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含量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延涛 岳峰 +1 位作者 于显敬 郜毅 《河南科学》 2011年第7期792-794,共3页
采用日本岛津公司的GC-14 B气相色谱仪,对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的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积极的实验与探索,采用外标法对掺混二甲醚的液化石油气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该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重复性好,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关键词 气相色谱 二甲醚 液化石油气 混合燃料
下载PDF
氢油混燃在汽油机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谭宏伟 史守华 +1 位作者 刘永智 郝俊英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34,共4页
本文用金属氢化物—镍基合金贮存的氢作为燃料 ,与汽油混合 ,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和路面行车实验 。
关键词 稀土贮氢合金 混燃 燃烧效率 汽油机 节油
下载PDF
喷油位置对柴油转子发动机分层混合气形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伟 杨旭 +2 位作者 余诗武 左青松 朱国辉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柴油转子发动机采用缸内直喷加引燃点火的运行方式,其混合气形成对后续燃烧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实验验证的三维动态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喷油位置对燃烧室内燃料分层规律的影响,分析了五组不同喷油位置下燃烧室内燃料的浓度、质量... 柴油转子发动机采用缸内直喷加引燃点火的运行方式,其混合气形成对后续燃烧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实验验证的三维动态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喷油位置对燃烧室内燃料分层规律的影响,分析了五组不同喷油位置下燃烧室内燃料的浓度、质量分数、蒸发量等信息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改变喷油位置,缸内平均压力和平均温度的变化均较小,但是燃烧室内和点火腔附近的燃料分布规律和质量分数变化明显。当采用较远的喷油位置,即远离点火腔时,燃烧室内分层混合气的分布位置和浓度较合理,点火腔周边的燃料浓度较适中。结合转子发动机向前的火焰传播特性,喷油位置为35 mm、40 mm和45 mm是优选的方案,其混合气分布更理想。为缸内直喷液体燃料转子发动机可燃混合气组织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转子发动机 混合气形成 燃料分层 喷油位置
下载PDF
内燃机掺氢燃烧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森 钱玉龙 《天津汽车》 2010年第4期50-53,共4页
利用氢和汽油或柴油共同作为燃料,可使汽油或柴油充分燃烧,大幅度节约汽油或柴油,降低排气污染,这在目前是很有意义的。文章综述了掺氢内燃机的研究现状,分析内燃机掺氢燃烧(以汽油机为主)的特性、掺氢燃烧的优势以及掺氢对柴油机过量... 利用氢和汽油或柴油共同作为燃料,可使汽油或柴油充分燃烧,大幅度节约汽油或柴油,降低排气污染,这在目前是很有意义的。文章综述了掺氢内燃机的研究现状,分析内燃机掺氢燃烧(以汽油机为主)的特性、掺氢燃烧的优势以及掺氢对柴油机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通过内燃机掺氢以后动力性能、经济性能与排放性能的改变,论证了掺氢内燃机的优势及市场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汽油机 柴油机 混合燃料 过量空气系数
下载PDF
基于SmFeO_3纳米晶粒的甲醇传感器 被引量:2
5
作者 吉文哲 朱凯 +2 位作者 胡明江 李文莉 徐晓寒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9,共4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mFeO3复合纳米晶粒,采用提拉法涂敷于带有铂电极的氧化铝陶瓷管表面形成敏感薄膜,设计了一种新型甲醇传感器。在气体传感器静态测试装置上,测试了甲醇传感器敏感特性、选择特性和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提拉次数为...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mFeO3复合纳米晶粒,采用提拉法涂敷于带有铂电极的氧化铝陶瓷管表面形成敏感薄膜,设计了一种新型甲醇传感器。在气体传感器静态测试装置上,测试了甲醇传感器敏感特性、选择特性和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提拉次数为3的甲醇传感器(SFO_3)灵敏度为97.65%,动态响应时间为10.12s,恢复时间分别为14.26s,持续工作时间5.5月。该研究工作对推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在汽车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晶粒 敏感薄膜 甲醇传感器 混合燃料 在线检测
下载PDF
CO2对钯复合膜透氢性能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卢成壮 张瑞云 +3 位作者 程健 许世森 杨冠军 黄华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2-148,共7页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陶瓷管上制备了钯复合膜,研究了超薄钯复合膜(2mm)在分离CO2/H2混合气的透氢性能,分析了原料气流速、温度、压力等对透氢性能的影响,并对CO2/H2分离中形成的积碳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623K以下,CO2吸附是影响透氢性能...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陶瓷管上制备了钯复合膜,研究了超薄钯复合膜(2mm)在分离CO2/H2混合气的透氢性能,分析了原料气流速、温度、压力等对透氢性能的影响,并对CO2/H2分离中形成的积碳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623K以下,CO2吸附是影响透氢性能的主要原因,而723K以上,CO、H2O和积碳的影响是主要因素;原料流速越高,CO2/H2反应越弱,当流速为2 000 mL/min以上时,CO2/H2的转化率很低;合适的CO2/H2分离温度范围为623~723 K,723 K以上CO2/H2反应较强,而623 K以下钯膜透氢量太低;原料侧压力越大,CO2/H2的转化率越高;经过CO2/H2分离实验后,钯膜上生成了表面碳、碳化钯、聚集碳及石墨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复合膜 混合气 透氢 CO2吸附 氢分离 积碳 燃料电池
下载PDF
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混烧石油焦与煤的硫/氮排放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晓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28,69,共5页
在220t/h商业运行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了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脱硫性能工业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床温是影响脱硫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床温升高,脱硫效率下降很快。在床温为853℃时,脱硫效果达到最佳。随着Ca/S摩尔比增加,SO2排放浓度降低... 在220t/h商业运行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了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脱硫性能工业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床温是影响脱硫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床温升高,脱硫效率下降很快。在床温为853℃时,脱硫效果达到最佳。随着Ca/S摩尔比增加,SO2排放浓度降低。对于石油焦与煤的混合燃料,最佳Ca/S摩尔比为2.5。石油焦/煤热量比对脱硫效果没有明显影响。随床温升高,NOx排放浓度升高。随着Ca/S摩尔比增加,NOx排放浓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混合燃料 石油焦 脱硫效率
下载PDF
甲醇灵活混合燃料系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齐洪元 严治国 +1 位作者 倪计民 杨友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87,共6页
提出新型灵活混合燃料系统,采用甲醇和汽油双油路独立设计,结合城市循环工况(NEDC)的仿真分析,建立了甲醇和汽油的灵活燃料特性场,实现两种燃料根据工况的灵活配比。新方案在解决甲醇燃料的腐蚀、溶胀等技术问题的同时,还可以解决甲醇... 提出新型灵活混合燃料系统,采用甲醇和汽油双油路独立设计,结合城市循环工况(NEDC)的仿真分析,建立了甲醇和汽油的灵活燃料特性场,实现两种燃料根据工况的灵活配比。新方案在解决甲醇燃料的腐蚀、溶胀等技术问题的同时,还可以解决甲醇燃料冷起动困难、非常规排放高等问题,实现发动机的工况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案可以降低HC、CO和NOx等常规排放物排放量,非常规排放物甲醛的排放仅为工信部排放限值的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发动机 甲醇 混合 灵活燃料
下载PDF
酒钢1#、2#烧结机全外配生产试验研究
9
作者 张辉 陈文泽 +1 位作者 方源 马明 《酒钢科技》 2014年第1期22-23,13,共3页
为达到国家对钢铁行业能耗指标的要求,酒钢选烧厂通过改善混合料粒度组成,研究料层燃料分布状况,降低了1#、2#烧结机燃料消耗。
关键词 混合料粒度 燃料分布 固体燃耗
下载PDF
柴油机均质混合气制备过程的数值模拟
10
作者 计维斌 王谦 +1 位作者 刘庆 邹健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50,共4页
针对复合式进排气系统燃油喷射混合新技术,对均质压燃(HCCI)柴油机的均质混合气制备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建立了研究对象的物理模型和空气—燃油雾化混合的数学模型,对HCCI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特点与相关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数值计算,并... 针对复合式进排气系统燃油喷射混合新技术,对均质压燃(HCCI)柴油机的均质混合气制备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建立了研究对象的物理模型和空气—燃油雾化混合的数学模型,对HCCI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特点与相关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数值计算,并对复合式进排气系统内柴油喷雾蒸发和混合气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数值研究表明,提出的复合进排气系统燃油喷射混合气制备技术能有效形成较均匀的预混合气,对进一步开发HCCI柴油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质压燃 混合气形成 复合进排气系统 燃油雾化
下载PDF
混合燃料加热炉出口温度热平衡控制的改进
11
作者 张伟乾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07年第4期45-47,共3页
针对某装置三种燃料混烧的热油炉,改进了基于燃料流量热平衡的加热炉出口温度的控制方案。在多种燃料的情况下,采用预测控制对理论热负荷进行细调修正以消除温度偏差。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提高了抑制负荷等干扰的能力,实现了炉出口温度... 针对某装置三种燃料混烧的热油炉,改进了基于燃料流量热平衡的加热炉出口温度的控制方案。在多种燃料的情况下,采用预测控制对理论热负荷进行细调修正以消除温度偏差。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提高了抑制负荷等干扰的能力,实现了炉出口温度的平稳控制,控制精度达到±1℃,正常范围内燃料气变化时可实现燃料油的自动补偿。文中讨论了计算方法和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混合燃料 热平衡控制 预测控制
下载PDF
邯钢400m^2烧结机改善混合料性能节能生产实践
12
作者 张瑞华 张保辰 魏航宇 《甘肃冶金》 2011年第2期9-11,14,共4页
烧结耗能占整个钢铁厂能源消耗的13%左右,而生产过程中影响烧结生产耗能的主要因素很多,其中混合料性能就是影响燃料比和产量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几种改善混合料性能的措施,燃料比降低了0.5%,最终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关键词 混合料 燃料比 节能
下载PDF
中国水煤浆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67
13
作者 段清兵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133,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水煤浆制备工艺、添加剂研究及燃烧、气化应用等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根据我国水煤浆应用的发展格局(南方及沿海地区以燃料水煤浆应用为主,北方及主要产煤区以气化水煤浆为主),指出燃料水煤浆生产将向大型化浆厂及煤炭...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水煤浆制备工艺、添加剂研究及燃烧、气化应用等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根据我国水煤浆应用的发展格局(南方及沿海地区以燃料水煤浆应用为主,北方及主要产煤区以气化水煤浆为主),指出燃料水煤浆生产将向大型化浆厂及煤炭资源短缺的区域发展;水煤浆生产工艺(设备)将向洁净化、高效率、低能耗发展;制浆用煤选择向低阶煤、配煤和工业、生活废弃物发展。基于燃料水煤浆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在作为燃料代油、在城镇(供暖)炉窑上燃烧以及在水煤浆气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水煤浆管道输送技术也是今后水煤浆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洁净煤燃料 气化原料 添加剂 节能减排
下载PDF
水煤浆制备与应用技术及发展展望 被引量:46
14
作者 段清兵 张胜局 段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5-213,共9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水煤浆在原料煤选择上的变化及在添加剂和水煤浆制备工艺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燃料水煤浆在电站锅炉和导热油炉的应用效果,并对德士古(Texace)水煤浆气化、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清华水冷壁水煤浆气化3...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水煤浆在原料煤选择上的变化及在添加剂和水煤浆制备工艺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燃料水煤浆在电站锅炉和导热油炉的应用效果,并对德士古(Texace)水煤浆气化、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清华水冷壁水煤浆气化3种具有代表性的水煤浆气化技术特点与应用效果进行了论述。基于燃料水煤浆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意义和气化水煤浆在化工行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指出进一步拓展制浆用原料煤煤源,开发新一代高效节能的制浆工艺和设备,研发高性价比的水煤浆添加剂,开发新一代水煤浆燃烧技术和气化技术,提高煤炭转化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是今后水煤浆技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燃料水煤浆 气化水煤浆 制浆工艺 添加剂 煤炭清洁利用
下载PDF
国内外油气混输泵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凌国平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83-87,共5页
论述了近十年国内外油气混输泵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情况 ,并分析了油气混输泵技术的复杂性 ,着重对世界发达国家研究油气混输泵的内容、目的及目前达到的程序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气液混输泵 二相流动 有效油气比
下载PDF
地下储库油气爆炸及抑爆机理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蒋新生 杜扬 +3 位作者 严欣 薛楠 周琳莉 朱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4-139,共6页
针对地下储库受限空间的特点和油气爆炸抑制的需要,在前期所完成的系统油气爆炸试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超细冷气溶胶抑爆新技术,建立地下受限空间油气爆炸及其抑爆模拟试验系统,研制出新型超细冷气溶胶粉体抑爆剂,并对其进行可行... 针对地下储库受限空间的特点和油气爆炸抑制的需要,在前期所完成的系统油气爆炸试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超细冷气溶胶抑爆新技术,建立地下受限空间油气爆炸及其抑爆模拟试验系统,研制出新型超细冷气溶胶粉体抑爆剂,并对其进行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对地下受限空间油气爆炸抑制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抑爆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超细冷气溶胶是一种高效的抑制地下储库油气爆炸的抑爆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迎着火焰传播方向喷射抑爆剂的抑爆效果优于垂直火焰传播方向喷射抑爆剂;喷射压力存在临界值,较小较大都不利于油气爆炸抑制,在本文试验条件下,最佳抑爆效果的喷射压力临界值约为0.8MPa;抑爆剂用量不能低于临界抑爆浓度,实验得到的抑爆剂临界浓度为0.232kg/m3;布置方式对抑爆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分散布置比集中布置具有更好的抑爆效果。本文的研究对后续抑爆装置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关键设计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安全工程 油气混合物 地下储库 抑爆
下载PDF
污泥深度机械脱水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姚尚安 孙同华 +3 位作者 瞿赞 应迪文 贾金平 王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6-131,共6页
降低污泥含水率是污泥处置的关键点。论文自制了高压恒压污泥过滤脱水装置,在2 MPa压力条件下10 min可快速将污泥含水率降低至75.30%;添加3%氯化铁化学调理后,可进一步降低至63.38%。添加氯化铝调理也可降至71.98%;生物质添加剂也有较... 降低污泥含水率是污泥处置的关键点。论文自制了高压恒压污泥过滤脱水装置,在2 MPa压力条件下10 min可快速将污泥含水率降低至75.30%;添加3%氯化铁化学调理后,可进一步降低至63.38%。添加氯化铝调理也可降至71.98%;生物质添加剂也有较好的效果,污泥分别与木屑和秸秆按质量比2∶1调理后,压滤后污泥的含水率分别为60.22%和63.75%,木屑的效果优于秸秆;生物质还具有极强的吸水性,生物质与污泥混合泥饼压滤后表观含水率仅分别为43.83%与45.90%;此外,生物质调理后有助于提升污泥热值,可用于制备生物质污泥燃料。化学调理与生物质调理具有协同作用,优化后的污泥实际含水率及泥饼表观含水率低至55.23%与39.16%,污泥减量效果相当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机械脱水 化学添加剂 生物质添加剂 污泥-生物质混合燃料
下载PDF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双掺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笠 王凤彬 娄林格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9-161,共3页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引进了双掺技术,研究了粉煤灰和复合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通过试验,分析了双掺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性能、凝结时间、强度、干缩、绝热温升和发热量等指标的影响,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引进了双掺技术,研究了粉煤灰和复合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通过试验,分析了双掺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性能、凝结时间、强度、干缩、绝热温升和发热量等指标的影响,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掺技术 粉煤灰 复合减水剂 混凝土施工 作用机理 凝结时间
下载PDF
气/固/液三相混合物燃烧转爆轰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蒋丽 白春华 刘庆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8-592,共5页
利用多相燃烧爆炸实验系统,通过高压喷粉/喷雾以及高能点火等过程,对化学当量比条件下3种典型燃料空气炸药,即硝基甲烷/铝粉/空气、硝酸异丙酯/铝粉/空气、乙醚/铝粉/空气三相混合物的燃烧转爆轰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根据实验结果对... 利用多相燃烧爆炸实验系统,通过高压喷粉/喷雾以及高能点火等过程,对化学当量比条件下3种典型燃料空气炸药,即硝基甲烷/铝粉/空气、硝酸异丙酯/铝粉/空气、乙醚/铝粉/空气三相混合物的燃烧转爆轰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根据实验结果对比了3种三相混合物的燃爆性能。得到了三相悬浮混合物燃烧转爆轰过程的宏观规律以及三相混合物燃爆性能随质量浓度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燃爆性能 燃烧转爆轰 气/固/液三相混合物 燃料空气炸药
下载PDF
内燃机夏季“高温病”的分析与解决方案
20
作者 朱军 梁亚英 +2 位作者 熊志勋 邹仲芳 朱国皓 《上海节能》 2024年第8期1372-1375,共4页
随着气候变暖,燃气内燃发电机组在夏季运行出力衰减甚至故障停机的问题频繁发生。对于一些能源服务公司而言,机组“高温病”亟待解决。通过对内燃机燃烧系统流程与原理分析,提出进风温度基本决定了混合气初始温度,为此可以通过冷却进风... 随着气候变暖,燃气内燃发电机组在夏季运行出力衰减甚至故障停机的问题频繁发生。对于一些能源服务公司而言,机组“高温病”亟待解决。通过对内燃机燃烧系统流程与原理分析,提出进风温度基本决定了混合气初始温度,为此可以通过冷却进风方式将混合气温度维持在高限值以下,这对于一些建筑通风管路复杂的既有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温度 空燃比 进风改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