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方法改进 被引量:72
1
作者 刘淼 胡远满 +2 位作者 常禹 张文广 张薇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7-457,共11页
生态足迹方法自提出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其缺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Zhao Sheng等2005年提出能值足迹法,弥补了生态足迹法以土地生产能力为限制的缺点。论文提出区域能值足迹法,以弥补其改进方法不能够反映区域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带来... 生态足迹方法自提出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其缺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Zhao Sheng等2005年提出能值足迹法,弥补了生态足迹法以土地生产能力为限制的缺点。论文提出区域能值足迹法,以弥补其改进方法不能够反映区域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带来影响的不足。最后,以岷江上游1982到2002年为例应用3种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足迹呈缓慢上升趋势,生态足迹方法计算结果<能值足迹<区域能值足迹;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显示生态足迹与区域能值足迹方法结果呈平缓下降趋势,而能值足迹方法结果呈不规则变动。区域能值足迹法能够考虑到区域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但它不能完全代替生态足迹方法,将其结合应用将得到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能值分析理论 方法改进 区域能值足迹 岷江上游地区
下载PDF
改良辅助入路全关节镜下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被引量:17
2
作者 江东 胡跃林 +5 位作者 焦晨 郭秦炜 谢兴 陈临新 赵峰 皮彦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辅助入路全关节镜下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近期效果。方法 2018年4~7月,对24例慢性踝关节不稳行踝关节镜检查、改良辅助入路全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修复术。术前踝关节前抽屉试验阳性,MRI确诊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术... 目的探讨改良辅助入路全关节镜下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近期效果。方法 2018年4~7月,对24例慢性踝关节不稳行踝关节镜检查、改良辅助入路全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修复术。术前踝关节前抽屉试验阳性,MRI确诊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术中除常规前内、前外入路,增加一个距腓前韧带上方辅助入路用于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和伸肌下支持带缝合。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4~6)个月。与术前水平相比,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中位数3(0~6) vs. 1 (0~6),Z=-3. 282,P=0. 001]、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踝评分(77±11 vs. 93±6,t=-6. 288,P=0. 000)及Tegner评分(3. 5±2. 1 vs. 4. 2±1. 9,t=-2. 186,P=0. 039)均明显改善。术后22例(91. 7%)踝关节前抽屉试验阴性,未见切口及神经并发症。2例踝关节跖屈受限(0°~5°),1例背伸受限(0°~5°)。术后3个月24例中22例(91. 7%)恢复日常生活; 9例术后随访6个月,其中7例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结论改良辅助入路全关节镜下外踝韧带修复技术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短期临床效果良好,康复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 韧带损伤 关节镜 改良入路
下载PDF
上颌骨全切除术改良的手术径路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坚 李军 叶为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 根据上颌骨解剖学上的特点 ,结合各类手术径路的优点 ,设计一种改良的上颌骨全切除术的手术径路 ,旨在改善术后的外形与功能。方法 共有 17例患者采用了该上颌全切除术的手术径路 ,即 :切口设计在下唇 ,沿颏面沟与颌下、腮腺耳... 目的 根据上颌骨解剖学上的特点 ,结合各类手术径路的优点 ,设计一种改良的上颌骨全切除术的手术径路 ,旨在改善术后的外形与功能。方法 共有 17例患者采用了该上颌全切除术的手术径路 ,即 :切口设计在下唇 ,沿颏面沟与颌下、腮腺耳前切口连接至同侧发际。切口设计依据为避开上颌区 ,隐蔽切口位于面颌部正常的皮肤皱折区 ,术中对面神经下颌缘支、下颊支、颏神经、腮腺导管以及内眦部等均加以保存。其中行上颌骨全切除 14例 ,次全切除 3例。结果 经 1~ 12个月术后随访 ,疗效满意。其中 11例术后放疗患者均未出现任何皮肤坏死及下颌水肿。因保存了面神经下颌缘支和下唇肌支 ,仅 1例发生轻度口角歪斜畸形。结论 本文提出的上颌骨全切除术改良的径路 ,能充分暴露并完整切除上颌骨肿瘤 ,术后有较满意的外形及功能 ,可作为上颌骨全切除的一种常规手术径路。若病变超过上颌骨区的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径路 上颌骨全切除术 颌骨肿瘤
下载PDF
水质总磷检测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方法改进 被引量:15
4
作者 石燕娜 林波 +2 位作者 吴小春 屠伟斌 李怀瑞 《化学工程师》 CAS 2016年第3期38-40,共3页
对水质总磷测定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p H值、浊度、显色温度及稳定时间、有机物等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小于2或大于13时对测定有明显干扰,需调至中性后测定;对于浊度较高水样,可消解过滤后测定;样品一般显色后15min可达到稳定,... 对水质总磷测定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p H值、浊度、显色温度及稳定时间、有机物等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小于2或大于13时对测定有明显干扰,需调至中性后测定;对于浊度较高水样,可消解过滤后测定;样品一般显色后15min可达到稳定,可稳定1h;当水样COD值大于500mg·L^(-1)时,干扰总磷测定可通过减少样品用量或采用硝酸-高氯酸法消除干扰。对于高浓度样品,探讨用工作曲线延伸法进行测定的可行性。采用改进之后的方法测定样品,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总磷 影响因素 方法改进
下载PDF
Mazor脊柱机器人辅助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郭松 付强 +4 位作者 杭栋华 李新华 霍宁宁 阮祺 李克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18-824,共7页
目的:探讨Mazor脊柱机器人辅助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手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PVP... 目的:探讨Mazor脊柱机器人辅助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手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PVP治疗的腰椎OVCF患者50例,其中A组(Mazor脊柱机器人辅助改良腰椎PVP手术组)23例,B组(徒手椎弓根入路PVP手术组)27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辐射暴露剂量、住院时间、骨水泥弥散情况;测量治疗前、治疗后3d、3个月时的椎体高度恢复值、腰痛VAS评分、生活质量ODI评分。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0.61±3.85min,明显大于B组(30.70±3.26min),其中A组包含机器人配对与注册时间(TA1)为23.43±2.97min,穿刺至切口关闭时间(TA2)为16.74±5.13min。A组术中平均透视次数为6.96±1.80次,辐射暴露平均剂量为0.55±0.07mSv,其中配对与注册透视次数为2.12±0.35次,辐射暴露平均剂量为0.15±0.03mSv;B组术中平均透视次数为17.70±3.98次,辐射暴露平均剂量为1.25±0.12mSv;A组术中平均透视次数及辐射暴露平均剂量明显小于B组(P<0.05)。A组骨水泥弥散形式全部属于Ⅱ型,B组骨水泥以单侧弥散为主,仅有14.87%(4/27)属于Ⅱ型弥散,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3d、3个月腰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d、3个月随访时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各时间点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后ODI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Mazor脊柱机器人辅助改良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安全、有效,并可缩短术中穿刺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辐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改良入路 机器人辅助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改进型内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跟踪条件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曜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7-480,共4页
为了改善系统的响应性能或解决常规内模控制不能用于不稳定对象的问题,通常在常规内模控制结构中增设一个反馈环节,但这种改进型内模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尚缺乏系统的、令人满意的结果.为此,利用基于传递函数互质分解的频域理论,系统地... 为了改善系统的响应性能或解决常规内模控制不能用于不稳定对象的问题,通常在常规内模控制结构中增设一个反馈环节,但这种改进型内模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尚缺乏系统的、令人满意的结果.为此,利用基于传递函数互质分解的频域理论,系统地分析了这种改进型内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性能,得到了保证系统内稳定和鲁棒跟踪的一般性结论,并且无论控制对象稳定与否、系统连续或离散,该结论都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内模控制 互质分解方法 内稳定性 鲁棒跟踪
下载PDF
发酵乳中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9
7
作者 赵婷 韩辉 +2 位作者 刘波 李辉 程池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7-412,共6页
采用改良MRS培养基从蒙牛冠益乳酸奶中选择性分离得到2种乳酸菌,表型特征检测初步确定目标菌株BB-12,该菌株符合双歧杆菌属特征描述。通过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atpD基因序列分析,多相鉴定表明:菌株BB-12为... 采用改良MRS培养基从蒙牛冠益乳酸奶中选择性分离得到2种乳酸菌,表型特征检测初步确定目标菌株BB-12,该菌株符合双歧杆菌属特征描述。通过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atpD基因序列分析,多相鉴定表明:菌株BB-12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atpD基因序列比16S rDNA序列在动物双歧杆菌亚种水平鉴定上有更好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 atpD基因 改良MRS培养基 多相鉴定 BIOLOG
原文传递
两种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姚运峰 薛晨曦 +2 位作者 孙一松 詹俊峰 荆珏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12-1517,共6页
目的比较改良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分别联合后外侧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6年5月,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的62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 目的比较改良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分别联合后外侧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6年5月,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的62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改良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34例(A组),Stoppa入路联合K-L入路28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X线片复查,参照Ma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观察骨折愈合以及骨关节炎、异位骨化发生情况。根据改良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评分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组各2例K-L切口发生脂肪液化,A组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无医源性损伤发生。术后56例患者获随访,A组30例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31.8个月;B组26例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平均30.2个月。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评分标准,A组获优9例、良16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B组获优7例、良14例、一般2例、差3例,优良率为8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3,P=0.724)。X线片复查示,A组骨折达解剖复位23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1例,B组分别为20、5、1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1,P=0.991)。两组骨折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5,P=0.106)。随访期间A组出现明显骨关节炎改变5例、异位骨化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B组分别为4、2、1例,两组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髋臼骨折部位和类型,合理选择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或Stoppa入路,再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髋臼骨折 前后联合入路 改良髂腹股沟入路 Stoppa入路 Kocher-Langenbeck入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Folded localized excitations in the (2+1)-dimensional modified dispersive water-wave system 被引量:7
9
作者 雷燕 马松华 方建平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38-142,共5页
By using a mapping approach and a linear variable separation approach, a new family of solitary wave solutions with arbitrary functions for the (2+1)-dimensional modified dispersive water-wave system (MDWW) is de... By using a mapping approach and a linear variable separation approach, a new family of solitary wave solutions with arbitrary functions for the (2+1)-dimensional modified dispersive water-wave system (MDWW)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derived solutions and using some multi-valued functions, we obtain some novel folded localized excitations of th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ping approach modified dispersive water-wave system solitary wave solution folded localized excitation
下载PDF
基于孔压静力触探确定土体的渗透系数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君鹏 沈水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335-3339,共5页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致力于通过孔压静力触探(CPTU)确定土体的渗透系数,但是存在偏差大,而且不能从机制上清楚地解释孔压静力触探确定土体渗透系数的原因。为了应用孔压静力触探现场快速地确定土体的渗透系数,在总结前人对孔压静力触探确...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致力于通过孔压静力触探(CPTU)确定土体的渗透系数,但是存在偏差大,而且不能从机制上清楚地解释孔压静力触探确定土体渗透系数的原因。为了应用孔压静力触探现场快速地确定土体的渗透系数,在总结前人对孔压静力触探确定土体渗透系数方法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孔压静力触探时锥头处呈球冠形孔隙水流动的计算模型,假定锥头处初始超孔隙水压力为负指数型分布,推导出土体渗透系数的表达式,并且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将所提出的方法与已有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所提出的方法扩大了现有方法的应用范围;渗透系数计算结果受锥头角度的影响较大,随着锥头角度的增大而增大;针对国际上通用的60°角的标准锥头,所提出的方法计算的渗透系数大于前人的方法,而且更接近室内外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 渗透系数 孔压静力触探 改进的方法
下载PDF
改良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50例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戴文涛 胡妮娜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0年第1期9-11,共3页
为观察改良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RHC)治疗结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将结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中间入路LRHC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中间入路LRHC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近... 为观察改良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RHC)治疗结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将结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中间入路LRHC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中间入路LRHC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近期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少于传统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传统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近期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值高于传统组(P<0.05)。结果表明,改良中间入路LRHC手术可提高结肠癌患者近期疗效及机体免疫能力,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改良 中间入路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原文传递
腮腺切除术的手术径路改良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林林 李群 +2 位作者 戴群 游云华 张强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 设计一种改良的腮腺切除术的手术径路 ,旨在改善术后的外形与功能。方法  10例患者采用了该改良手术径路 ,切口上端起自发际内沿耳屏前 ,沿纵向皮纹切开 ,绕过耳垂向后沿耳背后延至乳突根部的发际内。行腮腺全切术 3例 ,腮腺浅... 目的 设计一种改良的腮腺切除术的手术径路 ,旨在改善术后的外形与功能。方法  10例患者采用了该改良手术径路 ,切口上端起自发际内沿耳屏前 ,沿纵向皮纹切开 ,绕过耳垂向后沿耳背后延至乳突根部的发际内。行腮腺全切术 3例 ,腮腺浅叶切除术 7例。结果 改良式手术切口 ,术野暴露清楚 ,所有病例均将肿瘤完整切除。经 1~ 12个月随访 ,疗效满意。术后手术切口区基本见不到疤痕。无 1例出现永久性面瘫。手术时间和采用“S”切口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 .1)。结论 该手术径路 ,能充分暴露并完整切除腮腺及肿瘤 ,术后有较满意的面部外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术式 腮腺切除术
原文传递
改良型家具设计方案评价指标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祖建 关惠元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8年第6期108-109,共2页
改良型家具产品是指对在设计上缺乏深入研究的家具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家具的价值的产品;或者把已经陈旧的家具进行重新设计的产品。在家具设计中,改良型家具产品占比例最重。本文制定了改良型家具设计方案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构建... 改良型家具产品是指对在设计上缺乏深入研究的家具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家具的价值的产品;或者把已经陈旧的家具进行重新设计的产品。在家具设计中,改良型家具产品占比例最重。本文制定了改良型家具设计方案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构建了改良型家具设计评价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 家具设计 方案 评价指标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a modified posteromedial approach for Klammer III posterior Pilon fractures 被引量:6
14
作者 Zheng-Chao Zhang Wu-Bing He Hao Lin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22年第2期83-89,共7页
Purpose: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echnical points of a modified posteromedial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Klammer III posterior Pilon fracture.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Klammer III p... Purpose: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echnical points of a modified posteromedial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Klammer III posterior Pilon fracture.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Klammer III posterior Pilon fractures were conduc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Before the surgery,the patients were fully relieved of swelling and pain,and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The posteromedial approach exposed the posterior and medial fracture block of the distal tibia.According to the fracture of external malleolus,it is determined whether to combine a lateral incision and protect tendons and vascular nerves by a retractor,and then perform a fracture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Postoperatively,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nalgesia,detumescence,anticoag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score and visual analogue score were recorded at regular follow-up after surgery.A t-test was used for the comparison of the preoperative and final AOFAS score.Results:There were 7 male and 13 female(n=20)included in the study,aged 22 to 88 years(average age 54.2 years).The injury mechanisms were falling from a height(n=7),traffic accident(n=6),walking injury(n=2)and heavy injury(n=5).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duration was 12—24 months(mean 16.95 months).The AOFAS score of the 20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The preoperative AOFAS score was 38.90±3.91,and the final AOFAS score was 80.55±4.20,(p<0.001).The mean final visual analogue scores at rest,active and weight-bearing walking were 0.30,0.85 and 1.70,respectively.One patient reported poor postoperative wound healing and required a return to hospital for debridement and anti-infection treatment.Conclusion:In the treatment of Klammer III posterior Pilon fractures,the modified posteromedial approach can fully expose the fracture block and the collapsed articular surface of the medial malleolus,achieve good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pilon fracture Klammer III type modified posteromedial approach
原文传递
改良后正中入路和传统入路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翔 郑明辉 +4 位作者 任涛 冯仕烽 杨斌 凌杜华 瞿东滨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40-44,共5页
背景:腰椎传统入路需广泛剥离椎旁肌,对软组织的损伤较大。目前已有多种改良入路和手术技术在改进和减少传统手术入路带来的相关问题。目的目的:比较采用腰椎改良后正中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201... 背景:腰椎传统入路需广泛剥离椎旁肌,对软组织的损伤较大。目前已有多种改良入路和手术技术在改进和减少传统手术入路带来的相关问题。目的目的:比较采用腰椎改良后正中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165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改良组(n=70)和传统组(n=95)。改良入路保留胸腰筋膜和竖脊肌总腱膜在棘上韧带处的附丽部,在后正中线旁开1.5~2.0 cm,纵行切开胸腰筋膜及竖脊肌总腱膜,其他步骤同传统入路。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及手术前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融合节段、住院日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相比,改良组手术切口长度短,出血量少,引流量少,下地时间早,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但手术时间稍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但改良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结论:改良入路和传统入路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时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腰椎改良后正中入路具有手术切口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其学习曲线较短、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胸腰筋膜 改良入路 传统入路
下载PDF
钢框架柱平面内整体稳定验算改进建议Ⅰ:实用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国强 侯和涛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针对我国现行规范中结构内力计算方法与框架柱验算计算长度法的不足,为简化设计和提高精度,提出了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和框架柱极限承载力验算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框架柱 结构设计 钢框架 结构稳定 计算长度 设计规范 建议方法
下载PDF
改良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桂平 叶钟泰 +3 位作者 魏红宇 许辉 多力昆.吾甫尔 木合塔尔.霍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5-688,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腮腺切口入路治疗髁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并作疗效分析。方法:通过类“S”腮腺切口,经改良的腮腺入路,直达髁突骨折处,对髁颈和髁颈下骨折27例34侧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3月~5年复查,包括拍摄全景片,记录张口度...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腮腺切口入路治疗髁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并作疗效分析。方法:通过类“S”腮腺切口,经改良的腮腺入路,直达髁突骨折处,对髁颈和髁颈下骨折27例34侧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3月~5年复查,包括拍摄全景片,记录张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外伤前后咬合力的改变,面神经损伤情况。结果:1例1侧钛板断裂,2例2侧骨折未完全复位;6例7侧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其中,2例2侧部分恢复,4例5侧完全恢复。2例张口受限,轻度咬合痛,3例关节弹响。结论:改良的腮腺入路法治疗髁突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能达到髁突骨折解剖复位,钛板坚强内固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类“S”腮腺切口 坚强内固定
下载PDF
腰1椎体爆裂骨折改良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校佰平 徐荣明 +2 位作者 李明 毛伟民 周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分析L1椎体爆裂骨折改良前入路手术在临床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前入路手术治疗97例新鲜L1椎体爆裂骨折,依第12肋走向切口,起于第11肋椎关节,止于腋中线;将膈肌与胸膜囊之复合结构于第12肋骨床下缘切开,显露T12、L1、2椎... 目的分析L1椎体爆裂骨折改良前入路手术在临床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前入路手术治疗97例新鲜L1椎体爆裂骨折,依第12肋走向切口,起于第11肋椎关节,止于腋中线;将膈肌与胸膜囊之复合结构于第12肋骨床下缘切开,显露T12、L1、2椎体侧面,行Pyramesh钛网融合器植骨、Z—plate钛板内固定。结果失血量400~1100ml,平均650ml;手术时间2.5~3.5h,平均2.7h;术后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变形,未发现植骨区骨吸收、塌陷及不稳现象。7例术后出现左腹股沟区麻木,1例5个月后伤口感染化脓,妥善处理后痊愈。结论L1椎体骨折改良前入路手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量,节省了手术时间,同时也提供了坚强的内固定及即刻的稳定,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椎体 手术方法 改良切口
下载PDF
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颖 杜兴 +1 位作者 罗颖 刘殿刚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接受腹腔镜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反流症状及术后并发症的7级李克特量表评分,统计质子泵抑制...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接受腹腔镜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反流症状及术后并发症的7级李克特量表评分,统计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的服用情况及对手术的满意程度。结果: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症状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其中症状不可忽略的吞咽流食困难比例为6.2%,症状不可忽略的吞咽固体困难比例为63%;术后新发腹胀、便秘与腹泻的比例分别为37%、18.5%与11.1%,均为自限性;术后DeMeester评分、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及反流总次数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术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及食管下括约肌腹段长度较术前增加;术后6个月体重下降(3.8±3.27)kg(P<0.05),术后6个月身体质量指数下降(1.4±1.31)kg/m^(2)(P<0.05),不同身体质量指数分组间身体质量指数变化值与体重变化值的分布不完全相同;术后6个月质子泵抑制剂停药率为96.3%,疗效满意率为96.2%,无复发与再手术病例。结论: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可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复发及再手术病例,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NISSEN胃底折叠术 腹腔镜检查 改良术式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美容设计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文锋 郑东昕 +1 位作者 任常群 周建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546-1548,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改良术式达到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美学效果。方法:改良术式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75例。术式中对以下方面作了相应改良:切口设计、耳大神经的保护、腮腺区域性切除、胸锁乳突肌瓣的应用、腮腺残端的处理等。随访观察...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改良术式达到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美学效果。方法:改良术式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75例。术式中对以下方面作了相应改良:切口设计、耳大神经的保护、腮腺区域性切除、胸锁乳突肌瓣的应用、腮腺残端的处理等。随访观察该切口的美观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达临床一期愈合,无涎瘘发生。13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面瘫,3个月后恢复。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耳垂麻木,于术后2个月恢复。患者对该切口的美观程度比较满意。结论:改良的腮腺肿瘤术式提高了手术的整体质量,克服了部分经典腮腺手术带来的美观方面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改良术式 美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