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Cor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脓肿的对比 被引量:32
1
作者 陶丹丹 任敏 +4 位作者 裴静 杨筱嵬 陈樱 岳健 王本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3-455,465,共4页
收集乳腺脓肿直径≥30 mm的患者327例,其中193例选择安珂(En Cor)微创手术(观察组),134例选择传统切开引流术(对照组)。依据影像学资料,根据脓腔分隔情况,将患者分为单腔组和多腔组,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情况、美容效果、满意度... 收集乳腺脓肿直径≥30 mm的患者327例,其中193例选择安珂(En Cor)微创手术(观察组),134例选择传统切开引流术(对照组)。依据影像学资料,根据脓腔分隔情况,将患者分为单腔组和多腔组,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情况、美容效果、满意度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手术用时少、愈合时间短、美容度和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腔组中,观察组的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仅在脓腔直径30~69 mm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腔组中,观察组的治愈率也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数据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脓腔较大、有美容需求又拥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患者,En Cor微创手术可以作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引流 乳腺脓肿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抽吸术中镇静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洪明 《药品评价》 CAS 2017年第9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抽吸术中镇静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微创抽吸术治疗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联...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抽吸术中镇静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微创抽吸术治疗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联合采用丙泊酚及芬太尼实施麻醉,研究组联合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及芬太尼实施麻醉。统计对比术中两组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入院时及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quality of life,QOL)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镇静良好率(87.50%)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率(3.13%)、心动过速率(6.25%)、低血压率(0.00%)、躁动率(9.38%)低于对照组(25.00%、28.12%、21.88%、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麻醉效果良好,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抽吸术中镇静效果,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抽吸术 镇静效果
下载PDF
实验性脑出血微创抽吸术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8
3
作者 孙树杰 孙长凯 +3 位作者 王苏平 范铁平 郑家地 王运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616-619,共4页
目的在实验性脑出血模型基础上实施微创血肿抽吸术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将Ⅳ型胶原酶注人SD大鼠尾状核诱导形成脑出血10h后,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实施微创血肿抽吸术排出脑内血肿。通过对血肿抽吸组与未抽吸组及似手术组之... 目的在实验性脑出血模型基础上实施微创血肿抽吸术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将Ⅳ型胶原酶注人SD大鼠尾状核诱导形成脑出血10h后,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实施微创血肿抽吸术排出脑内血肿。通过对血肿抽吸组与未抽吸组及似手术组之间脑血肿体积、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及行为学评分,对微创血肿抽吸术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脑出血后抽吸组脑组织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腑组织含水量抽吸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出血后第3天和第7天抽吸组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胶原酶诱导的大鼠脑出血模型的基础上经尿激酶溶解血块后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能较好地清除脑内血肿,促进急性期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抽吸术 大鼠 行为学评估
原文传递
Intraclot 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duces Perihematomal Edema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被引量:9
4
作者 连立飞 许峰 +8 位作者 唐洲平 薛峥 梁奇明 胡琦 朱文浩 康慧聪 刘晓艳 王芙蓉 朱遂强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2期165-171,共7页
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intraclot 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on perihematomal edema (PHE) development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treated with ... 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intraclot 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on perihematomal edema (PHE) development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 and the effects of intraclot rt-PA on the 30-day survival. We reviewed the medical records of ICH patients undergoing MIS between October 2011 and July 2013. A volumetric analysis was done to assess the change in PHE and ICH volumes at pre-MIS (T1), post-MIS (T2) and day 10-16 (T3) following diagnostic computed tomographic scans (To). Forty-three patients aged 52.8±11.1 years with (n=30) or without rt-PA (n=13) were enrolled from our institutional ICH database. The median rt-PA dose was 1.5 (1) mg, with a maximum dose of 4.0 mg. The ratio of clot evacu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intraclot rt-PA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77.9%±20.4% vs. 64%±15%; P=0.046). From TI to T2, reduction in PHE volume was strongly associ- ated with the percentage of clot evacuation (p=0.34; P=-0.027). In addition, PHE volum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esidual ICH volume at the same day (p ranging from 0.39-0.56, P〈0.01).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umulative dose of rt-PA and early (T2) PHE volume (p=0.24; P=0.12) or de- layed (T3) PHE volume (p=0.19; P=0.16). The 30-day mortality was zero in this cohort. In the selected cohort of ICH patients treated with MIS, intraclot rt-PA accelerated clot removal and had no effects on PHE formation. MIS aspiration and low dose of rt-PA seemed to be feasible to reduce the 30-day mor- 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ICH. A large, randomized study addressing dose titration and long-term outcome is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lot aspiration perihematomaledema 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下载PDF
微创手术与置管吸引术联合治疗脑出血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仇振巍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9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置管吸引术联合治疗脑出血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7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清除术,观察组行微创手术联...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置管吸引术联合治疗脑出血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7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清除术,观察组行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与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2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术后7、15、30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各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脑出血创伤小,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置管吸引术 脑出血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亚低温联合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玉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9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4—2013-10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微创穿刺碎吸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进行辅助治...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4—2013-10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微创穿刺碎吸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进行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C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S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实验组C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发生MODS,对照组发生5例,2组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亚低温辅助微创穿刺碎吸术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致死致残率低,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碎吸术 亚低温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微创抽吸技术治疗腋臭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容勇贤 刘信恒 +3 位作者 李梦华 陈广胜 樊俭文 卢仕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抽吸除腋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腋臭患者按不同时间随机分为微创抽吸组30例和小切口切除组30例。行微小切口置入抽吸针抽吸腋区皮下大汗腺组织及腋窝两处小切口切除大汗腺组织。术后观察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及手术... 目的:探讨微创抽吸除腋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腋臭患者按不同时间随机分为微创抽吸组30例和小切口切除组30例。行微小切口置入抽吸针抽吸腋区皮下大汗腺组织及腋窝两处小切口切除大汗腺组织。术后观察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微创抽吸组60侧腋窝治愈率(痊愈、显效)93.3%,甲级愈合53侧,乙级愈合6侧,丙级愈合1侧,小切口切除术59侧腋窝治愈率(痊愈、显效)94.9%,甲级愈合30侧,乙级愈合25侧,丙级愈合4侧,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抽吸组伤口愈合情况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抽吸术治疗腋臭反应轻、愈合快、瘢痕不明显、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腋臭 抽吸术 小切口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再出血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德强 潘速跃 陈建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再出血原因,探讨手术适应证,预防再出血。方法归纳252例幕上脑出血行微创血肿抽吸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多个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凝血功能、出血病因...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再出血原因,探讨手术适应证,预防再出血。方法归纳252例幕上脑出血行微创血肿抽吸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多个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凝血功能、出血病因、出血部位、血肿形状、脑中线移位、破入脑室、穿刺定位、首次抽吸量、手术时机共九个危险因素与再出血有显著相关性(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凝血功能、血肿形状、手术时机与再出血关系最为密切。结论凝血功能异常、血肿形状不规则、超早期手术是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再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再出血 微创
下载PDF
微创穿刺抽吸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璐璐 张海利 郭培培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究微创穿刺抽吸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入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总计62例,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和患者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 目的探究微创穿刺抽吸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入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总计62例,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和患者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日常活动能力(BI评分)及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抽吸术用于脑出血患者治疗中能获取满意成效,整体患者住院时间随即缩短,神经功能状况随之改变,且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术式应用中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抽吸术 开颅手术 脑出血
下载PDF
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郑朋飞 孙勇 张宾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 探究微创血肿碎吸术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行微创血肿碎吸术,对照组42例行开颅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血肿清除效果... 目的 探究微创血肿碎吸术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行微创血肿碎吸术,对照组42例行开颅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血肿清除效果、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收缩末期峰值流速(Vp)、平均血流速度(Vm)、双侧颈内动脉搏动指数(PI)]、神经功能损伤程度(NFD评分)、预后情况(GOS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脑脊液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血肿清除率比较,P>0.05。术后3 d、7 d观察组血清CRP、PCT、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Vp、Vm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NFD评分低于对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可减轻围术期炎性反应,促进术后早期恢复,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微创 血肿碎吸术 疗效
下载PDF
外科微创手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琼 薛晓红 +4 位作者 张馨月 陆清 季亚婕 陈玮黎 盛佳钰 《河南中医》 2019年第3期438-441,共4页
目的:观察外科微创手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小切口手术切排法或穿刺抽脓法... 目的:观察外科微创手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小切口手术切排法或穿刺抽脓法联合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治疗。结果:62例患者(小切口切排法加中药42例、穿刺抽脓法加中药20例)中,治愈率为100%,住院天数(8.0±2.8) d;总体愈合时间(13.2±5.3) d,穿刺抽脓法加中药为(9.1±4.0) d,小切口切排法加中药为(15.1±4.8) d;继续哺乳率35.5%;抗生素使用率74.2%;患者乳房外形总体满意度:非常满意58例,满意2例,一般2例。结论:外科微创手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脓肿 外科微创手术 小切口切排法 穿刺抽脓法 瓜蒌牛蒡汤 透脓散
下载PDF
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耿小峰 齐华美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8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脓肿期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1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 目的探讨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脓肿期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1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对照2组采用经皮穿刺抽液术,观察组采用微创旋切术。比较三组手术相关指标、乳导管直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1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1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长于对照2组,且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2组(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乳导管直径短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VAS评分低于其他两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创旋切术应用于脓肿期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的治疗中,乳导管直径、VAS评分及复发率优于常规开放手术及经皮穿刺抽液术,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常规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扩张症 脓肿期 微创旋切术 开放手术 穿刺抽液术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宁 张川 +1 位作者 吴骆 王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9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的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对...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的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患者为72.9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天、3天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明显提高;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患者提升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后1天、3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天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颅内压、脑动静脉血氧分压、脑组织氧分压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有效清除血肿,降低神经系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微创 锥颅 血肿碎吸引流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微创碎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洪涛 尹勇 +1 位作者 赵万 苗雨露 《河北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碎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采用微创碎吸引流术进行治疗的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手术前及手术后7d及14d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液... 目的:探讨微创碎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采用微创碎吸引流术进行治疗的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手术前及手术后7d及14d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结果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术后7d及14d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低于术前,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免疫黏附促进因子高于术前,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免疫黏附抑制因子低于术前,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碎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较大,术后患者这些指标得到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碎吸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红细胞免疫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脑出血微创抽吸术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苏平 张立红 +1 位作者 王晓虹 张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出血微创抽吸术联合腹腔、血肿腔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GM1)对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Ⅳ型胶原酶注入SD大鼠尾状核诱导形成脑出血10h后,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实...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出血微创抽吸术联合腹腔、血肿腔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GM1)对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Ⅳ型胶原酶注入SD大鼠尾状核诱导形成脑出血10h后,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实施微创血肿抽吸术排出脑内血肿,通过对抽吸组与抽吸腹腔给药组及抽吸血肿腔给药组之间的脑组织含水量测定,不同时间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免疫组化检测,对微创抽吸术联合2种途径应用GM1治疗脑水肿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抽吸血肿腔给药组,抽吸腹腔给药组注胶原酶3d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少于抽吸组(P<0.05),注酶3d时间点血肿周围AQP4表达细胞数和累积光密度值小于抽吸组(P<0.05),5,7dAQP4表达细胞数和累积光密度值减少明显(P<0.01)。结论:大鼠脑出血微创抽吸术联合腹腔、血肿腔应用GM1治疗能减轻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AQP4参与脑水肿形成,而且可能是GM1减轻脑水肿的潜在靶点;微创血肿抽吸血肿腔给药用药量更少,脑出血治疗更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脑出血 微创抽吸术 脑水肿 水通道蛋白4
下载PDF
脑出血微创抽吸术联合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立红 王苏平 +3 位作者 王晓红 范铁平 王晓东 张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出血微创抽吸术联合腹腔、血肿腔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脑出血急性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Ⅳ型胶原酶注入SD大鼠尾状核诱导形成脑出血10h后,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实施微创血肿抽吸术排出...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出血微创抽吸术联合腹腔、血肿腔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脑出血急性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Ⅳ型胶原酶注入SD大鼠尾状核诱导形成脑出血10h后,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实施微创血肿抽吸术排出脑内血肿,通过对抽吸组、抽吸腹腔给药组、抽吸血肿腔给药组之间不同时间脑组织caspase-3,GFAP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微创抽吸术联合2种途径应用GM1的神经功能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血肿腔、腹腔给药组同抽吸组比较,3d(P<0.05)、5d、7d的caspase-3,GFAP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尤其是5d、7d的减少更显著(P<0.01)。血肿腔给药组和腹腔给药组比较,前者3d(P<0.05)、5d、7d的caspase-3,GFAP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尤其是5d、7d的减少更明显(P<0.01)。血肿腔、腹腔给药组同抽吸组比较,3d(P<0.05)、5d、7d的神经功能恢复较显著,尤其是5d和7d神经功能恢复更显著(P<0.01);血肿腔给药组和腹腔给药组比较,前者的3d(P<0.05)、5d、7d神经功能恢复显著,5d、7d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可能与细胞凋亡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有关。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有抑制脑出血细胞凋亡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作用。脑出血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局部血肿腔给药是实验性脑出血脑保护作用更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脑出血 微创抽吸术 神经组织 神经功能缺损
原文传递
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冉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7期4-6,共3页
目的探究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血肿清除率、... 目的探究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血肿清除率、术后7 d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拔管时血肿清除率为(91.38±6.84)%与对照组的(90.20±7.0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20.41±2.56)min短于对照组的(59.17±8.67)min,术后7 d水肿体积(11.31±3.38)ml小于对照组的(16.32±4.5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2.24±1.12)分低于治疗前的(33.14±8.36)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16.38±2.45)分低于治疗前的(34.20±8.28)分,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心理健康、认知职能、社会职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分别为(61.42±3.24)、(60.33±3.38)、(59.34±3.63)、(61.50±3.02)、(58.34±2.67)、(55.24±2.72)分均高于治疗前的(42.34±5.24)、(44.24±5.37)、(45.12±5.42)、(50.24±4.48)、(51.70±3.20)、(45.24±5.07)分,对照组心理健康、认知职能、社会职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分别为(52.21±4.37)、(55.38±4.43)、(50.27±4.34)、(56.38±4.24)、(47.27±4.72)、(49.27±3.63)分均高于治疗前的(42.40±5.16)、(44.32±5.42)、(45.04±5.51)、(50.38±4.30)、(51.82±3.12)、(45.10±5.19)分,且观察组心理健康、认知职能、社会职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手术 置管吸引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对比: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谭潇潇 付雄洁 +2 位作者 俞晓波 严锋 陈高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评估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ICH)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微创手术治疗的356例ICH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 目的评估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ICH)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微创手术治疗的356例ICH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组、立体定向组、小骨窗开颅组。分析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以及长期预后情况,评估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ICH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56例患者,其中内镜手术组116例,立体定向组135例,小骨窗开颅组105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出血位置以及术前GC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立体定向组手术时长和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小骨窗开颅组,而立体定向组术后再发出血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高于立体定向组,内镜组术后3 d血肿清除率优于小骨窗开颅组和立体定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骨窗开颅组与立体定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立体定向组和内镜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组,预后良好率亦高于小骨窗开颅组;术后6个月内镜组和立体定向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小骨窗开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方式治疗ICH效果明确,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其中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效率高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微创手术 内镜 立体定向 开颅手术
原文传递
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富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6期93-94,共2页
目的 对探讨临床上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采用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的方法和成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保守疗法)和观察组(微创穿刺碎吸术... 目的 对探讨临床上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采用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的方法和成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保守疗法)和观察组(微创穿刺碎吸术),对照组40例,观察组46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费用及其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各项观察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采用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具有费用低、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碎吸术 脑出血 颅内血肿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倩 袁涛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7期63-63,65,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4月-2018年9月收治脑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观察组运用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对照组运用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4月-2018年9月收治脑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观察组运用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对照组运用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微创术 置管吸引术 脑出血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