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动区远程卸压煤层气地面直井抽采机理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黄华州 桑树勋 +4 位作者 李国君 徐宏杰 杨欣超 武杰 吴国代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66,共5页
以淮南矿区为实例,以实现远程卸压煤层气地面直井高效抽采为目的,研究了远距离保护层开采对被保护层的卸压增透作用及远程卸压煤层气解吸、渗流、运移及富集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位于弯曲下沉带内远程卸压煤层气主要来自被保护层中的充... 以淮南矿区为实例,以实现远程卸压煤层气地面直井高效抽采为目的,研究了远距离保护层开采对被保护层的卸压增透作用及远程卸压煤层气解吸、渗流、运移及富集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位于弯曲下沉带内远程卸压煤层气主要来自被保护层中的充分卸压区及部分卸压区,采动造成的层外卸压作用使吸附于煤层中煤层气得到解吸,同时通过采动增加裂隙和减小有效应力的双重作用大幅增加了被保护层渗透性。卸压煤层气采动初期富集于采空区中部的上覆被保护层中;采动后期富集于采空区四周由采动影响线和压实线确定的"O"形圈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压煤层气 地面直井 抽采机理 采动区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煤矿采动区地面直井产能预测
2
作者 李延河 王保玉 +3 位作者 吕闰生 倪小明 张昆 郭恒宜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86,共6页
基于平顶山首山一矿煤系地质条件、采动区上“三带”发育规律和1口地面采动试验井排采数据,通过理论分析选取埋深、煤厚、渗透率、井口负压、管道压力和瓦斯浓度为地质控制参数,建立了采动直井多参数BP神经网络煤系气产能预测模型。结... 基于平顶山首山一矿煤系地质条件、采动区上“三带”发育规律和1口地面采动试验井排采数据,通过理论分析选取埋深、煤厚、渗透率、井口负压、管道压力和瓦斯浓度为地质控制参数,建立了采动直井多参数BP神经网络煤系气产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日产气量随排采时间呈逐渐递减趋势;不同排采阶段产气量变化较大,整体上产气规律划分为3个阶段分区:Ⅰ产气高值阶段,Ⅱ产气峰值阶段,Ⅲ产气衰减阶段。当BP神经网络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0、30和50时,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数据拟合度达到90%左右,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实际日产气量和预测日产气量相对误差较低,分别为3.01%、5.22%和3.35%,实际累计产气量和预测累计产气量数据相关性为0.9991、0.9997和0.9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区 煤系气 神经网络 产能预测
下载PDF
采动区建筑物移动变形及附加应力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谭志祥 刘润芳 邓喀中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97,102,共5页
通过对采动区建筑物移动变形及附加应力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建筑物移动变形与地表移动变形之间的系列关系式;总结出建筑物附加地基反力和附加水平应力的分布变化规律;无论建筑物位于地表下沉盆地什么位置,建筑物都是下部应力最大,要增... 通过对采动区建筑物移动变形及附加应力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建筑物移动变形与地表移动变形之间的系列关系式;总结出建筑物附加地基反力和附加水平应力的分布变化规律;无论建筑物位于地表下沉盆地什么位置,建筑物都是下部应力最大,要增大建筑物的抗变形能力,重点应对建筑物下部基础进行加固;地基越软,建筑物附加应力越小,适当软化地基可以减小建筑物的附加应力,从而达到保护采动区建筑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区 建筑物 移动变形 附加应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矿业活动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风险的评判方法——以小秦岭金矿区为例 被引量:21
4
作者 徐友宁 张江华 +4 位作者 柯海玲 陈华清 刘瑞平 乔冈 史宇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97-1105,共9页
金属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通常会导致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累积,选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及方法成为评判、区分矿业活动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影响和风险的关键问题。在简述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含义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与矿区其他环境条件基... 金属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通常会导致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累积,选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及方法成为评判、区分矿业活动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影响和风险的关键问题。在简述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含义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与矿区其他环境条件基本相同或相近的邻区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作为评判矿业活动重金属对耕作层土壤的累积影响的对照值。以2011年小秦岭金矿区80件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为例,金矿开发活动区耕作层土壤重金属的累积风险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低风险以上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百分比的排序为Hg>Cd>Pb>Cu,矿业活动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贡献率排序为Hg>Cu>Pb>Cd>Zn。土壤中的Cr、As、Zn元素有轻度累积但无风险。土壤中Hg元素的累积风险面积达到了187.77km2,占到研究区总面积的47.08%。其中,中、高风险的面积为99.55km2,土壤重金属累积风险极其严重。研究结果科学地评判了矿业活动对耕作层土壤重金属的累积影响及其贡献,为土壤污染防治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矿业活动 重金属累积风险 评判方法 小秦岭金矿区
下载PDF
国际海底区域采矿活动与铺设海底电缆之间适当顾及义务的履行 被引量:4
5
作者 董世杰 《国际法研究》 2023年第1期22-37,共16页
随着国际海底区域(下文简称“区域”)内采矿活动的发展,以及铺设在“区域”之上的海底电缆数量的增加,未来二者出现冲突的可能性大增。虽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采矿活动和铺设海底电缆之间负有对等的适当顾及义务,但未言明如何... 随着国际海底区域(下文简称“区域”)内采矿活动的发展,以及铺设在“区域”之上的海底电缆数量的增加,未来二者出现冲突的可能性大增。虽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采矿活动和铺设海底电缆之间负有对等的适当顾及义务,但未言明如何具体履行该义务。目前在采矿活动和铺设海底电缆之间履行适当顾及义务,主要有物理隔离和冲突协调两种方案。前一种方案的优势是便于采矿活动承包者和海底电缆作业者具体执行,但障碍在于如何划设间距或保护区,因为采矿活动承包者都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合同区来划设间距或保护区。后一种方案的优势在于个案分析具有灵活性,但不足之处是具体活动实施者可能难以就实际措施达成协议,从而虚置适当顾及义务。此外,实现两类活动之间的适当顾及,不能仅仅依靠“区域”内矿物资源开发规章,还需要两个行业之间的沟通对话,以及各国的国内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底区域 采矿活动 铺设海底电缆 适当顾及义务 “区域”内矿物资源开发规章
原文传递
深海资源开发应急管理的制度完善建议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国斌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101,共16页
深海资源开发应急管理法律制度是我国构建以《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为基石的配套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海资源开发应急管理具有国际法、国内法双重法律属性,我国完善深海资源开发应急管理法律制度需考虑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衔... 深海资源开发应急管理法律制度是我国构建以《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为基石的配套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海资源开发应急管理具有国际法、国内法双重法律属性,我国完善深海资源开发应急管理法律制度需考虑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衔接,遵守国内法的效力不低于国际法的要求,内外联动深海资源开发应急管理国内与国际两套体制。我国深海资源开发应急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相关法律体系空泛,应急预案缺位。我国需构建以"自然资源部——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制,加快编制深海资源开发应急预案,循序推进深海资源开发应急管理立法,在具体落实深海资源开发应急管理重点法律制度的同时,积极参与深海资源开发规则及相关标准和准则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资源开发应急管理 担保国责任 应急预案 深海法律体系
原文传递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nts in Soil and Stream Sediment in Panzhihua Mining and Smelting Area,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5
7
作者 滕彦国 庹先国 +2 位作者 倪师军 张成江 徐争启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3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Mining and smelting activities are the main causes for the in creasing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water body and stream sediment. An e nvironmental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and around the P... Mining and smelting activities are the main causes for the in creasing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water body and stream sediment. An e nvironmental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and around the Panzhih ua mining and smelting area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chemical contamination in soil and sediment.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nvi ronmental geochemistry of Ti, V, Cr, Mn, Cu, Pb, Zn and As in soil and sediment and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pollution in the study area. The data of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reveal that soils and sediments in the area have been slightly c ontaminated. Geochemical maps of I\-\{geo\} of each heavy metal show that the co ntaminated sites are located in V-Ti-magnetite sloping and smelting, gangues d am. The pollution sources of the selected elements come mainly from dusts result ant from mining activities and other three-waste-effluents. The area needs to be monitored regularly for trace metal, especially heavy metal enric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球化学 重金属污染 土壤污染 河流沉积 攀枝花市 采矿业 熔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