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单一及其混合碳源的生物反硝化脱氮效能 被引量:17
1
作者 胡小宇 朱静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1,共5页
分别以乙酸钠、乙醇、葡萄糖及其两两混合物作为外碳源,对生活废水进行生物反硝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碳源系统均出现了NO2^--N的短时间积累,与单一碳源系统相比,对应混合碳源系统NO2^--N最大积累量较低。从培养初始至120 min时,随培养... 分别以乙酸钠、乙醇、葡萄糖及其两两混合物作为外碳源,对生活废水进行生物反硝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碳源系统均出现了NO2^--N的短时间积累,与单一碳源系统相比,对应混合碳源系统NO2^--N最大积累量较低。从培养初始至120 min时,随培养时间增加,单一和混合碳源系统中NO3^--N含量均大幅降低,乙酸钠、乙醇、葡萄糖、乙酸钠+乙醇、乙醇+葡萄糖、乙酸钠+葡萄糖系统的平均反硝化速率分别为6.9、5.1、4.3、7.2、5.7、6.0 mg/(g·h),至120 min时,各系统NO3^--N去除率分别为100%、77.8%、64.8%、100%、78.4%、85.1%。乙酸钠、乙酸钠+乙醇、乙酸钠+葡萄糖系统NO3^--N去除率分别在120、120、210 min时达到100%。从脱氮效果、碳源成本、环境风险角度,乙酸钠+.葡萄糖更适合作为工程应用上的外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碳源 混合碳源 缺氧 反硝化脱氮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芳 杨凤林 +3 位作者 张兴文 张捍民 刘毅慧 周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49,81,共4页
在内循环气升式间歇反应器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从污泥负荷率和碳源特性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以蔗糖为碳源时,反应器在较低的曝气量下生长有大量的丝状真菌,而在较高的曝气量下有利于污泥形成表面光滑的颗粒,但... 在内循环气升式间歇反应器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从污泥负荷率和碳源特性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以蔗糖为碳源时,反应器在较低的曝气量下生长有大量的丝状真菌,而在较高的曝气量下有利于污泥形成表面光滑的颗粒,但当污泥负荷过低时,光滑的颗粒污泥表面开始迅速生长丝状真菌而导致颗粒污泥不稳定。试验表明以蔗糖为碳源物质形成好氧颗粒污泥速率快,但其操作条件难控制,容易引起丝状真菌的大量生长;以乙酸钠为碳源物质,形成颗粒污泥速度慢,污泥颗粒化程度不高;而以蔗糖与乙酸钠为混合型碳源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证明了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光滑,没有丝状菌的存在,并且颗粒污泥易于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污泥颗粒化 曝气量 污泥负荷率 混合碳源 污泥稳定性
下载PDF
污泥类型对污泥碱性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苏高强 彭永臻 +3 位作者 汪传新 高永青 霍明昕 朱遂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92-3497,共6页
污水处理厂中污泥通常以剩余污泥、初沉污泥以及混合污泥的形式存在。污泥组成不同,污泥的发酵产物不同。为此,考察了温度35℃,pH=10,等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VSS)条件下这3种污泥的厌氧发酵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是溶出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 污水处理厂中污泥通常以剩余污泥、初沉污泥以及混合污泥的形式存在。污泥组成不同,污泥的发酵产物不同。为此,考察了温度35℃,pH=10,等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VSS)条件下这3种污泥的厌氧发酵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是溶出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还是产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都是剩余污泥>混合污泥>初沉污泥。剩余污泥、混合污泥以及初沉污泥的最佳发酵时间均为8d,第8d各污泥的TVFA的产量分别是529、359、162mg COD.(g VSS)-1。无论何种污泥,发酵产生的6种挥发性短链脂肪酸中乙酸的比例总是最大。将剩余污泥和初沉污泥混合后发酵能提升污泥整体的水解和产酸能力。3种污泥发酵过程中氨氮的释放量为剩余污泥>混合污泥>初沉污泥,正磷酸盐的释放量为混合污泥>剩余污泥>初沉污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污泥 碱性发酵 水解酸化 碳源
下载PDF
高渗条件下利用蔗糖提升2-酮基-L-古龙酸生产效率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克杰 周景文 +3 位作者 刘立明 刘杰 堵国成 陈坚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07-1513,共7页
旨在进一步提升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LG)的生产效率。在详细考察了2-KLG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渗透压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渗对混合菌系细胞生长和2-KLG合成的影响,提出蔗糖促进伴生菌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生长,... 旨在进一步提升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LG)的生产效率。在详细考察了2-KLG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渗透压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渗对混合菌系细胞生长和2-KLG合成的影响,提出蔗糖促进伴生菌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生长,进而促进普通生酮古龙酸菌Ketogulonigenium vulgare生长和产酸的策略。结果表明,2-KLG的积累和碱性物质的流加使渗透压上升了832mOsmol/kg;高渗抑制了巨大芽胞杆菌的生长(15.4%),从而抑制普通生酮古龙酸菌(31.7%)的生长,导致2-KLG产量和生产强度分别下降67.5%和69.3%(以1250mOsmol/kg为例);蔗糖的添加则显著促进巨大芽胞杆菌的生长,使高渗条件下(摇瓶,1250 mOsmol/kg)2-KLG产量(40.6g/L)提高87%;在3L发酵罐中,补加10mmol/L蔗糖使2-KLG发酵周期缩短10.8%,2-KLG生产强度提高10.4%。研究成果为在环境胁迫下提高混菌生产目标代谢产物的产量提供了潜在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菌发酵 2-酮基-L-古龙酸 碳源调节 维生素C 高渗
原文传递
混合碳源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其除污效果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前进 刘立凡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62-971,共10页
以葡萄糖和乙酸钠为混合碳源,采用调控耗氧有机污染物浓度(以COD计)、表面上升气速和污泥沉降时间的方法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对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污泥特性变化和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110天,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成功,颗粒粒... 以葡萄糖和乙酸钠为混合碳源,采用调控耗氧有机污染物浓度(以COD计)、表面上升气速和污泥沉降时间的方法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对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污泥特性变化和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110天,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成功,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1.43~2.26 mm,污泥容积指数(SVI30)为28 mL·g^(−1),沉降速度为94 m·h^(−1),污泥挥发组分比例(MLVSS/MLSS)为0.72。通过对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变化分析可知,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多糖(PS)含量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25 mg·g^(−1),蛋白质(PN)含量明显增加,由13.98 mg·g^(−1)增加到41.86 mg·g^(−1),说明PN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好氧颗粒污泥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80%、70%,具有良好的除污效果。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除污效果 特性 颗粒化 混合碳源
原文传递
碳源种类对生物除磷颗粒污泥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6
作者 张祥霖 王艳萍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133,共6页
碳源种类对污水生物除磷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碳源种类对生物除磷好氧颗粒污泥(AGS)的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至今不明确。因此,本工作在中温条件下探究了碳源种类(乙酸、丙酸及两者混合)对生物除磷AGS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碳源利... 碳源种类对污水生物除磷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碳源种类对生物除磷好氧颗粒污泥(AGS)的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至今不明确。因此,本工作在中温条件下探究了碳源种类(乙酸、丙酸及两者混合)对生物除磷AGS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碳源利于AGS对污染物及营养盐的去除。混合碳源组别COD和磷酸盐去除效率分别高达95.9%~97.8%和96.8%~98.5%。混合碳源提高了AGS浓度,促进了胞外聚合物的分泌,并提高各层EPS含量。混合碳源降低了污泥体积指数,提高了污泥沉降性。胞内聚合物分析表明混合碳源提高了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含量但降低了糖原质含量。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混合碳源组别内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单一碳源,且混合碳源组别内,属水平上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Acinetobacter的相对丰度高于其他组。研究结果为生物除磷AGS的高效处理混合碳源废水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碳源 生物除磷 颗粒污泥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不同凝结芽孢杆菌在单一及混合碳源下的发酵特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孙研 王永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74-80,共7页
本文研究了凝结芽孢杆菌BH1、HL5和36D1在木糖、海藻糖、葡萄糖、低聚异麦芽糖、蔗糖和麦芽糖等单一碳源和葡萄糖分别加其他五种碳源(即混合碳源)下的底物利用和代谢情况,对三株菌以葡萄糖和低聚异麦芽糖作为混合碳源进行5 L罐发酵,进... 本文研究了凝结芽孢杆菌BH1、HL5和36D1在木糖、海藻糖、葡萄糖、低聚异麦芽糖、蔗糖和麦芽糖等单一碳源和葡萄糖分别加其他五种碳源(即混合碳源)下的底物利用和代谢情况,对三株菌以葡萄糖和低聚异麦芽糖作为混合碳源进行5 L罐发酵,进一步考察三株菌发酵特性,以期确定一株菌株作为后续高效乳酸发酵菌株筛选的出发菌株。结果显示:单一碳源发酵下,凝结芽孢杆菌36D1可以完全利用海藻糖、木糖和葡萄糖,而BH1和HL5对木糖和海藻糖几乎无利用,同时三株菌对蔗糖均无明显利用;混合碳源发酵下,凝结芽孢杆菌36D1发酵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葡萄糖阻遏效应,BH1和HL5对其他糖(尤其是麦芽糖和异麦芽糖)的利用几乎不受影响;5 L罐发酵结果表明,HL5对异麦芽糖的利用能力较优。凝结芽孢杆菌HL5对麦芽糖、异麦芽糖以及葡萄糖的利用能力较高,最终确定HL5作为后续菌株筛选的出发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菌 单一碳源 混合碳源 发酵特性 乳酸
下载PDF
碳氮源对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产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崔宝臣 张国欣 +2 位作者 侯博 李睿 邵姝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7,13,共4页
碳源和氮源是产氢光合细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与光合细菌菌株产氢能力相关。以从花园土壤中富集分离出来的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为研究对象,在血清瓶中于30℃下采用厌氧培养方式间歇培养8天,分别考察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氮... 碳源和氮源是产氢光合细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与光合细菌菌株产氢能力相关。以从花园土壤中富集分离出来的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为研究对象,在血清瓶中于30℃下采用厌氧培养方式间歇培养8天,分别考察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氮源组合及其浓度变化对光合细菌产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氮源种类对光合细菌产氢能力有显著影响,与氮源相比,碳源对产氢量的影响更为显著,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草酸铵。最佳碳氮源组合为葡萄糖和谷氨酸钠组合,葡萄糖和谷氨酸钠浓度分别为3g/L和1g/L时,产氢量和最大产氢速率分别达41.35mLH2/(L-培养基)和0.328mLH2/(L-培养基·h)。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产氢光合细菌生长的营养生理奠定了基础,对大规模培养条件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混合菌群 产氢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混合型碳源和除磷剂改善冬季污水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磊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4期264-267,共4页
针对北方某污水处理厂冬季出水氮磷去除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外加混合型碳源和除磷剂提高脱氮除磷效果。本研究对不同配比的混合型碳源反硝化速率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水厂投加混合碳源和化学除磷剂后对氮磷的去除效果。通过反硝化小试实... 针对北方某污水处理厂冬季出水氮磷去除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外加混合型碳源和除磷剂提高脱氮除磷效果。本研究对不同配比的混合型碳源反硝化速率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水厂投加混合碳源和化学除磷剂后对氮磷的去除效果。通过反硝化小试实验和分析水厂进出水氮磷变化,得出结论:C与N物质的量比7时,以1∶5.5物质的量比混合的葡萄糖和乙酸钠为外加碳源,对活性污泥反硝化能力提升效果最好;在水厂污水中以C与N物质的量比10投加混合型碳源强化生物脱氮,TN去除率提高了25.67%。投加35 mg·L^(-1)的聚合FeCl_(3)和20 mg·L^(-1)的聚合AlCl_(3)辅助除磷,TP去除率提高了10%。出水氮磷达到一级A标准。结论是混合型碳源和化学除磷剂可以有效地帮助冬季低温污水脱氮除磷,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AAO 混合型碳源 化学除磷剂 反硝化
下载PDF
渗透性反应墙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琳 郑丽娜 +3 位作者 陈禹娜 肖景霓 张蕾 王荦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61-64,共4页
通过柱试验模拟地下水环境,研究了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利用混合碳源为介质的生物反应墙与模拟沸石墙串联的组合反应器,考察其对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为受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提供经济有效的修复方法.结果表明,在30℃条件下,通入硝... 通过柱试验模拟地下水环境,研究了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利用混合碳源为介质的生物反应墙与模拟沸石墙串联的组合反应器,考察其对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为受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提供经济有效的修复方法.结果表明,在30℃条件下,通入硝态氮浓度为65 mg/L的地下水,以锯末和玉米秸秆的混合物作为碳源,沸石作为进一步的修复反应能有效的去除模拟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在15 d的运行时间内,模拟装置对水中的硝态氮去除率为90%以上,试验过程中出现亚硝酸盐和氨氮的积累,其中出水中亚硝酸盐氮浓度为0.020-0.120 mg/L,氨氮浓度为0.7-2.5 mg/L,出水p H值介于6.7-7.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地下水 混合碳源 PRB 沸石墙
下载PDF
混合碳源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承元 操家顺 王耀增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75-78,共4页
在SBR反应器中,采用葡萄糖和醋酸钠为混合碳源,以容积负荷和沉淀时间为调控参数,研究污泥颗粒化过程及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以葡萄糖和醋酸钠为混合碳源,通过对容积负荷和沉淀时间的调控,培养出的成熟颗粒污泥为橙黄色不规则球体,颗粒... 在SBR反应器中,采用葡萄糖和醋酸钠为混合碳源,以容积负荷和沉淀时间为调控参数,研究污泥颗粒化过程及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以葡萄糖和醋酸钠为混合碳源,通过对容积负荷和沉淀时间的调控,培养出的成熟颗粒污泥为橙黄色不规则球体,颗粒化程度达100%,MLSS高达6 400 mg/L,SVI值保持在20 mL/g左右,稳定性良好。电镜(SEM)观察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和剖面结构发现,表面凹凸不平且密实,比表面积较大,以粒径为2.0~3.5μm的短杆菌占优势;内部微生物密集,但中心出现空洞,以粒径为1.0~2.0μm的球杆菌占优势。两种微生物独立分布于颗粒的表面和内部,互不混杂,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同时颗粒污泥对氮的去除效果良好,分析认为上述两种菌种对氮的去除分别起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混合碳源 好氧颗粒污泥 颗粒化过程 微生物特性
原文传递
Production of 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 Using Aeromonas hydrophila 4AK4 Grown in Mixed Carbon Source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瑾 张广 +2 位作者 陈金春 华秀英 陈国强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2年第4期393-397,共5页
Aeromonas hydrophila 4AK4 was grown on mixed substrates of soybean oil and lauric acid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hydroxyalkanoate copolymer consisting of 3 hydroxybutyrate (3HB) and 3 hydroxyhexanoate (3HHx). A m... Aeromonas hydrophila 4AK4 was grown on mixed substrates of soybean oil and lauric acid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hydroxyalkanoate copolymer consisting of 3 hydroxybutyrate (3HB) and 3 hydroxyhexanoate (3HHx). A maximal poly(3 hydroxybutyrate co 3 hydroxyhexanoate) (PHBHHx) content of 49.13% in dry cells was obtained in a shake flask culture. PHBHHx of 6.26 g/L was produced in a fermentation experiment over 48 h on a sole carbon source containing 100 g/L soybean oil, while 12.40 g/L PHBHHx was produced on a mixed carbon source containing 80 g/L soybean and 20 g/L lauric acid over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resulting in a polyhydroxyalkanoate (PHA) productivity of 0.25 g/(L·h).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xed carbon sources are suitable for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of PHBHHx from A. hydrophila 4AK4, as the mixed carbon sources also overcome the foaming problem that occurs when lauric acid is employed as a sole carbon source in PHBHHx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poly(3 hydroxybutyrate co 3 hydroxyhexanoate) (PHBHHx) Aeromonas hydrophila mixed carbon source
原文传递
木糖和葡萄糖共发酵生产L-组氨酸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鹤云 张悦 +3 位作者 蒋帅 田道光 谢希贤 陈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15-120,共6页
以1株L-组氨酸生产菌Escherichia coli HIS1为研究对象,优化其L-组氨酸合成关键酶His G*的诱导条件。通过摇瓶发酵的方式确定诱导剂木糖的最适质量浓度为10 g/L;通过5 L发酵罐发酵的方式确定最佳诱导时间为发酵8 h时诱导;因发酵过程中... 以1株L-组氨酸生产菌Escherichia coli HIS1为研究对象,优化其L-组氨酸合成关键酶His G*的诱导条件。通过摇瓶发酵的方式确定诱导剂木糖的最适质量浓度为10 g/L;通过5 L发酵罐发酵的方式确定最佳诱导时间为发酵8 h时诱导;因发酵过程中木糖会被消耗,故通过多次添加木糖或敲除xyl A基因阻断木糖代谢途径保持发酵液中的木糖浓度,以稳定诱导条件。结果表明,木糖同时作为诱导剂和碳源更有利于L-组氨酸的发酵生产,为此摸索出了木糖和葡萄糖共发酵生产L-组氨酸的发酵工艺。该工艺主要控制要点为发酵8 h之后添加质量浓度为10 g/L的木糖,发酵过程中流加木糖和葡萄糖质量比为1∶5的糖溶液。最终L-组氨酸的产量可达56.5 g/L,是纯葡萄糖发酵时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组氨酸 发酵优化 木糖诱导 混合碳源 大肠杆菌
下载PDF
高果糖浆废液杂糖组分分析及其作为毕赤酵母发酵碳源的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丽萍 王力 +3 位作者 詹晓北 朱莉 郑志永 高敏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3,共6页
废杂糖的资源化利用是高果糖浆生产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首先通过高效液相、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杂糖成分为葡萄糖、果糖和聚合度为2~16的线性葡聚糖,包括葡萄糖480 g/L,果糖92 g/L,麦芽糖103.6 g/L,麦芽三糖36.8 g/L,... 废杂糖的资源化利用是高果糖浆生产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首先通过高效液相、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杂糖成分为葡萄糖、果糖和聚合度为2~16的线性葡聚糖,包括葡萄糖480 g/L,果糖92 g/L,麦芽糖103.6 g/L,麦芽三糖36.8 g/L,总糖含量802.3 g/L。进一步使用2种常用的毕赤酵母宿主(P AOX1型毕赤酵母、P GAP型毕赤酵母)利用杂糖发酵生产内切β-1,3葡聚糖酶并与标准碳源(甘油和葡萄糖)作对比。结果表明,对于P AOX1型毕赤酵母,杂糖做碳源时细胞密度和酶活性与甘油相比均有所下降,最大生物量分别为59.1和82.0 g/L,最高酶活性分别为157.29和199.2 U/mL。对于P GAP型毕赤酵母,杂糖与葡萄糖的发酵效果相当,说明杂糖可以作为P GAP型毕赤酵母生产内切β-1,3葡聚糖酶的优质替代性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果糖浆 杂糖 毕赤酵母 内切β-1 3-葡聚糖酶 碳源
下载PDF
碳源组成对化学气相渗透C/C复合材料致密化及热解炭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房冲 王雅雷 +3 位作者 熊翔 汤中华 陈招科 孙威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09-2617,共9页
为分析碳源在化学气相渗透过程中的沉积机制,以碳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添加丙烯(C_3H_6)的天然气混合气体为碳源,研究了碳源组成对C/C复合材料致密化及热解炭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以天然气为碳源,以添加了适当比例C_3H_6的天... 为分析碳源在化学气相渗透过程中的沉积机制,以碳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添加丙烯(C_3H_6)的天然气混合气体为碳源,研究了碳源组成对C/C复合材料致密化及热解炭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以天然气为碳源,以添加了适当比例C_3H_6的天然气为碳源,可有效提高C/C复合材料的致密化速率及密度分布均匀性;同时,有利于生成高织构的热解炭。最优条件(9vol%C_3H_6)下沉积100h后,C/C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径向密度偏差分别为1.40g/cm^3和0.04g/cm^3,热解炭为均一的粗糙层结构,石墨化度高;而以天然气作碳源时,密度和径向密度偏差分别为1.17g/cm^3和0.07g/cm^3,热解炭为二元带状结构,石墨化度较低;当C_3H_6比例增加到17vol%时,其密度和径向密度偏差分别为1.28g/cm^3和0.10g/cm^3,密度及密度分布均匀性较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碳源 C/C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密度分布均匀性 显微结构
原文传递
产蛋白酶混合菌系对碱性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接伟光 彭永臻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38,共6页
为提高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累积,从剩余污泥中分离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耐碱细菌,并构建产蛋白酶混合菌系.将其接种于碱性(p H 10.0)发酵剩余污泥的不同发酵时期,评价其对溶解性有机化合物和VFAs累积的影响,探讨... 为提高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累积,从剩余污泥中分离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耐碱细菌,并构建产蛋白酶混合菌系.将其接种于碱性(p H 10.0)发酵剩余污泥的不同发酵时期,评价其对溶解性有机化合物和VFAs累积的影响,探讨利用剩余污泥生产VFAs的最佳条件.从剩余污泥中分离到2株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耐碱细菌,并构建产蛋白酶混合菌系.在发酵初期接种混合菌系效果最显著,且可缩短发酵启动时间2 d.发酵初期接种混合菌系后,溶解性蛋白质和VFAs质量浓度在第8天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未接种混合菌系样品中相应值的1.25和1.41倍,分别占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总量的29.87%和44.54%.乙酸和丙酸为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VFAs的主要组分,分别占VFAs总量的50.69%和18.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水解酸化 混合菌系 内碳源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含苯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结构表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锦标 尚龙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82-2286,共5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是潜在的医学材料。对聚羟基脂肪酸酯进行改性,可提高其应用范围.采用以苯戊酸和蔗糖为混合碳源培养基培养Pseudomonas putida KT2442,对其细胞内合成的聚羟基脂肪酸酯进行生物改性,...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是潜在的医学材料。对聚羟基脂肪酸酯进行改性,可提高其应用范围.采用以苯戊酸和蔗糖为混合碳源培养基培养Pseudomonas putida KT2442,对其细胞内合成的聚羟基脂肪酸酯进行生物改性,并利用核磁共振、红外色谱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表征了改性的PHA分子结构。结果表明合成的聚羟基脂肪酸酯为含有3-羟基苯戊酸单体的中长链聚羟基脂肪酸酯(PHPhA),该单体在PHA链中含量为1.04%,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生物改性 恶臭假单胞菌 混合碳源
下载PDF
Denitrification in Natural Nutritious Medium 被引量:1
18
作者 H. Bougherara O. Bentabet R. Meribout W. Cheurfi B. Kebab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年第9期1093-1099,共7页
The intensive use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in Algeria caused a pollution of the waters by nitrates. This concentration reached in the region of Collo (Wilaya of Skikda, Algeria) 570 mg/L, which is beyond the WHO stan... The intensive use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in Algeria caused a pollution of the waters by nitrates. This concentration reached in the region of Collo (Wilaya of Skikda, Algeria) 570 mg/L, which is beyond the WHO standard (50 mg/L). This has negative consequences on human health (Methemoglobinemia) and on the environment (eutrophication). In our works, we studied the elimination of this pollution with the use of a mixed culture of microorganisms. We replaced the standard synthetic carbon source and the nutritious medium by date powder. This contains minerals and sugars that can enhance bacterial growth. Our study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denitrification is proportional to bacterial growth. It rises exponentially after a latency period of 8 hours. During the reaction of degradation we noticed a rise in pH in our engine, it moved from 7.00 to 8.38. In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pH on the denitrification of the microorganisms, we observed that the ion hydrogen concentration modified the growth rate of bacteria and degradation of nitrates. An acid pH, the reduction of nitrates is incomplete; this is accounted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nitrous and nitric oxide that interferes in the reaction of denitrification. The velocity of the nitrate reduction is less important in an acid pH (0.0096 g.L^-l.h^-1) than in a basic pH (0.013 g.L^-1.h^-1). The denitrification is optimal at temperature 35 ℃ for a ratio C/N = 2.5. In these conditions 95% of the nitrate initial quantity is eliminated after approximately 100 hou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culture DENITRIFICATION carbon source nutritious medium date powder
下载PDF
葡萄糖-木糖共利用对重组大肠杆菌合成D-1,2,4-丁三醇的影响
19
作者 刘雪丹 杨萌 +1 位作者 张静 赵东旭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1-179,共9页
研究共利用葡萄糖、木糖对重组大肠杆菌合成D-1,2,4-丁三醇(BT)的影响,并优化混合底物时重组菌株合成丁三醇的培养条件。通过敲除影响磷酸转移酶系统(PTS)运行的基因,构建共利用葡萄糖-木糖的合成BT重组菌株,考察了mtfA敲除及mlc过表达... 研究共利用葡萄糖、木糖对重组大肠杆菌合成D-1,2,4-丁三醇(BT)的影响,并优化混合底物时重组菌株合成丁三醇的培养条件。通过敲除影响磷酸转移酶系统(PTS)运行的基因,构建共利用葡萄糖-木糖的合成BT重组菌株,考察了mtfA敲除及mlc过表达菌株MJ133k-ΔmtfA-PTMXM的摇瓶培养条件。结果显示:分别敲除基因ptsG、mtfA和pgi,可使菌株能同时利用木糖及葡萄糖并促进BT合成。菌株MJ133k-ΔmtfA-PTMXM合成BT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为:采用1.5×LB培养基,加入10 g/L CaCO_(3)以控制pH,发酵温度33℃,装液量为60 mL/250 mL;6 h时分别加入葡萄糖5 g/L及木糖20 g/L,24 h再次加入5 g/L葡萄糖,BT合成量达3.36 g/L,是未修饰菌株培养条件优化前BT合成量的4.15倍。表明葡萄糖、木糖共利用有效促进了重组大肠杆菌合成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1 2 4-丁三醇 生物合成 混合碳源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采用组合策略提高灰色链霉菌胰蛋白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20
作者 彭文坚 张娟 刘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5-21,共7页
胰蛋白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广泛应用于皮革加工、食品加工和医药等领域。该研究从菌株改造及发酵条件优化两方面提高了灰色链霉菌胰蛋白酶(Streptomyces griseus trypsin,SGT)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的发酵产量。首先,分析了4... 胰蛋白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广泛应用于皮革加工、食品加工和医药等领域。该研究从菌株改造及发酵条件优化两方面提高了灰色链霉菌胰蛋白酶(Streptomyces griseus trypsin,SGT)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的发酵产量。首先,分析了4种分子伴侣(Cne1、Bmh2、Ssa4和Vhb)和2种转录因子(Yap1、Aft1)对SGT在P.pastoris GS115中表达的影响。摇瓶发酵结果显示,与转录因子Aft1共表达时SGT酶活力较对照菌提高了19.71%,达到217.30 U/mL;其他转录因子或分子伴侣的共表达降低了SGT产量。其次,确定了菌株PP-SGTm/Aft1的最适生长pH和最适诱导pH分别为5.5和6.5。最后,优化了PP-SGTm/Aft1在5 L罐中诱导产酶过程中流加混合碳源(甲醇-山梨醇)的比例。结果显示,当补加的m(甲醇)∶m(山梨醇)=20∶0.5时,5 L罐SGT酶活力达到了2667.24 U/mL(144 h),较仅流加甲醇酶活力提高了20.1%。研究结果将为SGT工业化发酵生产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 毕赤酵母 分子伴侣 转录因子 发酵优化 混合碳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