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的群落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董世魁 胡自治 +2 位作者 龙瑞军 康慕谊 江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0-25,共6页
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天祝县金强河地区的 3年龄禾草混播草地进行了群落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栽培禾草比天然禾草约提前 15d返青 ,推后 10d成熟 ,整个生长期延长 2 5d左右 ;建植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可以增加草地植被覆盖率 ,提高草地初... 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天祝县金强河地区的 3年龄禾草混播草地进行了群落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栽培禾草比天然禾草约提前 15d返青 ,推后 10d成熟 ,整个生长期延长 2 5d左右 ;建植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可以增加草地植被覆盖率 ,提高草地初级生产力 ,改善草地基况 ;多叶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在群落中占优势地位 ,9类混播组合可以归为多叶老芒麦 (或垂穗披碱草 )单优群落和多叶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共优群落两大类 ;全生长季内混播草群的生长速度呈倒“V”字型和倒“U”字型分布 ,草群的平均生长速度介于 0 5 5~ 0 .70cm·d-1;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随组分草种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均匀度则随草种数目增加而下降 ;人工禾草群落间优势种群的重叠程度越大 ,群落的相似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地区 禾草 混播草地 群落特征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提高高寒人工混播草地产草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寇明科 王安碌 +2 位作者 张生璨 苗建勋 康秀芬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4-15,共2页
在甘南碌曲海拔3500m草地区建立试验基地,通过对混播(燕麦+春箭豌豆)草地进行不同肥料、施肥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域适当施用羊粪肥和尿素对提高草地产草量效果非常显著(P<0 01),每公顷施羊粪肥15000kg、尿素150kg,可使人工草... 在甘南碌曲海拔3500m草地区建立试验基地,通过对混播(燕麦+春箭豌豆)草地进行不同肥料、施肥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域适当施用羊粪肥和尿素对提高草地产草量效果非常显著(P<0 01),每公顷施羊粪肥15000kg、尿素150kg,可使人工草地产草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66 7%和98 1%,生产中应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人工草地 施肥处理 产草量 混播草地
下载PDF
混播草地中豆科/禾本科牧草氮转移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1
3
作者 谢开云 王玉祥 +4 位作者 万江春 张树振 隋晓青 赵云 张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7-170,共14页
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简称豆/禾牧草)之间的氮转移在草地农业系统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系统和豆科/禾谷类作物间作系统存在一种氮素共享的通道,即在间(混)作中,豆科植物固定大气中的氮在满足自身生... 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简称豆/禾牧草)之间的氮转移在草地农业系统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系统和豆科/禾谷类作物间作系统存在一种氮素共享的通道,即在间(混)作中,豆科植物固定大气中的氮在满足自身生长需求前提下,还通过各种途径为伴生的禾本科植物提供氮源。在混播草地中氮素转移途径主要分地上和地下两种。地上途径主要是豆科牧草的地上部分经放牧家畜采食后粪便归还土壤,后又被禾本科牧草吸收利用或者地上凋落物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矿化释放出有效氮被另一种植物吸收利用(反之亦成立)。地下途径相对复杂,可能有以下3种:1)通过植物根际沉积氮转移。2)通过菌根真菌的菌丝传递。3)通过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含氮化合物来转移。目前的研究虽然明确了有可能转移的途径,但哪一种途径是主要的方式?在氮素转移的过程中,某一途径会部分的发生,还是好几种途径同时发生,每一个途径的贡献为多少?这仍缺少关键的证据。本研究针对国内外关于豆/禾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生物固氮、豆/禾牧草间氮转移的研究现状,重点对混播草地中豆/禾牧草之间的氮素转移数量、转移途径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可能存在的氮素转移机理进行了综述,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下一步通过将豆科植物引入我国农牧业种植结构来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提供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固氮 氮素转移 豆科牧草 禾本科牧草 混播草地 根际氮沉积
下载PDF
人工建植混播草地技术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杨春华 张新全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2-46,共5页
结合四川省等长江流域地区建立人工草地的试验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选择优良的牧草种(品种)、草种组合,以及适宜的混播比例是建植人工混播草地的关键。施肥、刈割、采食、灌溉等管理措施对混播人工草地的产量和混播牧草植物种... 结合四川省等长江流域地区建立人工草地的试验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选择优良的牧草种(品种)、草种组合,以及适宜的混播比例是建植人工混播草地的关键。施肥、刈割、采食、灌溉等管理措施对混播人工草地的产量和混播牧草植物种间竞争都有不同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建植 混播草地 栽培技术 日常管理
下载PDF
禾-豆混播草地中土壤水分与种间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平 王天慧 +1 位作者 周雯 周道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3-658,共6页
从植物形态变化和生理反应两方面探讨了禾草和豆科牧草在干旱环境下所采取的不同生存策略,阐述了禾-豆之间存在的水分竞争关系以及豆科植物的水力提升作用对水分资源高效利用的意义,分析了干旱对豆科植物固氮和转氮能力的影响.提出应探... 从植物形态变化和生理反应两方面探讨了禾草和豆科牧草在干旱环境下所采取的不同生存策略,阐述了禾-豆之间存在的水分竞争关系以及豆科植物的水力提升作用对水分资源高效利用的意义,分析了干旱对豆科植物固氮和转氮能力的影响.提出应探讨适于我国干旱区域的深根系豆科牧草与禾草的共存机制,认为揭示水分因子对地上竞争和地下竞争以及对两种竞争间反馈关系的影响是研究其共存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牧草 混播草地 竞争 共存 干旱 水分胁迫 生物固氮
下载PDF
豆-禾混播草地中紫花苜蓿比例对其固氮效率的影响及潜在生理机制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强 黄迎新 +2 位作者 钟荣珍 孙海霞 周道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647-2656,共10页
【目的】通过研究豆草比例对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豆科植物生物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深化对混播群落结构和生物固氮功能关系的理解,辅助豆-禾混播草地的科学建植和管理,提高混播草地生物固氮和土壤肥力,提升草地资源生产和生态... 【目的】通过研究豆草比例对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豆科植物生物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深化对混播群落结构和生物固氮功能关系的理解,辅助豆-禾混播草地的科学建植和管理,提高混播草地生物固氮和土壤肥力,提升草地资源生产和生态保障能力。【方法】2017年5月,利用紫花苜蓿和羊草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于中国科学院长岭草地农牧生态研究站内建植不同豆草比例(紫花苜蓿占比为25%、50%、75%、100%)的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4次重复。建植一年后,通过样方取样法调查混播草地群落结构变化,测定紫花苜蓿叶片、枝条和根系生长发育、光合和水分等生理代谢特征,在测定根系结瘤特征基础上,采取15N同位素自然丰度法评估紫花苜蓿固氮效率,结合土壤水分动态监测,分析豆草比例对紫花苜蓿生物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结果】(1)混播草地建植一年后,对应25%、50%、75%和100%设计的豆草混播比例,混播草地实际紫花苜蓿占比分别为11%、27%、53%和100%。(2)对比25%、75%和100%的初始豆草种植比例,50%的初始豆草比例下,生长季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分别增加了21.4%、36.4%和51.7%。(3)50%豆草种植比例下,紫花苜蓿植株有更大的枝条和根系生物量、叶片数量、叶片面积、叶片厚度和叶片生物量,上述指标最小值出现在100%的豆草播种比例。(4)50%豆草种植比例下,紫花苜蓿具有最大的光合速率,枝条和根系中淀粉含量最高,但枝条和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最低。(5)50%的初始豆草混播比例下,紫花苜蓿根瘤发育更完善,其生物固氮率较25%、75%和100%的豆草混播比例分别提高了13.5%、44.6%和79.2%。回归分析表明,随豆草比例变化,紫花苜蓿生物固氮效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紫花苜蓿-羊草混播草地中,紫花苜蓿生物固氮能力与豆草比例间存在非直线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羊草 混播草地 生物固氮 土壤含水量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冬闲田多花黑麦草+光叶紫花苕混播草地生产性能与种间竞争的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柳茜 傅平 +2 位作者 敖学成 苏茂 孙启忠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以"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cv.‘Tetragold’)和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cens)为材料,利用冬闲田研究其单播和混播的生产性能和种间竞争变化。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均可提高饲草产... 以"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cv.‘Tetragold’)和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cens)为材料,利用冬闲田研究其单播和混播的生产性能和种间竞争变化。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均可提高饲草产量,达14125.05-17730.52kg·hm^-2,比单播多花黑麦草提高14.08%-43.19%,比单播光叶紫花苕提高54.67%-94.15%。在整个生长利用期,多花黑麦草的生物量在各次刈割中均占主导地位,在混播群落中竞争力一直超过光叶紫花苕,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产草量、生长竞争态势以及群落结构的综合分析证明,二者以50%多花黑麦草+50%光叶紫花苕混播饲草产量最高,组分构成适宜,为最佳混播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草地 多花黑麦草 光叶紫花苕 冬闲田
下载PDF
高寒牧区当年生人工混播草地建植试验 被引量:21
8
作者 寇明科 王安禄 +2 位作者 徐占文 卓玛加 马玉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8,共3页
通过试验证明 ,在碌曲县高寒草甸草地区建立一年生人工草地 ,采取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 ,可明显提高草地产草量和牧草品质。由于草层结构合理 ,促进了产草量的提高 ,混播草地产草量较单播平均提高2 6 %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混... 通过试验证明 ,在碌曲县高寒草甸草地区建立一年生人工草地 ,采取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 ,可明显提高草地产草量和牧草品质。由于草层结构合理 ,促进了产草量的提高 ,混播草地产草量较单播平均提高2 6 %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混播处理茎叶比明显低于单播 ,其中燕麦抽穗期降低 0 5 6 ,完熟期降低 2 5 5 ,说明随着牧草生长期的延长 ,混播草地叶量明显增加 ,主要是由于箭豌豆的介入而使茎叶比显著降低 ,牧草品质变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混播草地 建植试验 一年生人工草地 牧草品质 产草量
下载PDF
高寒牧区混播草地建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榕 高占琪 +4 位作者 豆卫 马龙喜 阿不满 曹国顺 孟祥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12-1516,共5页
2004-2006年在甘肃甘南州夏河县桑科乡开展豆科和禾本科牧草不同草种组合混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建植第1年(2004年)组合Ⅱ[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cv.Gansu)、阿尔冈金苜蓿(Medicago sativa cv.Algonguin)、垂穗披碱草(Elym... 2004-2006年在甘肃甘南州夏河县桑科乡开展豆科和禾本科牧草不同草种组合混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建植第1年(2004年)组合Ⅱ[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cv.Gansu)、阿尔冈金苜蓿(Medicago sativa cv.Algonguin)、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产草量最高,比组合Ⅰ(甘肃红豆草、阿尔冈金苜蓿和垂穗披碱草)、组合Ⅲ(甘肃红豆草、阿尔冈金苜蓿和无芒雀麦)和组合Ⅳ(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苜蓿)分别多产干草379、446和369 kg/hm2,组合Ⅱ与其他组合之间差异显著(P<0.05)。建植第2年(2005年)组合Ⅰ、组合Ⅱ、组合Ⅲ和组合Ⅳ干草产量分别为2 4892、856、2 715和2 976 kg/hm2,各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建植第3年(2006年)组合Ⅳ(甘肃红豆草、阿尔冈金苜蓿)鲜草、干草产量最高,比组合Ⅰ多产干草3 635kg/hm2,各组合之间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豆科牧草 混播草地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刈割次数对不同混播组合草地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鲜花 穆肖芸 +1 位作者 董乙强 朱进忠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1-956,共6页
[目的]以人工建植的豆、禾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混播比例及种植方式下,刈割次数对草地牧草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探索自然降水在500 mm以上,≥10℃年积温1 400℃左右,无霜期85~ 100 d的雨养地区,混播人工草地的有效收获方式.... [目的]以人工建植的豆、禾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混播比例及种植方式下,刈割次数对草地牧草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探索自然降水在500 mm以上,≥10℃年积温1 400℃左右,无霜期85~ 100 d的雨养地区,混播人工草地的有效收获方式.[方法]试验设置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猫尾草(Phlemu pratense)5种豆、禾牧草混播,通过在生育期内设置的不同刈割次数,测定草地牧草产量与营养状况.[结果]在一个生长季内,刈割两次的草地牧草产量有2/3处理低于刈割一次草地,个别处理其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在粗蛋白(CP)与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与产量上则优于刈割一次草地.[结论]从草地牧草生产与利用转化效率衡量,两次刈割草地的营养价值均优于一次性刈割,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草地 刈割次数 牧草产量 营养品质
下载PDF
调亏灌溉对高寒荒漠区人工混播草地土壤环境与牧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汪精海 李广 +3 位作者 银敏华 齐广平 康燕霞 马彦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106,共12页
针对中国高寒荒漠草原区牧草种植模式单一、产量水平低下的草业畜牧业生产现状,探究更为有效的灌水模式以提高牧草产量,以实现区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以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7种调亏灌溉模式(拔节... 针对中国高寒荒漠草原区牧草种植模式单一、产量水平低下的草业畜牧业生产现状,探究更为有效的灌水模式以提高牧草产量,以实现区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以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7种调亏灌溉模式(拔节期轻度亏水BW_(1):65%~75%,拔节期中度亏水BW_(2):55%~65%,拔节期重度亏水BW_(3):45%~55%,开花期轻度亏水KW_(1):65%~75%,开花期中度亏水KW_(2):55%~65%,开花期重度亏水KW_(3):45%~55%,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水QW0:75%~85%为对照)对混播草地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土壤养分及牧草株高、茎叶比、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均土壤贮水量随灌水亏缺程度的提高呈降低趋势,同一亏缺度条件下,拔节期亏水与开花期亏水间无显著差异。2)水分亏缺处理的平均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充分灌水处理,且水分亏缺度一定时,拔节期亏水处理的平均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开花期亏水处理。3)收获后各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较播种前呈降低趋势。与充分灌水相比,开花期轻度亏水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而中度或重度水分亏缺不利于牧草对土壤速效磷和钾的吸收。4)同一灌水模式下,燕麦株高、茎叶比和产量均显著高于箭筈豌豆。7种灌水模式的草地耗水量为386.1~502.6 mm,与处理QW0相比,处理KW2的灌水量减少20.6%,牧草总产量无显著差异,可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31.5 kg·hm^(-2)·mm^(-1))、灌水利用效率(81.0 kg·hm^(-2)·mm^(-1))、氮素吸收效率(0.99 kg·kg^(-1))和氮肥偏生产力(191.1 kg·kg^(-1)),是高寒荒漠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人工草地节水、增产和高效的水分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混播 人工草地 土壤环境 生长 高寒荒漠区
下载PDF
调控措施对“黑土滩”混播草地人工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慧茹 马玉寿 +1 位作者 施建军 王彦龙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1-198,共8页
对三江源区人工调控的4龄混播草地人工植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调控的混播群落盖度和植物量均高于对照(自然演替草地),尤其是人工群落植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提高了草地初级生产力。全生长季内混播草群的生长速度呈倒"V"... 对三江源区人工调控的4龄混播草地人工植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调控的混播群落盖度和植物量均高于对照(自然演替草地),尤其是人工群落植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提高了草地初级生产力。全生长季内混播草群的生长速度呈倒"V"字型分布,人工调控混播草群的平均生长速度为0.65~0.70cm/d,对照为0.55~0.65cm/d;人工调控的草层群落高度比对照高,各层的植物量分配相对均匀,群落垂直结构均呈"金字塔"形,其稳定性优于对照的自然演替草地。所以加强高寒地区人工草地建成后期管理如毒杂草防除和施肥等,对防止人工草地退化,提高利用效率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草地 人工调控 人工植被
下载PDF
新疆半干旱地区不同种类混播草地的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谢开云 孟翔 +4 位作者 徐珍珍 张力文 万江春 颜安 李陈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35-1842,共8页
提高混播草地的生产力和维持其营养价值对提高新疆半干旱地区放牧家畜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4种牧草,以单播为对照,设置豆禾两种牧草和3种牧草进行混播,分析混播草地生产力和牧草营养价值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播相比,混播草地... 提高混播草地的生产力和维持其营养价值对提高新疆半干旱地区放牧家畜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4种牧草,以单播为对照,设置豆禾两种牧草和3种牧草进行混播,分析混播草地生产力和牧草营养价值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播相比,混播草地不仅具有明显生物量优势,而且牧草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更低,粗蛋白含量、干物质消化率、干物质采食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更高;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2016年到2018年),单播和混播草地牧草干物质产量、粗蛋白产量、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增加,但粗蛋白含量、干物质消化率、干物质采食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混播草地 豆科牧草 禾本科牧草 营养价值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燕麦与箭筈豌豆的混播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琴 何小莉 +6 位作者 王斌 王腾飞 倪旺 马霞 明雪花 邓建强 兰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9,共13页
豆禾混播比例是影响混播草地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为筛选宁夏引黄灌区适宜的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比例,试验设置燕麦与箭筈豌豆4个比例[A5V5(5∶5)、A6V4(6∶4)、A7V3(7∶3)和A8V2(8∶2)]混播及两者单播共6个处理,对混播草地生产性能、... 豆禾混播比例是影响混播草地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为筛选宁夏引黄灌区适宜的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比例,试验设置燕麦与箭筈豌豆4个比例[A5V5(5∶5)、A6V4(6∶4)、A7V3(7∶3)和A8V2(8∶2)]混播及两者单播共6个处理,对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种间竞争以及营养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播处理的年干草产量为14.84~17.62 t·hm^(-2),较燕麦单播提高4.53%~24.10%,较箭筈豌豆单播提高64.03%~94.75%,其中A8V2处理的年干草产量最高(17.62 t·hm^(-2)),且显著高于单播及A5V5处理,A6V4次之(16.61 t·hm^(-2))。所有混播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表明混播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且种间干扰小于种内干扰,燕麦和箭筈豌豆表现出共生关系,其中A8V2处理的土地当量比最高,为1.30,说明该处理增产效益最为明显。混播群落中燕麦的相对产量均大于箭筈豌豆,燕麦的侵略强度大于0,燕麦的竞争比率大于箭筈豌豆,表明燕麦的侵占力大于箭筈豌豆,燕麦具有竞争优势。而在饲草营养品质上,各混播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A5V5处理营养品质数值最高,A6V4处理的粗蛋白产量最高(1.90 t·hm^(-2))。综上所述,燕麦和箭筈豌豆以A8V2混合配比的产量、土地当量比、系统生产力指数(8.94)以及年净收入(16418元·hm^(-2))均最高。因此推荐燕麦与箭筈豌豆以8∶2比例在宁夏引黄灌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箭筈豌豆 混播草地 生产性能 种间竞争
下载PDF
两种滴灌方式下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单播与混播草地第一茬牧草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方瑞元 曾翰国 +2 位作者 郑万菊 孙伶俐 谢开云 《草学》 2023年第1期40-44,共5页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在单播和混播下株高、生长速率和产量等影响,设置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2种滴灌方式和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单播以及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3种种植方式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在单播和混播下株高、生长速率和产量等影响,设置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2种滴灌方式和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单播以及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3种种植方式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单播以及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的牧草株高、生长速率,牧草产量在地下滴灌处理下显著高于地面滴灌。混播的牧草生物量介于紫花苜蓿单播和无芒雀麦单播牧草生物量之间。因此,滴灌带埋深20cm以下的地下滴灌更有利于苜蓿生长,提高苜蓿干草产量,更适于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 混播草地 地下滴灌 地面滴灌
下载PDF
不同播种量毛苕子与燕麦混播对草地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琴 王斌 +3 位作者 王腾飞 倪旺 邓建强 兰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439-3446,共8页
为探究出宁夏干旱区毛苕子(Vicia villosa)与燕麦(Avena sativa)混播的最佳播种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五个毛苕子播种量水平(V_(1):33.0 kg·hm^(-2)、V_(2):45.0 kg·hm^(-2)、V_(3):57.0 kg·hm^(-2)、V_(4... 为探究出宁夏干旱区毛苕子(Vicia villosa)与燕麦(Avena sativa)混播的最佳播种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五个毛苕子播种量水平(V_(1):33.0 kg·hm^(-2)、V_(2):45.0 kg·hm^(-2)、V_(3):57.0 kg·hm^(-2)、V_(4):69.0 kg·hm^(-2)和V_(5):81.0 kg·hm^(-2))与燕麦(120.0 kg·hm^(-2))混播,毛苕子单播(VD:57.0 kg·hm^(-2))和燕麦单播(OD:180.0 kg·hm^(-2))为对照,研究了混播草地牧草农艺性状、生产性能以及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燕麦株高在V_(2)处理下最高,密度在V_(5)处理下最大;毛苕子株高和密度在V_(4)处理下最大。V_(1),V_(2),V_(3)和V_(5)处理的总干草产量较单播处理不同程度增加,其中V_(2)处理的总干草产量较燕麦、毛苕子单播分别提高了15.75%,63.21%。除V_(4)外其他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表明混播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混播草地较燕麦单播提高了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降低了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综合评价显示,排名由高到低为V_(2)>V_(1)>V_(5)>V_(3)>V_(4),因此,建议在宁夏干旱区毛苕子与燕麦混播的最佳播种量为4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草地 生产性能 土地当量比 牧草品质 毛苕子 燕麦
下载PDF
岩溶区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草地生产力的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会义 何仕荣 +5 位作者 邹启凯 汪宇 孔光英 黄兴胜 安海全 余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12-117,共6页
试验为提高岩溶区冬闲田土种草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在岩溶区开展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与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不同混播比例种植试验研究。试验设置多花黑麦草100%(L_(100))、光叶紫花苕100%(V_(100))、多花黑麦草30%+光... 试验为提高岩溶区冬闲田土种草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在岩溶区开展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与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不同混播比例种植试验研究。试验设置多花黑麦草100%(L_(100))、光叶紫花苕100%(V_(100))、多花黑麦草30%+光叶紫花苕70%(L_(30)V_(70))、多花黑麦草40%+光叶紫花苕60%(L_(40)V_(60))、多花黑麦草50%+光叶紫花苕50%(L_(50)V_(50))、多花黑麦草60%+光叶紫花苕40%(L_(60)V_(40))、多花黑麦草70%+光叶紫花苕30%(L_(70)V_(30))7个处理,测定株高、产草量、相对生长速率及种间竞争力。结果表明,第1次刈割各混播比例的多花黑麦草比单播L_(100)株高提高了0.08%~10.20%,除L_(60)V_(40)外,其余混播比例光叶紫花苕的株高比单播V_(100)提高了1.56%~20.58%,各混播多花黑麦草总高度比单播L_(100)提高1.01%~5.00%。L_(40)V_(60)、L_(60)V_(40)多花黑麦草的年产草量均高于L_(100)。第1次刈割产草量占全年总产草量的35.40%~42.86%,第2次刈割产草量占24.02%~30.21%,第3次刈割产草量占30.60%~35.02%。第1次、3次刈割,各混播比例的产草量高于第2次刈割,多花黑麦草单播L_(100)产草量呈递减趋势。L_(30)V_(70)多花黑麦草和光叶紫花苕种间存在对资源的激烈竞争,存在一定程度的拮抗,产草量低于多花黑麦草单播L_(100)。研究表明,L_(60)V_(40)混播比例(13.5 kg/hm^(2)多花黑麦草+24.0 kg/hm^(2)光叶紫花苕)产草量最高,其产草量为17136.67 kg/hm^(2),土地利用率提高了21%,岩溶区选择多花黑麦草60%+光叶紫花苕40%进行混播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草地 生产力评价 多花黑麦草 光叶紫花苕 岩溶区
下载PDF
混作组合对高寒牧区牧草生物量分配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皓栋 田启会 +3 位作者 刘根新 贾万臣 曹文侠 徐长林 《草学》 2023年第3期46-52,共7页
基于东祁连山高寒牧区饲草不足的现状,为缓解草畜间的矛盾,本试验在天祝高寒地区建植多年生混作禾草地,以祁连山东段2012年建植的3龄禾本科混播人工草地为对象,设置不同混作组合,研究在不同生育时期高寒牧区3龄混播禾草地地上-地下生物... 基于东祁连山高寒牧区饲草不足的现状,为缓解草畜间的矛盾,本试验在天祝高寒地区建植多年生混作禾草地,以祁连山东段2012年建植的3龄禾本科混播人工草地为对象,设置不同混作组合,研究在不同生育时期高寒牧区3龄混播禾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模式的动态变化,采用样方法对混作草地的生物量测定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返青期到枯黄期,3龄混作禾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地下部分生物量呈现倒“N”型变化趋势。混播处理M1(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青牧1号老芒麦)全年地下干物质产量、全年鲜草产量和全年干草产量,均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全年的鲜草产量为40 460kg/hm^(2),干草产量为12 347kg/hm^(2)。通过综合评价得到,混作三组分草地M1可保持较高的生产力,是高寒地区建植人工混作草地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作组合 生育期 草产量 地下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方式和比例对禾草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永亮 滕泽 张玉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44-3749,共6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间行(A_(1))和交叉(A_(2))混播两种方式和8个紫花苜蓿密度(5,15,25,35,45,55,65和75株·m^(-2),分别记为B_(1),B_(2),B_(3),B_(4),B_(5),B_(6),B_(7)和B_(8))建植混播草地,...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间行(A_(1))和交叉(A_(2))混播两种方式和8个紫花苜蓿密度(5,15,25,35,45,55,65和75株·m^(-2),分别记为B_(1),B_(2),B_(3),B_(4),B_(5),B_(6),B_(7)和B_(8))建植混播草地,通过测定头茬禾草碳氮代谢产物含量和关键酶活性,探究混播方式和苜蓿密度对混播禾草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方式对禾草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淀粉(Starch,S)、总糖(Total sugar,TS)、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含量具有显著性影响,A_(2)处理高于A_(1)(P<0.05)。苜蓿混播比例对禾草SS、S、TS、SP、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活性有显著影响。随着苜蓿密度增加,禾草SS、S、TS含量呈下降-增加-下降趋势,FAA含量呈增长趋势。B_(3)处理禾草SS和TS含量最高,B_(6)处理禾草SP、FAA含量和NR、GOT活性最高。可见,禾豆交叉混播,当苜蓿比例为25株·m^(-2)时禾草碳代谢能力较高,当苜蓿比例达到55株·m^(-2)时禾草氮代谢能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无芒雀麦 混播草地 碳氮代谢产物 酶活性
下载PDF
羊尿施入对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氮转化和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晓颖 韦宝 +4 位作者 代先林 王瑜 李向林 仝宗永 何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68-3774,共7页
为探究苜蓿(Medicago sativa L.)混播草地施用羊尿后土壤氮素转化和吸收规律。本实验通过温室控制,研究了4个羊尿施用梯度下(0,8.64,25.92,43.20 kg·hm^(-2),分别记为N1,N2,N3,N4),苜蓿+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混播草地... 为探究苜蓿(Medicago sativa L.)混播草地施用羊尿后土壤氮素转化和吸收规律。本实验通过温室控制,研究了4个羊尿施用梯度下(0,8.64,25.92,43.20 kg·hm^(-2),分别记为N1,N2,N3,N4),苜蓿+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混播草地和裸地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土壤酶活性、地上地下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施用羊尿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在第1天达到峰值;硝态氮含量在第9天到达峰值;N1和N2处理下,土壤脲酶活力显著增加,N3处理下脲酶活性降低;羊尿施入提高了亚硝酸还原酶的活性;羊尿施入显著提高了混播草地中无芒雀麦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地上生物量、粗蛋白含量,添加羊尿增加无芒雀麦在混播草地中的生物量和竞争力。苜蓿混播可以调控羊尿中氮素转化吸收效率,减少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尿液中氮的环境释放风险,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混播草地 羊尿 硝态氮 铵态氮 酶活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