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给定井眼方向的修正轨道设计方法 被引量:44
1
作者 刘修善 石在虹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4-76,共3页
在定向钻进过程中 ,井眼方向及其变化规律是井眼轨道监测与控制的关键参数。修正轨道设计作为井眼轨道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修正设计目标点的井眼方向往往有一定的要求。根据定向钻井工艺技术的特点 ,本文构造出了具有两个圆弧段和一... 在定向钻进过程中 ,井眼方向及其变化规律是井眼轨道监测与控制的关键参数。修正轨道设计作为井眼轨道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修正设计目标点的井眼方向往往有一定的要求。根据定向钻井工艺技术的特点 ,本文构造出了具有两个圆弧段和一个直线段的三段式剖面 ,从而解决了给定井眼方向条件下的修正轨道设计问题 ,为井眼轨道的有效监控奠定了基础。本文的设计方法避开了求解约束方程组 ,使得求解过程是一致收敛的 ,并且所有计算公式在理论上都是精确解 ,因此其普适性、精确性、稳定性和收敛性得到了保证 ,可广泛应用于定向井、水平井、大位移井、多目标井的修正轨道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钻井理论 数学模型 井眼轨道 设计 计算 定向井 水平井 大位移井 多目标井
下载PDF
中国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北迁的大气背景 被引量:46
2
作者 包云轩 曹云 +4 位作者 谢晓金 陆明红 李轩 王纯枝 刘万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19-3533,共15页
稻纵卷叶螟因其发生面积大、暴发频率高、致害程度重而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了阐明大气背景对其北迁重大过程的影响,利用2000—2012年中国稻纵卷叶螟灯诱数据分析了我国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入的主要特征;选取2007年7月... 稻纵卷叶螟因其发生面积大、暴发频率高、致害程度重而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了阐明大气背景对其北迁重大过程的影响,利用2000—2012年中国稻纵卷叶螟灯诱数据分析了我国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入的主要特征;选取2007年7月下旬的一次重大北迁过程作为典型个例,运用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结合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模拟了这一过程的大气背景,推算了稻纵卷叶螟的迁飞轨迹,并分析了大气背景对稻纵卷叶螟灾变性迁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这13年中,我国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大多在3月初始见,3—8月为北迁期,从南到北先后在华南、西南、江岭、江淮稻区出现迁入峰;9—11月为南迁期,从北到南先后迁入江淮、江岭、华南稻区并出现相应的迁入峰,10月底至11月初为终见期。(2)北迁个例中各站逆推轨迹分析显示:包括再迁飞在内的不同时段虫源地基本上位于降虫区的西南方,迁飞高度都变化于550—850 m之间,但在沿海地区降落的稻纵卷叶螟迁飞轨迹是复杂的。(3)水平气流是稻纵卷叶螟远距离北迁的主要运载动力,925 h Pa上南方稻区一致的偏南气流对稻纵卷叶螟北迁极为有利;三维流场的起伏、特别是垂直气流的强弱变化对迁飞高度的变化起重要的作用。(4)下沉气流和降水是稻纵卷叶螟降落的关键动力因素,两者都对降虫有明显影响。(5)在这一北迁过程中,稻纵卷叶螟种群多降落在相对湿度大的区域,降虫区的相对湿度均在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迁入 WRF模式 迁飞轨迹 大气背景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特征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28
3
作者 武恒志 李忠平 柯光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19,共9页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是世界上已发现埋藏最深的高含硫碳酸盐岩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具有埋藏超深,礁体小、散、多期,储层薄、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流体分布复杂,直井产量低等特点;气藏开发面临礁相白云岩储层时空展布规律研究需不...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是世界上已发现埋藏最深的高含硫碳酸盐岩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具有埋藏超深,礁体小、散、多期,储层薄、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流体分布复杂,直井产量低等特点;气藏开发面临礁相白云岩储层时空展布规律研究需不断深化,小礁体精细刻画与薄储层定量预测困难,水平井部署与优化设计影响因素众多,长水平段水平井长穿优质薄储层难度大等诸多难题。为实现对该气田的高效开发,开展了生物礁储层分布规律与发育模式研究、小礁体精细刻画与薄储层定量预测、条带状小礁体气藏水平井优化设计、超深薄储层水平井轨迹实时优化调整等技术攻关。相关系列攻关成果有力地支撑了元坝气田的开发建设,建成了我国首个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混合气产能可达40×10~8m^3/a。该气田的成功投产,一方面奠定了我国在高含硫气田开发领域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对保障"川气东送"沿线六省两市70多个城市的长期稳定供气,对促进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和沿江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气田 晚二叠世 生物礁气藏 储集层 发育模式 礁体刻画 水平井设计 轨迹优化
下载PDF
基于高斯混合-时间序列模型的轨迹预测 被引量:25
4
作者 高建 毛莺池 李志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61-2270,共10页
针对不同时间道路车流量变化下轨迹预测误差变化大的问题,提出基于概率分布模型的高斯混合时间序列模型(GMTSM),对海量车辆历史轨迹进行模型回归和路段车流量的分析以实现车辆轨迹预测。首先,针对均匀网格划分方法容易造成相关轨迹点分... 针对不同时间道路车流量变化下轨迹预测误差变化大的问题,提出基于概率分布模型的高斯混合时间序列模型(GMTSM),对海量车辆历史轨迹进行模型回归和路段车流量的分析以实现车辆轨迹预测。首先,针对均匀网格划分方法容易造成相关轨迹点分裂的问题,提出迭代式网格划分来实现轨迹点的数量均衡;其次,训练并结合高斯混合模型(GMM)和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然后,为了避免GMTSM中子模型自身的不稳定性对预测结果产生干扰,对子模型的预测进行误差分析,动态计算子模型的权重;最后,依据动态权重组合子模型实现轨迹预测。实验结果表明,GMTSM在路段车流量突变情况下,平均预测准确率为90.3%;与相同参数设置下的高斯混合模型和马尔可夫模型相比,GMTSM预测准确性提高了55%左右。GMTSM不仅能在正常情况下准确预测车辆轨迹,而且能有效提高道路车流量变化情况下的轨迹预测准确率,适用于现实路况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迭代网格划分 轨迹预测 模型可靠性 轨迹相似性
下载PDF
空间圆弧轨道的描述与计算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修善 郭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47,共4页
空间圆弧作为一种典型的井眼轨道模型 ,广泛应用于多目标井、分支井、侧钻井等三维井眼轨道设计 ,以及定向井、水平井和大位移井的调整轨道设计。由于三维井眼轨道的设计与计算通常都是在垂直剖面图和水平投影图上进行的 ,而空间圆弧在... 空间圆弧作为一种典型的井眼轨道模型 ,广泛应用于多目标井、分支井、侧钻井等三维井眼轨道设计 ,以及定向井、水平井和大位移井的调整轨道设计。由于三维井眼轨道的设计与计算通常都是在垂直剖面图和水平投影图上进行的 ,而空间圆弧在这两个平面上又都不是像圆弧那样的简单的曲线形式 ,所以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由于这种原因 ,目前对空间圆弧轨道的计算多采用近似公式。文章结合井眼轨道的设计要求和空间圆弧的特点 ,提出了空间圆弧轨道上的坐标、井斜角、方位角、井斜变化率、方位变化率和装置角的计算公式。这些计算公式在理论上是精确解 ,具有普遍适用性 ,从而为空间圆弧轨道模型的进一步应用和三维井眼轨道设计奠定了基础。所有公式都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理论 定向井 水平井 井眼轨道模型 空间圆弧
下载PDF
我国大城市地区新城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学勇 李桂文 曾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98,共6页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城镇化内外动力叠加的背景下,我国迎来了新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新城在起到缓解城市过度集聚、提升区域竞争力等作用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城变"空城"的现象。我国应在借鉴国外新城建设成功经...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城镇化内外动力叠加的背景下,我国迎来了新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新城在起到缓解城市过度集聚、提升区域竞争力等作用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城变"空城"的现象。我国应在借鉴国外新城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新城发展模式。现阶段我国大城市地区的新城建设应以综合型新城模式为主,主要遵循产业(工作)—居住—商业及商务功能培育的成长路径,以推动新城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 发展模式 成长路径
下载PDF
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导向钻井技术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颖杰 刘阳 +2 位作者 徐婧源 邓传光 袁和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2,共7页
为最大限度地挖掘页岩储层潜力,提高水平井勘探开发效果,研究应用了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导向钻井技术,包括:在深化页岩储层认识和准确预测"甜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根据三维地质模型提取的地层参数进行井眼轨... 为最大限度地挖掘页岩储层潜力,提高水平井勘探开发效果,研究应用了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导向钻井技术,包括:在深化页岩储层认识和准确预测"甜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根据三维地质模型提取的地层参数进行井眼轨道优化设计;采用储层预测技术,落实目的层微构造变化,从而为水平段井眼轨迹预测提供地质依据;采用地质目标跟踪及轨迹调整技术,准确预测井底钻头位置,估算真实地层倾角并实时修正地质模型,确保井眼在储层中合理位置延伸。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在四川盆地NH2-4井进行了应用,确定水平段位置距优质页岩底界35.00m,校正真实地层倾角为6.48°,实时修正地质模型并调整井眼轨道设计参数,实现优质储层钻遇率94.5%。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导向钻井技术,为页岩气开发提供了实用可行的集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集层 地质模型 井眼轨迹 导向钻井 一体化 NH2-4井
下载PDF
海上溢油粒子追踪预测模型中的两种数值方法比较 被引量:17
8
作者 龙绍桥 娄安刚 +2 位作者 谭海涛 徐艳东 杨媚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157-162,共6页
在海上溢油粒子追踪预测模型中,关键的是对拉格朗日微分方程的求解。本文首先通过数值实验比较了欧拉法和龙格-库塔法求解拉格朗日溢油轨迹微分方程的优劣,然后将其应用到2005年4月3日发生在大连附近的“ARTEAGA”油轮溢油事故的油膜粒... 在海上溢油粒子追踪预测模型中,关键的是对拉格朗日微分方程的求解。本文首先通过数值实验比较了欧拉法和龙格-库塔法求解拉格朗日溢油轨迹微分方程的优劣,然后将其应用到2005年4月3日发生在大连附近的“ARTEAGA”油轮溢油事故的油膜粒子追踪模型中。数值实验和应用结果表明,在近岸不均匀流场下,用龙格-库塔方法解拉格朗日油粒子微分方程比用欧拉法求解精度高,用龙格-库塔方法模拟“ARTEAGA”油轮轨迹及其扩散范围与实际观测更为接近,而用欧拉法模拟溢油扩散的面积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模型 溢油轨迹 欧拉法 龙格-库塔方法
下载PDF
颠覆性创新的价值系统分析——以广东省LED照明行业为例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俊娜 李纪珍 禇文博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4-621,共8页
在综述颠覆性创新理论的基础上,从价值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用于颠覆性创新的分析框架。基于该框架,本文总结了广东省LED照明颠覆传统照明的表现形式,分析了传统照明在位企业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广东省LED照明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产业生态系统 商业模式 市场轨道 LED照明
原文传递
非完整约束下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磊 向平 +1 位作者 王永骥 俞辉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2期1884-1889,共6页
研究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中非完整约束系统的轨迹跟踪性能。从非完整约束定义入手,通过非完整约束系统的判据和特点,推导几类典型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通过一类控制Lyapunov函数来构造系统的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 研究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中非完整约束系统的轨迹跟踪性能。从非完整约束定义入手,通过非完整约束系统的判据和特点,推导几类典型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通过一类控制Lyapunov函数来构造系统的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非完整约束下的二轮和三轮机器人运动学模型,设计控制器实现机器人对圆形轨迹的跟踪。仿真结果显示:该控制器轨迹跟踪性能为稳态。通过轨迹曲线得到2种机器人的运动特点和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式移动机器人 运动学模型 非完整约束 轨迹跟踪 控制LYAPUNOV函数
原文传递
基于反步法的四旋翼飞行器轨迹跟踪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滕雄 吴怀宇 +1 位作者 陈洋 余辉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83,共6页
在四旋翼飞行器航迹跟踪优化控制的研究中,四旋翼飞行器具有欠驱动和强耦合的特点,在对设定轨迹进行跟踪时,容易出现控制精度较低、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反步法的轨迹跟踪方法,运用牛顿-欧拉公式建立四旋翼... 在四旋翼飞行器航迹跟踪优化控制的研究中,四旋翼飞行器具有欠驱动和强耦合的特点,在对设定轨迹进行跟踪时,容易出现控制精度较低、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反步法的轨迹跟踪方法,运用牛顿-欧拉公式建立四旋翼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将四旋翼飞行器的飞行控制系统分解为上下、前后、左右、偏航四个子系统,应用反步算法为四个子系统配置控制律,实现四旋翼飞行器对设定轨迹的精确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让四旋翼飞行器实现对所设定轨迹精确的跟踪,最大跟踪误差不超过6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 动力学模型 反步法 轨迹跟踪
下载PDF
Trajectory Tracking of Autonomous Vehicle with the Fusion of DYC and Longitudinal–Lateral Control 被引量:19
12
作者 Fen Lin Yaowen Zhang +3 位作者 Youqun Zhao Guodong Yin Huiqi Zhang Kaizheng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12-227,共16页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autonomous vehicle motion control mainly focuses on trajectory tracking and velocity tracking. However, numerous studies deal with trajectory tracking and velocity tracking separately, and the ...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autonomous vehicle motion control mainly focuses on trajectory tracking and velocity tracking. However, numerous studies deal with trajectory tracking and velocity tracking separately, and the yaw stability is seldom considered during trajectory tracking. In this research, a combination of the longitudinal–lateral control method with the yaw stability in the trajectory tracking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vehicle dynamics, considering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motion of the vehicle, the velocity tracking and trajectory tracking problem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control. A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method is used in the longitudinal control. The total driving force is obtained from the velocity error in order to carry out velocity tracking. A linear time-vary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ethod is used in the lateral control to predict the required front wheel angle for trajectory tracking. Furthermore, a combined control framework is established to control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motions an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direction control. On this basis, the driving force of a tire is allocated reasonably by using the direct yaw moment control, which ensures good yaw stability of the vehicle when tracking the trajectory.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is good in tracking the reference velocity and trajectory and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veh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nomous vehicle trajectory tracking Direct yaw MOMENT control(DYC)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Longitudinal–lateral CONTROL
下载PDF
动能拦截器姿控与轨控方案设计及仿真 被引量:20
13
作者 谷良贤 龚春林 郝波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2-405,共4页
针对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导弹,建立了连续脉冲、间隔脉冲和单脉冲3种姿、轨控发动机推力模型,从减小发动机开关频率和提高制导精度着手,设计了发动机的开关门限控制规律。对动能拦截器末制导段弹道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目标不机动的情况... 针对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导弹,建立了连续脉冲、间隔脉冲和单脉冲3种姿、轨控发动机推力模型,从减小发动机开关频率和提高制导精度着手,设计了发动机的开关门限控制规律。对动能拦截器末制导段弹道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目标不机动的情况下,靠姿、轨控发动机提供的机动过载,可实现动能拦截器与目标的直接碰撞;在目标机动的情况下,受姿、轨控发动机推力大小和开关机次数的限制,直接侧向力提供机动过载和维持姿态稳定的能力有限,为使脱靶量达到最小,应优化选择动能拦截器在中末制导交班时刻的弹道倾角和弹体姿态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能拦截器 推力模型 轨道控制 姿态控制
下载PDF
基于P-Rob六自由度机械臂运动学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昌 武玉强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6-173,共8页
目的为实现后续机械臂控制算法研究,检验机械臂运动学模型构建的正确性,基于PersonalRobotics,对六自由度机械臂进行运动学模型构建和轨迹仿真。方法通过标准D-H法建立运动学模型,实现机械臂的正、逆运动学方程求解,根据机械臂的结构特... 目的为实现后续机械臂控制算法研究,检验机械臂运动学模型构建的正确性,基于PersonalRobotics,对六自由度机械臂进行运动学模型构建和轨迹仿真。方法通过标准D-H法建立运动学模型,实现机械臂的正、逆运动学方程求解,根据机械臂的结构特性,对传统逆向运动学求解的解析法进行改进。结果使用仿真软件Matlab验证了运动学模型建立的准确性,改进的逆向运动学求解算法降低了传统求解算法的复杂度。使用仿真软件Matlab验证了运动学模型建立的准确性,并通过Matlab对改进的逆行运动学求解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逆向运动学求解速度是传统逆向运动学求解速度的一半。结论根据六自由度机械臂的运动学研究,对实际机械臂的运动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实际的P-Rob机械臂上进行了仿真数据的测试,再次验证了运动学模型建立的准确性,仿真数据可应用于实际的机械臂控制中。实验现象表明针对此机械结构的机械臂,使用改进解析法求解逆解的方法计算简单、误差小、可行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自由度 机械臂 D-H 运动学模型 MATLAB仿真 轨迹规划
下载PDF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ENSO on Tropical Cyclone Prevailing Track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被引量:18
15
作者 赵海坤 吴立广 周伟灿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361-1371,共11页
Using a statist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tropical cyclone (TC) formation and a trajectory model for simulating TC tracks, the influence of the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on the peak-season (July-Septembe... Using a statist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tropical cyclone (TC) formation and a trajectory model for simulating TC tracks, the influence of the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on the peak-season (July-September) TC prevailing track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basin is assessed based on 14 selected El Nino and 14 selected La Nina years during the period 1950-2007. It is foun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statistical formation model and a trajectory model can simulate well the primary features of TC prevailing tracks on the interannual timescale. In the El Nino years, the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TC activity primarily occurs south of 20°N, especially east of 130°E. TCs that take the northwestward prevailing track and affect East Asia, including Taiwan Island, the Chinese mainland, Korea, and Japan, tend to move more westward in the El Nino years, while taking a more northward track in the La Nina years. Numerical simulations confirm that the ENSO-related changes in large-scale steering flows and TC formation locations can have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C prevailing tra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tropical cyclone TRACK trajectory model western North Pacific
下载PDF
动网格在仿真发射装置内弹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翟晓超 陈亚军 姜毅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8,共5页
介绍了动网格的更新方法,并且结合湍流模型、汽化模型在fluent平台上对内弹道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导弹出筒速度与实际试验结果吻合程度相当好,误差在1%以内,仿真方法对实际工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动网格 汽化模型 内弹道
下载PDF
巷道修复机工作机构工作空间及运动轨迹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幼振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101 88,88,共6页
为研究巷道修复机工作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的运动特性,解决在实际操作中易发生工作臂与铲运装置的运动干涉问题,基于旋量运动学理论建立了巷道修复机工作机构的正、逆解运动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计算出该工作机构的工作空间,得出工作臂提... 为研究巷道修复机工作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的运动特性,解决在实际操作中易发生工作臂与铲运装置的运动干涉问题,基于旋量运动学理论建立了巷道修复机工作机构的正、逆解运动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计算出该工作机构的工作空间,得出工作臂提臂动作时对应油缸的2次阶跃变化是产生运动干涉的直接原因。并进一步对巷道修复机工作机构的运动轨迹和工作臂各油缸伸长量进行分析,提出工作臂斜面扒渣运动方式解决运动干涉的方案。井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解决方案有效提高了巷道修复机的操控性,降低了运动干涉的概率。研究结果为巷道修复机工作机构的优化设计和智能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修复机 工作机构 运动学模型 工作空间 运动轨迹
下载PDF
鸭式布局双旋弹飞行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8
18
作者 常思江 王中原 刘铁铮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6,共6页
为发展具有精确打击能力的有控旋转稳定弹,研究了一类采用双旋结构的鸭式布局旋转稳定弹。分析了该类有控弹的飞行原理,补充了其飞行动力学建模所需的坐标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矩定理,建立了七自由度刚体质心运动方程和绕质心运动... 为发展具有精确打击能力的有控旋转稳定弹,研究了一类采用双旋结构的鸭式布局旋转稳定弹。分析了该类有控弹的飞行原理,补充了其飞行动力学建模所需的坐标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矩定理,建立了七自由度刚体质心运动方程和绕质心运动方程;讨论了作用在弹体上的诸力和力矩。编制计算程序对鸭式布局双旋弹的弹道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揭示了无控条件下双旋弹前、后体的转速和全弹攻角、偏流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控制力和控制力矩作用下双旋弹体的攻角响应。仿真结果与其飞行原理吻合,符合外弹道规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为后续研究该类有控旋转弹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动力学 双旋弹 鸭舵 弹道模型 弹道仿真
下载PDF
地球介质自组织性对地震波走时和振幅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徐涛 宁俊瑞 +1 位作者 刘春成 李守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74-1181,共8页
本文采用随机介质描述地球内部大尺度背景场上存在的小尺度不均匀性和自组织结构;文中没有采用传统的层状网格结构,提出了块状结构来描述复杂的二维自组织结构的方法,分别以高斯型、指数型和vonKarman型等自相关函数描述各向同性和各向... 本文采用随机介质描述地球内部大尺度背景场上存在的小尺度不均匀性和自组织结构;文中没有采用传统的层状网格结构,提出了块状结构来描述复杂的二维自组织结构的方法,分别以高斯型、指数型和vonKarman型等自相关函数描述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非均匀分布自组织特征;采用射线追踪分析了不同分布特征自组织结构对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地球内部介质的自组织性存在,地震波射线轨迹可能发生明显的畸变;不同偏移距处,地震反射振幅减弱或增强;自组织结构从高斯型到vonKarman型,在小尺度上表现更大的非均匀性,因此走时和振幅表征依次更强的平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结构 块状模型 地震波 射线轨迹 走时 振幅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的子导弹全弹道仿真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杨艳明 唐胜景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42-1444,1449,共4页
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针对子导弹武器系统,应用全弹道建模方法开发了包括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块、制导与控制系统模块、弹目相对运动模块等组成的仿真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了全弹道数字仿真。仿真实验表明,该仿真系统较好的模拟了子导弹... 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针对子导弹武器系统,应用全弹道建模方法开发了包括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块、制导与控制系统模块、弹目相对运动模块等组成的仿真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了全弹道数字仿真。仿真实验表明,该仿真系统较好的模拟了子导弹的飞行弹道,为子导弹武器系统的开发研制提供了必要的仿真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模型 弹道仿真 子导弹 SIMULINK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