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梁显微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术后角膜内皮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高富军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术后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4例14只眼,行复合式小梁显微切除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采用共焦显微镜分别在术前、术后3月、术后12月,对内皮细胞的密度、平均细胞大...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术后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4例14只眼,行复合式小梁显微切除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采用共焦显微镜分别在术前、术后3月、术后12月,对内皮细胞的密度、平均细胞大小、六角型细胞的比率变化、中央角膜厚度进行检测,并加以分析。结果术前平均细胞密度(2516±533)个/mm^2,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分别为:2326±563个,mm^2,(2274±549)个/mm^2。细胞丢失率分别为9.3%、9.9%。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内皮细胞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平均细胞大小及六角形细胞比率变化尚未稳定。结论小梁切除术中使用MMC前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明显。观察3-12个月,细胞丢失没有进展。提示MMC对角膜内皮细胞没有持续的毒性作用;内皮细胞增生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角膜内皮 丝裂霉素C 小梁切除术
原文传递
小梁切除术中丝裂霉素与调节缝线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庄凤君 张兴儒 孙兴怀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MC)与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9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MMC与调节缝线;随机对照42眼单纯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浅。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第一天浅前房发生率联合组8.2%,...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MC)与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9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MMC与调节缝线;随机对照42眼单纯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浅。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第一天浅前房发生率联合组8.2%,明显低于对照组23.8%(P<0.05);一年后随访60眼(联合组34眼,对照组26眼),联合组弥散性滤过泡88.2%较对照组65.4%多(P<0.05)。不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mmHg手术成功标准,联合组一年后手术成功率94.1%较对照组73.1%高(P<0.01)。结论MMC联合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合理应用,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 调节缝线 青光眼 治疗
下载PDF
2450 MHz微波对三种诱变剂致DNA损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美辨 金力奋 +2 位作者 何继亮 胡军 郑伟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 研究 2 4 5 0MHz(5mW cm2 )微波 (MW)与 3种化学诱变剂对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联合作用。方法 采用彗星试验体外实验检测淋巴细胞经微波和化学诱变剂单独及联合作用后 ,不同培养时间 (0h和 2 1h)的DNA损伤。微波与化学诱变剂联合... 目的 研究 2 4 5 0MHz(5mW cm2 )微波 (MW)与 3种化学诱变剂对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联合作用。方法 采用彗星试验体外实验检测淋巴细胞经微波和化学诱变剂单独及联合作用后 ,不同培养时间 (0h和 2 1h)的DNA损伤。微波与化学诱变剂联合暴露方式有 3种 :微波辐射后化学诱变剂染毒、微波与化学诱变剂同时暴露、化学诱变剂染毒后微波辐射。 3种化学诱变剂是丝裂霉素C(MMC ,DNA交联剂 )、博来霉素 (BLM ,似X线剂 )、甲基甲烷磺酸酯 (MMS ,烷化剂 )。微波辐射和化学诱变剂暴露时间分别是 2h和 3h。结果 微波组培养 0h和 2 1h ,彗星尾长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培养 2 1h后 ,当MMC浓度为 30 .0 0 μmol L时 ,MW +MMC组、MW MMC组和MMC +MW组的尾长分别为 (18.0 0± 5 .96 )、(2 1.79± 11.4 7)、(2 2 .32± 8.10 ) μm ;当MMC浓度为 3.0 0μmol L时 ,尾长分别为 (8.99± 3.75 )、(12 .4 0± 5 .35 )、(14 .0 0± 5 .38) μm ,明显高于相应的MMC组[(9.4 2± 3.34) μm和 (6 .5 0± 2 .89) μm],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MW +BLM组和MW +MMS组的DNA损伤与相应的BLM组和MMS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2 4 5 0MHz(5mW cm2 )微波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化学诱变剂 微波 丝裂霉素C 博来霉素 甲基甲烷磺酸酯
原文传递
TNF与丝裂霉素、IL-2联合应用对人肺腺癌细胞株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凤芝 杨晓临 +4 位作者 周正任 候美华 顾德智 张彦泽 候继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降低TNF的毒副作用,扩大抗瘤谱,采用亚甲蓝染料摄入法,进行TNF与抗癌药丝裂霉素及IL—2联合应用的协同细胞毒实验研究。结果表明,TNF对人肺腺癌AGZY-83a细胞有弱的细胞毒作用(D<sub>50</sub>为4×10<sup>4</... 为降低TNF的毒副作用,扩大抗瘤谱,采用亚甲蓝染料摄入法,进行TNF与抗癌药丝裂霉素及IL—2联合应用的协同细胞毒实验研究。结果表明,TNF对人肺腺癌AGZY-83a细胞有弱的细胞毒作用(D<sub>50</sub>为4×10<sup>4</sup>u/ml)。TNF与丝裂霉素(D<sub>50</sub>为0.9036μg/ml),两者联合应用后可产生协同的细胞毒作用(CI【1)。IL—2单独对AGZY—83a细胞无直接细胞毒作用(CI【1)但与TNF联合应用可增强TNF的细胞毒作用,使TNF的D<sub>50</sub>降低了3.59×10<sup>4</s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2 肺肿瘤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宁香玉 刘桂香 +3 位作者 崔丛先 孙荣霞 刘春莉 王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3期4496-4500,共5页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5月在我院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60例(78眼),随机分为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36例(46眼)患者为A组,术中不用丝裂霉素C的24例(32眼)为B组,分别...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5月在我院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60例(78眼),随机分为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36例(46眼)患者为A组,术中不用丝裂霉素C的24例(32眼)为B组,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CD)、平均细胞面积(AVG)及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分析其数量的改变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组术前眼压为(35.4±13.7)mmHg,B组术前眼压为(32.5±13.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5.7±3.7)mmHg、(17.0±3.2)mmHg,均低于B组的(19.4±3.7)mmHg、(20.2±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475±484)个/mm2、(2199±373)个/mm2、(2164±332)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31.4±67.6)μm2、(480.6±66.8)μm2、(463.8±46.2)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1.1±7.4)%、(34.4±6.3)%、(31.2±7.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342±94)个/mm2、(2185±215)个/mm2、(2074±218)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53.9±94.8)μm2、(516.3±100.8)μm2、(499.81±106.4)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0.2±3.0)%、(32.7±2.9)%、(31.4±4.3)%;除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与术前比较有意义(P<0.05)外,余参数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0.4%高于B组的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1.1%高于B组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用丝裂霉素C的降压效果比不用丝裂霉素C的效果好,但短期内前者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丝裂霉素C(mmc) 小梁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丝裂霉素抑制兔泪道激光成形术后纤维组织增生的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劲 杨文蕾 +1 位作者 杜晓燕 张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对于抑制泪道激光成形术(KTP)后纤维组织增生的作用。方法制作成年兔泪道狭窄动物模型后,双眼行KTP激光术后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注入丝裂霉素和生理盐水,观察泪道阻塞情况,比较各组对于抑制泪道激光... 目的探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对于抑制泪道激光成形术(KTP)后纤维组织增生的作用。方法制作成年兔泪道狭窄动物模型后,双眼行KTP激光术后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注入丝裂霉素和生理盐水,观察泪道阻塞情况,比较各组对于抑制泪道激光成形术后纤维组织增生的作用。结果丝裂霉素组较生理盐水组泪道冲洗狭窄出现时间晚,纤维组织增生及胶原化时间延长程度轻。结论丝裂霉素能减轻泪道激光成形术后的纤维组织增生,并可提高难治性泪道激光成形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 泪道狭窄 纤维组织增生
下载PDF
MNP和MV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赵金奇 滕英 《实用癌症杂志》 2003年第6期630-632,共3页
目的 比较MNP和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2 6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A和B组 ,A组采用MNP(丝裂霉素 +去甲长春花碱 +顺铂 )方案化疗。B组采用MVP(丝裂霉素 +长春酰胺 +顺铂 )方案化疗。至少连用 ... 目的 比较MNP和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2 6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A和B组 ,A组采用MNP(丝裂霉素 +去甲长春花碱 +顺铂 )方案化疗。B组采用MVP(丝裂霉素 +长春酰胺 +顺铂 )方案化疗。至少连用 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A组有效率为 5 4.0 % ( 3 4/63 ) ,B组有效率为 3 4.9% ( 2 2 /63 )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其中对腺癌有效率A组为 44 .4% ( 16/3 6) ,B组为 3 3 .3 % ( 12 /3 6)。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 2 8.6% ( 14 /4 9) ,B组为 0 (P <0 .0 5 ) ,其它不良反应 2组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P方案 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研究 MVP方案
下载PDF
丝裂霉素C与青光眼滤过泡并发症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58
8
作者 王岚 刘杏 +2 位作者 熊义兵 曾阳发 毛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81-884,共4页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与青光眼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31例36只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了MMC而导致的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的患眼进行临床分析,分析其滤过泡形态、眼压、视力的改变和黄斑水肿的发生及...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与青光眼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31例36只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了MMC而导致的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的患眼进行临床分析,分析其滤过泡形态、眼压、视力的改变和黄斑水肿的发生及与术中MMC的浓度、放置时间、放置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31例36只眼中发生滤过泡渗漏11只眼、滤过泡感染1只眼、巨大薄壁滤过泡7只眼、单纯薄壁滤过泡7只眼、低眼压合并黄斑囊样水肿10眼;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平均(1724±2000)m;平均视力下降2行以上;并发症的发生与MMC放置的位置显著相关,与时间呈正相关,与浓度无关;眼压下降与MMC浓度呈负相关。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并发症的发生与MMC的应用密切相关,结膜瓣下与巩膜瓣下同时放置、放置时间长者比较容易发生并发症;高浓度者容易造成低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滤过泡 mmc 丝裂霉素C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低眼压 结论 负相关 合并
原文传递
丝裂霉素C白蛋白磁性微球用于裸鼠人肝癌模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干育红 张宁杲 +3 位作者 叶胜龙 刘公强 郑宁 汤钊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675-677,共3页
观察了自制丝裂霉素C(MMC)白蛋白磁性微球用于裸鼠人肝癌模型的疗效。结果显示:MMC白蛋白磁性微球不仅是安全的,而且在体外磁场作用下可较长时间内沉积于靶区。分组试验显示:治疗组肿瘤体积缩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MMC... 观察了自制丝裂霉素C(MMC)白蛋白磁性微球用于裸鼠人肝癌模型的疗效。结果显示:MMC白蛋白磁性微球不仅是安全的,而且在体外磁场作用下可较长时间内沉积于靶区。分组试验显示:治疗组肿瘤体积缩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MMC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第2、3周P<0.01,第1、4周P<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比上述两组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MMC白蛋白磁性微球直接瘤内注射外加磁场的方法治疗裸鼠人肝癌模型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药物疗法 丝裂霉素C FMS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两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岚 张华茂 +1 位作者 唐志平 陈艳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2-473,共2页
目的比较单纯胬肉切除术基础上分别联合白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122只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单纯胬肉切除术基础上分别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50例60只眼,简称干细胞移植... 目的比较单纯胬肉切除术基础上分别联合白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122只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单纯胬肉切除术基础上分别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50例60只眼,简称干细胞移植组)和应用丝裂霉素C(52例62只眼,简称丝裂霉素组),术后随访1~2年。结果角膜上皮平均愈合时间:干细胞移植组为(4.0±0.8)d,丝裂霉素组为(7.3±1.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8,P〈0.05)。干细胞移植组2只眼复发,复发率为3.3%,丝裂霉素组14只眼复发,复发率为22.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P〈0.05)。结论单纯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角膜创面修复快,复发率低,是一种理想的手术青法佰,里椎广府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丝裂霉素C
原文传递
滤过手术中丝裂霉素C不同用法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王当 陈瑾辉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比较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丝裂霉素C(MMC)结膜瓣下与巩膜瓣下两种应用方法的降压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132眼接受滤过手术的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MC组,再将应用MMC(0.4mg/m1,3min)的66眼分成结膜瓣下(MMC-A)组和巩膜瓣... 目的比较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丝裂霉素C(MMC)结膜瓣下与巩膜瓣下两种应用方法的降压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132眼接受滤过手术的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MC组,再将应用MMC(0.4mg/m1,3min)的66眼分成结膜瓣下(MMC-A)组和巩膜瓣下(MMC-B)组。观察1年内3组患者手术后的眼压、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MMC组与对照组相比眼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71.21%,手术成功率达75.76%,而两组手术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MMC两组病人的降压效果和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C作为滤过性手术辅助药物,可增加手术成功率,而且无严重并发症。MMC放置在结膜瓣下和巩膜瓣下效果相似,但放置在结膜瓣下可能会减少对眼内组织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手术 线裂霉素C(mmc)
下载PDF
五加皮的体内抗诱变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冰 庞慧民 陈敏怡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文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探讨中药五加皮的体内抗诱变作用。结果表明,五加皮各剂量(1g/kg,2g/kg,4g/kg)对MMC诱发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P<0.01),... 本文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探讨中药五加皮的体内抗诱变作用。结果表明,五加皮各剂量(1g/kg,2g/kg,4g/kg)对MMC诱发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P<0.01),微核抑制率达50.5%-73.27%,精子畸形抑制率高达73.45%-84%。结果提示,五加皮具有拮抗MMC诱发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遗传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皮 丝裂霉素C 微核试验 精子畸形
下载PDF
丝裂霉素C磁性纳米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国斌 刘敬伟 +2 位作者 陶凯雄 李剑星 田元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20-1123,共4页
目的:以丝裂霉素C为药物模型,研究磁性纳米抗肿瘤药物的制备工艺及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工艺并筛选,以纳米级Fe_3O_4为磁性核心,人血清白蛋白为膜材,利用乳液固化法制备包载丝裂霉素C 的磁性纳米微球,并借助透射、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以丝裂霉素C为药物模型,研究磁性纳米抗肿瘤药物的制备工艺及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工艺并筛选,以纳米级Fe_3O_4为磁性核心,人血清白蛋白为膜材,利用乳液固化法制备包载丝裂霉素C 的磁性纳米微球,并借助透射、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作粒度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量载药量及包封率,以磁性测试仪进行体外磁响应性测定。结果:该优化的磁性纳米微球在电镜下呈表面光滑的核壳样球型微粒,平均粒径为217.7nm,微球载药量为7.89%,包封率为90.5%,体外饱和磁化强度为21.85emu·g^(-1)。结论:磁性纳米载药微球为肿瘤的主动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剂型,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微球 丝裂霉素C 靶向治疗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中丝裂霉素C的含量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西晓 陈建海 +1 位作者 郭丹 谢庆东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3-695,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丝裂霉素 C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MMC-PBCA-NP)中药物含量。方法:采用C_(18)柱(4.6 mm×150 mm,5 μm),以混合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丝裂霉素 C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MMC-PBCA-NP)中药物含量。方法:采用C_(18)柱(4.6 mm×150 mm,5 μm),以混合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65 nm。结果:丝裂霉素 C(MMC)浓度在5~25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n=6)为98.15%。结论:本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 MMC-PBCA-NP 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mmc)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 纳米粒(NP)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翼状胬肉的不同术式对角膜上皮修复及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文雅 黄丽娟 张招德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17期50-52,共3页
目的:比较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与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3例(92眼),A组41例(46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B组42例(46... 目的:比较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与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3例(92眼),A组41例(46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B组42例(46眼)行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创面愈合、角膜散光及复发情况。结果角膜荧光染色显示A组、B组角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7.34 d和6.3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复发8眼(复发率为17.4%),B组2眼(复发率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方式优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丝裂霉素C
原文传递
Trans-PRK联合0.02% MMC对中度近视患者角膜光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裴天序 靳琳 +7 位作者 于春晶 牟亚男 闫春晓 宁吉良 陈若语 邢泽群 孙思宇 张立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45-1351,共7页
目的:评价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联合0.02%丝裂霉素C(MMC)对中度近视患者角膜光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选择我院2021-01/06行Trans-PRK手术治疗的中度近视患者28例56眼,MMC组28眼术中联合使用0.02%MMC 20s;... 目的:评价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联合0.02%丝裂霉素C(MMC)对中度近视患者角膜光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选择我院2021-01/06行Trans-PRK手术治疗的中度近视患者28例56眼,MMC组28眼术中联合使用0.02%MMC 20s;对照组28眼术中未使用MMC。于术前,术后14d, 1、3mo分别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不同直径范围及不同厚度分层范围内角膜光密度值。结果:MMC组总角膜光密度值术前为16.60(15.70,17.10),术后14d为16.63(15.90,17.50)、术后1mo为16.57(15.10,16.70),术后3mo为16.04(14.60,16.60);对照组总角膜光密度值术前为16.30(15.50,17.30),术后14d为16.20(15.20,17.10)、术后1mo为16.08(14.90,16.40)、术后3mo为15.60(14.60,16.40)。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以角膜顶点为中心0~2mm直径范围术后14d角膜光密度值较术前升高(P<0.001),在直径2~6mm内术后1、3mo角膜光密度值较术前升高(P<0.001),在直径6~10mm内角膜光密度术后14d, 1、3mo角膜光密度值较术前升高(P<0.01);两组患者角膜前120μm厚度角膜光密度值术后1、3mo角膜光密度值较术前降低(P<0.01),在中部厚度术后1mo角膜光密度值较术前降低(P<0.01)。结论:术中使用0.02%MMC可在术后早期一定程度上降低角膜光密度值,增加角膜通光性。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不同范围内角膜光密度值变化可有效量化haze的发生和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 丝裂霉素C(mmc)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角膜光密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中丝裂霉素C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煜 柳忠辉 +1 位作者 付秀娟 郭志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MMC的含量,血样用氯仿-异丙醇溶液提取,以C_(18)柱分离,外标法定量检测,在0.11~1.1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并同时对2种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本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8... 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MMC的含量,血样用氯仿-异丙醇溶液提取,以C_(18)柱分离,外标法定量检测,在0.11~1.1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并同时对2种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本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8.83%(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丝裂霉素C 血样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雒文娟 哈少平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的近期疗效。方法 25眼(20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眼底、视野、术后前房深度...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的近期疗效。方法 25眼(20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眼底、视野、术后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5眼(20例)术后平均眼压(11.42±2.14)mmHg,眼压在6~21 mmHg者23眼,眼压控制成功率为92.0%;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5眼(60.0%),术后功能性滤过泡24眼(96.0%),6眼(24.0%)发生浅前房,1眼出现(4.0%)前房出血,2眼(8.0%)脉络膜脱离,眼底及视野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能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眼压,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从而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青光眼引流器
下载PDF
Modulatory Effect of Distillate of Ocimum sanctum Leaf Extract (Tulsi) on Human Lymphocytes Against Genotoxicants 被引量:1
19
作者 DIPANWITA DUTTA S.SARAVANA DEVI +5 位作者 K.KRISHNAMURTHI KOEL KUMAR PRIYANKA VYAS P.L.MUTHAL P.NAOGHARE T.CHAKRABARTI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6-234,共9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odulatory effect of distillate of Ocimum sanctum (traditionally known as Tulsi) leaf extract (DTLE) on genotoxicants. Methods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e studied the antigenotoxic and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odulatory effect of distillate of Ocimum sanctum (traditionally known as Tulsi) leaf extract (DTLE) on genotoxicants. Methods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e studied the antigenotoxic and anticlastogenic effect of distillate of Tulsi leaf extract on (i) human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by evaluating the DNA strand break without metabolic activation against mitomycin C (MMC) and hexavalent chromium (Cr^+6) and (ii) human peripheral lymphocytes (in vitro) with or without metabolic activation against mitomycin C (MMC), hexavalent chromium (Cr^+6) and B[a]P by evaluating chromosomal aberration (CA) and micronucleus assay (MN). Three different doses of DTLE, 50 μL/mL, 100 μL/mL, and 200 μL/mL wer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cytotoxicity assay and used for studying DNA strand break, chromosomal aberration and micronucleus emergence. The following positive controls were used for inducing genotoxicity and clastogenicity MMC (0.29 μmol/L) for DNA strand break, chromosomal aberration and 0.51 μmol/L for micronucleus assay; Potassium dichromate (Cr^+6) 600 μmol/L for DNA strand break and 5 μmol/L for chromosomal aberration and micronucleus assay; Benzo[a]pyrene (30 μmol/L) for chromosomal aberration and 40 μmol/L for micronucleus assay. The active ingredients present in the distillate of Tulsi leaf extract were identified by HPLC and LC-MS. Results Mitomycin C (MMC) and hexavalent chromium (Cr^+6) induc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NA strand break of respectively 69% and 71% (P〈0.001) as revealed by fluorometric analysis of DNA unwinding. Furthermore, the damage could be protected with DTLE (50 μL/mL, 100 μL/mL, and 200 μL/mL) on simultaneous treatment. Chromosomal aberration and micronucleus formation induced by MMC, Cr^+6 and B[a]P were significantly protected (P〈0.001) by DTLE with and without metabolic activation. Conclusion Distillate of Tulsi leaf extract possesses antioxidants contributed m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illate of Tulsi leaf extract(DTLE) CYTOTOXICITY DNA strand break Chromosomal aberration(CA) Micronucleus(MN) Hexavalent chromium(Cr^+6) mitomycin C(mmc Benzo[a]pyrene(B[a]P)
下载PDF
逆行撕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胜强 王重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7期1747-1749,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翼状胬肉的最佳术式,以提高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降低其术后复发率。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0年6月确诊的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20例(120眼)随机分成两组,采用逆行撕除联合术中丝裂霉素C局部浸敷术式70眼,顺行切除联合... 目的:探讨治疗翼状胬肉的最佳术式,以提高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降低其术后复发率。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0年6月确诊的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20例(120眼)随机分成两组,采用逆行撕除联合术中丝裂霉素C局部浸敷术式70眼,顺行切除联合术中丝裂霉素C局部浸敷术式50眼,术后随访1年。结果:逆行撕除联合术中丝裂霉素C局部浸敷术式中69眼治愈,有效率98.6%(69/70眼);顺行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术式中44眼治愈,有效率88.0%(44/50眼),两组不同术式术后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逆行撕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一种有效方法,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逆行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