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渣固态发酵前后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白海 高阳 +1 位作者 刘丽敏 马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本试验使用混合菌种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对中药渣进行固态发酵来制备饲料添加剂。方法采取单因素试验法,探究了接种比例、微生物接种量、初始pH值、氮源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从而筛选最适发酵条件。结... 目的本试验使用混合菌种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对中药渣进行固态发酵来制备饲料添加剂。方法采取单因素试验法,探究了接种比例、微生物接种量、初始pH值、氮源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从而筛选最适发酵条件。结果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的接种比例为2∶1∶2,接种量3%,添加30 mg/mL-1玉米粉作为氮源,初始pH 7.5,发酵6 d后,发酵底物中蛋白质含量为9.96%,比未发酵药渣提高了47.3%;多糖含量为8.95%,比未发酵药渣提高了1.4%。结论混合菌种发酵中药渣可为中草药废弃物的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渣 混合菌种 固态发酵 蛋白质 多糖
下载PDF
混种固态发酵酱醋渣生产赖氨酸强化的蛋白饲料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建国 张明祥 +1 位作者 袁身淑 韩吉臣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02年第7期28-29,共2页
考察了酵母菌和赖氨酸菌混种固态发酵酱醋渣原料的方法对饲料蛋白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这是制备优质蛋白饲料的有效途径 ,饲料蛋白质量高。发酵产物酵母数达12 9.0 2亿个 /g(干基 ) ,粗蛋白 4 4 .36 % ,真蛋白 34.6 0 % ,氨基酸总... 考察了酵母菌和赖氨酸菌混种固态发酵酱醋渣原料的方法对饲料蛋白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这是制备优质蛋白饲料的有效途径 ,饲料蛋白质量高。发酵产物酵母数达12 9.0 2亿个 /g(干基 ) ,粗蛋白 4 4 .36 % ,真蛋白 34.6 0 % ,氨基酸总量 30 .0 1% ,必需氨基酸配比平衡好 ,赖氨酸的比例高达 4 .37g/(10 0g蛋白 )。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赖氨酸强化 蛋白饲料 酱醋渣 混种固态发酵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玉米蛋白粉饲料发酵工艺 被引量:6
3
作者 江成英 刘晓兰 王松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23-126,142,共5页
为提高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利用率,本试验以添加一定比例麸皮的玉米蛋白粉为原料,按一定接种量接入混合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以1∶1∶1的比例混合)制备发酵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 为提高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利用率,本试验以添加一定比例麸皮的玉米蛋白粉为原料,按一定接种量接入混合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以1∶1∶1的比例混合)制备发酵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固态发酵玉米蛋白粉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为玉米蛋白粉与麸皮比例7:3、料水比1:1.3、接种量6%、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87.08 h。采用该条件进行发酵试验,发酵饲料中可溶蛋白含量平均值为13.77%,达到预测值的99.14%,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多菌种 固态发酵 饲料 可溶性蛋白 响应面
下载PDF
两株真菌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条件及其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历铌 黎云祥 +5 位作者 谢天文 袁月祥 闫志英 刘晓风 廖银章 贺蓉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采用两株真菌X-13和X-6分别进行单菌和混合菌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能力对比,结果表明两株菌混合固态发酵时,纤维素酶活比单独固态发酵分别提高了31.0%和40.7%。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出了最适合混菌发酵产酶的秸秆和氮源分别为稻草秸秆和硫酸铵... 采用两株真菌X-13和X-6分别进行单菌和混合菌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能力对比,结果表明两株菌混合固态发酵时,纤维素酶活比单独固态发酵分别提高了31.0%和40.7%。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出了最适合混菌发酵产酶的秸秆和氮源分别为稻草秸秆和硫酸铵;最适装瓶量为250 mL装5 g;最适产酶温度为30℃;最佳产酶时间为4-6 d。用响应面分析法对X-13和X-6混合菌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得到最优的发酵条件是稻草∶麸皮为1∶2、硫酸铵为3.65 g、接种量为0.75 mL、料水比为1∶2.5、X-13∶X-6为2∶3、培养基初始pH为5.8、吐温-80加入量为0.1%、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6 d;在该条件下进行混合菌固体发酵,使纤维素酶活从12.181 U/g增长到25.928 U/g,提高了1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 固态发酵 纤维素酶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固态发酵玉米黄粉饲料复合菌种的筛选 被引量:5
5
作者 江成英 王松 +5 位作者 李琰 徐婷婷 郭宏文 张文学 韩国栋 姜未公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74,共4页
运用平板点种法、点种刺激圈法和多菌种固体发酵法3种主要方法,筛选发酵玉米黄粉饲料的复合菌株。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3种菌株以1∶1∶... 运用平板点种法、点种刺激圈法和多菌种固体发酵法3种主要方法,筛选发酵玉米黄粉饲料的复合菌株。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3种菌株以1∶1∶1的比例混合,按5%的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发酵效果较好,于30℃条件下发酵120 h,玉米黄粉饲料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由3.78%提高到14.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黄粉 复合菌种 固体发酵 可溶性蛋白 蛋白酶活力
下载PDF
单菌与混合菌固态生物转化大黄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兰慧 阳敬 +1 位作者 李姝梅 赵荣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88-3794,共7页
目的利用单菌与混合菌对大黄素进行微生物转化的比较研究,为提高中药材中大黄素微生物转化产率提供一种选择。方法采用58株单菌、26组混合菌进行大黄素固态生物转化,固态转化条件为温度28°C,时间5天,水分80%。采用HPLC对大黄素不... 目的利用单菌与混合菌对大黄素进行微生物转化的比较研究,为提高中药材中大黄素微生物转化产率提供一种选择。方法采用58株单菌、26组混合菌进行大黄素固态生物转化,固态转化条件为温度28°C,时间5天,水分80%。采用HPLC对大黄素不同单菌和混合菌下的转化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筛选出对大黄素转化率高,ω-羟基大黄素生成率高的菌株与混合菌。结果在筛选的58株菌株、26组混合菌中,YIM321801固态转化大黄素的转化率为30.7%,ω-羟基大黄素生成率22.8%;YIM3088固态转化大黄素的转化率为21.1%,ω-羟基大黄素生成率0.8%;而混合菌YIM321801:YIM3088固态转化大黄素,转化率达到60.1%;ω-羟基大黄素的生成率为32.9%。结论本研究发现混合菌YIM321801(青霉属Penicillium):YIM3088(台湾根霉Rhizopus formosensis)对大黄素转化率最显著,比单菌转化更有优势,为大黄素混合菌转化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菌 混合菌 固态生物转化 大黄素 ω-羟基大黄素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固态发酵改善甘薯渣营养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赵华 王雪涛 +6 位作者 汤加勇 汤小朋 贾刚 刘光芒 陈小玲 龙定彪 王康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91-1198,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采用多种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对甘薯渣营养价值的影响,并探讨其最佳发酵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4类菌种共12株菌种进行单菌发酵,从中筛选1株发酵效果最优菌株作为混菌发酵的主菌种,与其他3类菌株进行不同组合发酵... 本试验旨在研究采用多种微生物混合固态发酵对甘薯渣营养价值的影响,并探讨其最佳发酵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4类菌种共12株菌种进行单菌发酵,从中筛选1株发酵效果最优菌株作为混菌发酵的主菌种,与其他3类菌株进行不同组合发酵,筛选最佳菌种组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接种量及菌种接种比例对甘薯渣营养价值影响。结果表明:1)在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4.5 d,料水比1∶1.3,接种量1×106个/g,接种比例黑曲霉2∶里氏木霉∶枯草芽孢杆菌1∶酿酒酵母1=1∶1∶2∶1条件下发酵效果最好。2)在混菌发酵后,以干物质为基础,粗蛋白质含量从6.37%提高到9.75%;粗脂肪含量从2.71%提高到4.92%;发酵后还原糖含量达到8.22%,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为4.26、3.29、3.75和5.15 U/g DM。由此可见,农副产品甘薯渣经过微生物混菌固态发酵后可以有效改善其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种 固态发酵 甘薯渣 营养价值
下载PDF
复合生态菌固态发酵木薯渣工艺参数优化及混菌发酵对木薯渣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华 汤小朋 +6 位作者 汤加勇 曹蕾 王雪涛 贾刚 刘光芒 陈小玲 王康宁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59,92,共6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木薯渣最佳发酵参数,并考察混菌发酵对木薯渣营养品质的影响。从木霉、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4大类共12株菌中分别筛选出1株发酵效果较好的菌株,以营养改善最佳的菌株为主发酵菌,与其它3株进行不同... 本试验旨在探讨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木薯渣最佳发酵参数,并考察混菌发酵对木薯渣营养品质的影响。从木霉、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4大类共12株菌中分别筛选出1株发酵效果较好的菌株,以营养改善最佳的菌株为主发酵菌,与其它3株进行不同组合,筛选出最适发酵组合,并考察组合中不同菌种最适接种比例、接种量和菜粕添加量;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以及初始p H间交互作用对木薯渣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克发酵原料按黑曲霉-II∶枯草芽孢杆菌-II∶酿酒酵母=3∶2∶1的比例接种2.5×106个微生物(孢子),菜粕添加量为20%,发酵时间4 d,发酵温度35℃,料水比1∶2,初始p H 4效果最好。以最优条件发酵木薯渣,以干物质计算,发酵后木薯渣粗蛋白由10.77%提高到17.92%(P<0.05),粗纤维由21.50%降低到16.54%(P<0.05)。此外,发酵后产物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酶活分别达到12.31、3.92和3.95 U/g DM。利用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可以显著提高非常规饲料原料木薯渣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渣 复合菌 固态发酵 营养价值
下载PDF
不同微生物添加剂组合固态发酵对木薯渣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唐庆凤 彭开屏 +3 位作者 韦升菊 梁辛 李丽莉 邹彩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65-1974,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布氏乳杆菌(LAB)、黑曲霉(AN)、热带假丝酵母(CT)、枯草芽孢杆菌(BS)与植物乳杆菌(LAP)组合对木薯渣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发酵效果最优的混合菌组合。试验以木薯渣为发酵原料,对LAB、AN、CT、BS与LAP进行不同菌种的菌液以1∶... 本试验旨在研究布氏乳杆菌(LAB)、黑曲霉(AN)、热带假丝酵母(CT)、枯草芽孢杆菌(BS)与植物乳杆菌(LAP)组合对木薯渣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发酵效果最优的混合菌组合。试验以木薯渣为发酵原料,对LAB、AN、CT、BS与LAP进行不同菌种的菌液以1∶1体积比组合,共设5个不同组合,组合1:LAB+AN+CT+LAP;组合2:LAB+AN+BS+LAP;组合3:LAB+CT+BS+LAP;组合4:AN+CT+BS+LAP;组合5:LAB+AN+CT+BS+LAP;各组合分别添加1%尿素或者1%尿素+0.6%红糖,空白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对照组Ⅰ添加1%尿素;对照组Ⅱ添加1%尿素+0.6%红糖,各组均用生理盐水调制含水量为65%左右,于聚乙烯薄膜袋中真空发酵10 d。结果表明:1)不同微生物添加剂组合发酵木薯渣对木薯渣营养成分改善效果5菌组合优于4菌组合。其中,LAB+AN+CT+BS+LAP+尿素+红糖组合发酵木薯渣效果最好,与空白组相比显著降低了发酵木薯渣p H(P<0.05),提高了乙酸和丙酸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为最低,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粗蛋白质(CP)含量最高,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2)添加相应的菌种+尿素+红糖发酵木薯渣有利于产生丙酸。3)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尿素能显著提高木薯渣CP含量(P<0.05)。4)在木薯渣发酵过程中添加尿素+红糖比只添加尿素对木薯渣营养成分改善效果好。综上所述,LAB、AN、CT、BS与LAP组合添加尿素和红糖固态发酵木薯渣,可以有效改善木薯渣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渣 混合菌种 固态发酵
下载PDF
布氏乳杆菌、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与植物乳杆菌3菌组合对木薯渣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唐庆凤 彭开屏 +6 位作者 韦升菊 邹彩霞 梁辛 李丽莉 黄锋 林波 杨承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29-1736,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布氏乳杆菌(LAB)、黑曲霉(AN)、热带假丝酵母(CT)、枯草芽孢杆菌(BS)与植物乳杆菌(LAP)3菌组合对木薯渣发酵品质的影响。以木薯渣为发酵原料,取LAB、AN、CT、BS与LAP中3种菌液以1∶1∶1体积比组合,共设5个不同... 本试验旨在研究布氏乳杆菌(LAB)、黑曲霉(AN)、热带假丝酵母(CT)、枯草芽孢杆菌(BS)与植物乳杆菌(LAP)3菌组合对木薯渣发酵品质的影响。以木薯渣为发酵原料,取LAB、AN、CT、BS与LAP中3种菌液以1∶1∶1体积比组合,共设5个不同组合:组合1:LAB+AN+LAP;组合2:LAB+CT+LAP;组合3:LAB+BS+LAP;组合4:AN+CT+LAP;组合5:CT+BS+LAP;空白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对照组Ⅰ添加1%尿素;对照组Ⅱ添加1%尿素+0.6%红糖,试验组Ⅰ为对照组Ⅰ+不同菌种组合(1~5),试验组Ⅱ为对照组Ⅱ+不同菌种组合(1~5)。各组均用生理盐水调制含水量为65%左右,于聚乙烯薄膜袋中真空发酵10d。结果显示:1各试验组的pH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Ⅱ1组(即LAB+AN+LAP+尿素+红糖)能提高木薯渣的乙酸含量,降解木薯渣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效果最好,其NDF和ADF含量均为最低,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2试验Ⅱ5组(即CT+BS+LAP+尿素+红糖)提高木薯渣粗蛋白质(CP)含量效果最好,其CP含量最高,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3添加相应的菌种+尿素+红糖发酵木薯渣有利于产生丙酸;4在木薯渣发酵过程中添加尿素+红糖比只添加尿素对木薯渣营养成分改善效果好;5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尿素,能显著提高木薯渣CP含量;以乙酸和丁酸含量评价木薯渣品质,发现各组发酵木薯渣品质均达到1级水平。综上所述,LAB+AN+LAP+尿素+红糖或CT+BS+LAP+尿素+红糖固态发酵木薯渣后,均可有效改善木薯渣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渣 混合菌种 固态发酵 质量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