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镜像中的“疼”与“痛”——以冯小刚《唐山大地震》为例谈灾难电影的心灵维度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高峰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6-22,共7页
影片《唐山大地震》以其真实而撼人心魄的生命镜像,演绎了地震灾难造成的普通家庭生死离别悲恸的三十二年,现实主义地表现了女儿无法直面的人生,回避中始终无法完成的自我认同和母亲惨痛的废墟记忆。通过心灵转换生成中的意象、苦难废... 影片《唐山大地震》以其真实而撼人心魄的生命镜像,演绎了地震灾难造成的普通家庭生死离别悲恸的三十二年,现实主义地表现了女儿无法直面的人生,回避中始终无法完成的自我认同和母亲惨痛的废墟记忆。通过心灵转换生成中的意象、苦难废墟记忆的光与色及日常生活写意话语的背后三方面从影视本体论的层面上,分析影片如何探寻并成功地营构了震后幸存者心灵伤痕及日常生活中难以抚慰的心理空间的"余震"。创作者用饱含"生命温度"的光线刻划出生存者背影中沉重的灵魂,以生命镜像完成了召唤结构中个体生命"疼"与"痛"的人类内在生命体验的哲性思考,以源于生活真实的深厚民族底蕴,诉说出北方古老的土地上绝望而不屈地存在着的生命力量。与同类灾难影片比较分析,该剧显出独特的摄影造型观念,更加注重灾难之于人心灵的强烈震颤与难以愈合的伤痕,层层捕捉震后心理干预的心灵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 唐山大地震 生命意象 写意话语 心灵余震
下载PDF
地域文化表达与生命镜像书写——杨仕芳小说叙事研究之一
2
作者 吴鹏毅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9-23,共5页
作家往往习惯于对地域性生活的文学表达倾注笔墨。捕捉地域生活元素进行文学叙事自然也成为作家写作风格形成的依凭之一。杨仕芳通过对老树、鼓楼、风雨桥、百家宴等侗乡地域性文化生活符号的叙述,描绘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生活图景;通过... 作家往往习惯于对地域性生活的文学表达倾注笔墨。捕捉地域生活元素进行文学叙事自然也成为作家写作风格形成的依凭之一。杨仕芳通过对老树、鼓楼、风雨桥、百家宴等侗乡地域性文化生活符号的叙述,描绘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生活图景;通过对哑巴、疯癫人、孩童等“非常态”的人物角色的叙述,以此叩问现代性语境中“带面具”的人和世界,透析出生命最原初的镜像,并以此反思现实社会,扬善显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文学 生活元素 小说叙事 生命镜像
下载PDF
镜像生物分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季 朱听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生物分子的手性均一性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标志.生命对D型核糖和L型氨基酸的依赖究竟是生命起源的必然,还是早期地球上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目前尚无定论.地球上生命手性均一性的原因还未能被很好地解释,但一些实验证据已显示基于L型核糖... 生物分子的手性均一性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标志.生命对D型核糖和L型氨基酸的依赖究竟是生命起源的必然,还是早期地球上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目前尚无定论.地球上生命手性均一性的原因还未能被很好地解释,但一些实验证据已显示基于L型核糖和D型氨基酸的镜像生命被合成出来的可能性.本文简要总结了当前对镜像生物分子的研究进展和方向,并探讨了在实验室中运用新型镜像分子生物学工具构建镜像生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起源 手性均一性 镜像生命 天体生物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