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层控特大型金矿成矿条件与成矿模式 被引量:121
1
作者 刘建中 邓一明 +2 位作者 刘川勤 张兴春 夏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69-177,共9页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成矿预测发现的水银洞金矿床,通过近10年的勘查,成为特大型层控金矿床。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于灰家堡背斜轴部附近300m范围内二叠统龙潭组的大孔隙度生物碎屑灰岩中,形态与背斜形态一致。矿体严格受控于碳酸盐岩...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成矿预测发现的水银洞金矿床,通过近10年的勘查,成为特大型层控金矿床。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于灰家堡背斜轴部附近300m范围内二叠统龙潭组的大孔隙度生物碎屑灰岩中,形态与背斜形态一致。矿体严格受控于碳酸盐岩,顶板和底板皆为粘土岩或粉砂质粘土岩,界线清楚。矿化表现为“硅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组合。硅化与白云石化是成矿的先决条件,碳酸盐岩最终能否成矿及品位的高低,取决于是否具有黄铁矿化热液蚀变及其强度。矿床具矿体多、厚度薄、品位富的特点。单矿体即达中型矿床规模。具中—低温超高压热液成矿的特点。金赋存于沿自形黄铁矿内核生长成的含砷黄铁矿环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控型 金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模式 水银洞 贵州 贞丰县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黄土丘陵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以榆中县为例 被引量:100
2
作者 刘春芳 王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300-7311,共12页
生境质量是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的重要表征,是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和人类福祉提升的关键环节,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可为区域生态保护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典型黄土丘陵区县域——榆中县为例,基于Arc GIS平台和InVEST... 生境质量是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的重要表征,是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和人类福祉提升的关键环节,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可为区域生态保护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典型黄土丘陵区县域——榆中县为例,基于Arc GIS平台和InVEST模型探讨了该县1995、2005和2015年生境质量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结论如下:(1)研究区土地类型和景观格局变化明显,主要土地利用变化是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和林地,以及草地和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变,这些变化导致景观异质性增强和破碎度上升。(2)生境质量空间格局一直表现为"南部高、中部居中、北部低"的态势。生境质量上升区域主要在北部,原因是"退耕还林"及"生态北山"工程的实施使得林地面积增加,下降区域主要在中部,主要是由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造成的。(3)生境质量热点以及"H-H"型聚集区主要位于南部山区,而冷点和"L-L"聚集区主要位于北部黄土丘陵区,2015年生境质量空间集聚程度较1995年有所增强,"H-H"聚集区增加0.68%,"L-L"聚集区增加0.67%。对该类型区域生境质量优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时空格局 榆中县
下载PDF
农业多功能性多维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 被引量:79
3
作者 何露 闵庆文 张丹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7-1064,共8页
农业多功能性指农业除了具有生产食物及纤维这一传统功能之外,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环境及文化等独特的非商品生产功能。农业多功能性在概念提出后得到了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利用该... 农业多功能性指农业除了具有生产食物及纤维这一传统功能之外,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环境及文化等独特的非商品生产功能。农业多功能性在概念提出后得到了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利用该理论指导其自身的农业发展。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地多具有生态环境脆弱、民族文化丰富、经济发展落后等特点,农业的多功能特征表现的更为明显,其农业同时肩负着生产、生态、文化等功能。因此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业多功能性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其价值,并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多功能性评价模型,并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批试点浙江省青田县进行了定量评价。青田县农业功能评价结果排序为生态环境保护功能0.86、景观保留功能0.83、文化传承功能0.53、产品生产功能0.32、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0.27,运用多维模型得出农业多功能性综合评价值为0.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多功能性 农业文化遗产地 多维评价模型 青田县
原文传递
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70
4
作者 邓祥征 刘纪远 +1 位作者 战金艳 赵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本文以太仆寺旗为研究区 ,通过将土地利用驱动因子分解为稳定少动控制因子、年际变动影响因子与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求解了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作用系数矩阵 ,揭示了不同类型因子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与强度。在此基础上 ,以C... 本文以太仆寺旗为研究区 ,通过将土地利用驱动因子分解为稳定少动控制因子、年际变动影响因子与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求解了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作用系数矩阵 ,揭示了不同类型因子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与强度。在此基础上 ,以CLUE S模型为框架 ,构建了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模拟模型 ,通过集成基于太仆寺旗土地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信息 ,动态模拟了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模式 ,进行了参考模式、生态模式与经济模式下的情景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格局 CLUE—S模型 情景分析 农牧交错带 太仆寺旗
下载PDF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的影响——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子长县为例 被引量:77
5
作者 邓元杰 姚顺波 +4 位作者 侯孟阳 张童越 鲁亚楠 龚直文 王怡菲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6-844,共19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是表征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的重要指标,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并对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能简单快速的评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陆...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是表征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的重要指标,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并对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能简单快速的评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所带来的影响,以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子长县为例,运用InVEST模型评估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进一步耦合InVEST模型和FLUS模型,并设置四种不同的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情景,预测子长县2037年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和碳汇产生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1)子长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显著,17年间共有31627.98 hm^2耕地退耕为林地和草地,境内的林草覆盖率由2000年的53.26%增长至2017年的64.20%;(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子长县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碳储量由2000年的39.19×10^6t增长至2017年42.34×10^6t,增加量集中在工程实施主要阶段(2000-2008年);(3)未来子长县若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其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且会获得一定的碳汇经济价值。预计到2037年子长县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A、B、C、D四种情景下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将分别达到:43.78×10^6t、44.10×10^6t、44.32×10^6t和44.54×10^6t,并将由此获得碳汇经济价值净收益分别为1627.88万美元、1979.89万美元、2231.39万美元和2471.67万美元。耦合InVEST-FLUS模型,不但能利用InVEST模型简单快速的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评估,而且还能基于FLUS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做出测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量 InVEST模型 FLUS模型 子长县
原文传递
CLUE-S模型的改进与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 被引量:70
6
作者 吴桂平 曾永年 +2 位作者 冯学智 肖鹏峰 王珂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0-470,共11页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是LUCC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地处湘西北岩溶山区的张家界市永定区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CLUE-S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通过在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中引入空间自相关变量,对CLUE-S模型的空间分析模块进...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是LUCC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地处湘西北岩溶山区的张家界市永定区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CLUE-S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通过在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中引入空间自相关变量,对CLUE-S模型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了改进。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空间分析模块拟合优度、拟合精度都有较大的提高。耕地、林地及居民点工矿用地的拟合优度(ROC值)分别从0.784、0.821和0.741提高到0.827、0.875和0.838。在此基础之上,采用改进的CLUE-S模型,模拟和预测了研究地区2005~2020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说明对CLUE-S模型空间分析模块的改进在一定意义上是合理的,同时也可以为永定区及其相似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E-S模型 Autologistic回归 土地利用变化 动态模拟 永定区
原文传递
基于CLUE-S模型的县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冲突动态模拟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69
7
作者 赵旭 汤峰 +2 位作者 张蓬涛 胡波洋 徐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897-5908,共12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多功能空间之间的竞争不断增强,国土空间的协调与稳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模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冲突格局,并分析其演变特征,对于科学利用国土空间,实现区域发展格局优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多功能空间之间的竞争不断增强,国土空间的协调与稳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模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冲突格局,并分析其演变特征,对于科学利用国土空间,实现区域发展格局优化有着重要意义。以昌黎县为研究区,以2005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采用CLUE-S模型预测研究区2025年土地利用格局;基于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和次要功能将国土空间划分为生活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生态生产空间及生态空间,依据景观生态指数构建空间冲突测度模型,测算昌黎县2005-2025年三期"三生"空间冲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2005-2025年昌黎县以生产生态空间为主。2015年末,生活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大量占用生态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尤其是河流附近,空间转换更加显著;到2025年,各空间类型转变较少,但生活生产空间转入量仍相对较大。②2005-2025年昌黎县空间冲突水平呈上升趋势,到2025年,空间冲突逐渐以较强空间冲突为主。这主要是由于生产生态空间、生活生产空间不断向外扩张。随着城镇化、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向外扩张强度逐渐增大,生态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将面临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CLUE-S模型 空间冲突 景观生态指数 昌黎县
下载PDF
基于SRP模型的自然灾害多发区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异研究——以辽宁省朝阳县为例 被引量:60
8
作者 李永化 范强 +3 位作者 王雪 席建超 王诗阳 杨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52-1459,共8页
依据辽宁省朝阳县生态环境特点,利用朝阳县2003、2006、2009、2012年4个年份的气候、降水量、遥感影像、土壤与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基础数据,利用GIS结合SRP模型研究辽宁省朝阳县2003~2012年间的生态脆弱性。研究表明:1 2003、2006、... 依据辽宁省朝阳县生态环境特点,利用朝阳县2003、2006、2009、2012年4个年份的气候、降水量、遥感影像、土壤与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基础数据,利用GIS结合SRP模型研究辽宁省朝阳县2003~2012年间的生态脆弱性。研究表明:1 2003、2006、2009年朝阳县的生态脆弱性呈逐年恶化趋势,2006、2009年微度脆弱的面积较2003、2006年分别有所减小,比率分别为15.99%,10.86%;2006、2009年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极度脆弱的面积较2003、2006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生态脆弱性偏高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人口众多、地势较高的城乡住宅用地及农业区。到2012年朝阳县生态脆弱性开始有所好转。2胜利乡是生态脆弱性最严重的地区,极度脆弱、重度脆弱、中度脆弱的面积分布中胜利乡均分布最多,比率分别为14.15%,10.26%,8.84%,七道岭乡是生态脆弱性最弱的地区,微度脆弱比率为6.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SRP模型 自然灾害 朝阳县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昌黎县生态廊道构建 被引量:57
9
作者 汤峰 张蓬涛 +4 位作者 张贵军 赵丽 郑宇 魏明欢 简卿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75-2684,共10页
生态廊道的作用在于提供生物迁徙的路径、促进不同栖息地之间的物种交流.廊道的构建能够减轻因城市化速度加快导致景观破碎化带来的危害,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昌黎县为研究区,以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采用... 生态廊道的作用在于提供生物迁徙的路径、促进不同栖息地之间的物种交流.廊道的构建能够减轻因城市化速度加快导致景观破碎化带来的危害,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昌黎县为研究区,以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采用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的综合结果确定生态源地,然后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最小成本路径方法生成潜在廊道,根据重力模型对关键廊道进行识别,最终得到研究区包括4条重要廊道和2条一般廊道在内的生态廊道体系,旨在促进昌黎县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的科学实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敏感性总体一般,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较差,两者均呈现出四周高于中间的特点.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北部碣石山风景区、东部滨海国有林场和西部水源保护地这3个区域,与研究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2011—2030年)确定的自然保护区高度吻合.研究区生态廊道总长112.66 km,其中,重要廊道47.61 km,一般廊道65.05 km,廊道的最佳宽度范围为30~60 m,生态廊道与生态源地大致构成了一个环形闭合区域,能够有效促进生物物种的迁徙和物质能量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廊道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MCR模型 昌黎县
原文传递
陕北安塞县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 被引量:56
10
作者 马亚亚 刘国彬 +1 位作者 张超 王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840-6849,共10页
协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是实现县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延安市安塞县为对象,基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数据,构建安塞县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计算社会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 协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是实现县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延安市安塞县为对象,基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数据,构建安塞县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计算社会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方法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发展速度差异以及耦合度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996-2013 年间,安塞县社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稳定上升,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水平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前者发展速度总体上快于后者;耦合协调度指数由 0.33 增长至 0.59,反映了该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不断改善,较好地实现了二者的协调;剪刀差在 0. 032 水平范围内波动上升,说明二者发展趋势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安塞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分布于 45°<β<90°范围内,二者处于协调发展阶段,耦合度β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说明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开始显露。研究表明,安塞县应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的固基和推进作用,缓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矛盾,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 剪刀差 耦合度模型 安塞县
下载PDF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1915个县(市)的电子商务发展指数 被引量:44
11
作者 刘晓阳 丁志伟 +2 位作者 黄晓东 王敏 王发曾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1,38,共12页
以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15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为测度指标,运用变异系数、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省域、市域、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以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15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为测度指标,运用变异系数、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省域、市域、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1)从省域内部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差距看,四大经济地带呈现不均衡发展状态。东南沿海省份内部差距较大;西部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内部差距次之,如藏、新、青、滇、川;中部、东北部省份内部的差距相对较小。(2)从空间格局上看,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总体上呈偏低的状态,地理分布差异显著,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为核心,逐步向西部递减,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形成低值区。(3)从空间关联格局看,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存在空间集聚现象。显著HH区主要在冀、苏、浙、闽等分布;显著LL区主要在藏、川、青、甘地带分布。(4)以回归系数平均数绝对值为例,影响中国县域电商发展水平因素的排名由大到小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城镇化率>人均GDP>非农产业占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固定电话用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电商平台 空间分异 GWR模型 县域 移动互联网 中国
原文传递
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兴和县为例 被引量:31
12
作者 杨春燕 王静爱 +1 位作者 苏筠 王志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93,共6页
基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构建了农业旱灾灾害系统及其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农业旱灾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指出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是一个过程性评价:灾前—灾中强调区域农业生产系统的易损性,灾中—灾后强调区域里的人应对旱灾的... 基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理论,构建了农业旱灾灾害系统及其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农业旱灾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指出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是一个过程性评价:灾前—灾中强调区域农业生产系统的易损性,灾中—灾后强调区域里的人应对旱灾的适应性。以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兴和县为例,进行了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农牧交错带的农业旱灾脆弱性在县域尺度上主要受农牧用地比例的影响,在农户尺度上取决于非农牧收入比例的大小,所以合理、有效的农牧结合发展和非农牧产业发展有利于降低该地区的农业旱灾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旱灾 脆弱性 评价模型 农牧交错带 兴和县
下载PDF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模拟 被引量:34
13
作者 谭永忠 吴次芳 +2 位作者 牟永铭 王庆日 余振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2-77,共6页
选择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1986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和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运用CLUE-S模型,分别对其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格局进行模拟,经检验,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 选择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1986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和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运用CLUE-S模型,分别对其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格局进行模拟,经检验,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未来20a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3次不同情景的模拟。结果表明,县城周围、各中心镇、重点镇建成区周围以及主要公路干线沿线是耕地非农化的高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对耕地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格局模拟 CLUE—S模型 县级尺度
下载PDF
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发展模式与战略——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 被引量:31
14
作者 冯健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1-821,共11页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模式与城市化推进问题历来是区域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首先结合新区域形象的建设探讨了欠发达地区以县城为主导的县域发展模式;继而,基于大量的实地调查,提炼出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发展的...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模式与城市化推进问题历来是区域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首先结合新区域形象的建设探讨了欠发达地区以县城为主导的县域发展模式;继而,基于大量的实地调查,提炼出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发展的若干模式:多元化产业联动发展模式,能人富户带动发展模式,政府协调引导发展模式;最后,对包括新形象、品牌、独特的城市化等在内的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及若干政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形象 发展模式 城市化 欠发达地区 兰考县 经济欠发达地区 河南省 模式 县域 区域发展战略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张侃侃 卜崇峰 高国雄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8-812,共5页
利用圆盘入渗仪测量6种处理(无生物结皮、生物结皮、长芒草、长芒草+生物结皮、柠条、柠条+生物结皮)下水分的入渗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有、无植被,生物结皮的存在都会阻碍水分的入渗,无生物结皮的稳定入渗速率和累积... 利用圆盘入渗仪测量6种处理(无生物结皮、生物结皮、长芒草、长芒草+生物结皮、柠条、柠条+生物结皮)下水分的入渗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有、无植被,生物结皮的存在都会阻碍水分的入渗,无生物结皮的稳定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均大于有生物结皮;植被的存在,加剧了生物结皮的阻水性。②Kostiakov模型对无结皮、长芒草处理拟合效果好;Philip模型对无结皮、长芒草、柠条、柠条+长芒草处理拟合效果好;Horton模型对6种处理的水分入渗特征模拟效果较好,Horton模型适合描述黄土高原的水分入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土壤水分 入渗速率 累积入渗量 入渗模型 神木县 陕西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模式剖析——以成都市金堂县为例 被引量:34
16
作者 严玲 姜庆 王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94-99,共6页
为了优化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利用,拓宽食用菌菌渣的利用渠道和区域,笔者基于对金堂县食用菌菌渣处理现状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金堂县食用菌菌渣循环利模式归纳为配料循环、饲料循环、肥料循环、燃料循环等4种模式;总结出食用菌菌渣循环利... 为了优化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利用,拓宽食用菌菌渣的利用渠道和区域,笔者基于对金堂县食用菌菌渣处理现状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金堂县食用菌菌渣循环利模式归纳为配料循环、饲料循环、肥料循环、燃料循环等4种模式;总结出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总模式,并指出其存在农业科技力量薄弱、集约化处理力度不强、处理不当引起二次污染、栽培农户循环意识淡薄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菌渣循环利用宣传、提供科技后勤保障、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和扶持龙头企业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菌渣 循环利用模式 金堂县
下载PDF
喀斯特土地石漠化类型划分及其生态治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33
17
作者 苏维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37,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乌江下游德江县石漠化现状格局,为分类分步推进德江县喀斯特土地石漠化治理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野外调研和GIS处理。研究结果:分析了德江县石漠化等级类型,并探讨了德江县土地石... 研究目的:探讨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乌江下游德江县石漠化现状格局,为分类分步推进德江县喀斯特土地石漠化治理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野外调研和GIS处理。研究结果:分析了德江县石漠化等级类型,并探讨了德江县土地石漠化现状与分区格局,提出了土地石漠化防治的4种主要模式及相应的措施。研究结论:德江县石漠化严重,全县土地石漠化面积为706.93 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1%,其中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石漠化面积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7.5%、11.4%、4.0%、1.2%,为遏止石漠化扩张,应尽快开展石漠化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类型划分 治理模式 德江县
下载PDF
新疆85个县市旅游生态安全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31
18
作者 杨良健 曹开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239-9252,共14页
旅游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评价区域旅游生态安全状况,对区域旅游生态安全风险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新疆85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兼顾DPSIR模型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两者优势,运用Max⁃DEA软件科学、系统地测... 旅游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评价区域旅游生态安全状况,对区域旅游生态安全风险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新疆85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兼顾DPSIR模型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两者优势,运用Max⁃DEA软件科学、系统地测度新疆各县市2007—2017年的旅游生态安全,利用ArcGIS10.6和GeoDa0.95i软件的空间分析技术对新疆各县市的旅游生态安全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测旅游生态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时间上,新疆多数县市的旅游生态安全指数逐年降低,呈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空间上,新疆各县市旅游生态安全等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且南疆县市的旅游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优于北疆县市;(2)新疆各县市的旅游生态安全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旅游生态安全空间集聚态势明显;(3)新疆旅游生态安全低⁃低类聚集区域范围有所扩散,高⁃高类聚集区域范围则正在缩小,负面空间溢出效应增强,正面溢出效应减弱;(4)影响新疆各县市旅游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城镇化率、游客人数、游客密度、旅游空间指数、星级酒店数、植被指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旅游接待能力以及每万人拥有教师数。基于研究发现,本文刻画了新疆旅游生态安全的驱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对新疆各县市的旅游生态安全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安全 DPSIR模型 DEA模型 地理探测器 县域尺度
下载PDF
木吉村铜(钼)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30
19
作者 马国玺 陈志宽 +4 位作者 陈立景 马晓凤 马金虎 提云生 窦玉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1-1111,共11页
河北省涞源县木吉村铜(钼)矿床目前已探明为一大型斑岩型铜(钼)-矽卡岩型铁铜-热液脉型铅锌银"三位一体"多金属矿床。作者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模式。... 河北省涞源县木吉村铜(钼)矿床目前已探明为一大型斑岩型铜(钼)-矽卡岩型铁铜-热液脉型铅锌银"三位一体"多金属矿床。作者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模式。研究表明,木吉村铜(钼)矿床位于山西断窿与燕山台褶带的过渡地带,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带中。该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为F4断裂,成矿母岩闪长玢岩与古火山构造关系密切。该矿床具有典型的面型蚀变分带及矿化分带。其矿床成因主要为斑岩-矽卡岩型高(中)温热液矿床,以"多位一体"和多阶段成矿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成矿地质背景 矿床特征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木吉村铜(钼)矿 涞源
下载PDF
基于VSD模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县域生态脆弱性评价——以甘肃省临洮县为例 被引量:30
20
作者 陈枫 李泽红 +3 位作者 董锁成 任扬 李静楠 Pavel V.Rykov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4-80,共7页
以甘肃省临洮县为例,采用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分解生态脆弱性,构建了包含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脆弱性评价与分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极脆弱区、高脆弱区、较脆弱区、脆弱区和低脆弱区分别占1... 以甘肃省临洮县为例,采用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分解生态脆弱性,构建了包含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脆弱性评价与分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极脆弱区、高脆弱区、较脆弱区、脆弱区和低脆弱区分别占16.10%、17.96%、30.65%、30.65%和4.64%,北部和东部山区脆弱性较高,南部地区脆弱性较低;影响研究区生态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有降水量、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类型、坡度等自然因素。根据分区结果,对于生态脆弱区实施易地搬迁工程的对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VSD模型 易地搬迁 临洮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