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濮凹陷古近系深层次生孔隙垂向分布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勇 钟建华 +2 位作者 陈昊 李果营 江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580,共5页
从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黏土矿物分析及物性数据发现,长石、碳酸盐和硫酸盐等酸性组分的溶蚀是东濮凹陷古近系储集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导因素,且随埋深增大,碳酸盐溶蚀程度减小,长石溶蚀程度增加... 从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黏土矿物分析及物性数据发现,长石、碳酸盐和硫酸盐等酸性组分的溶蚀是东濮凹陷古近系储集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导因素,且随埋深增大,碳酸盐溶蚀程度减小,长石溶蚀程度增加。次生孔隙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胶结物溶孔、铸模孔以及裂缝(隙)等。垂向上从上至下,对应深度2375~2675m、2975~3350m、3675~4200m和4500m以下依次发育4个次生孔隙带,其主要形成机理有: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的溶解作用;异常高压环境中的热循环对流、幕式排烃以及异常高压导致的生油窗扩展作用;不整合面和断裂带附近的淋滤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蚀作用 次生孔隙 铸模孔 有机质热演化 异常高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安塞地区延长组下部砂岩储层中的铸模孔特征与成因
2
作者 郑雪莹 杨清宇 +1 位作者 何为 张婕 《甘肃科学学报》 2021年第4期5-12,共8页
吴起-安塞地区的延长组下组合包括长8、长9和长10共3个层段,普遍以低-特低孔、特-超低渗为主。通过铸体薄片镜下观察、压汞测试、微米CT扫描、包裹体测温、荧光等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次生的粒间孔、长石粒内孔、粘土矿... 吴起-安塞地区的延长组下组合包括长8、长9和长10共3个层段,普遍以低-特低孔、特-超低渗为主。通过铸体薄片镜下观察、压汞测试、微米CT扫描、包裹体测温、荧光等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次生的粒间孔、长石粒内孔、粘土矿物晶内孔、颗粒的铸模孔、浊沸石溶孔等。随着储层孔隙度减小、渗透率降低,长石粒内孔和铸模孔所占比例上升,粒间孔比例下降。以铸模孔为主的储层孔隙多呈粗歪度,但不发育较大的粒间孔隙,孔隙喉道少,配位数低,空间形态上呈孤立状,孔壁光滑或偶见极少石英微晶紧贴孔壁生长,内部具有荧光显示。成岩作用分析表明,铸模孔形成于砂岩强烈压实之后和储层致密化之前,随着烃源岩成熟并排出酸性流体,砂岩储层中的颗粒和杂基会逐渐被溶蚀形成孔隙,部分长石颗粒甚至被完全溶蚀成铸模孔。而后在碳酸盐胶结物充填孔隙发生致密化过程中,位于流体运移主通道边缘上的部分粒内孔、铸模孔因被少量油气充填,而在储层致密化过程中保留下来,其余孔隙和喉道大部分被碳酸盐矿物胶结,因此形态孤立。铸模孔的大量出现是储层先成藏后致密的典型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孔隙 铸模孔 致密储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孔隙充填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沈扬 吴兴宁 +3 位作者 王少依 吴东旭 丁振纯 于洲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31,共11页
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蕴含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重要的勘探领域,深入分析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的孔隙充填特征,对储层平面分布预测及提高钻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早奥陶世,鄂尔多斯盆地处于稳定的碳酸... 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蕴含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重要的勘探领域,深入分析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的孔隙充填特征,对储层平面分布预测及提高钻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早奥陶世,鄂尔多斯盆地处于稳定的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马家沟期发育广泛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马家沟组马五1亚段和马五2亚段发育典型的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沉积,至中晚奥陶世,受构造抬升后遭受长达1.3亿年的风化溶蚀,形成风化壳膏模孔型岩溶储层。在岩心及薄片观察基础上,重点通过激光碳氧同位素、电子探针、阴极发光等微区多参数实验分析,研究表明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膏模孔中的充填物,包括渗流白云石粉砂、(含铁)方解石、(含铁)白云石、石英、萤石、黄铁矿、高岭石、硬石膏、残余泥质及有机质等12种,常见8种充填矿物组合类型。结合成岩演化分析,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层膏模孔经历了早表生期、晚表生期、浅埋藏期和深埋藏期等4期充填。盆地东部膏模孔的充填程度明显高于盆地中部的靖边气田,充填程度主要受风化壳古岩溶地貌的控制,在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二级古岩溶地貌中的平台、残丘、坡地及古沟槽两侧,膏模孔充填弱,储集空间大,储集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马家沟组 风化壳 岩溶储层 膏模孔 充填特征
下载PDF
鄂南富县地区奥陶系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4
作者 谷宁 张军涛 +2 位作者 金晓辉 杨飞 刘璐 《天然气与石油》 2023年第6期82-91,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富县地区近年来在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勘探成效显著,在马家沟组各种类型的储层中发现了多个含气区,但各含气区之间天然气的聚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尚不明确,限制了地区勘探的战略展开。结合近期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富县地区近年来在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勘探成效显著,在马家沟组各种类型的储层中发现了多个含气区,但各含气区之间天然气的聚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尚不明确,限制了地区勘探的战略展开。结合近期勘探成果,在对该地区成藏基本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比解剖马家沟组不同气藏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研究区的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和分布规律,认为该区发育风化壳和内幕两个成藏组合,风化壳气藏主要发育在厚源优储有效对接的古地貌高部位;内幕气藏主要发育在近源的沟槽附近及断裂发育带。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是天然气成藏的基础;本溪组良好的铝土质泥岩盖层是风化壳储层中天然气聚集的保障;前石炭纪有利的古地貌位置是控制马家沟组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古地貌高部位是风化壳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内幕白云岩储层在沟槽等低部位局部连片发育。此外,断裂的发育可促进天然气的局部聚集。研究明确了鄂南富县地区奥陶系天然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对勘探从核心区主力层向外向深扩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藏 奥陶系 富县 鄂尔多斯盆地 古地貌 膏模孔 白云岩晶间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