,对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做了进一步改进,并利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对近垒熔合机制做了动力学研究.对轻系统的熔合反应,改进的模型能够给出与实验结果一致的熔合激发函数,同时,对重系统的俘获截面也能给出与实验测量值基本一致的计算结果,尤其是对近垒或垒下区域也能作出很好的描述.作为对模型的进一步检验,对核一核相互作用势做了静态研究,并与亲近势的结果做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效应 改进的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 核-核作用势 熔合(俘获)截面
原文传递
U-model Enhanced Dynamic Control of a Heavy Oil Pyrolysis/Cracking Furnace 被引量:1
9
作者 Quanmin Zhu Dongya Zhao +1 位作者 Shuzhan Zhang Pritesh Narayan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CSCD 2018年第2期577-586,共10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case study in the control of a heavy oil pyrolysis/cracking furnace with a newly extended U-model based pole placement controller(U-PPC). The major work of the paper includes: 1) establishing a c... This paper proposes a case study in the control of a heavy oil pyrolysis/cracking furnace with a newly extended U-model based pole placement controller(U-PPC). The major work of the paper includes: 1) establishing a control oriented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with Naphtha cracking and thermal dynamics; 2) analysing a U-model(i.e., control oriented prototype) representation of various popular process model sets; 3)designing the new U-PPC to enhance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in pole placement and stabilisation; 4) taking computational bench tests to demonstrate the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performance with a user-friendly step by step proced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ex Terms-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 heavy oil crackingfurnace Kumar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for Naphtha crack-ing pole placement controller stabilising controller U-model U-model enhanced controller design.
下载PDF
中高能质子与核碰撞反应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兆启 李祝霞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647-651,共5页
用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在质子能量为200MeV、585MeV和1000MeV的情况下,对P+56Fe的碰撞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核子能谱、碎块质量分布随时间的演化以及中子发射的双微分截面等,得到了合理的结果.
关键词 质子-核碰撞 QMD模型 重离子反应
原文传递
Nuclear dynamical octupole deformation in heavy-ion reactions
11
作者 Cheng Tang Xin Jin +1 位作者 Nan Wang En-Guang Zhao 《Frontiers of physics》 SCIE CSCD 2015年第5期103-108,共6页
Within the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QMD) model, the dynamical octupole deformation is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the central distance between the projectile and target in the approaching process of heavy-ion fusion... Within the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QMD) model, the dynamical octupole deformation is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the central distance between the projectile and target in the approaching process of heavy-ion fusion reactions. The dependence of the maximum dynamical octupole defor- mations on tile incident energies is also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al octupole deformations can be observed during the approaching process, and the maximum dynamical octupole deformations be- come more significant with decreasing incident energies.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proton and neutron centers in the projectile and target are also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 In the approaching process of heavy-ion fusion reactions, the separation between proton centers for two nuclei is larger than that between neutron centers because of the strong Coulomb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ion reactions nuclear deformation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原文传递
Probing the symmetry potential with neutron-proton bremsstrahlung in heavy-ion collisions
12
作者 杨林孟 郭文军 +1 位作者 张云鹏 张霄吉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59-62,共4页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isospin-dependent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transport model (QMD), the effects of symmetry potential on the collision number and the neutron-proton bremsstrahlung photon in the reactions of ...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isospin-dependent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transport model (QMD), the effects of symmetry potential on the collision number and the neutron-proton bremsstrahlung photon in the reactions of 40Ca+40Ca, 124Sn+124Sn, 40Ca+64Zn, 40Ca+124Sn at different incident beam energies are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collision number shows moderate sensitivity to the stiffness of the symmetry potential and the number of hard photons calculated with stiff symmetry potential is obviously smaller than that with soft symmetry potential. Thus, the neutron-proton bremsstrahlung photons produced in heavy-ion collisions may be a useful probe for the high-density behavior of the nuclear symmetry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mmetry potential neutron-proton bremsstrahlung heavy-ion collisions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原文传递
^(40,48)Ca+^(90,96)Zr融合反应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13
作者 赵凯 李祝霞 +5 位作者 吴锡真 王宁 张英逊 田俊龙 张焕乔 刘祖华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1,共6页
应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在严格挑选初始核考虑弹靶结构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近 垒和垒上融合反应40,48Ca+90,96Zr.研究表明:4个反应的理论计算截面与实验值很好符合;丰中子反 应40Ca+96Zr的垒下融合截面比其他3个反应有明显增强... 应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在严格挑选初始核考虑弹靶结构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近 垒和垒上融合反应40,48Ca+90,96Zr.研究表明:4个反应的理论计算截面与实验值很好符合;丰中子反 应40Ca+96Zr的垒下融合截面比其他3个反应有明显增强的现象.为了理解丰中子反应40Ca+96Zr与 40Ca十90Zr相比垒下融合截面增强,而48Ca+96Zr垒下融合截面没有明显增强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4 个反应的融合位垒,中子转移与融合位垒的关系、中子转移与Q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正反应Q值会引 起核子(特别是中子)转移的增强,从而导致动力学融合位垒的下降和垒下融合截面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 融合截面 动力学位垒 核子转移 反应Q值
原文传递
140 AMeV^(58,64)Ni+~9Be反应中同位旋标度规律的研究
14
作者 乔春源 马春旺 +3 位作者 牛菲 许景丽 丁甜甜 宋一丹 《原子核物理评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5-528,共4页
利用反对称化的分子动力学(AMD)模型模拟140 AMe V^(58,64)Ni+~9Be反应,并利用同位旋标度法研究两相似反应系统的?μ_(n(p))/T随时间演化趋势。分析比较不同碰撞参数和不同反应系统间的?μ_(n(p))/T随时间演化结果,结果表明碰撞参数对... 利用反对称化的分子动力学(AMD)模型模拟140 AMe V^(58,64)Ni+~9Be反应,并利用同位旋标度法研究两相似反应系统的?μ_(n(p))/T随时间演化趋势。分析比较不同碰撞参数和不同反应系统间的?μ_(n(p))/T随时间演化结果,结果表明碰撞参数对重核的对称能影响大,系统不对称度越大对对称能的影响越大,为间接研究激发核体系对称能系数的能量依赖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旋标度 对称能 密度 反对称化分子动力学模型
原文传递
含偶氮苯主-客体复合物的光致异构化反应对结合能与几何构象的影响(英文)
15
作者 柳平英 刘春艳 +1 位作者 刘倩 马晶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71-1178,共8页
在分子尺度上构建光驱动的人工分子机器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偶氮苯是一类具有双稳态的光致开关分子,能够完成高效、可逆的反式(E)→顺式(Z)的光致异构化过程,因而可以作为人工分子机器的功能单元。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 在分子尺度上构建光驱动的人工分子机器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偶氮苯是一类具有双稳态的光致开关分子,能够完成高效、可逆的反式(E)→顺式(Z)的光致异构化过程,因而可以作为人工分子机器的功能单元。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反应分子动力学(RMD)模拟,研究了含偶氮苯封端基团的互锁型超分子体系中冠醚主体与二烷基铵客体间结合强度,模拟了偶氮苯Z→E异构化反应的动态过程,讨论了异构化反应对主客体分子构象的影响。在偶氮苯封端基团通过发生Z→E异构化实现体系单向可控运动时,较强的主-客体间结合能力是保证互锁型超分子体系稳定的必要前提。顺式客体与主体大环氢键相互作用比反式客体更强,因此顺式复合异构体具有比反式异构体更大的结合强度。偶氮苯基团发生E→Z光致异构化引入位阻效应,使得顺式复合物只能从环戊基准封端处进行脱环。主客体复合过程对偶氮苯基团的几何结构没有明显影响。偶氮苯光致异构化发生的速度快于客体脱环的速度是实现单向运动的动力学上的必要条件。在异构化反应后的500 ps内,大环会经历一个明显的结构驰豫过程。冠醚大环主体的柔性构象有助于实现在偶氮苯光致异构化发生过程中主客体间持续稳定的结合。各种超分子体系中,尽管客体组成各不相同,但是包含相似的主客体识别位点的超分子体系具有相似的结合能,显示了机械互锁型复合体系中各种功能性构建单元间主客体相互作用具有正交性。引入双稳态的偶氮苯功能基团对客体其他部分的几何结构影响很小。理论计算结果有助于理性设计更复杂的刺激响应性人工分子机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异构化 反应性分子动力学 偶氮苯 分子马达 准轮烷 超分子化学
下载PDF
136Xe+198Pt反应系统的多核子转移研究
16
作者 宋娜 张苏雅拉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98-201,共4页
利用约束的量子分子动力学(CoMD)模型研究了136Xe+198Pt反应系统在炮弹实验室系能量为7.98MeV/nucleon的多核子转移反应.通过检查原子核中核子在坐标空间中的分布情况,采用了与实验结合能、均方根半径较接近的原子核作为初始核.对比分... 利用约束的量子分子动力学(CoMD)模型研究了136Xe+198Pt反应系统在炮弹实验室系能量为7.98MeV/nucleon的多核子转移反应.通过检查原子核中核子在坐标空间中的分布情况,采用了与实验结合能、均方根半径较接近的原子核作为初始核.对比分析了实验与理论计算的电荷数从Z=50至58的同位素产生截面.结果表明:CoMD模型计算能够很好地再现实验测得的同位素产生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反应 量子分子动力学 同位素 截面
下载PDF
熔合反应中动力学势垒的研究
17
作者 田俊龙 吴锡真 李祝霞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8-434,共7页
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与入射能量相关的重离子熔合势垒.随着入射能的降低可以观察到动力学势垒的最低值,这个最低动力学势垒与绝热势垒非常接近;动力学势垒随着入射能的增加而升高,最终接近于静态势垒(非绝热势垒).基于... 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与入射能量相关的重离子熔合势垒.随着入射能的降低可以观察到动力学势垒的最低值,这个最低动力学势垒与绝热势垒非常接近;动力学势垒随着入射能的增加而升高,最终接近于静态势垒(非绝热势垒).基于动力学势垒的研究,对于重离子熔合反应的额外推动(extra-push)给出了微观理解、对势垒贯穿给出了一种新的解释.为进一步理解动力学势垒,还研究了颈部的形成和体系的动力学形变,分析了动力学势垒降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势垒 颈部
原文传递
飞秒激光辐照CuZr非晶合金损伤动力学研究
18
作者 胡元鑫 蒋刚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97-902,共6页
采用考虑了电子压强梯度的双温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纳米CuZr非晶合金薄膜在脉宽为100fs,能量密度为0.08~0.16J/cm^2的飞秒激光辐照下的烧蚀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低能量密度下,电子压强梯度对靶材的结构损伤过程影响很小.高能量密度下... 采用考虑了电子压强梯度的双温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纳米CuZr非晶合金薄膜在脉宽为100fs,能量密度为0.08~0.16J/cm^2的飞秒激光辐照下的烧蚀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低能量密度下,电子压强梯度对靶材的结构损伤过程影响很小.高能量密度下,电子压强梯度对靶材内部的电子温度和晶格温度演化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CuZr非晶合金薄膜的结构存在皮秒量级的由电子压强梯度诱导的非热烧蚀过程,并且随着能流密度的增大,这一超快的非热烧蚀过程在时间尺度上会得到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CuZr非晶合金 非热烧蚀 双温分子动力学方法 电子压强梯度
下载PDF
团簇碰撞中的相对转动研究
19
作者 曾祥华 徐秀莲 +1 位作者 姚小静 毕桥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5-248,共4页
采用距离相关紧密束缚的分子动力学模型 ,研究了在不同碰撞能量以及不同的碰撞参数下 ,碱金属团簇碰撞过程中的转动行为 .研究表明 ,团簇碰撞中存在着较大的转动 .对确定的能量 ,存在极值的碰撞参数 ,小于该碰撞参数时 ,转动能量随碰撞... 采用距离相关紧密束缚的分子动力学模型 ,研究了在不同碰撞能量以及不同的碰撞参数下 ,碱金属团簇碰撞过程中的转动行为 .研究表明 ,团簇碰撞中存在着较大的转动 .对确定的能量 ,存在极值的碰撞参数 ,小于该碰撞参数时 ,转动能量随碰撞参数增加而迅速增加 ;大于该碰撞参数时 ,转动能量随碰撞参数的增加迅速减小 .能量低时 ,相对转动弛豫时间更长 ;碰撞能量越大 ,越过势垒的能力越强 ,势场的相对影响就越小 ,由此引起的相对转动也就越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簇碰撞 相对转动 分子动力学模型 Na团簇 紧束缚模型 量子理论 钠原子团簇
原文传递
固体非均质炸药冲击点火与起爆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江杰 张振宇 +2 位作者 谭晓莉 林华令 成丽蓉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综述了固体非均质炸药冲击点火与起爆模型研究的进展,主要探讨基于经验数据模型、微观机制模型和分子动力学理论模型这3类模型的理论基础、存在的问题和工程应用前景,认为基于微观机制点火与起爆模型具有物理概念清晰以及能够预测实验... 综述了固体非均质炸药冲击点火与起爆模型研究的进展,主要探讨基于经验数据模型、微观机制模型和分子动力学理论模型这3类模型的理论基础、存在的问题和工程应用前景,认为基于微观机制点火与起爆模型具有物理概念清晰以及能够预测实验结果的优点和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提出了后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点火与起爆模型 微观机制模型 固体非均质炸药 分子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