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多酚类化合物抗癌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54
1
作者 陈宗懋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3-93,共11页
本文对近五年来国际上关于茶多酚类化合物对人体抗癌活性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全文分抗氧化活性、对关键酶的调控、阻断信息传递、抗血管形成和细胞凋亡五个方面讨论了其抗癌机理,并对茶多酚今后的开发前景和研究动向... 本文对近五年来国际上关于茶多酚类化合物对人体抗癌活性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全文分抗氧化活性、对关键酶的调控、阻断信息传递、抗血管形成和细胞凋亡五个方面讨论了其抗癌机理,并对茶多酚今后的开发前景和研究动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类化合物 抗癌活性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人体 抗氧化活性 信息传递 调控 抗血管形成 细胞凋亡 抗癌机理 茶学
下载PDF
纤维素酶研究现状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戴四发 金光明 +5 位作者 王立克 黎观红 胡忠泽 闻爱友 蔡治华 程育昕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2-38,共7页
本文综述了纤维素酶的分子生物学、分子结构、作用机理、发酵生产以及纤维素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分子生物学 作用机理 发酵生产 应用
下载PDF
干扰素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曲建慧 张玲霞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8-41,44,共5页
干扰素(IFN)主要包括IFN_α、β和γ等,是一个大的基因家族,具有多种调节功能,其生物学作用包括抗病毒、抗增殖、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等。文中针对IFN的产生、信号转导路径以及发挥作用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干扰素 分子生物学 机制
原文传递
痰瘀互结形成的可能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探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生万 胡镜清 +1 位作者 江丽杰 许伟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5期805-812,共8页
痰瘀互结逐渐成为冠心病等临床多种慢性疾病的主要病机,揭示痰瘀互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中医药防治此类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试以冠心病动脉粥样斑块为例,从局部微环境、脂质、炎症、渗透和机械调节等方面探究痰瘀互... 痰瘀互结逐渐成为冠心病等临床多种慢性疾病的主要病机,揭示痰瘀互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中医药防治此类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试以冠心病动脉粥样斑块为例,从局部微环境、脂质、炎症、渗透和机械调节等方面探究痰瘀互结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主要着眼于病理实体相关的分子及其受体,并对相关分子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初步认为,痰瘀互结之"结"的病理实体为复合斑块,它的形成可能是局部微环境形成的多分子网络失衡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互结 分子生物学 机制
下载PDF
富钾植物籽粒苋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锡洲 李廷轩 王昌全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4期230-235,共6页
籽粒苋是一种富钾植物,同时也是一种生物量很大的绿肥和营养价值较高的保健类植物。笔者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籽粒苋的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基础、富钾机理、矿质营养特点及在食品、药用、饲料、绿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籽粒苋... 籽粒苋是一种富钾植物,同时也是一种生物量很大的绿肥和营养价值较高的保健类植物。笔者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籽粒苋的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基础、富钾机理、矿质营养特点及在食品、药用、饲料、绿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籽粒苋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富钾植物 籽粒苋 生理生化特征 生物学基础 营养价值 营养特点 生物量 国内外 绿肥 饲料
下载PDF
信息科学与生物之谜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衍达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1999年第3期26-30,共5页
生物之谜实质上就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索。生物学将从过去50年的以分析为主转变为以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一方面,人们将继续采用新的实验技术去了解基因、分子、细胞是如何工作的。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研究多种细微分子是如何相互作... 生物之谜实质上就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索。生物学将从过去50年的以分析为主转变为以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一方面,人们将继续采用新的实验技术去了解基因、分子、细胞是如何工作的。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研究多种细微分子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实质上是研究各部分是如何调控的。生物体不论在宏观上,即整个生物个体的宏观状态,还是在微观上,即在基因层次上,生物的调控作用都符合控制论原理,可以用控制论的理论和规律加以分析。生物体的小分子相互作用不能用传统的分析经简化后的物理系统的方法进行分析,应该用复杂系统的分析方法。生物体无论在宏观,还是在微观层次上都具有复杂系统的性质,只有用复杂系统的观点才能理解生物的非线性特性以及它的宏观和微观现象。决定生命本质的是其中的信息系统,因此,解开生物之谜的钥匙是在于理解生物内部的信息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分子生物学 调控机理 信息科学
下载PDF
冠心病痰瘀互结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燕君 胡镜清 江丽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5期791-799,共9页
目的:本文从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层面,在脂质代谢、炎症反应、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凝血功能、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胰岛素抵抗等7个方面,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研究发现,虽然学者们... 目的:本文从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层面,在脂质代谢、炎症反应、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凝血功能、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胰岛素抵抗等7个方面,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研究发现,虽然学者们已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分子生物学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研究手段的多样化、研究方法的不同、研究层面的差异,单独的某一项或几项指标不能完全阐释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本质。复杂网络正是针对复杂现象或复杂问题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方法,利用复杂网络学研究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所涉及多系统、多层面、多指标,通过复杂网络学的方法,开展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可能是全面了解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基础生物学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痰瘀互结证 分子生物学 机理研究
下载PDF
附红细胞体病及其分子生物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魏梅雄 马杏宝 王龙英 《旅行医学科学》 2006年第3期1-7,共7页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是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世界上近40个国家和地区有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感染的存在。因此,要加强对进口动物及家畜作附红体的检验检疫,外出旅游时应作好防护。作者针对近来在附红体的分子生物学及发病...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是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世界上近40个国家和地区有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感染的存在。因此,要加强对进口动物及家畜作附红体的检验检疫,外出旅游时应作好防护。作者针对近来在附红体的分子生物学及发病机制等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红细胞体 分子生物学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推测和分子生物学验证探讨半枝莲抗胰腺癌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红娜 邹佳楠 +2 位作者 李昆 翟真真 翟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234-3245,共12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和分子生物学验证探讨半枝莲抗胰腺癌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半枝莲的活性成分和相关潜在靶点;应用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治疗靶点数据库(TTD)、药...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和分子生物学验证探讨半枝莲抗胰腺癌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半枝莲的活性成分和相关潜在靶点;应用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治疗靶点数据库(TTD)、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PharmGKB)建立胰腺肿瘤靶点数据库;基于半枝莲潜在靶点与胰腺肿瘤靶点的匹配结果,构建PPI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基于核心靶点的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半枝莲抗胰腺癌的信号通路图;采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半枝莲中核心成分木犀草素对胰腺癌细胞PANC-1中P53、Bax和Bcl-2关键靶点的调控作用。结果共筛选出28种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等;91个半枝莲作用靶点,经拓扑筛选获得24个核心靶点,涉及TP53、AKT1、JUN、VEGF等。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半枝莲作用靶点共涉及到73条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筛选出18条信号通路参与胰腺癌的治疗,主要是通过NF-κB、p53、PI3K-Akt和VEGF信号通路来调节肿瘤炎性微环境、细胞周期阻滞、促细胞凋亡以及抗血管生成。分子生物学实验发现半枝莲中木犀草素可调节p53信号通路中关键靶点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凋亡,证明了本研究中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论初步证实了半枝莲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以及治疗胰腺肿瘤的潜在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生物学 半枝莲 胰腺肿瘤 分子机制 槲皮素 木犀草素 汉黄芩素 TP53 AKT1 凋亡过程的正负调节 炎症反应 NF-κB信号通路 p53信号通路 PI3K-AKT信号通路 VEGF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植物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向梅梅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2-58,共7页
对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研究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内容涉及植物病原真菌的种类鉴定、群体遗传、致病机理、发育调控及抗药性机制等方面 ,列举了代表性应用实例 ,并就植物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分子生物学技术... 对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研究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内容涉及植物病原真菌的种类鉴定、群体遗传、致病机理、发育调控及抗药性机制等方面 ,列举了代表性应用实例 ,并就植物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研究中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 分子生物学 群体遗传 致病机制 发育调控 种类鉴定 抗药性机制
下载PDF
浸矿细菌—钩端螺旋菌属菌株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缨 林建群 颜望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5,共5页
钩端螺旋菌属菌株在微生物浸矿工业中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钩端螺旋菌属菌株的种类、特性,分离、培养方法,以及近些年来有关该属菌株在分子生物学及浸矿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钩端螺旋菌属 种类 特性 分子生物学 浸矿机理
下载PDF
提高酿酒葡萄糖份含量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秀芹 黄卫东 战吉成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果实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果实内所含糖的种类和数量,要提高果实的品质需深入了解果实内糖积累的机制,抓住关键的环节人为加以调控或在遗传特性上加以改良。本文综述了酿酒葡萄的糖代谢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并提出了国内外最新... 果实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果实内所含糖的种类和数量,要提高果实的品质需深入了解果实内糖积累的机制,抓住关键的环节人为加以调控或在遗传特性上加以改良。本文综述了酿酒葡萄的糖代谢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并提出了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糖积累 分子生物学机制
下载PDF
植物花药开裂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华水金 孟华兵 +1 位作者 王学德 蒋立希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389-393,共5页
植物花药开裂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花药开裂异常所导致的最直接后果为花粉粒不能正常散粉,影响到植物受精过程。现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角度综述了植物花药开裂过程中花药组织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变化及调控花药开裂相关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关键词 花药开裂 细胞学 分子生物学 机制
下载PDF
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崔小荣 陈志林 +3 位作者 陈斌灿 陈兴荣 梁振华 严广宽 《中国猪业》 2020年第1期62-67,共6页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猪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感染PEDV的猪群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厌食、脱水等临床症状。PEDV可感染各个阶段的猪群,临床...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猪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感染PEDV的猪群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厌食、脱水等临床症状。PEDV可感染各个阶段的猪群,临床上PEDV主要造成7日龄以内的仔猪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可达100%)。PEDV的迅速传播给养猪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PEDV的病原学、病毒编码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感染细胞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PEDV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基因组结构 分子生物学 感染机制
下载PDF
日粮营养对动物代谢调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8
15
作者 伍喜林 郭春华 杨凤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2-85,共4页
就日粮营养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了分析 ,重点讨论了日粮营养受限条件下动物基因表达的调节情况以及氨基酸、微量元素、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共轭亚油酸、维生素对于体内关键的代谢酶的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动物代谢调控 日粮营养 基因表达 分子生物学基础
下载PDF
转移性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耐药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苏昊 刘文杰 +7 位作者 包满都拉 罗寿 王雪玮 赵传多 刘骞 王锡山 周志祥 周海涛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08-311,共4页
西妥昔单抗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重要的分子靶向药物,可增加化疗疗效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是部分患者对该类药物存在不敏感或耐药现象,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揭示。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研究的深入,KRAS、BRAF、PTEN、P... 西妥昔单抗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重要的分子靶向药物,可增加化疗疗效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是部分患者对该类药物存在不敏感或耐药现象,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揭示。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研究的深入,KRAS、BRAF、PTEN、PIK3CA等基因的改变以及微小RNA(miRNA)的多态性逐渐被证实与西妥昔单抗耐药相关,最新的研究亦表明Wnt信号通路及其负性调控因子RNF43可能与西妥昔单抗耐药相关。总结mCRC西妥昔单抗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可为后续寻找治疗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生物学 抗药性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恒德 左建宏 王麓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1期2175-2181,2171,共8页
结核分枝杆菌为结核病的病原体。最近几年,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多耐药及广泛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以及抗结核病药近几十年来没有换代,使之前基本得到控制的结核病死灰复燃,成为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为了遏制其进一步的恶化,必须从根... 结核分枝杆菌为结核病的病原体。最近几年,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多耐药及广泛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以及抗结核病药近几十年来没有换代,使之前基本得到控制的结核病死灰复燃,成为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为了遏制其进一步的恶化,必须从根本上透彻了解其耐药分子机制。近年来,各国学者采用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结核杆菌耐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定位了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的位置和基因突变位点,比如耐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喹诺酮类、外排泵等菌株新的基因突变位点引起新的功能改变有新的发现,特别是gidB基因、外排泵基因等有突破性的发现,对研制新一代抗结核病药提供了理论支持及新的方向,但仍有很多耐药机制未阐明,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些许查考,故笔者就近几年来从分子水平对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分子机制 耐药机制 耐药基因
原文传递
AM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伟珍 李应德 +1 位作者 闫智臣 段廷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641-1652,共12页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AM)真菌属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可以与超过80%的陆生植物形成AM共生体,在植物生长、抗逆、群落稳定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均有重要作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普遍应用于AM真菌研究,促进了AM真菌生物...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AM)真菌属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可以与超过80%的陆生植物形成AM共生体,在植物生长、抗逆、群落稳定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均有重要作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普遍应用于AM真菌研究,促进了AM真菌生物学、生态学研究的迅速发展。本文综述了应用RT-PCR、巢式PCR、qPCR技术和cDNAAFLP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AM真菌-植物共生机理、AM真菌快速检测、分类鉴定及群落多样性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归纳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RT-PCR、q-PCR和mRNA等技术,在AM真菌对植物养分吸收、植物抗逆蛋白及转运蛋白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未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植物-AM真菌互作机理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共生机理 鉴定 检测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凋亡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波 张学东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31-133,共3页
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的进展,已证实糖尿病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丧失是由细胞凋亡所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水平的增加使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内氧自由基产生增加,导致DNA修复酶聚ADP核糖多聚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 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的进展,已证实糖尿病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丧失是由细胞凋亡所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水平的增加使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内氧自由基产生增加,导致DNA修复酶聚ADP核糖多聚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激活、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的释放激活半胱天冬酶(caspase)家族、周细胞内Ca2+浓度增加、激活核转录因子-κB(the nuclear factor-κB,NF-κB),从而引起细胞凋亡。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多等原因,视网膜长期处于低氧状态。低氧则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DNA损伤、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低表达,导致细胞凋亡。糖尿病患者体内高血糖水平和继发形成的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都能够使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Bax基因高表达与Bcl-2基因的表达减少,引起促凋亡、抗凋亡基因比例失衡,导致细胞凋亡。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factor,PDEF)可以增加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内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mRNA转录水平,阻止高糖引起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内氧自由基的增加,因而具有细胞凋亡作用。糖尿病患者体内PDEF水平的降低,导致了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因学 周细胞 细胞凋亡 毛细血管 分子生物学机制
下载PDF
阻力运动致骨骼肌肥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军波 王滔 马锋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6-90,共5页
骨骼肌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其生长和修复主要由一组被称为卫星细胞的成肌前体细胞完成。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受许多生长因子调节。阻力运动引起肌肉蛋白质的增加,其可能原因是通过激活肌卫星细胞,并诱导调节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 骨骼肌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其生长和修复主要由一组被称为卫星细胞的成肌前体细胞完成。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受许多生长因子调节。阻力运动引起肌肉蛋白质的增加,其可能原因是通过激活肌卫星细胞,并诱导调节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过程的生肌调节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肌抑制素(Myostatin)等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而完成的。根据目前的研究,IGF-1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促进肌再生,其中IGF-1/PI3K/Akt/mTOR/p70S6k是机械刺激激活蛋白质合成的主要信号通路。鉴于IGF-1在介导阻力运动肌肥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关于IGF-1及相关调节因子对肌卫星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希望能进一步了解阻力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力运动 骨骼肌 分子生物学 机制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