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读《梦苕庵诗话》 |
刘梦芙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1 |
1
|
|
2
|
谈戴望舒诗歌的音乐性问题 |
苟强诗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08 |
0 |
|
3
|
浙江新诗人:在现实主义新诗的旅程中 |
罗昌智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09 |
0 |
|
4
|
“蓝星”诗人群——《中国诗歌通史》之一章 |
古远清
|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0 |
|
5
|
中西融通:余光中诗论思想的主调 |
王士强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6
|
切尔卡斯基的中国新诗翻译与研究及其压卷之作——《徐志摩:在梦幻与现实中飞行》 |
宋绍香
|
《泰山学院学报》
|
2014 |
1
|
|
7
|
《故乡的云——黄土地随想诗歌集》序 |
月人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6 |
0 |
|
8
|
庞德对中国新诗的影响 |
徐建纲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9
|
享受孤独和微笑——评《当代重庆作家作品选·万龙生卷》 |
张德明
|
《涪陵师专学报》
|
2001 |
0 |
|
10
|
论20至40年代中国诗歌的开放性 |
周重新
|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0 |
|
11
|
现代诗歌《J·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传统内核 |
徐雪萍
|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11 |
0 |
|
12
|
白洋淀诗群的经典化与新诗史叙事 |
霍俊明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08 |
2
|
|
13
|
西方现代恋歌对刘延陵诗歌创作的影响 |
张文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4
|
对新诗演变轨迹的深度勾画——评王光明《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 |
蒋登科
熊辉
|
《泰山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5
|
晋察冀诗歌与中国现代诗歌传统的建构 |
丛鑫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6
|
聚焦中国当下新诗论争 |
蒋蕾
|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7
|
重扬汉语诗性——沈奇《天生丽质》散论 |
凌逾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8
|
口语:现代白话新诗的一个关键词 |
颜同林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0 |
|
19
|
论新诗遵语法反修辞规范的意象呈示 |
余斌
骆寒超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9 |
0 |
|
20
|
深情结境,妙悟淳成——论王向峰近体诗歌的艺术特质 |
王鑫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